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六安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老苏区县,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志士就有1万余人,1982年出版的《安徽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六安县分册),载入的革命烈士有4836人。现将其中影响较大的33人立传、53人简介如下:
一、传略
许继慎(1901年~1931年)
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又名继慎,别号谨生,本县城南区石堰乡土门店人。
许继慎童年时期,就读于家乡的私塾。1920年,根据朱蕴山的指点,赴安庆第二模范小学插班学习。毕业后,考入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在进步教师蔡晓舟、光明甫、刘希平、高语罕等人的教育和影响下,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的进步书刊,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成为安徽省早期学生运动的闯将。
少年许继慎,品学兼优,才华出众,尤其思想敏捷,善于言辞。1921年夏,他和王步文、舒传贤等人一起,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庆的创建活动,是安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6月2日,在安庆爆发了军阀倪道烺、马联甲血腥镇压学生运动的惨案,许继慎在斗争中不顾个人安危,镇静地指挥同学们撤退,救护被打伤倒地的同学,为声援“六·二”学生运动的安庆“十公团”和“六·二惨案后援会”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安徽省学生联合会改组后,许继慎又当选为省学联常委兼联络部部长。1923年,军阀曹锟贿选伪总统,许继慎领导安庆学生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他亲书“青年团”白绸大旗一面,领队抄了京议员张伯衍的家,并率队捣毁了《民治报》馆,因此遭到通缉,被迫逃亡上海。
1924年初,许继慎进入上海大学旁听,亲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接受到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4月,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许继慎经党组织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编入第二队第二区队,同时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被选为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与蒋先云、陈赓等同为支部负责人。10月,他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初,黄埔军校内“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许继慎为该会领导成员之一。他组织领导了革命军人与国民党右派分子贺衷寒等人的“孙文主义学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破坏革命的阴谋,打击了右派的嚣张气焰。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时,许继慎被任命为连党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因功升任连长。6月,率连队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后调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队长,又率队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2月,许继慎回到故乡六安,发展了其胞弟许希孟及王子久、李童等人入党,建立了中共土门店党小组;旋即返回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并担任叶挺独立团参谋长,不久改任第二营营长。至1927年春,许继慎率部参加了进占浏阳,强渡汨罗江,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攻克武昌城等战斗,屡建战功,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团长。5月,在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中,许继慎高举团旗,身先士卒向敌人猛冲,胸、腹、臂多处负伤,肠子流出一寸多长,仍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7月,汪精卫在武汉也叛变革命,蒋汪合流,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解体。8月1日,中共中央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许继慎因负伤未愈,未获准参加。伤愈后,被派往上海中共中央直属小组做统战工作。1928年底至1930年初,许继慎和许光达、孙一中等100多人参加了中共中央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革命游击战争的理论。1930年3月,许继慎接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大别山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并担任军长兼前敌委员会委员。在粉碎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两次“围剿”中,红一军由初建时的21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屡出奇兵,克敌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许继慎改任第十一师师长。3月,许继慎率红十一师对进犯皖西根据地的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四师实施突袭,在双桥镇激战7小时,歼敌第三十四师全部,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枪6000多支,迫击炮10门,山炮4门。不久,国民党调整了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新的“围剿”,皖西告急。4月底至5月初,许继慎率红十一师由商南回师皖西,围攻敌独山据点,经过4小时的激战,全歼独山守敌一个多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缴枪1200多支,收复皖西被敌进占的独山、西两河口、南岳庙、石婆店、麻埠等全部村镇,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作出重大贡献。
