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医(含中药)
本县中医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著名的有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从徽州迁来的胡曰从和民国期间县籍的徐大昭、徐大桂等。
(一)人员和分布清末到民国年间,全县悬壶开业,影响较大的中医有191人,其中城关14人,漫水河区28人,磨子潭区26人,大化坪区19人,佛子岭区13人,诸佛庵区46人,下符桥区9人,与儿街区36人。有中药店、铺133家,其中城关11家,漫水河区30家,磨子潭区10家,大化坪区9家,佛子岭区12家,诸佛庵区24家,下符桥区8家,与儿街区29家。中药店最早的是城关沈利川和苏子敬合营的“同寿昌”,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开业。规模最大的是诸佛庵镇的“鑫生药号”。解放前,中医从业人员占绝对多数(中医药从业人员合计324人,西医药人员不足20人,仅占6.1%)。
中医多私人开业,人数少,不分科,凡开业医生均有1科或多科专长。徐大桂内、外、妇、儿均精,以治温病见长。杜起鹤善治肝脾疾患,崇尚攻下。李青肇精于眼科。程朗轩善治痰饮、梅毒。程绍虞擅长伤科接骨和伤寒杂病。内科有徐大昭、陈家桢、余德昌、张文斯、金景发、吴润璞、储德祥、余良辅、项宏德、梅玉如、汪墨斋、苏英甫、陈月珊、吴义庭。外(伤疮)科有张兆荣(自制麻醉嗅剂做小手术)、赵汉臣、万岳西、储德明。骨科有程惟卿、项寿亭、张肇祥。妇科有刘子风、刘元介、丁善怀。儿科(痘科)有张兆荣(善灯火推拿)、孙世和、王子安、龚中萃。
解放后,区、乡基层医院的中医仍是各科兼治,各有特长。朱厚永治肾病,刘仲奇、杜本生治肝病、温病,吴墨如治妇科病,并用火针治风湿病、腹部包块,程仰奎治儿科、推拿、伤科接骨,杨典元用割治法配健脾膏治疳积,徐炳味治急症,王昌禄治寒症,刘光国治妇科、眼科病,怀富友治血症、寒症,石庆文专长针灸,汪中正治内科病,杜兆雄在理论上对肿瘤的中医病机和治略提出新见解,在全国中医学术会议上交流,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解放后,乡、村医疗卫生单位仍以中医为主。1957年,中医药人员由1951年的218人减少到209人。1958年,大量中医药学徒进入卫生部门,使中医人员猛增到364人。1961年前,对中医药学徒实行考试、考核,淘汰精简,中医药人员又猛减到190人,此后中医药人员稳定在200人上下。
(二)科室设置中医院分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痔瘘、喉等科,有病床24张。县医院中医科,能收治各种疾病患者。1974年成立时有病床13张,1985年增到22张。
(三)医疗水平本县中医药业以家传、师承及自学等方式延续发展,代有名医。50年代去世的西镇名医杜起鹤,因擅长攻下,人称“杜大黄”。40年代初。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八军驻深沟铺,因大城市沦陷,医药奇缺,官兵染痢并迅速蔓延,杜用自制药剂治愈百余人,军长苏祖馨将军登门拜谒,赠旗致谢。解放初,太平畈乡疫痢流行,县卫生防疫部门派员救治无显效。杜不畏风险,大胆用通里攻下法救活数百人。诸佛庵区的程朗轩、程绍虞两兄弟医术精湛,授业有方,培育弟子百余人遍布本县和金寨县。太阳乡故老中医丁善怀虽耳失聪、目失明,主要靠切脉诊治疾病,远近闻名。1965年11月,卫生科确定73位老中医药师带徒,依年龄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分两个层次,属“抢救继承”的18人,一般带徒的55人。1985年,卫生局依水平高低、影响远近,评选出41位著名中医、药剂、药农,其中徐大桂、杜起鹤、李青肇3人为省际名医,程朗轩、程绍虞、张兆荣等17人为地县名医,梅玉如、苏英甫、陈月珊等14人为乡镇名医,刘朗三、汪厚卿、杜晓亭、童仰之、苏友成5人为名药剂师,刘西堂、剂永照为名药农。1985年底,全县213名中医药从业人员中,评得各类职称的151人,其中主治中医师2人,医师32人,中药师20人。
