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林地
林地面积,1992年森林统计资料,全区各类林地面积7669681亩。其中有林地4415653亩,疏林地442630亩,灌木林地639306亩,未成林造林地734058亩,苗圃地1755亩,无林地1446279亩(其中含宜林荒山荒地204561亩,封山育林面积979778亩)。
池州地区1992年林地面积分布统计表
计量单位:亩

森林面积分布在东
(二)林种
据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区内五个林种分布不均:用材林3321764亩,占75%;防护林481073亩,占11%;经济林484673亩,占11%;薪炭林74106亩,占2%;特用林54037亩,占1%。
池州地区林种面积分布情况
计量单位:亩

林种分布情况东至县防护林占全区的95%,用材林占有42%。贵池市薪炭林有44566亩占全区60%;石埭县特用林占全区的41%。石埭县经济林占全区的30%。
(三)树种
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立地条件优越,适宜森林植物生长,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据历史资料记载,全区树种有97科253属,616种。主要有针叶树:杉树、马尾松、黄山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柳杉、金钱松、刺柏、侧柏、龙柏、粗榧、香榧等。阔叶树:枫香、苦槠、甜槠、青内栎、麻栎、板栗、芳栗、栓皮栎、化香、刺槐、香樟、柳树、青檀、冬青、意杨、钻天杨、毛白杨、响叶杨、江南樟木、泡桐、榆树、柏树、桑树、丁香、桂皮、杜仲、杞木、酸枣、紫楠木、石楠、枣树、金勾子、梧桐、油桐、油菜、乌桕、银杏、漆树、棕榈、板栗、柑桔、枇杷、柿树、野山楂、中华弥猴桃、石榴、杏树、君迁子、广玉兰、黄山木兰、玉兰、望春花、腊梅、紫薇、碧桃、杜鹃、海棠、映山红、桂花、月季、毛竹等。
珍贵树种主要有如下数十个名目。秃杉:三尖杉,又称台湾杉,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东至县梅城林种场栽种。银杏: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是现有植物中最古老树种之一。杜仲和鹅掌楸均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望春花: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珍贵药物植物。黄山木兰:花大美观,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青檀:宣纸原料,属国家三类保护树种。花榈木:茎根入药,观赏树种。黄山松(凤凰松):属风景树,可作建筑农具用材,松针、球果可入药。三尖杉:果润肺止咳,根能提供植物碱,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根、枝、有抗癌作用,也是观赏植物。金钱松:观赏植物,根皮可作药用,木材可作建筑家俱。青钱柳:属九华山特有观赏树种。香果树、粗榧、红豆树、马挂木等均为稀有树种。
池州地区优势树种面积分布情况
计量单位:亩

(四)林木蓄积量
本区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0868747立方米。其中:杉类2837826立方米,占26%;松类3996197立方米,占37%;硬阔叶林树2238218立方米,占21%;软阔叶林树1743198立方米,占16%;珍贵树种53308立方米。林种:用材林8411513立方米,占85%;防护林948037立方米,占10%;薪炭林82567立方米,占1%;特用林413715立方米,占4%。林龄:幼龄林蓄积量2005557立方米,占23.8%;中龄林3781746立方米,占45%;近熟林1619154立方米,占19.2%;成熟林719589立方米,占8.6%;过熟林285467立方米,占3.4%。
优势树种蓄积量分,按树种:幼龄林——杉类568519立方米,松类1037335立方米,硬阔类366803立方米,软阔类32105立方米,珍贵类795立方米。中龄林——杉类1376514立方米;松类1306244立方米;硬阔类839954立方米;软阔类255207立方米;珍树种类3827立方米。近熟林——杉类557607立方米,硬阔类227410立方米,软阔类262836立方米,珍贵树种2363立方米。成熟林——杉类474787立方米,松类31653立方米,硬阔类9171立方米,软阔类196574立方米,珍贵树种582立方米。
蓄积量分:按林木权属,全区集体林9425120立方米,占87%;国有林场1443627立方米,占13%(其中:八个国营林场979416立方米,其它国有林场464211立方米)。毛竹3242.7万株。其中:集体毛竹3102.6万株,占96%,国有的140.1万株,占4%(含国营林场55.83万株)。 蓄积量分:按林木起源,天然林木7542809立方米,占69%,人工造林3325938立方米,占31%。
蓄积量按林分类型分布情况
计量单位:立方米

蓄积量按林种分布情况

蓄积量按权属分布情况

(五)珍稀古树
本区古树,根据各地调查记载统计:东至县18种32株。贵池市6种16株。石埭县9种23株。青阳县14种27株。九华山13种17株。全区共有古树51种115株。详见附表:
贵池市古树一览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