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青年组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年代初,县境少数青年学生在上海、武汉等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16年(1924~1927),在外地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以组织“读书会”、“研究会”等形式,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团员(民国1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称“少共”),先后在南溪、七邻湾、金家寨、闻家店一带建立团组织。

民国17年2月,少共商南区委员会成立,书记周维炯,领导斑竹园、白沙河、南溪、汤家汇等地青年运动。麻埠、金家寨等地建立和健全了团组织。

民国18年春,广大团员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参加春荒均粮斗争,积极协助筹划武装起义,不少团员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设青年部,部长江承新(秋枫)。

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后,红色根据地内,汤家汇、丁家埠、吴家店、白沙河、银山畈和金家寨、燕子河、流波、麻埠一带,先后建立9个区的团组织。在汤家汇成立了少共县委。区以下各乡成立团支部。

民国20年4月26日,少共皖西北特区委员会在金家寨成立。5月迁麻埠,领导皖西北各县青年运动以及少先队和儿童团工作。同时,白塔畈、徐冲等地成立共青团区委会。冬,“左”倾的“肃反”路线强制推行到皖西,一些团的干部被错杀,进步青年入团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民国21年10月以后,红军主力转移,县境一些地方成为游击区,共青团组织活动转入地下,纳入党的活动之中。

1950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金寨县委员会成立,设组织部、宣传部。次年增设城工部,区设团区委,全县有基层团支部141个,团员2307人。团员青年热心革命事业,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工作中,带头与不法地主进行说理斗争,并协助政府看守、押送罪犯。植树造林活动中,团组织动员全县团员、青年植树造林,营造青年林,创办青年林场。1953年冬,统购统销开始,多数团员能动员家长或亲友出售余粮。1954年互助合作运动中,团组织进一步加强领导。至1955年,全县有5762名团员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占农村团员数的92%。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本县团组织同时更名。

1963年,全县基层团支部581个,团员12000余人,为发展农业生产,积肥送肥,实干苦干。

“文化大革命”开始,团组织于1966年10月停止活动。团员多数参加“造反”组织,参加“大批判战斗队”。学校中的团员大多数参加“红卫兵”。少数团员埋头生产或学习,不问或少问门外事。1970年底,团组织在整顿中恢复活动。1972年,全县有基层团委会48个,团支部598个,团员17005人。

1979年后,城乡团员、青年和在校学生认真读书,刻苦学习,报考大学或中等专业学校的团员、青年逐年上升。

1984年,共青团员带头造林、营林,参加护林防火专业小组或小分队。各级团组织进一步认真地贯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1985年,全县有基层团委会84个,团支部839个,团员17917人。1987年9月,团县委发动3.7万名团员、青年签名抵制婚礼大操办。268对青年参加县、区、乡团委举办的集体婚礼,节约经费约17.5万元,减少误工4万多个。10~11月,团县委在全县开展“我爱金寨山和水”知识竞赛,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考察,举办青少年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

同年在最贫困的梅南公路沿线和梅山水库上游,规划两条各长50公里的青年脱贫开发示范线,在示范线上选定100个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的示范户,开展“青年脱贫致富小开发”活动,进而带动小开发项目加入县科技扶贫活动,加快了率先脱贫的步伐。

〔表19—2〕
共青团金寨县委历次代表大会简表

〔表19—3〕
若干年份共青团金寨县组织状况统计表

青年抗敌协会民国27年(1938)12月28日,立煌青年抗敌协会成立,由国民党立煌县党部、立煌县政府、立煌县动委会、省妇女工作促进会、省财政厅战时服务团等单位派员组成常务委员会,沈克栠、刘宏(共产党员)、陈国栋(共产党员)、陈仲坚等为常委。全县有16个乡镇先后建立青抗组织,协助政府培养抗日力量,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战时社会服务。民国28年8月21日,麻埠青抗会公演抗日话剧,发动群众3000余人捐献法币汇往抗日前线,慰劳将士。民国29年,青抗会停止活动,部分骨干分子参加了新四军。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民国30年6月1日,三青团立煌分团在金家寨成立,统辖省直机关和立煌县团务,辖7个区队,55个中队。民国34年春,三青团安徽省支团部将省会和立煌县团务分开,分别成立省会分团和立煌县分团。立煌县分团成立干事会,设总务、组织训练、宣传3股。冬季省府迁走,留下少数机关团员编入立煌县分团。民国35年辖5个区队,23个分队。

