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楚庄王时(约公元前613—前591年间)令尹孙叔敖建芍陂(今安丰塘)。
蔡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493年),蔡国徙都州来(今凤台县),此境为蔡辖。二十八年(公元前491年)昭侯被杀,葬于此境。
蔡侯齐四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
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任黄歇为令尹,赐淮北12县,号春申君;此地原为淮北州来国土,遂为春申君之食邑,因名为寿春。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黄歇劝说考烈王徙都寿春,命曰“郢”。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考烈王薨,李园伏死士于寿春棘门刺杀春申君黄歇。
楚幽王四年(公元前234年),赵国大将军廉颇居寿春。楚王负刍元年(公元前227年)乙亥,颇卒,葬于肥陵山下。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李信率兵20万伐楚,不利;复遣王翦将兵60万来攻,遂破寿春,虏王负刍。楚亡。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分设郡县,寿春为九江郡治。次年,始皇狩寿春,闻项梁兵起,惊走。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刘贾南渡淮水,围寿春。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 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谋反废死。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徙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都寿春。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立刘安(刘长子)为淮南王,仍都寿春。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刘安门客以八公山泉水屑豆创制豆腐。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反事泄,自刭死,葬于肥陵山下,淮南国废,复置九江郡,治寿春。
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败亡。李宪据淮南,称淮南王。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即帝位(即光武帝),亲自率师来寿春,攻灭李宪。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号称帝,都寿春,自命为“仲家”,旋被曹操击败。四年(公元199年),困死于寿春西北80里处。
三国时期
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毋丘俭、文钦据寿春,起兵五六万讨司马师,战败。城中十余万人逃奔山泽。
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据寿春,讨司马昭。昭率兵20万围寿春,诞坚守。城中粮尽,突围不成,伤亡甚众。次年城破,诞被杀于小东门。
东晋
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为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
大兴四年(公元321年),晋豫州刺史祖逖卒。逖弟约屯兵淮上,继任刺史,镇寿阳。
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历阳内史苏峻与祖约合谋,讨伐庾亮,后赵石勒遣石聪、石堪率大军渡淮,攻陷寿阳。
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冬,前秦苻坚挥师渡淮陷寿阳,晋谢玄进军拒之,战于寿阳,大破秦军,史称“淝水之战”。
南北朝时期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十一月,北魏兵10万攻寿阳。宋左军将军刘康祖以8000众迎击于尉武,自旦至晡,杀魏兵万余人。康祖中流矢死,全军覆没。明年,魏兵撤离寿阳,“丁壮者即加斩戮,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
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北魏使刘昶等帅步骑号称20万犯寿阳,齐豫州刺史垣崇祖镇寿阳,于城西北立堰塞淝水,魏兵来攻,崇祖决堰放水,魏兵溺死数千,余兵撤走。
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七月,梁豫州刺史裴邃伐魏,率骑3000袭寿阳。魏扬州刺史长孙稚、河间王元琛挥众5万出战,邃勒诸将为四甄以待之,大败魏兵,斩首万余级。稚等闭门不敢复出。明年五月,裴邃卒于军。
陈宣帝太建五年,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陈遣将吴明彻伐高北齐。六月,围寿阳,堰淝水灌城;十月,克寿阳,擒齐将王琳。
陈太建十一年,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九月,周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攻寿阳,拔之;淮南之地尽入于周。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文帝改寿阳为寿州,置淮南行台尚书省,任其子杨广(即隋炀帝)为中书令,镇寿州,谋略陈地;次年灭陈。

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冬十二月,王仙芝攻陷寿州。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八月,霍邱镇使王绪陷寿州,唐秦宗权移兵击之,绪遁走。