1985年,为根治梅毒病,中医制作的“清血搜毒丸”、“三仙丹”疗效很好。11月,卫生科召开中医献方座谈会,收集到“除四害”,防治地方病和内、外、妇、儿、骨各科单验方478个,整编成《验方汇编》。同年,在大化坪公社开展干针治瘿试点,中医石庆文为组长,首批选定试治对象33人,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效果良好,平均缩小范围:结节型1.8公分,囊肿型2.3公分,弥漫型1.8公分,混合型1.82公分,总平均缩小1.88公分。1960——1961年,普治浮肿病、子宫脱垂、闭经等,通过总结、交流,推广有效单验方200多个,汇编成册。自己动手制成药品20余种,约4000公斤,如“糠麸散”、“益母草膏”、“丹参膏”、“升宫糖浆”等。1984年,在开展中草药资源普查的同时,卫生局和医药公司联合发文征集民间单验方,经筛选后共得200余方,经刘仲奇、杜兆雄审核辑成《霍山县民间单验方选编》,编入《霍山县中草药普查与规划》一书中。
(四)文献发掘和整理1980年,省、地中医学会为发掘整理已故名中医的治病经验,确定本县刘仲奇老中医担当搜集其先师徐大桂遗稿的工作。1981年3月,卫生厅拨专款,卫生局抽调杜兆雄、俞昌发、余立功3人组成“徐大桂遗著搜集整理小组”,在朱厚永、刘仲奇的指导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徐出生、求学、行医、执教的6区1镇20多个乡中,访问了百余户农民,并到沪、汉、杭、宁等地寻得徐的日记7本、医著手稿或抄本7种20余本、医案草稿两本。由杜兆雄执笔整理,共出医著6部,其中《伤寒论类要注疏》1985年11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脉症会解》等4种书由《安徽医学》分期连载。
附:单方、验方选
胎疝取陈葵花心煎水服,1岁用3寸。(刘仲奇献)
脱肛鲜爬墙虎煎水,熏洗患处。(刘仲奇献)
妇科乳汁不足羊乳60克,猪蹄1只,水炖服,每日1剂。(张尚威献)
骨梗喉紫玉簪根(鲜)6至9克,捣烂,温开水送服,慢慢咽下。又威灵仙根、砂糖、白酒各30克,水煎服,慢慢吞下(张尚威献)
烫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焙干研末,麻油调敷。又方:小石苇适量烘干研细,香油调涂伤口。(邓传经、张本根献)
犬咬伤木鳖子去壳,切片,烧焦研细,不论溃否,外敷三次即效。(刘仲奇献)。
肺气肿石苇120克,煎汤服,每日1剂。又方:紫苑、桔梗各10克,服法同。(张尚威、邓传经献)
二西医(含西药)
(一)人员和分布西医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西班牙人在天主教堂开设“慈善医院”时传入本县的。民国19年(1930年)苏区红军医院中有少量西医人员。30年代中期,在县城先后有有几家私人医院开业,西医才逐渐推开。西药房以1948年陈维奎开设的“奎记西药房”和1949年桂建民开设的“华康西药房”规模较大。解放前,全县西医药人员约20人。1954年后,陆续有西医药大、中专科学校毕业生分配来县。到1958年,全县有各类西医药人员约50人,1985年底有260人。
(二)科室设置解放前的县卫生院不分科,竹亭医院也只分药房、换药室、注射室。解放后,西医逐渐建成较完善的科学体系,达到较高医疗水平。
1949——1955年,县医院的临床医疗不分科,仅有1个西药房和简易化验室。1956年分内、外科。1957年建中药房。1959年设门诊部。1960年建X光室。1962年建理疗室和心电图室。1974年建中医科。1981年建胃镜室和超声心动图室。1982年,传染病房从内科分出成立传染科,妇产科病房从外科分出单独设科。1984年,内科又分普内和心肾两科。1985年,外科分普通外科和创伤外科,并建B超室、脑电图室。
(三)医疗水平1955年前,县医院只能治一般常见病。1956年,县医院建内科,开始诊治各种内科疾病。1962年后,不仅能熟练诊治各种内科常见病,而且能正确处理重危患者的抢救,如心跳骤停、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脑疝,各种中毒、休克、电解质紊乱、各种心律失常等。在科主任万士荣的主持下,开展心血管和血液病的研究工作。现有心血管、神经内科、消化系、儿科、血液病、传染病等专科医师,能够正确诊治呼吸、循环、血液、消化、泌尿、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内科疾病,并掌握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扇超、胃镜、脑电图、血液病检验等诊断技术。内科诊断符合率、治愈率达到省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1985年有主治医师5人。
