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发电 1.火力发电
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安徽省立第六职业中学(址在今县政府大院内)校长毕仲翰用火力发电供纺织及照明用。置柴油发电机1台。此为寿县发电之始。23年,该校由寿迁出,发电随之结束。民国22年,正阳士绅王锦芳、泰生钱庄老板俞逸门首创电灯公司。厂址在正阳陕西会馆(在今正阳中学附近)。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入侵寿县,电灯公司宣告结束。36年7月,寿县久福烟厂从常州购买卧式柴油发电机组2台110/4000瓦,供3部烙铁(每部500瓦)及40余盏灯泡(每只40瓦)用电,至1953年7月发电结束。
1958年,寿县相继建成众兴、迎河、石集、瓦埠、正阳5座火电站,总容量94千瓦。因土法“上马”,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三年困难时期”,相继“下马”。
2.水力发电
1958年在安丰塘、杨仙、八公山、朱集、三义、瓦埠6处建立小水电站,总装机32.6千瓦,年发电2616千瓦时,后因水源缺乏,小水电站于1960年先后停止发电。
1969年9月建成窑头岗小水电站发电,随之先后建成小水电站10座,总装机285千瓦,后因水量不足,仅龙头桥、窑头岗、安丰塘3处能季节性发电,供农产品加工及照明之用。
小水电站一览表

二、供电
1.线路
蔡寿线(西寿线),是寿县输导淮南火力电源的第一条输电线,全长13公里。1950年7月,为解决五里闸和县城机关用电,县政府成立供电筹委会,县长赵子厚任主任,淮南电厂派人勘查,全部造价18.5亿元(旧币),资金来源:治淮总队部5亿元,其余13.5亿元由县财政解决。由淮南电厂检修队施工。导线系从苏联进口的25平方毫米铜线。1951年10月施工,次年元旦先向五里闸工地送电;6月19日县城关镇通电。初输送电压3.3千伏,1958年4月升压至6千伏。1960年县北山变电所建成,电压升到35千伏。电厂至变电所杆距长7.9公里,木电杆79基。1965年下半年大修,换为15米长水泥杆。电源由蔡家岗变电所改从西山变电所送电,后亦称西寿线。
蔡正线,从淮南西山变电所至正阳关,是为寿县第二条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是为治理寿县正南洼地洪涝灾害而兴建的输电工程。1965年4月,经省电业管理局、省水利厅批准兴建,省电业局设计室设计,省水利厅建筑安装处动力安装队施工,1965年底动工,次年投入运行,全长42.5公里,正阳至大店北6.5公里,叉式木横担,瓷瓶三悬式。
下炎线,从长丰县的下塘集变电所至寿县炎刘区刘岗变电所,长23.6公里。寿县水利局于1971年架设,次年运行。1977年下塘至柿树一段线路架通,全长达35公里。1982年大修,改木横担为铁横担,重换瓷瓶,为一针两悬式挂设。递接该线的有三义线。
春三线,从安丰的春树庄至三觉镇。1983年由淮南供电局设计,寿县供电局于3月初施工,年底竣工。三觉变电所未建成时,暂递接在瓦西变电所至谷贝乡的10千伏输电线上。1984年初以10千伏电压向三觉送电,全线长18公里。1986年春,三觉变电所建成,以35千伏输电运行。
110千伏梅六望线。梅六望线自金寨梅山水库发电厂起,经六安开关站至淮南市望峰岗变电所,是纵跨寿县南北的过境线路。1958年2月动工,同年6月5日运行。全长180公里,总投资510.3万元。1967年移拆至芜湖—马鞍山建110千伏输电线,梅六望线运行终止。
110千伏蔡保线,从淮南西山变电所至寿县保义变电所,是寿县境内目前电压最高的一条输电线路。全长46.2公里,其中从西山变电所至施家嘴一段为新建线路,长6.2公里;从施家嘴至保义变电所长40公里,是利用原110千伏梅六望线旧杆重新挂建。1975年由寿县蔡保线输变电工程会战指挥部组织设计施工,1979年竣工,1980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58万元。运行后,归淮南供电局管辖。
输电线路一览表

2.变电所
北山变电所。坐落在县城北马山脚下,为寿县第一座35千伏的变电所。淮南电业局设计,寿县水电局于1958年破土施工,1960年9月投入运行。初装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1963年换成3000千伏安主变;1965年又换为3200千伏安;1967年又增1台3200千伏安的主变,2台主变运行至今。有35千伏进线2路,出线3路,分别向县化肥厂、水泥厂、城西湖送电;6千伏出线3路,主要向城关供电。