五代时期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周遣李谷(榖)伐南唐,破唐兵2000余人于寿州城下。淮南民因苦于博征营田,争献牛酒迎劳周师,而周师不之恤,专事俘掠,民皆失望,遂相聚坚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号“白甲兵”,屡败周军。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周遣李谷攻寿州,唐刘彦贞率师来救。周世宗领兵亲征,赵匡胤等大破唐军于正阳,“斩首万余级,伏尸三十里”,杀刘彦贞。世宗军临寿州城下,五月北归,留军围攻寿州,因唐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坚守,久不能下。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周世宗复来督战,赵匡胤等破城北紫金山连珠寨,歼唐军4万。城内粮尽援绝,副将献城降周,刘仁赡病卒。周徙寿州治于下蔡(今凤台)。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兵分路南下,西路陷寿春府,旋引去。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十二月,齐刘豫遣将王彦先攻寿春府,次年三月陷之;七月,知庐州府王亨复寿春。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四月,知寿春府罗兴叛降刘豫。十一月,宋统制王师晟袭寿春府,执刘齐寿春知府王靖,引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七月,宋将刘光世复寿春府。九月,刘豫遣子麟将兵30万陷寿春,犯合肥。十二月,宋将张俊、杨沂中克寿春。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正月,金兵再陷寿春府。三月,宋韩世忠引兵趋寿春,金兵渡淮北去。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自将三十六总管南下攻宋。宋刘锜镇淮西,统制孔福与金人战于大人洲(位于正阳、安丰间),败之。十一月,刘锜奉诏还镇江,尽失。十二月,宋招讨使李显忠、成闵复收两淮之地。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正月,建康都统许浚镇寿春,金人自寿州(下蔡)攻正阳,犯安丰军,许浚遣将却之。是年前后,许浚大修寿春城池。
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蒙古察罕兵围寿春,七日始下。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十一月,宋淮东提刑余蚧以舟师解安串之围;三年(公元1243年)二月,宋池州都统制吕文德总统两淮兵马,捍御边陲。四年(公元1244年)五月,
蒙古兵再围寿春府,吕文德节制水陆诸军解围。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人民创制“突火枪”、“筒木弩”等武器,以御蒙古兵。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四月,元塔出、董文炳据正阳。宋舟师出六安攻正阳失利。
次年,宋拨银二万两命寿春府措置边防与元军对峙。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宋恭宗德祐元年六月,元丞相伯颜率师南下,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所属降。寿春、安丰等地皆入于元。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宋龙凤元年,刘福通兵败,拥韩林儿退居安丰。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宋龙凤九年,张士诚遣吕珍围安丰,韩林儿告急于朱元璋,朱率师往救,未至,而城已陷,吕珍杀刘福通,朱元璋击走吕珍,迎韩林儿东还。安丰县城毁于兵。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宋龙凤十二年,朱元璋擒吕珍,平定江淮,以寿春为府;
次年,改为寿州,隶于中都临濠府。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户部尚书(南京)邝墅督夫2万浚芍陂,修水门16座。
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知寿州刘概重建安丰塘孙叔敖祠庙。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秋,知州刘天民重建北门外通济桥,宽12.44米;长14.24米(按明代制度,1尺等于0.311米)。五孔,其中板覆二孔,可启闭,通舟楫,称“淮南第一桥”。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春,高迎祥、张献忠率义军破寿州,旋引去。明年,义军复攻寿州,御史方震孺(州人)免官居家,倡士民守城,胜之。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三月,寿州民程六麻领导农民起义,屡摧清军。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太平军至下巢湖过老鼠峡,寿春镇总兵恩长战死。三月,炉桥镇陆遐龄率众起义,知寿州金光筋率兵镇压之。五月,太平军攻正阳关,署庐凤道金光筋将练勇数千人屯州西三十铺迎击,杀太平军200余人。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太平军自六安攻正阳,金光筋拒之,败,金退寿州。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捻军张乐行部渡淮趋寿州,金光筋拒之于州西三十铺。捻军退。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正月,太平军首领陈玉成率部自正阳来攻寿州,至南门外,金光筋拒却之。五月,捻军拒正阳,金光筋与战,负伤坠河死,清军退守寿州。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九月,太平军陈玉成部自定远来,屯兵城东二十店,欲搭浮桥渡淝,巡抚翁同书驻节寿州,以炮船击之,太平军不得渡,引去。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正月,苗沛霖倡乱叛,围攻寿州城;九月陷城,人民伤亡甚众。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苗沛霖接受清廷招抚。四月,太平军首领陈玉成被苗诱来寿州,捕之送颍州交清副都统胜保。八月,苗沛霖屯凤台。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月,苗沛霖再次倡乱。四月,围攻寿州。知州毛维翼登陴固守70余日,食尽援绝;六月,外委邱维成内应献城,毛被执不屈死,寿州民众再遭蹂躏。
十月,苗沛霖围攻蒙城败亡,清军复寿州,尽诛苗之党羽。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寿春镇总兵韩晋昌(州人)倡修《寿州志》,捐银1000两。