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共代表的身分进入鄂豫皖苏区,独揽党、政、军大权,竭力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建立个人统治。许继慎始终站在正确路线一边,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遭到张国焘的嫉恨。9月,在鸡鸣河会议上,张国焘在红四军中开始了宗派主义的大“肃反”,以“投敌”、“反革命九人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莫须有罪名,将许继慎逮捕审讯,施以各种酷刑。11月中旬,许继慎被秘密杀害于河南省新集(今新县),时年30岁。
1945年,在中共第七届党代会上,许继慎同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还深切怀念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许继慎……等同志”。同年底,中共六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决定为许继慎同志建墓立碑,并报请徐向前同志为许继慎烈士墓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的墓碑碑文,以示党和人民的永久的纪念。
蒋光慈(1901年~1931年)
学名蒋儒恒、蒋宣恒,自号侠生、侠僧,笔名蒋光赤,后改为蒋光慈,祖居本县武陟山麓,出生于霍邱县白塔畈乡(今属金寨县),童年时又随父返居本县莲花庵乡(今淠联乡),是我国著名的革命作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蒋光慈出身小商家庭。“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任芜湖第五中学学生会副会长,组织学生上街游行,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919年,蒋光慈返六探亲。次年春,经陈望道、李汉俊二人介绍,到上海进入第三国际主办的外国语社学习,同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秋,蒋光慈被派遣赴苏联留学,次年7月,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蒋光慈回国,经瞿秋白介绍,在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以笔作武器,鞭鞑黑暗,讴歌光明,开始一个职业革命作家的生涯。
1925年1月,蒋光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新梦》,宣传革命思想,反映时代精神。4月中旬,他受党中央委派,离沪北上,为冯玉祥将军的苏联顾问担任翻译。1926年,蒋光慈出版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强烈控诉了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为广大青年指出了一条奔向光明的道路,在当时青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胡耀邦同志1980年曾谈到他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受了《少年漂泊者》等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投身革命的。1928年1月,蒋光慈和钱杏邨(阿英)、孟超等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团体“太阳社”,并主编《太阳月刊》,高举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英勇的斗争。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他所主编的文艺刊物常被查封,但他毫不退缩,屡禁屡办。从1928年到1930年两年时间里,他先后主编了五种文艺刊物,平均五个月就创办一种,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蒋光慈被选为“左联”候补常委,负责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拓荒者》。
在长期艰苦斗争中,蒋光慈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致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在国民党特务、军警日夜追捕下,无法得到必要的治疗,蒋光慈病情日益恶化,终于1931年8月31日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虹桥公墓为蒋光慈举行隆重葬礼,陈毅市长亲笔题写墓碑。
朱蕴山(1887年~1981年)
本县嵩嶚岩人,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
1906年,朱蕴山20岁时,考入安徽巡警学校,结识光复会首领徐锡麟,经其介绍,加入了光复会。朱蕴山积极从事反清活动,因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而被捕。在刑场陪斩时,他面无惧色,大义凛然,决心为救国救民而献身。1908年,朱蕴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全力投入辛亥革命、讨袁运动、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反对曹锟贿选等斗争,多次遭到北洋军阀的通缉和逮捕。
1918年春,朱蕴山回到六安,经过年余的筹备,创建了“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在皖西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培训了大批青年革命骨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朱蕴山受到极大鼓舞,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表示由衷地赞佩。次年8月,在上海晋谒了孙中山先生,参与酝酿国民党的改组计划。1926年1月,他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国民党中央批准为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行委员。旋即返皖,经过一番筹备,在安庆正式成立了国民党安徽省临时省党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朱蕴山无比愤慨,通电反蒋,被国民党开除了党籍并受到通缉。