1956年建的大外科,可做阑尾切除、疝修补、肠吻合等下腹部手术。1964年起,能做胃、胆囊和脾切除等上腹部手术。1966年起,能做食道修补、肺叶修补、叶切除等胸腔手术及骨科病人的诊治处理。1980年能做颅脑外科手术。手术室,1961年能做局部及乙醚开放麻醉。1985年,有可同时使用的手术间3个,各种手术器械齐全,能使用全麻醉、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1985年有外科主治医师4人、麻醉主治医师1人。
1982年建的妇产科能进行各种妇科疾病的查治,并能正确处理各种难产,能做子宫剖宫产、剖腹产、经阴道子宫全切、尿瘘修补、子宫脱垂修补和刮宫、引产、输卵管结扎与吻合等手术。1985年有妇产科医师4人,助产师1人。
1952年建的化验室仅能做血、尿、粪三大常规检验。1956年起,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963年开展临床检验和一般生化检验。1965年起,做细菌培养。1974年建检验科,1985年能全面开展血、尿、粪、痰及各种体液、分泌物的常规检验、各种特殊检验、寄生虫学检验、骨髓细胞检验和其它化学染色、血液、尿液、脑脊液标本的生化检验,还能用各种染色方法查细菌,用暗视野法查真菌,并能做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空气细菌培养。免疫学检验中可用自由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酶联、血凝溶血、沉淀、凝集、凝集抑制等方法进行一系列定量检测。1985年有检验师4人。
1960年建X光室,有30毫米X光机1台,能做胸腹、四肢透视。1963年添置200毫安机1台,开展四支骨骼的摄片,1964年做各种透视、摄片和特殊造影。1974年建放射科。1985年有300毫安机1台、200毫安机2台、牙科X光机1台。有放射医师4人。
1963年建理疗室,可做直流电、高频电、超声波、短波、超短波等治疗。1975年建病理室,能做各种组织的石腊切片和脱落细胞检查。同年建超声波室,能做心脏电生理检查。
全县区级医院,60年代前只能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70年代充实了技术力量,在省、地、县医疗单位和解放军医疗队帮助下,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能诊治各种中毒、休克、常见的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病,并开展上颌窦穿刺,胃次全切除,胆囊、脾、肠梗阻、阑尾切除,疝修补,剖腹产,子宫外孕和输卵管结扎等手术。设有内、外、妇、儿、中医等科和X光、化验等室,可开展局部胃肠透视和摄片。大化坪区医院能做一些特殊造影和血、尿、粪、痰等常规检验及肝功能测定。漫水河区医院能做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率,血中钾、钠、钙氯等离子,血糖、胆固醇,血、尿淀粉酶,乙肝表面抗原,甲球等测定、骨髓涂片检查和胸、腹水、脑脊液常见检查等项目。诸佛庵、大化坪两区医院先后在1984、1985年增设牙科,能拔、补、镶牙和治疗口腔疾患。诸佛庵区医院在1983年设椎拿科,能处理急性扭伤、颈椎病、小儿发热、腹泻等疾患。佛子岭区医院在1985年增设五官科、痔瘘科。治痔疮采用套扎法,快速、无痛,一周左右痔核脱落,一般不需住院,花钱少。到1985年底收治120余例,治愈率达80%。
乡(镇)卫生院,在搞好预防、保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治疗,主要进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和常见的食物、药物中毒、休克、一般心衰、昏迷、高热、惊厥、脱水等危重病人的常规治疗和抢救。能做人工流产,上、取节育环,常见外伤的清创缝合,体表肿毒切除等小手术。南岳、汪家冲、太阳、安家河、大沙埂、石河、真龙地、落儿岭、石家河、桃源河等乡(镇)卫生院可做下腹部手术。太阳乡卫生院还能做部分上腹部手术。三分之一的乡卫生院有X光室和化验室,开展胸部透视和血、尿、粪常规检查。
村卫生室能进行常见、多发病防治、计划免疫、地方病普查、普治和卫生宣传等工作。
(四)医疗设备解放前,公私医院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解放初期有较大改善,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对防治各种疾病起保证作用。
1985年全县医疗设备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