光绪十四年,知寿州曾道唯主持续修《寿州志》,州署设局,延聘名士分任其事。十六年,邑人孙恩诒、葛荫南、谢孚中等纂修《寿州志》告成,刊印200部。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州人柏文蔚、孙毓筠、薛少卿、张树侯、朱金甫在城内创立“阅报书社”,弘扬新文化。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寿州始办邮政。
光绪二十九年,安徽巡抚在寿州招募新军300名,柏文蔚、张石泉、孙孟戟、张树侯等参加。柏文蔚在军内组织“同学会”,宣传革命思想,印发宣传品如《猛回头》、《警世钟》、《扬州十日记》等。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寿州留日学生张孟介、管鹏等奉中国同盟会命,回国策应革命,在寿州组织“信义会”。合肥吴旸谷与寿州范传甲、常恒芳等在安庆炮兵弁目养成所、炮兵营秘密组织革命活动,事泄,旸谷潜匿寿州,任教于芍西学堂。秋,州人为纪念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周年,于瓦埠、李山等地成立“乙巳俱乐部”,发展会员百余人。十二月,孙毓筠、段云、权道涵自东京返国,道经南京,与新军赵伯先、柏文蔚联系起事。孙携炸弹四枚,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十六日夜,被捕入狱。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寿州饥民抢米。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寿州信义会拟借四顶山三月十五日庙会时机发难,事泄未果。十一月二十日,皖信义会熊成基等在安庆起义失败,熊来寿州,旋去日本;寿州信义会组织因熊成基起义失败而暴露,被迫解散。十二月二十六日,张孟介联合王庆云、袁家声、张纶等人在城内成立“农会”。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安徽咨议局成立,州人王庆云被推选为咨议局议员。省抚批准寿州成立团防局,拔毛瑟枪千余支,王庆云任局长。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王庆云、张孟介、袁家声、张纶等组织民间武装,收集枪支弹药,建立团练,称“联庄会”。
宣统三年(公元1911)九月十四日夜,淮上军起义光复寿州。次日,收编清军3200余人。成立“淮上起义军司令部”(设在城东南隅“考棚”,即今县委会所在地),王庆云为总司令,张孟介、袁家声、张纶为副总司令。 中华民国
元年(公元1912年)7月,州人柏文蔚任北伐军第一军军长,军部驻蚌埠;淮上军与北伐军组成北伐联军出颍上,攻阜阳,克固镇。安徽省临时议会成立,寿州选轩辕洪为省议员。寿州署改称寿州行政厅。2月,州人孙毓筠任安徽省都督。4月,柏文蔚接任安徽省都督。寿州改称寿县,撤行政厅,设县公署。
2年2月,省众议院复选议员,寿县陈策、常恒芳当选。4月,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大总统“善后大借款”。寿县补选石德纯(寅生)为省议员。6月,袁世凯令免柏文蔚都督职,委派州人孙多森接任。孙到职数日,见群情反对,弃职走。安徽省宣布独立,柏文蔚任省讨袁军司令。正阳关设水上厅,岳相如任厅长;张孟介捕获袁世凯、倪嗣冲党羽16人,枪决之。7月,袁世凯任冯国璋为江淮宣抚使,指挥倪嗣冲等部进攻讨袁军。8月,倪嗣冲部攻占寿县。所属高士读部在东乡抢劫奸淫,激起乡民义愤,组织民军毙伤倪军40余人。乡民公推水百川为反倪军司令,王占元、鲁传甲为支队长,与合肥民军会合近2万人,进攻寿县倪军,失利溃散。10月,倪嗣冲胞弟倪毓菜任皖北镇守使,驻寿县,在城内杀无辜37人;寿县成立清乡局,副局长杨武率局兵四出搜捕淮上起义反袁民军。
3年秋,美国人明穆里、赖尔兹来寿传播基督教并经商。
5年春,寿县革命党人毕少山,自上海派郑家银、周宗然、王二等回寿集同党数百人,谋于除夕夜乘民间燃放爆竹时进攻县城,事泄,被镇压。5月,革命党人黄冠华、黄柏云等召集党人约期举事,事泄被捕。 6年,县城始有小型无声电影在街头流动放映,民众称之为“影子戏”。10月,护法战争开始,岳相如、余亚农计划重组淮上军护法讨倪,事泄失败。11月23日,程蒯等人组织皖北讨倪军,一度攻占寿县。是年,美国人仲璧如来寿传教。
7年正月十五日,寿县毕镜波、史立斋、朱朗轩等组织民军,第四区区长程华亭集合人枪5000余支成立五大处共同讨倪,与倪毓棻部激战于杜师娘岗、隐贤集、三十铺、袁家湖、众兴集等处。是年,县知事、倪之亲信邱竹筠虐政引起公愤,秀才张拾义等受阖邑绅民委托赴京告状,邱畏罪吞金死。
8年5月,五四运动消息传来,寿县各界爱国人士游行示威,抵制洋货,查获部分日货,在考棚空地烧毁并联衔发出通电称:“青岛不还,不用日货。”
9年1月30日,倪嗣冲派人在上海暗杀原淮上军副总司令张孟介(汇滔),越日,卒于广慈医院。孙中山先生书“国魂不死”挽匾。是年,寿县文化教育界掀起新文化运动高潮,城乡各地破除迷信,毁菩萨,利用庙宇办学校。
10年,五月二十四日夜,驻寿新编安武军(倪嗣冲部队)因军饷不继,官兵公然抢劫县城,各大商店被掠一空,十字街口十余家商店被纵火焚烧,至二十六日始平息。是年,美国传教士仲壁如贿通县吏,强购民房、地皮多处,营建教堂、医院、学校。
12年,寿县基督教堂在城关东街建成,教会办春华医院,道华、蕴华小学,震华中学亦相继建成。教会向农村发展,全县建分堂16所,教徒达2千余人。
同年夏,寿县县立初级中学在城关设立,首任校长为本县人祝梦华。
冬,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曹蕴真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
13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寿县柏文蔚代表安徽出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5月,县立初中学生组织起“反基督教大同盟”,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宗教侵略。11月,前皖北镇守使李传业活动旧部,在寿县组织国民军第四军。是年,中共寿县淮上中学补习班支部成立,书记胡允恭,年前结束工作。
14年4月,中共寿县瓦埠农民协会成立,发展会员200余人。6月,中共寿县城关支部成立,书记陈允常。时,“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寿县各界成立后援会,捐银币100余元,汇寄上海。是年,寿县建立共青团支部。15年1月1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寿县柏文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高语罕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是月16日,国民党寿县临时县党部成立。3月,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筹委会成立。国民党中央指定寿县人常恒芳(藩侯)、薛卓汉(中共党员)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同时国民党右派成立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寿县下塘集人陈紫枫任执行委员,广州国民党中央决议斥责陈紫枫等人举动为叛党行为。是月,共青团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薛卓汉。4月,皖军总司令陈调元(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任命),巡视寿县并祭孔。5月30日,共青团寿县地方执委会组织民众集会,纪念“五卅”惨案1周年。冬,奉系军阀直鲁联军第十一军王翰鸣部驻寿县城关、正阳,苛捐筹饷,加以军纪松弛,城乡民众备受骚扰。
