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沼气
沼气建设始于1958年。初在九里、爱国、隐贤、下塘4个公社试办成功。当年底,全县建沼气池195个,容积2320立方米,储气罐16个。因操之过急,在设备材料与技术跟不上的情况下,一哄而起,大部分不能利用,宣告失败。1975年,沼气列为县科技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是年7月,县集中瓦工、技术干部、社队干部140余人,在东津公社花园大队作建池示范培训,与会者边看边学,掌握建池技术。次年,全县建池182个。1977年,县提供人、财、物力,在炎刘区刘岗公社烟店大队建池94个,产气供照明,效果甚佳。是时,县内培训建池技术人员已达180余人,分别在各社队建池220个。因当时缺乏水泥,所建沼气池多是用“三合土”夯成,久之,大部分塌陷报废。1978年秋,县科委主持进行沼气池型及灯具研究,创建单孔水压式沼气池成功。单孔水压式沼气池体积小,产气、保气性能好。全县建成23个,并在省内外58个单位进行推广。随后,又研制成功可调式沼气灯具,结构简单,性能良好。
1982年10月,县科委、沼气办公室第一次采用国家标准图纸在堰口区陶圩乡袁楼村建示范沼气池,建成后,产气性能较好。可供烧饭;照明。次年6月,袁楼村被评为地区级沼气利用先进集体,因推广沼气有功,张家全、石秀龙等7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1984年根据“以农民自办为主,国家、集体扶持为辅”的建池原则,举办区、乡级干部、技术培训班14期,参加者275人。1985年,陶圩、堰口、丰庄、双桥、青莲等乡建成标准沼气池18个。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寿县科技人员祝维信、张友安、孟庆寅被评为先进个人,荣获奖状。
1987年,全县正在使用的沼气池、设备共113套。
二、省柴灶
1982年以前,寿地农村多用老式灶,烧草耗费惊人,而农村燃料又相当紧缺,于是着手研究改进炊灶。1984年9月,县科委在袁楼村搞省柴灶建造试点,结合培训基层技术人员61名,现场改灶12口。是年冬,寿县制工型灶在六安地区参加比赛,名列第二。次年初,全县建成省柴灶8.21万口。1987年时,全县已有70%以上农户使用省柴灶,并安装余热器近万个,荣获六安地区二等奖。
三、沼气与风力发电
寿地沼气发电,始于1977年10月。县科技局组织老工人陆富泉、施先华、甄元琪、王怀厚改制165型汽油机全燃沼气发电成功。次年,省科技局在寿县安丰区食品站召开有省、地、县与大学、工厂工程技术人员33名参加的鉴定会议,通过了技术鉴定。此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寿县沼气发电的空白,荣获省、地科技成果三等奖。其后不久,县科委协助茶庵中学、板桥乡安城村改装195型、2105型柴油机混燃与全燃沼气发电,均获成功,并即用于照明、碾米、磨面、抽水等。 1985年8月,县科委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引进FD—100W风力发电机组1台,在陶圩乡袁楼村安装,供该村文化室照明、放电视,附近乡村干群参观者络绎不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