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表》载,民国8年(1919)贵池县人均只生产粮食(原粮)1.14石,折合192.4公斤。东流县和秋浦县无地少地的农民占两县总人口的16%。又据池州地区土改前夕统计资料,青阳县无地少地的农民占全县总人口77.4%;石埭县贫农雇农占有的土地只有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38%;贵池县地主阶级人口占有土地约为全县人均占有土地的10倍。由于封建土地占有,无地少地的农民只有向地主租用土地耕种,或到地主家打长工,佃农除缴纳赋税外,所受的地租剥削率在5成至7成之间。在地主家打长工,每年(出勤10个月)工钱2元(银元),值大米5石,合750公斤,平均每月62.5公斤。地主剥消,加上天灾战祸和血吸虫病的危害,区境农民终年挣轧在死亡线上,生活水平极低。据旧地方志资料,明崇祯十年至十五年,池州连续6年饥荒,“民争相食,白骨遍野”,“掘白土(俗称观音土),剥榆树皮食之”。民国23年(1934)池州大旱,“赤地数百里,民无可得食,杂取山泽草树不经之物以苟活”。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三年调整”时期,全区农业总产值年年递增,农民收入增长显著。“二五”时期,农业总产连年递减,是建国后农民生活最艰苦的岁月。“三五”“四五”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生产发展缓慢,集体分给农民的收益不多,10年间,年人均所得只在90元上下。1980年在全区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村经济活跃,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到1993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7元。
(一)农村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据贵池县农调队百户抽样调查,198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8.44元(安徽省为382.99元),比1979年增长1.36倍,每年递增12%,其中生活消费品支出(含主、副食)年人均345.48元,比1979年的152.94元增长1.26倍,每年递增10.7%,扣除物资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0.67%,每年递增6.9%。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迫切要求改善文化生活,1987年与1984年相比,农民人均文化生活支出增长3.2倍(安徽省为2.2倍),同期的生活消费品支出只增长1.36倍(安徽省为1.5倍)。
进入80年代,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农民口粮得到保证之后,已开始改善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仅消费量增加,质量提高,而且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吃的比重下降,穿、住、用的比重上升,在食品消费中,主食所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由1979年的16.4%下降到14.2%;副食品和其他食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由1979年的38.6%上升到58.8%。一些营养丰富,较高档的食品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其中肉类、鱼虾、蛋类消费量,1987年人均分别达到12.3公斤,2.6公斤和1.8公斤,分别比1970年增长1.4倍,1.14倍和80.5%。
农民的衣着消费在向多样化、中高档水平发展。1987年,贵池县农民每人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为31.83元,比1979年增加87%,主要衣着商品棉布服装相对减少,化纤、呢绒、绸缎服装增加。1987年人均消费比1979年增长9.73倍。
(二)农民住房和家庭耐用物品拥有量
1987年农民住房支出为人均23.65元(安徽省29.55元)比1984年的21.65元增长5%,住房支出占生活消费品支出的比重由1984年的6.8%上升到5%,住房支出占生活消费品支出的比重由1984年的6.8%上升到6.9%,据贵池县抽样调查,1987年平均每户农民拥有住房95.13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6.02平方米,住房89.11平方米),比1984年的88.5平方米增加6.63平方米,增长7.5%,进入80年代,农民盖房不仅数量多,结构和质量也显著提高。
农民平均每百户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的年拥有量1987年分别比1982年增长6倍、15倍、3倍和1.7倍。每百户农民拥有价值50元/件以上的大型家具232件(安徽省145.4件),比1984年增长2.67倍。平均每10户有自行车7.4辆,缝纫机2.5台,收音机6.4台,手表13.7块。家用电器产品已开始进入农民家庭,1987年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4台,电风扇27台,收录机8台。
农民住房,据1989年,池州专署统计局在全区24个乡340户,常住人口1685人中进行简易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农村住户基本情况

农村住户总收入和纯收入情况

农村住户总支出情况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