16年1月27日,柏文蔚以袁家声(子金)部为基本力量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柏任军长,袁任师长。3月,薛卓汉任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4月6日,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师长马祥斌)围攻寿县,与直鲁军王翰鸣部激战;18日,直鲁援军第二军、第五军等部2万余人到达,马师撤退。直鲁军勒索粮草,寿县兵灾空前。5月,围攻合肥的直鲁军全线溃败,经寿县东部向淮北逃窜,沿途抢劫拉夫,捕杀牲畜,其雇佣之白俄军奸淫妇女,更是无恶不作,农民奋起用锄头、锹锨截击直鲁军,伤毙甚多。月底,马祥斌师克复寿县,商店民宅悬青天白日旗欢迎。南京国民党中央任命柏文蔚、陈紫枫等7人为安徽省清党委员会委员。
17年2月,柏文蔚在寿县创办“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团长孙一中,团副孙天放。任用大批中共党员为学兵团骨干,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勒令解散。是年秋,中共党员活动频繁,蒋介石派夏斗寅师驻寿镇慑。11月,蒋介石来寿视察,撤县长曹运朋职;同时,视察正阳关淮河。是年,国民党县党部派人砸掉城隍庙菩萨,庙祝孙子明(道士)被迫投河自尽,市民群起反对,捣毁县党部办公室,殴打负责人。
18年5月15日,寿县人方振武任安徽省主席。7月,方振武等密谋反蒋,20日致电国民政府辞去省主席职务。9月19日,方在南京被蒋扣押。10月,方振武旧部一三四旅(旅长鲍刚,寿县人)起兵反蒋,失败。11月,岳相如等组成护党救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部设在寿县;除夕前二日,被蒋介石所属陈耀汉部击溃。是年夏秋大旱,赤地千里,草粒无收,两淮饿殍载道,哀鸿遍野;冬,大雪旬日,塞街巷,平河沟。
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运炽在瓦埠组织中共党员、农民群众数千人举行武装暴动,指挥部设于瓦埠镇东南里许泰山庙。
21年4月初,中共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刘士奇率军出六安,经马头、隐贤、迎河,7日抵正阳关,10日离去。寿县共产党人曹广化率游击队随之去。10月,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寿县。是年,中共皖北(寿县)中心县委成立,书记杨守先。
22年秋,曾姬无恤壶、楚王盦章剑在县境出土。县东李山孤堆楚幽王墓第一次被盗掘,一批楚器散失。
23年,寿县移风剧社放映无声电影《十九路军战上海》。
24年,李山孤堆楚墓第二次被盗掘,又一批楚器散失。
25年夏,兴筑寿县一六安公路。秋,辟城南门外五里教场营地建飞机场。城内之安徽省立第六职业学校始用马达发电照明。
26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寿县各界成立抗日后援会。12月,日机3架轰炸南门外飞机场及城内民房,投弹4枚,炸死10余人,毁房20余间;吴山庙亦遭轰炸,死10余人,毁房甚多。
27年1月5日,李品仙率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军部由徐州移驻寿县。3月,李品仙指使部下发掘李山孤堆楚王墓,彻底搜索古物。大批珍贵楚器用汽车运走。4月,寿县“人民抗敌后援会”(后改称“抗敌动员委员会”)成立,石寅生任主任委员,吕晓春任指导员。5月,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组成,约万余人;指挥部设县南石家集,后迁保义集。石寅生任总指挥,下辖7个支队。
6月4日(五月初七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寿县城,劫杀奸淫,居民死数百人,多为妇女。县政府迁驻戈家店陈荫南圩。7月5日,日本侵略军撤走。7日,县府迁返。
是年冬,省政府皖北行署成立,驻寿县堰口集王圩,主任颜毅仁。次年冬,迁驻定远县。
28年1月,驻寿县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一路军拒绝桂系当局整编,大多散归乡里,部分投奔新四军,少数被皖北行署收编。3月,寿县青年抗敌协会成立,主任吕晓春,理事曹樾、徐君实。
6月,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张云逸等一行20余骑,自合肥青龙场驰行百余里,至寿县小甸集曹家岗,探望烈士曹渊的父母与遗孀,并与烈士遗属全家合影留念。
11月2日(九月廿一日)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占领寿县城。县政府事先获得情报,提前迁驻县南堰口集东下岗。3日后,日本侵略军撤走,县府迁回。
29年4月12日(三月初五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寿县城,省保安第九团浴血抵抗,日本侵略军数次冲锋,一再增援,傍晚陷城。团长赵达源、团副黄雪涛壮烈牺牲。官兵伤亡2000余人。驻防城外8里的桂军龙炎武旅,畏敌如虎,坐视不援,城陷后仓惶逃窜。
是月,县政府迁驻县南保义集。
5月,安徽省立第十一临时中学由定远县吴圩迁至寿县隐贤集。该校有初中、高中、中师共14个班,师生员工700余人,校长孙秉南(寿县人)。
30年正月,杨效椿率领新四军第六旅十八团第四连50余人,来寿县东南乡开展游击战。7月,国民政府通令,田赋改征实物。秋,驻屯溪赈济委员会第三救济区负责人弘伞法师来寿,于石家集设立难童教养所。11月初,日本侵略军在庄墓桥建立据点,四出“扫荡”;中共游击队80余人在薛店狙击,毙敌40余人。又在土拐倪大郢歼日伪军一个中队,俘中队长以下官兵90余人。12月18日,爱国抗日将领方振武(寿县人)自香港回广州,被害于中山县,时年56岁。是年,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石寅生(寿县人)筹资在隐贤集东南兴办私立寿春初级中学,石任名誉校长,祝梦华任校长。