双桥变电所。1977年3月双桥区筹建,双桥中学教师方存泉设计。由双桥区5个公社的农电基本建设专业队承建,同年12月运行,总投资21万元。其中县投资13.9万元,区筹7.1万元。占地1870平方米,安装电压比为35千伏/10千伏变压器1台,容量640千伏安。1978年换成容量为1000千伏安主变。1979年区移交给县供电局。1983年增加1800千伏安主变,2台主变为2800千伏安。10千伏出路5路,向双桥、梨树、菱角、申桥、三十铺供电。
刘岗变电所。1970年为解决部分高岗灌溉,由县水电局在刘岗七里杠筹建变电所;次年设计施工,1972年运行,安装2400千伏安主变1台。1979年连同下炎线同时移交给县供电局,换为容量1800、1000千伏安主变2台。10千伏出线向炎刘、刘岗、双枣3乡供电。
三义变电所。位于三义集西北1公里处,主要用于农业抽水。1974年8月,县水利局设计施工,次年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20.15万元。安装主变2台,容量2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向三义一级电站、三义集、沙井冲送电。
三觉变电所。位于三觉镇,为寿县供电局首次设计施工的35千伏变电所,占地7.5亩。1985年春动工,次年2月运行。总投资40万元(中有三觉自筹20万元)。安装35千伏/10千伏主变1台,容量2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7路,向余集、丁岗、花果电站和六冲、茶庵乡供电。
保义变电所。坐落在保义镇,是寿县唯一的110千伏变电所。1975年由寿县蔡——保线输变电工程会战指挥部组织设计施工,1978年底竣工,由于35千伏输电工程未跟上,至1980年5月初,才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额152万元。其中:自筹资金82万元,省电业局补助70万元。装16000千伏安主变1台,110千伏进线1路;35千伏出线5路,分别向堰口、瓦西、小甸、迎河变电所供电。
3.电力分配
寿县电力分配按用电结构可分为工业、农业(抗旱、除涝)、市政照明、生活照明。
工业用电。1953年7月,寿县久福烟厂改自办发电为交流电源。1954年,有5家工厂用交流电生产,年用电13412度。1957年,第二米厂装2台配变压器,容量为200千伏安。1959年“大办工业”,水泥厂、炼焦厂、造纸厂、玻璃厂、砖瓦厂、农具厂、五金厂、碾米厂等都用电。1963年工业用电85.84万度,占全县用电量的3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发展,用电量逐年增加。1982年,全县工业用电2719万千瓦时,工业装机16236千瓦。1985年,全县工业用电量43130.1万千瓦时,其中主要工业用电2236万千瓦时,普通工业用电2076万千瓦时。1987年,全县工业用电量6.47亿千瓦时,其中主要工业用电量3.715亿千瓦时,占工业总用电量的57.4%。
农村用电。农业用电量,排灌用电居首。寿县西北及北部,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仍,排涝用电量大;中部和南部,高岗塝冲,易旱,多用于抽水灌溉。1976年,农村用电516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263万千瓦时,占农村用电的50.97%。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用电结构有了新的变化,用电量大幅度增加。1979年,农村用电1986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量1200万千瓦时、社队企业及个体工业用电达580万千瓦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150万千瓦时)、照明用电206万千瓦时。1982年,全县53个乡(镇)通电,通电率占乡的90%,通电的村369个,占村总数的30%,用电量达2190万千瓦时。1985年,通电的乡增长至92%,通电的村增长至66%,用电农户5.24万户,占全县总户数22.9%。1987年,通电的乡增长至100%,用电农户5.97万户,占全县总户数25%,农村年用电1.1亿千瓦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