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霍邱教育起源无考。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令尹怯列聿(达鲁花赤)兴文庙,从此“士风励而人知所以劝学”。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创立儒学,沿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施教。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创新学。次年,知县劳文琦等就城内丰备仓地,创办本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新学推行缓慢。
民国初期,县内区乡小学校次第兴办,民国2年(1913)在临水集创办的敷文高等小学校,民国4年在叶家集创办的明强小学校、民国6年在城内鼓楼街创办的女子小学校,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小学。民国16年(1927),全县有初高等小学82所(族立6所),教职员237人。至是年,全县共有初、高级小学毕业生3187人。
民国20年(1931)县苏维埃政府在叶集、三元、洪集等苏区乡镇建立列宁小学、列宁模范小学、贫苦农民子弟得以就学。入学新生较新政权建立前高出近10倍。相反,此期国民政府办学大为减少,同年全县仅有初级小学6所,学生215人,教职工12人。
民国25年(1936)在李双圩创建省立霍邱农业职业学校,民国26年(1937)在县城东关外开办霍邱县立中学,民国29年(1940)在李家圩创办安徽省第九临时中学,民国33年(1944)在城内王家祠堂建立霍邱县简易师范学校。这些中等学校和专业学校,为本县及其他地区培养不少人才。据统计,民国36年(1947)本县有大专毕业生188人、肄业29人,初高中毕业生3103人、肄业2625人,初、高小毕业生5138人、肄业8383人,私塾21267人。
由于政治、经济的制约,教育发展进程仍较缓慢。民国19年(193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0%;民国28年(1939),文盲率达95.1%;民国36年(1947),受私塾以上教育的仅占全县人口的9.1%。其间,由于不满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一些学校经常闹学潮。民国18年(1929)春,在中共霍邱城区特别支部领导下,城关各校师生持续罢课一个月,要求解决高小学生毕业升学问题,迫使县政府开办师资养成所,以解决问题。
建国以后,为了“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教育事业得以发展。1949年,全县有小学224所,其中由公学款产收入开办的小学9所,民办公助12班,学生19039人。至1956年,全县有小学420所,学生66831人。
1958年,片面理解“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突出“劳动”教育,不适当地砍掉一些课程。1962年后,农村耕读小学有很大发展,至1965年,全县有各类小学2501所(耕读1768所),学生115440人(耕读45614人),教职工5068人(耕读1768人);中学108所,学生8241人,教职工660人;常年民校930所,学生19217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执行“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政策。取消考试制度,实行“开门办学”强调“兼学别样”。后期,学“朝农”,办“大学”,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发展,据统计,1976年有小学2549所,学生211247人,教职工7676人(民办61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7%;初高中52所,在校学生47102人,专任教师1453人;“五·七大学”76所(县办1所),工厂、企业办“七·二一工人大学”25所,共有学员4196人,教职工362人。各级各类学校虽多,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程度高低不一,教学质量极差。
1978年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职员工待遇,改革教育结构,深化教学研究,递增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78年至1987年,共为教职工平反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1115件,复查修改结论69件。1985年,县委用社会指标为教育系统15名教师的52名直系亲属解决“农转非”问题。1983年至1986年有680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全县教育投资1237.3万元,比1980年增长89.72%;1980年至1987年“三结合”建校,国家、社会、学校三者共投资1304.7万元,修、改、建校舍25017间。1978年至1987年共编写教材10部、录制教改、实验课34节,巡回播放录像373场次,收看的师生达2238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326篇。
1987年全县有各类学校894所,其中小学767所、幼儿园30所、初中84所、完中9所、职业中学3所,中等师范1所;在校学生总数241287人,教职工11777人(民办5881人)。全县学校中,沿淮行蓄洪区有中小学301所,在校学生75215人,教职工2828人(其中民办教师1730人)。中小学占地面积5842亩,建筑面积39.92万平方米,有双人桌凳82226张(条)。
据统计,1949年至1987年,全县初、高中毕业生19.96万人。1977年至1987年,被录取进入大学、专科学校读书的1551人,入高中中专读书的493人,入初中中专读书的2595人。1983年至1987年,全县函授毕业582人(中师446人),电视大学毕业43人,自学考试毕业348人(其中中专332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