31年4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县东南李山庙以东,建筑炮楼,拟长期盘据。国民党一七二师参谋兼第一营营长萧凤岗率部进攻敌炮楼,持续四五昼夜,击毙敌酋1名,士兵、战马各数十。因孤军无援,全营官兵大部牺牲。
是年,地方基层行政援广西省例,实行“政、教、卫一体制”,各乡、镇长兼任乡、镇中心国民小学校长与国民兵中队长。
32年10月,中共皖西独立团消灭驻杨公庙汪伪稽察大队大队长王玉清以下百余人。
次年底,中共寿东南办事处改为抗日民主政府,地址在禹庙岗,赵筹任县长。秋,寿县成立临时参议会,王滋元、孙勤刚分任正副议长。冬,省主席李品仙来寿视察。
33年6月3日,石寅生病逝于立煌,终年66岁。私立寿春初级中学师生共建石公亭于校园,以纪念创始人。34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城日军百余人缴械后集中于北关集庙内听候遣返。县政府暨所属机关由保义集迁回县城。
35年4月,中共皖北七分区淮河办事处派朱怀民来寿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联络点10余处。5月,寿县各乡镇团体按规定名额选出县参议员百余名,县参议会成立,召开第一届会议,选孙勤刚为议长、吴伯安为副议长。参议会设在将爷巷内。
36年4月26日,柏文蔚先生患心脏病逝世于上海南洋医院,享年74岁。5月,中共党员董完白组织寿、六、舒、合游击大队。
37年10月,国民党政权与军队处于崩溃边缘,县内地主、豪绅纷纷建立“自卫武装”、“天九”、“挺进”、“扫荡”、“正义”等番号杂牌军,盘踞城乡,抽丁拉夫,勒索粮饷,祸害人民。中共党员朱怀民派柴献忠、常传、邸子贞等开展策反活动。12月下旬,国民党寿县县长潘顺裕潜逃,县府主秘兼财政科长孙以敬代理县长职务。
38年1月17日,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朱怀民、蒋树民等在县立初中大操场上举行大会,宣布寿县和平解放。随即成立“寿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不久,成立中共寿县工作委员会。朱怀民任书记,蒋树民任副书记兼县长,常传
任副县长。
2月26日,中共皖北第三分区电示,成立寿县民主政府。原寿县所属瓦东地区已于元月份划属寿合县。寿县辖瓦西6个区。将凤台县所属寿城北门外地、北山地划归寿县。
3月18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司令部驻寿,驻北街高大门。县公安局局长张冀凯向刘司令员汇报县内情况,刘司令员向张索阅《寿州志》。20日离寿。
是月,反革命、土匪武装——“九路军”先后袭击迎河、保义区民主政府,均未得逞。反革命匪首时执中被活捉,经公审枪决。
4月,前国民党区长李典伯纠集反动残余势力攻打正阳关,被区民主政府地方武装击败,李被活捉,经县公审枪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师进驻寿县开展剿匪,大小匪首纷纷逃窜,先后落网。
6月,撤寿合县建制,瓦东地区并入寿县。寿县人民政府成立,辖12个区。
7月13日,黄河决堤,黄水南下入于淮,成立寿县淮堤工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1949年10月16日—20日,在寿县城关召开第一届寿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冬,保义乡开展反霸运动(试点)。皖北六安行政区水利工程指挥部成立于正阳关。
1950年
2月,爱国民主人士常藩侯先生病逝于保义旧居,享年68岁。
3月28—4月1日在城关召开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8月,成立寿县供销合作总社暨5个区社,7个基层社,发展社员万余人。
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南部4个区为第一批土改区。冬,全县开展土改。
10月,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号召,寿县修治淮河总队部成立。
11月17日,县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
3月15日,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成立寿县人民武装总队部。7月,辟寿西湖部分地,营建县农场。场部设西街。
8月,全县私立小学校,一律改为地方民办,教职工待遇每人每月大米60公斤。
11月26—30日,在县城召开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是年,寿县人民大会堂建成(今红星剧场)。建立康复医院,接收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200名进行治疗。 1952年
3月,三和区黄山乡干部邹殿仁严重违法乱纪,致死人命,被开除党籍、公职,依法判处死刑。
4月,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和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运动。
5月,调整公办小学教师待遇,实行工资分制。
6月,寿西湖蝗虫滋生,全县1.6万人下湖灭蝗。
7月8—12日,县召开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9月,全县完成土改后土地籍整理与发放土地所有证工作。
10月,征调寿县民工2万人,到嘉山县泊岗治淮。
11月23—26日,寿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3年
4月4日—7日,县召开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1月26日—30日,第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关召开。
12月,县内始建基层巡回法庭。
是年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取缔私商经营粮食。城乡粮食市场由国家粮食部门或基层供销社统一管理,并逐步减缩、转业以至取消。
1954年
2月,将双桥区北外乡部分行政村,三和区的廿店乡与隗店乡、孤堆乡部分行政村划归淮南市辖。
3月,开展普选,全县16个区,241个乡镇,划选区2459个,历时35天,选出代表9612人,代表人民意愿选举各乡、镇长。
6月,大雨月余,发生百年未见的大水灾。全县雨量平均658.5毫米。正阳关水位26.55米,县城水位25.88米。全县200余乡受灾,230万余亩秋粮颗粒无收。死157人,伤35人,毙牲畜5千余头,房屋倒塌无数。
9月27日—30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
10月,肥西县土山区所属119户,476人,3631.8亩土地划归寿县三义区。
12月,寿县水利委员会成立。
