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县境淠阳小学堂、笔架山甲种蚕科学堂等校设体育课,开展体操、拳术、跑步、队列等项目训练。

民国18年(1929)立夏节起义前后,在外地求学的县籍学生回乡多以教书为业,引进现代体育教学。燕溪小学有专任体育教师,从汉口购进体育器材,开展篮球、足球、体操、拳术、跳高、跳远等活动。民国20年(1931),该校邀请茶铺、董家河、永佛寺等地列宁小学联欢,举行体育表演。同年,六区一乡列宁小学开展乒乓球活动,该校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彩,除跳绳、踢毽子、荡千秋等活动外,高年级还开展队列、步伐、刺枪、劈刀、障碍跑、演习打土豪、抓坏人等。不少红军干部早期曾在这里受到革命熏陶和军事体育基础训练。

30~40年代,乡国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均增设童子军训练课目,内容有旗语、救护、追踪、野营、结绳等。民国27年(1938)省府迁入后,学校骤增,金家寨附近就有中、小学10余所,大学1所,章云祯、方雪峰、马跃南等一批体育界名流分别担任体育干部和体育教师,推动了县境学校体育的发展。民国28年起,高中除体育课外,增设军训课,由国民党军队派员任教,以步兵操练为主。民国29年,各校均组织代表队,开展田径、篮球、排球等活动。省在立煌期间也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学生运动会。

1951年,金寨初中、金寨初师及麻埠、流波、金家寨三镇小学均配专职体育教师。金寨初中体育教师张萍生自制体育器具,开展田径教学。有些小学也指定专人负责体育活动。1952年,全县中小学推广第一、第二套广播体操。195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学校体育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中小学推广课间操。1957年金寨初中、金寨初师迁梅山后,成立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队,竞赛活动频繁。同年贯彻部颁《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58年,全县中小学贯彻《劳动与卫国制度》(简称“劳卫制”),达一级356人,少年级177人。

60年代初,梅山镇各中小学举行第四套广播体操比赛,召开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1962年成立校际体育教学研究会,开展观摩教学和体育规则、裁判法辅导。1964年,全县中小学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做早操、课间操,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

1966年秋,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秩序被打乱。1968年复课后,开展军体队列操习、野营拉练、实弹射击、游泳、登山等单项活动。1972年后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中小学要求学生体育锻炼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简称“达标”),推行第五套广播体操。1974年县教育局、县体委联合举行“锻炼达标”测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校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贯彻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面开展“达标”活动,“达标”列入评比“三好学生”的条件之一。1984年,金寨一中、二中、金寨师范和双河、南溪、燕子河等中学,梅山一小、二小、三小、后畈小学等校成为“达标”先进学校。在1985年省体委“达标”验收中,梅山地区中小学“达标”率为80%。同年,金寨一中、梅山一小被省定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梅山二小被地区定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