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体育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学校体育课每周2节,只有兼职教师,开展队形、队列、徒手操等教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有篮球、田径等项目,体育器械极少。课外也有体育活动,但没有专项组织和辅导。
民国18年(1929)至21年,县内苏区各列宁小学体育课内容有刺杀、瞄准、赛跑、擒拿、登山、游泳、砍草人、列队集散等。民国26年(1937),国民政府开办中学,校内有专职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增加了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田径系统的知识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有所开展。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公立和私立各中、小学体育课改为小学、初中童子军训练,高中为军训。专职体育教师任童训、军训教官和助教,实施军事训练,内容增加“童子军训练教程”及“步兵操典”。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学校根据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考核项目教学,每周2节体育课,保证每周有2—4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1951年,在学校推广儿童广播体操和少年广播体操第一到第三套。在幼儿园中,正常开展体育游戏活动。1952年在中学配备专职体育教师3人,学校中的体育活动项目,城镇的有10多个,农村学校则普遍较少。一些单班学校,则基本没有。
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年代,学校体育课被劳动课所代替,频繁的下生产队劳动,影响学校体育课开展。1960年开始,部分年份寒暑假体委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共培训专职、兼职体育教师近600人,各校能较好地上好体育课,推行第四套广播体操。“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以军事训练、投弹、射击、野营、拉练为主要内容。农村小学的体育活动则基本停止,体育教师逐年减少。
1978年学校体育活动恢复正常,要求各校坚持“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早操、课间操)“两活动”(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平均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各校未认真执行。恢复考试制度以后,各校普遍追求升学率,放松体育课教学,有的学校甚至常年不上体育课,尤其农村学校。
1984年,确定体育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成绩,才稍有好转。到1987年,中学、中心小学和少数农村小学配了专、兼职体育教师,添置了篮球架、单双杠、铅球、标枪、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较能正常的上好体育课。一般农村小学仍没有体育教师,没有器械。
本县通过上级分配、就地选拔、短期培训和暑假教学研究会培训形成了一支体育教师队伍,1987年全县有专职、兼职体育教师107人。1981年,省体委、省教育厅命名“霍邱县城关第二小学为省小篮球传统体育项目小学”。1984年,六安行署体委、教育局确定河口中学为六安地区足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霍邱一中为六安地区田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霍邱三中为六安地区男排、女篮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二、体育活动
城镇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年都举行一至二次运动会。1959年各中学都组织以篮球为主要项目的校代表队,参加校际竞赛。1966年5月,叶集中学举办篮球、乒乓球邀请赛,参加的有三元中学、黎集中学(固始县)、金寨师范、叶集镇第一、二、三小学校男女代表队23个。1984年至1987年,城关各幼儿园每年举行一次幼儿运动会。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际间常分别举行“三好杯”和“萌芽杯”体育竞赛活动。
三、劳卫制和达标
1954年,在中学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经过考核,到1959年,达到各级“劳卫制”标准的有8861人,以后没有再继续推行。1979年,在中、小学试点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1987年,经过考核,“达标”学校45所,“达标”人数13589人(包括少年和青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