1955年
1月,大雪兼旬,平地积雪一米以上,为数十年来所罕见。
4月,成立中共寿县审查干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是月,定远县所属水家湖、水北、新集、高塘4乡划归寿县。
5月,县召开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县城西门内北侧发现春秋蔡侯墓,出土文物580余件。
6月,省人民代表余亚农、李则纲来寿视察。11月5日,寿县人民政府改称寿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
1月,召开一届三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
3月,双桥发现一战国时期墓葬,出土一批楚器。
5月,新建人民大会堂(对外称寿春大戏院)落成,坐落南小长街即今之县电影院。6日,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6日,县委创办《支部生活》刊行。
11月,县城南郊邱家花园出土战国文物“大腐铜牛”。是月16日县办《寿县报》创刊。
1957年
3月27—30日,第二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
4月,楚“鄂君启金节”在邱家花园出土。
6月,杨仙乡发生“三佛道”暴动。聚反动道众千余人,杀害中共干部,破坏公共财产。县委组织公安武装千人将其击败,逮捕罪大恶极道首44人。
10月,县直机关反右派斗争开始,大鸣大放大字报高潮迭起,划右派分子13人。 1958年
1月,寿县至瓦埠街客货轮正式通航。27日,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2507人集中县城,进行整风反右派,时间一月有余,划右派分子632人。
3月5日,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4月25日—27日,召开第三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
9月,全县实现公社化。
10月,全县组织4万人大炼钢铁,成立大办钢铁指挥部(驻水家湖)。27日,《寿县报》改为《寿县日报》。
12月4日,国务院通知将寿县划分为寿县、安丰县,分别隶于淮南市与六安地区。寿县文联成立,《寿春文艺》创刊。 是月,寿县、安丰县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1959年
4月,成立寿县科学技术委员会。22日国务院指示,撤销安丰县建制,其所辖区域仍属寿县。寿县仍隶于六安地区。
6月,寿县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
11月,召开第三届第二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
1960年
2月6日,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7月,开展反特殊化、反大吃大喝、反右倾思想“三反”整风运动。
1961年 2月,全县群众患浮肿病、消瘦病人数增多。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大力调配医药、营养品,组织医务人员至基层予以治疗。
2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扩大会议,县委对工作失误作深刻检讨,对“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错误及其后果承担责任。
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对在“共产风”中平调集体、个体资金、物资进行统计、核实,“倾家荡产”予以退赔。
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分头深入基层帮助社、队干部纠“五风”。4月,全县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田间管理责任制”即“责任田”。
1962年
3月8日,县委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指示,发出《关于改正责任田五条标准》的通知。
7月28日—8月2日,县召开第四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
1963年
5月25日,县召开第五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县长、副县长。8月,成立寿县计划生育领导组。
9月,全县“责任田”全部改正,实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规定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体制。
10月22日—26日,第五届第二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2月,省定寿县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清政治、思想、经济、组织“四清”)重点县。第一批开展7个公社。中央及省、地、县“四清”工作队1.3万余人陆续到达。省委书记李葆华、地委书记杜维佑亲自蹲点指导工作。
1964年
10月31日,国务院决定建置长丰县,将寿县所属水湖、下塘、杨公、杨庙4个区,31个公社,287个大队,4178个生产队,3608个自然村,69714户,388520人,1193372亩耕地划归长丰县,至1965年7月始完成划拨、交接。
12月,瓦东地区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 1月,县直各机关、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省、地工作队进驻部分机关、单位指导工作。
2月25日,县委在城关人民广场召开五级干部大会。省委书记李葆华作《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动员报告》,主要传达《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后称“二十三条”)。
1966年
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直各机关单位发动职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横扫“封、资、修”,“牛鬼蛇神”。
7月,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来县“集训”,开展“文化大革命”,“大揭发”。
10月,合肥高等院校的学生来寿县“破旧立新”,串连“造反”。25日,全县中学生开始外出串连。各机关、学校、群众各种造反组织先后成立。