三青团多采取集体入团形式,团籍管理混乱。民国35年春,立煌县分团进行团员总登记,共登记团员600多人。民国36年春总甄核,共核准团员519人。11月,与国民党组织合并为“党团统一委员会”。民国38年秋解体。

二、少年组织


中国少年先锋队民国18年秋,县境建立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一个半军事性质的青年群众自卫组织,是红军和赤卫队的后备兵力。组织系统是县队部、区队部、乡队部、中队部和小队部,平时接受同级苏维埃政府和少共的领导,作战时受红军和赤卫队(军)的指挥。民国19年,金家寨一带有少先队员1700多人。队员臂戴红袖章,上写姓名、住址、年龄,使用的武器是土枪、短刀、齐眉棍。参加者必须成份好,年龄为16~25周岁,一度规定为15~18周岁、15~20周岁。部分少先队员又是赤卫队员。

民国20~21年,各乡、村少年先锋队员均轮流在交通要道口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白水河村少先队员在放哨时查出肖才汉民团“探子”1人。七邻湾、界岭、泗道河少先队员认真维护社会治安,照顾红军家属。民国21年10月,一部分队员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去川陕,一部分参加游击师,游击队。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1950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金寨县委员会组建本县的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8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入队年龄为7~12岁。1956年,全县有队员2385人,辅导员763人。1966年,少先队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7年,“红小兵”组织解体。1978年10月,各校重建少先队。在少年儿童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1979年,全县有队员35645人,大队辅导员34人,中队辅导员1157人,专职辅导员8人,校外兼职辅导员114人。1985年,全县近80%的初中生、小学生加入少先队,队员发展到83946人,辅导员1456人。

儿童团又称童子团。民国18年秋,县境普遍建立了儿童组织,出身贫苦的儿童,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影响下,纷纷加入儿童团,担负起为农民协会站岗放哨,观察国民党军队的动静,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等任务。一些年龄稍大的团员报名参加了红军。民国21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去川陕,儿童团组织解体,部分儿童团员随军西去,大部分参加或配合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

童子军民国35年6月28日,中国童子军立煌分会成立。在初级中学和城镇小学高年级推行童子军训练和童子军管理。民国36年秋解体。

附广西学生军在立煌的活动

广西学生军是国民党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于民国26年(1937)10月在广西桂林组织成立的,有200多名大、中学生参加,辖男女两个中队。由吴广略和桂林女中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易凤英担任领导。

民国26年11月,广西学生军离桂林,经武汉、信阳、霍邱等地,于次年3月到达六安,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学生军中秘密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民国28年1月,易凤英等80多名学生军进驻立煌后,积极宣传抗日,深入农村教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日歌曲,教农民识字,组织青年、妇女、农民参加青年抗敌协会,到学校帮助排演宣传抗日的戏剧,开展文体活动等。在他们的影响下,县境的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民国28年春,广西学生军内部建立了自治会的组织,夏季,与县动员委员会组成政工大队(主要干部都是共产党员),活动在南溪、麻埠一带。他们还在龙井沟设立了广西学生军通讯处,创办了《广西学生军通讯》,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不久,易凤英等被调至高庙妇女干训班担任领导工作。他们秘密地组织学员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党的基础知识,发展一批中共党员,成为党在妇女工作中的骨干。

9月,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访问立煌,广西学生军中的中共党组织派易凤英、王彦到史沫特莱的住处,请其在国际上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消息。年底,广西学生军中的中共党员从桂林出发时的七、八名发展到50多名,其中甘怀勋、郑忠被调至中共立煌市委,分别担任了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

民国29年初,李品仙公开限制抗日民主活动。3月,广西学生军奉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指示,撤出立煌。行前发表宣言,号召爱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