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养殖企业
建国前,水面为私人经营,大鱼湖为渔业主所占有。 民间较大的水产养殖企业是贵池县“天生公司”,创办于抗日战争前,由本省徽州人王立本为首私人集资合股经营,总股320股,后王去世,由合股人戴须生主持。该湖又称“鸟头圩”,当时水面约8000亩,大小湖汊70余个,年产鲜鱼13万公斤左右,公司对鱼湖管理十分严格,附近村民不得拥有渔具,一经发现,要受到制裁。建国后,该湖收归国有,1954年建立国营天生圩渔场,现有水面2500亩,1983年建有100亩精养鱼池,年产鱼8—13万公斤,职工40人。
大同养殖场于1957年10月建场,为贵池县国营渔场,水面1600亩,年产鱼5—8万公斤,职工20余人。
白沙湖渔场1955年贵池县建同义圩养殖场,1973年将该场迁址扩建为白沙湖渔场,养殖水面5000亩,1982年与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安徽省水产养殖公司联营,由国家、省投资196万元,建鱼池1500亩及配套工程,形成年繁鱼3—5亿尾,培育鱼种20余万公斤。现有职工70余人,1993年年产成鱼达40万公斤,创省内同类水面高产纪录,池塘承包个人经营,养鱼种,亩产250—350公斤。
黄泥湖渔场位于东至县七里湖,1970年筹建,1980年4月立户,职工310人,湖泊养殖水面1.1万亩。1981年8月与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安徽省水产养殖分公司联营扩建,总投资323.5万元,建精养鱼池1522亩,形成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一条龙生产体系,年产成鱼50—60万公斤。1982年9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在东至召开全国首次淡水联营渔场基本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13个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计114个单位,共143人。
小七里湖渔场位于东流镇,1975年1月筹建,同年3月23日投产,养殖面积5000亩,鱼种池100亩,职工25人,年产成鱼8—10万公斤。
青阳县渔场于1984年建场,原址三姓塘,后场址迁至童埠圩,湖泊水面3000亩,建鱼种池200亩,现有职工30人,养殖总面积2482亩,年产成鱼2—4万公斤。
贵池市水产良种场1987年筹建,由国家、省、贵池县联合投资,工程预算投资130万元,从白沙湖渔场划出粗养水面550亩作为建场场址,1988年底基本竣工,建鱼池300亩及排灌人繁设施,基建与生产经营由张恩照个人综合承包。
1984年以前,全区国营水产养殖企业的产品,担负着向城镇、工矿市场提供计划价格鱼货的任务,产品交售国营水产公司。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水产品放开,企业可以自产自销,价格随行就市。本区列入财政预算的六个国营渔场,经营总水面3.42万亩,其中精养鱼池5380亩,经营效益良好,年盈利额30—50万元,亏损额3—5万元。
集体养殖企业建国后,随着农业合作化及1958年人民公社化,专业捕捞渔民组成专业渔业村(大队)、乡(公社)。主要有池州渔业社、新深、菊江等渔业村(队),他们以捕捞为主要生活来源,后因自然资源的变化,60年代开始转向人工养殖。沿江沿湖的乡(镇)村(社、队),利用围湖的湾汊、河道、洼地,以及塘堰水库等从事集体经营的鱼苗、鱼种、成鱼养殖生产,即为乡、村(社、队)渔场,由同级组织调配干部,抽调劳力,筹集资金,建设养殖工程,国家也给予一定扶持,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向乡、村(社、队)上交一定的利润(积累),据1993年统计,全区有乡(镇)村渔场147个,职工1700多人,实行承包经营。
(二)供销企业
建国前,水产品经营全为鱼商操纵。东流、池口有鱼贩运销水产品赴沪、宁一带,干卤鱼多销苏、浙。建国后,对私营水产行业由归口部门负责,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鱼行鱼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营形式以代购代销为主。1956年底,全区水产商贩50余人,已基本组织起来。东流县24人,其中城关5人,张溪4人,姜坝1人,大渡口14人;贵池县26人,分别组成合作商店、门市部或小组,开展鱼货经营业务。同年,安徽省水产公司安庆分公司在东流和贵池设立水产营业所,贵池营业所兼藕粉加工厂,统归省公司管理,条条核算,实行统一的购销调存商品计划。后改为东至县、贵池县水产公司。1959年后,贵池县水产公司职工40人,基层站、门市部6个(池口、梅埂、沙山、乌沙、余家嘴站、城关门市部);东至县水产公司职工34人,基层站、门市部6个(姜坝、东流、香口、杨峨头、大渡口站、城关门市部),公司下属有宋家嘴、黄泥湖两个组。其主要业务是收购和加工鱼产品,推销鱼货,组织出口卤鱼、螃蟹、活乌鱼等。1963年,省规定鲜鱼为二类产品,实行按质量比例派购的鱼货和供应的物资执行计划价格。回供的物资有烟、酒、针织品、粮食、桐油、木材、化肥、煤等。
1984年12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产局《关于进一步放宽淡水鱼购销政策的报告》,宣布“从1985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鱼货市场,取消水产品派购,实行自产自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提出“取销派购后,各级水产供销部门,要大力开展议购、议销业务,积极疏通流通渠道,组织好淡水、海水鱼货供应,可以本着平来平去,高进高出等办法,活跃鱼货市场”。水产品市场放开后,购销两旺,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型的流通体制初步形成。至1993年,贵池市和东至县两个水产公司有职工118人,冷库2座,冷藏能力130吨/次,由于经营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亏损额较大,为扭亏为盈,采取职工承包经营,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参与水产养殖。渔业生产单位也改变过去单一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以个体商贩经营为主。
(三)水产品加工
本区鱼品传统加工方法是腌制、干制。50年代初,加工设备是简陋的缸、木桶,逐步建造水泥池,贵池县池口砂山嘴,东至县姜坝为较大加工厂,加工品种有卤(甲连、青、草、)等腌制,出口罗马尼亚;白鲢条形干出口锡兰;白鲢鱼片干出口印尼。70年代后,大量调鲜,加工越来越少;80年代,主要是冷冻品,贵池县和东至县姜坝两个冷库,年冷冻品200吨左右。水生植物加工有藕粉、莲子米、芡实米。民间传统工艺,手工加工,现已少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