11月5日,县委设立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公室。
1967年
2月,受“一月风暴”影响,各机关、单位造反组织进行夺权,党政机关领导人“靠边站”,工作陷入瘫痪。造反派揪斗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支左。
县公安局破获“反共自由党”反革命集团。
3月,成立寿县革命生产领导小组;15日,改称“寿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1968年
3月,县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革命领导干部、造反派头头,分批参加学习,计1700余人,学习目的在于促进革命大联合。
6月,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召开革命领导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军代表全体会议,出席代表69名。
8月,县革委决定开展忠于毛主席、忠于党中央、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三忠于”和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热爱党中央、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无限热爱无产阶级专政“四无限”活动。各部门、机关单位造反派大联合,清理阶级队伍。
9月,县革命大批判办公室成立。
10月,“五·七”干校设立。校址在石集园艺场,原县党政领导干部未被结合任职者集中学习、揭发、批判。
11月,县革委政工组决定,将板桥公社4所公立小学下放大队管理,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试点。
1969年
5月,中共寿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
7月,县革委决定,将全县中、小学划整为零,城镇中学一分为四,部分迁至农村。县成立工人阶级管理学校宣传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宣传队组织,先后进驻城乡中、小学,实行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是年,动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城镇居民与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上山下乡,全县逾5000人。
1970年
2月,全县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至5、6月份先后结束。
5月1日,县在城关地区举行首次三类物资交流大会。13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大批判会议,交流破“四旧”(旧思想、旧习惯、旧道德、旧观点),立“四新”,批判“封、资、修”经验。各部门、单位、各区“大批判战斗队”依次登台。
9月,寿县“五·七”大学开学,校址原在石集园艺场,后迁至堰口棉花原种场东荒分场。
12月,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
是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运动。口号为:“苦战两三年,社队变大寨,县变昔阳”,并组织社、队干部分批去大寨、郭庄取经。
1971年
4月,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7月,上海市2100名1970年届初中毕业生下放寿县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10月11日,县革委会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出席420人。
是月,逐级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文件,开展批林批孔。
12月,县召开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代表大会。
1972年
1月,寿县负责人赵春诚、万振三、李凤岐赴京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德生汇报工作。27日,成立寿县北山管理委员会。
11月,中等以上学校开始招生,实行推荐选拔制。
12月,省革委会副主任娄学政来寿县检查工作。是年,县领导开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1973年
6月28日,县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贯彻农业“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
9月28日,双庙初中学生崔士忠因不接受班主任批评,悬梁自尽,造成所谓第二个“马振扶公社事件”,引起各方关注。
12月,寿县选派干部、农民代表60人出席省在萧县郭庄召开的全省农业学大寨大会。
1974年
4月29日,县委在城关广场召开万人大会批林批孔。
1975年
10月15日,县委常委研究决定,拆除孔庙东西两辕门;拆除南门、西门瓮城,以利交通。
11月5日,在八公公社团结大队第十生产队龟山坡下,兴建寿县火葬场。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
2月,成立地震办公室。复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建立测报点16处,宏观哨30余处。
5月,全县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革委举行追悼大会,参加追悼会者达10万余人。
10月25日,全县人民涌向街头、广场,欢呼、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胜利。
11月,在西街兴建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1977年
11月,按照中共安徽省委6项规定,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包括经营家庭副业与集市贸易。
1978年
3月,成立党史办公室。
6月,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寿检查工作。
1979年
