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饮食服务业
晚清迄民国,饮食服务业以城关、正阳、迎河、隐贤、瓦埠等大集镇较为繁盛,而正阳居首位。
1.酒馆
民国时期,酒馆规模较大者,县城与正阳各有五六家,其中较有名气的老店,如县城的聚红盛,始办于清光绪初年,以包办筵席为主要经营业务,色、香、味居行业之首;“小而真”饺面馆,开设于清末民初,以风味小吃见长,因货真价实而取胜于同行;其锅贴饺平民爱吃,花钱不多,果腹后余味犹存。正阳关的同来轩、小蓬莱,晚清时即已兴盛,为达官豪绅、商贾应酬交际场所。
2.旅栈
民国时,县城与正阳各有客寓20家左右,城内宴家牌坊何姓经营的“鸿顺店”,开设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食宿一体,上房陈设雅致,备有轿马棚厂,常住过往官员,应考生员,是当时一流寓处,民国2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时歇业。正阳的旅栈,投宿者多为客商,晚清时开设的“金台”、“三义楼”、“淮安”数家,备有套间,陈设华丽。 3.茶馆 旧时,县内大小集镇都有茶馆,闲人品茗聊天,虽战乱岁月,亦未尝中辍。抗战胜利后,县城有8家、正阳关有10家、迎河集有4家,每家设有茶桌十至数十张,茶叶、开水分别收费。有饮“一壶片”者,一小包瓜片(六安名茶)作一壶,二三人品用;有饮“碗茶”者,用“茶闷子”(有盖无柄瓷盏)沏香茗,人手一盏。县城十字街口的“云香楼”,为茶馆中的佼佼者,品茶谈心,倚阑观市,座间又常有京剧清唱。南关茶馆,饮茶者多为进城农民。北门茶馆,则为“箩行”(搬运工人的组织)聚会之所,商家货运,民间婚丧抬送,多在此协议、应酬。而正阳东街后茶馆,近处有多家蹄角行(牲畜交易场所)与货栈,经纪人与买卖双方客商,泡茶一壶,边饮边议价。另有经营“水火炉”者,城关与正阳各一二十家,一般不雇工,发售自制水牌,凭牌打水。
4.澡堂
抗日战争前后,县城、正阳各有澡堂五六家,迎河集、隐贤集各一家,座位多至二三百,少则三五十,分房间、雅座、普通座、厢口等,价依次有差。房间、雅座供细茶,用软毛巾,并给盆浴,隆冬有暖火炉;厢口仅给白粗布巾。其服务人员,茶房、池口工、炉工、杂工与在堂的理发工皆称“做上活”者,而修脚工、搓背工则称“做下活”者。入普通座以上的浴客,除付澡牌钱(正价)外,尚须另给小费;就浴厢口者,称为“洗土地佬”,仅付澡费,不给小费。春节期间,照常营业,初一入雅座者,茶房送给一盏带汤红枣(二枚),谓之“元宝茶”,意寓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5.理发店
旧称理发师傅为“待诏”,其店称“待诏铺”。清时,多荷担溜街,提包上门,高手善于推拿按摩,能治脱臼扭伤,常应召到家为官绅服务。民国时,发式大变,因设备渐好,改用转椅、推剪、大镜、火烫,店铺门面增多。城关、正阳各约10家,乡间集镇各一二家(不包括流动服务者)。店铺间或有雇工、学徒;如有入伙者,则自备工具,店主提供座椅、热水、皂碱等。理发按不同发型收费,清耳垢、推拿、按摩另计收费,小费随客意。农村理发分片包户,半月“一刀”,午秋二季收取报酬。
6.成衣
成衣即裁缝。旧时多男工,赖手工缝制,除部分来料加工外,多到用户家中制做,由主人供膳,按天计资。从事刺绣者,多为女工。
7.寄售业
寄售业即信托业,俗称估衣店。清末、民国时,县城有两家,托售者将送来衣物、字画、书籍、古玩,估价出售,店方按值之5—10%收取佣金。当铺收存的物主逾期不赎的“列当品”,亦多经此业估价代售。街头旧货摊,以购销旧物为主,亦有少数兼营寄售。抗日战争前,县城有古董商3家(无店面),提箱絮包来往于寿县京沪间,与寄售店联系密切,亦代销古玩;民国22年前后,县境李散孤堆楚幽王墓被盗掘之际,此业极其活跃。
8.照相业
民国8年前后,城关、正阳始有照相,多为连家店,雇工收徒者较少。抗日战争前,城关有3家;战时分别迁往迎河、隐贤、保义各集镇。民国37年底,全县有10家,城关、正阳各4,迎河、隐贤各1,另有流动照相者多人。
