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属淮河流域,大别山脉贯穿全境,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史河、西淠河两水系发源于境内,有主支干河27条,河道随山势蜿蜒,多曲道急弯,水流落差大,可开发利用的水力13.14万千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300毫米左右,但年际分布不均,洪、旱灾频繁。

历代劳动人民治河、修堤、筑堰、开渠、建塘,抗御早涝灾害。1950年,全县有塘、堰、坝等蓄引水工程27567处,蓄引水30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面积20万亩,占水田总面积38.95万亩的51.3%。1951年起,开始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至1957年包括梅山、响洪甸两水库工程共完成土方1600.4万立方米、石方85.5万立方米、混凝土51.9立方米,维修和兴建塘、堰等蓄引水工程共29088处,可蓄引水增至54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增至22万亩,占水田总面积33.8万亩的65.1%,1962年增至26.3万亩,1975年为30万亩。以后侧重于小水库和电灌站建设。由于小水库多建于山谷,加之部分塘、堰失修,渠道淤塞,有效灌溉面积较1975年减少。1980年后,农田基本建设以修塘蓄水、筑堰引水、水库配套工程为主,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中央、省拨专款106万元支援老区水利建设,使南溪、双河两区恢复和新建农水工程77处。1951~1987年,中央、省补助本县农田建设经费累计为2869.97万元。1987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22万亩,占水田总面积30.87万亩的71.1%,其中早涝保收面积17.8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7.7%。1987年12月,县办重点骨干工程——团山水电站两台单机容量1250千瓦卧式水轮发电机组投网运行。1987年全县1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发电1437万千瓦小时、供电1393.9万千瓦小时,占全县工农业生产用电和民用电总和4382万千瓦小时的31.8%。1958年烧炭大炼钢铁,1959年伐木放“卫星”连年“大跃进”及以后的“开荒种粮”、“毁林造田地”等,全县水土流失面较50年代初明显增加。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