5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指示,对“文化大革命”以及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或遗留的冤假错案,进行甄别平反。县成立领导组织,设办公室。
1980年
5月1日,美国历史博士孔威廉先生来寿考察寿县历史文化古城、安丰塘等。
12月,县成立寿县老干部工作委员会。
1981年
5月5日,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5月29日,成立寿县科学专业干部业务技术职称评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1月4日,成立寿县会计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12月,恢复寿县人民政府衔称并更换钤印。16日—21日,召开第八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选举法》规定,选出代表448名,是为“文革”动乱后正式恢复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次会议选出县人大常务委员19名,成立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是年,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反右派案件及其他案件复查基本结束。凡属冤、假、错者均予改正。
1982年
2月,成立寿县扶贫委员会;成立党史征集、县志编纂领导组,各设办公室。
4月,成立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6月,成立统计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8月,成立寿县职工教育委员会。
12月,寿县图书馆、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寿县“三结合”建校领导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1983年
3月30日—4月1日,第八届第二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定寿县等8个县为商品粮基地。县成立商品粮食基地建设领导组。县委成立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10月,全县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人民政府,改大队建制为行政村。
1984年
1月,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成立寿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委员会办理选举代表事宜。
3月,县商品生产指导委员会成立。
4月,县委会设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27日,县委提出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5月24日—30日,第九届第一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月25日,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9月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来寿县县城、正阳关视察,当晚抵淮南市。
12月,县委整党工作委员会成立。
1985年
1月17日,县成立考评委员会。
2月28日,县委召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会。
5月,县直各单位建立与乡、镇联系点制度。
6月,成立寿县北山地区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9月,成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0月,第九届二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县委决定在北门外兴建靖淮桥,成立建桥指挥部。12月施工。 1986年
5月23日,中国水利史学会在寿县召开芍陂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全国水利、历史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期4天,形成共识:芍陂为楚令尹孙叔敖征集民力建造。当月(安徽日报)作了报道。
6月,第九届三次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9月,中共寿县城关镇委员会、寿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筹集资金重建城东门宾阳楼。11月施工,次年4月竣工。
12月18日,国务院公布:寿县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月,原中央地质部部长,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孙大光(寿县人)捐资40万元
为堰口小学、寿县第一中学兴建教学楼、图书楼。
1987年
3月19日,爱国港胞沈炳麟先生捐资兴建的寿县第二中学教学楼“庆同楼”竣工,举行落成典礼,沈炳麟偕夫人等莅临剪彩。
4月21日—26日,第十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是月,沈炳麟先生再次捐资,兴建寿县中医院“德恩楼”与城关第一小学教学楼“庆同楼”。
6月6日,中日友好访华团、中苏友好访华团共34人,由国旅合肥分社派员陪同来寿参观古城。16日,日本神父大学文学部长、京都地区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成员伊藤通治教授偕夫人伊藤洋子来寿参观考察县城与安丰塘。
是月,县委召开中共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9月,北门外新建跨淝河大桥——靖淮桥竣工。
10月20日,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向一等功臣刘东亚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
10月29日,新加坡建章旅行社经理王荣基偕夫人林宝莲女士,在国旅合肥分社副经理吴浩陪同下,来寿县参观古城墙、博物馆、清真寺。
是年,美国工程技术人员杰米森等2批6人来寿县考察古建筑,前后活动3个月之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