7月,朱蕴山毅然来到南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武装起义。同时,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宣告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朱蕴山被推举为常务委员会委员。至1937年春十年间,朱蕴山继续不懈地进行反蒋活动,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开辟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参与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组织抗日同盟军的活动,与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发起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接受中共委托三去太原,携带毛泽东同志亲笔密函,秘密会见阎锡山商谈联合抗日事谊。“七·七”事变爆发后,朱蕴山又按中共领导同志董必武、叶剑英等人的指示,赶回安徽,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建议,组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1939年至1944年,朱蕴山在西南几省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工作,在中共的建议下,他团结各民主党派,积极进行民主活动,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和谭平山、陈铭枢、王昆仑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三民主义联合会”。1947年又和何香凝、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朱蕴山出任中央常委员。1948年,朱蕴山在香港与柳亚子等人联合发表声明,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随后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朱蕴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
朱蕴山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一生,于1981年4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杨溥泉(1900年~1927年)
原名本祖,号宗尧,又名文渊,号溥泉,本县凌波乡人。杨溥泉幼时家贫,年仅17岁即在汪神庙一带开塾馆以自给。1920年秋,他考入安庆的安徽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期间,参加了为争取安徽教育经费独立的“六·二”学生运动,是走在请愿队伍最前面的学生领袖之一。1921年夏,杨溥泉回乡度假,又积极投入以“三农”学生为先锋的驱逐贪官骆通的六安学潮。1922年,杨溥泉以学生领袖的身份,组织领导了安庆学生参加全省各界民众反对军阀倪嗣冲、马联甲操纵的安徽省第三届猪仔议员贿选的斗争。由于他在斗争中表现突出,于1923年4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杨溥泉为避祸,被迫辍学离开安庆,到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继续读书。次年春,又随好友许继慎等人去上海大学社会系旁听,接触到瞿秋白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较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决心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而献身。
1924年4月,杨溥泉接受党的指示,考入黄埔军校,被编入学生三队,并由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与许继慎、王逸常等人为一个党小组。1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杨溥泉被编入教导团任排长。次年,在首次东征中,因功升任连党代表。第二次东征时,杨溥泉再立战功,调任黄埔军校第三期组织科组织员,参加了周恩来同志在广州举办的高级政治训练班学习。北伐战争中,杨溥泉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任营长,后任副团长,英勇善战,功绩卓著。1927年夏,他参加了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9月,受周恩来同志派遣,率部进袭潮州,协助农民军打击地主民团。在作战中,杨溥泉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
王绍虞(1897年~1928年)
化名杨静卿,本县顺河集人。1923年,王绍虞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1924年冬,他回乡度假,在六安与周范文、胡苏民等人发起组织“六安青年协进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探求革命真理;回校不久,即被中共上海大学支部接受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5年夏,王绍虞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六安从事建党工作,成立了中共六安特别支部,王绍虞任支部书记。1927年7月,党组织又派他赴广东从事农民运动;次年3月,调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工作。5月,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王绍虞被选为安徽代表参加了会议。8月,中共领导的“济难总会”派王绍虞回皖,担任安徽省济难会主任,并被增补为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1928年1月26日,王绍虞不幸被捕,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无效,于4月初在安庆小东门外惨遭反动派杀害。
许希孟(1903年~1929年)
原名许绍贤,本县石堰乡土门店人。1926年春,许希孟经其胞兄许继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与周狷之等人一起,在家乡开展农运工作。至1928年,他先后发展20多个农会会员,建立了戚家桥乡农会、中共戚家桥乡党小组,还组织了一支农民“别动队”,开展了秘密镇压豪绅地主的斗争。1929年元月,许希孟被选为中共六安县委候补委员,多次组织领导了数百名农民群众向大地主开展“扒粮”斗争。
