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旧中国时期,本县科学技术落后。民国32年(1943),国民政府虽在本县设立农业推广所,但只进行小面积良种与耕作技术试验,收效甚微。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本县把科学知识的宣传、传播、普及等列为宣教部门一项任务,经常开展宣传,让人民接受科技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并开始推广使用新式农具、化肥、农药和对人、畜传染病的防疫与注射疫苗等。
1956年,成立霍邱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协会),配备专职干部;同时成立农、工、医、理4个专业学组。1959年5月,成立霍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为科技事业管理机构,与科普协会合署办公。
1957年,在整风“反右”中,不少科普会员及科技人员被打成右派,科普工作遭受挫折。科委成立后,着重于普及农业生产技术,如引进良种,改革农具,实行耕作技术改革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到1965年,全县科技人员近1500人,初步形成一支科技队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技组织解体,但部分科技人员在逆境中仍默默地进行科研工作。完成“三水一红”(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红萍)的放养繁殖、推广水稻良种、山芋藤越冬育苗等10余个项目的研究。
1978年后,陆续恢复科委、科协组织,增设科研机构,充实科技人员,科技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到1987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2.04万人(含集体、农民),其中已评定职称的5824人(不含集体、农民)。科协会员1.68万人,组成了县、区、乡、村四级科协组织,学术团体18个、会员2741人,科研机构10个。完成科研项目247个,其中有113个获省、地、县科技成果奖。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