二、建国后饮食服务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是实行按劳分配工资制,使饮食服务行业工人摆脱封建性人身依附与剥削,树立其主人翁思想,其中部分优秀工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国家县、区级领导干部;其次,提倡诚实经商,优质服务,自觉克服看人色收费,量衣冠接待等不良经营作风;并将旅社、照相、信托业、刻字业列入特种行业,加强管理,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部分业主通过教育培养,亦成为国营、集体商业骨干职工或企业领导,继续发挥一技之长。
1956年,全县饮食服务行业有2299户个体经营者组成了204个合作店组,从业人员由3337人调整为3110人。县城现有全民、集体酒饭店10家,经营条件逐步改善,大都拥有冷藏柜、烘箱、加工机械等现代设备。聚红盛酒馆、小而真饺面馆、回民饭店(原陶宾油点铺)仍保持名菜、名点传统风味,并有所创新。较大的旅社除国营人民、东风、望淮楼数家外,尚有集体经营的淮春、阳春、寿西湖等家;旅社的高档房间,均配有电视机、电风扇、淋浴等系列服务设施。
1980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城乡饮食服务行业不断发展,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寿县城关新增饭店、风味小吃、蒸炸摊点达百余家;南关街道还出现了几家个体经营旅社。此外,各机关单位招待所、餐厅亦开始面向市场,对外营业。理发业除原有8个合作店组外,新增个体理发店、流动担近40户;青年男女趋尚时髦发型,盛行烫发。原有国营照相馆2所,新增私营照相近10家,均已经营彩色照相、外景照相、盛妆照相、结婚照相业务。浴池业原有全民1池、合作店组3池,新增集体浴池2池。
三、名优单位简介
1.聚红盛
聚红盛位于东街闹市小街头,创办于清光绪初年,始称“聚红园”,业主为孙姓。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改由桑姓执业,更名为“聚红盛”,已传业三代。民国时,雇工10余人,可同时接待宾客300余人。承办筵席为其主要业务,色、香、味为同行业之冠,名菜如“糖醋全鲤”、“炸排骨”、“四喜豆腐”等,名点如“大救驾”、“烧卖”等,风味独特,闻名遐迩。
1956年,聚红盛酒馆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转为国营。1984年,县饮食服务公司集资翻建成三层营业大楼,先后增设了随意小吃、油点、卤菜、肉食、烟酒等柜、组。1987年有职工20余名,拥有冷藏、烘烤以及各种加工机械13台,货运汽车1辆。
2.建华浴池
建华浴池位于城中之南过驿巷,原名公园澡堂,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原业主姓孙,民国时易主为黄姓。建国初,改由工人合作经营,更名为工人浴池。1964年8月转为国营,命名为建华浴池。1987年有房屋110间,房间座、普通座共200位,厢口可容50人,备有盆浴、淋浴供顾客选用。另设妇女浴池,盆、淋浴俱全。男女浴池共有职工50余名,因服务质量高和卫生状况良好,曾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单位。
3.寿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1973年秋,寿县人民政府招待所设立于东大街(原财贸大楼),始仅有客房30余间、70个床位,食堂1所,无电器设备与卫生间。1980年起,对外营业,先后增建二号楼、三号楼、四号楼,并将正门改建于照壁巷口,在竞争中不断改善经营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县内一流旅社。1987年已拥有房间94个、客床240位,套间、卫生间、彩电、空调器、电风扇、电话、邮箱、接送轿车一应俱全;并有餐馆、食堂、洽谈室、会议厅。住宿舒适,生活方便,收费合理。多次接待来寿县旅游、探亲、洽谈商务与考察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