1929年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决定,在许希孟任区委书记的三区独山举行武装起义,许希孟是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11月8日,独山农民起义取得成功,建立了皖西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当地反动当局向根据地发动疯狂反扑。在一片白色恐怖下,许希孟不顾生命危险,深入群众开展党和各种群团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一个星期内,就清除了叛变自首分子,将全区党和各种群团组织基本恢复和重建了起来。1929年12月16日,许希孟冒雪在郝家集开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于独山。
吴干才(1906年~1929年)
原名吴维桢,别名林笑天,本县西河口乡人。1925年,吴干才在六安“三农”读书期间,时值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六安人民群情激愤,吴干才与王绍周,邹同礽等人发起组织了六安县沪案后援会,积极投入青年学生运动。1927年5月,吴干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家埠、独山、西两河口一带积极开展农运工作。8月,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成立,年仅21岁的吴干才被选为特区委委员。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他和同学窦克难等人在西两河口、九公湾、冷水冲一带宣传革命,组织秘密农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把勇敢善战的农协会员编入武装别动队——摸瓜队,对恶霸地主进行镇压。10月,国民党在六安开展“清党”,吴干才转入地下活动。1928年元月,吴干才当选为中共六霍县委委员并利用自己在家乡的威望,趁组建保卫团之机,当上了郝家集保卫团的董事,使党组织掌握了这一地方武装,暗中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11月初,吴干才当选为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和周狷之等人领导了独山农民起义,成立了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不久,国民党军队即向苏区进犯,西两河口、郝家集一带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吴干才受命与朱体仁、许希孟一同去三区整理党团组织。12月16日,当他们正在郝家集召开秘密会议时,突遭敌人包围而被捕。敌人将他们的头颅割下,在独山“示众”之后,又在六安西城门上悬挂三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为此印发了“悼念吴干才等死难烈士告三区群众书。”
冯晓山(1902年~1930年)
原名冯先旺,又名冯小山、冯小田,化名宋大个子,本县西河口乡人。1926年在共产党员吴干才等人的引导下,冯晓山参加了农民协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冯晓山受党组织派遣,在龙门冲一带从事发展秘密农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在农会骨干的基础上,建立摸瓜队,冯晓山先后担任了龙门冲摸瓜队队长,三区游击队队长等职,镇压恶霸地主,惩处反共首恶分子,发展农民革命武装。冯晓山胆略过人,有勇有谋。他曾采取化装赶集的办法,利用早市袭击了西两河口反动民团;又机智地用酒灌醉霍山县自卫团的十几人,缴下全部枪械。1929年11月,冯晓山率领摸瓜队参加了独山农民起义,并担当主攻任务,占领了独山。1930年1月,游击队扩编为红军,冯晓山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第一0六团团长,率队攻占了霍山县城。2月,一0六团又回师占领了西两河口、郝家集一带,狠狠地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大大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斗志。5月1日,冯晓山率领二十余名战士,采取“长途奔袭、短期歼灭”战术,突袭西两河口民团,缴获十余条枪支和一批银元。在撤围渡河时,冯晓山因身负缴获的枪支过重,加之河深水急,不幸溺水而逝,时年28岁。
周狷之(1903年~1930年)
原名周天瑜,化名尤迟,本县陵波乡白浒圩人。周狷之自幼聪敏好学,先后就读于江淮中学、安徽省立第十中学,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背叛了封建地主家庭,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周狷之接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农运工作,开办农民夜校,组织秘密农会,秘密发展党员,组织群众支援北伐战争,参与组建国民党六安县党部,并担任县党部民运委员和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27年8月,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成立,周狷之当选为特区委委员,组织领导了六安城关黄烟工人“挂刨”斗争。国民党实行“清党”后,周狷之转入农村,在苏家埠、独山一带,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武装革命。1929年10月,周猬之当选为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1月,领导发动了独山农民起义。12月,与毛正初等人领导了徐集、江店民团起义,组建了六安县四区红军游击大队。同时,还配合舒传贤等人组织领导了霍山西镇农民起义。至1930年4月,在周狷之、舒传贤等人领导下,六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霍山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六霍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纵200里、横100里,人口近50万的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时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前方办事处主任的周狷之,率领部分农民武装,冲破三道封锁线,将革命火焰熊熊燃烧到六安城下,使敌人惊恐万状,日夜不安。28日,周狷之在城北门外一带检查、布置工作,夜宿菜市湾被叛徒出卖,次日凌晨遭到逮捕。敌人幕其才,竭力劝降,周狷之庄严宣告:“我周狷之爱党爱国爱人民,就是不爱自己的一条命,要杀要剐随便吧!”,并且写下了一篇正气浩然的《答劝降书》,开头写道:“三年不见,时事亦非,谋自不同,形将焉同?”。敌人又以母子之情软化周狷之,但铁骨铮铮的周狷之却安慰母亲说:“请不要听信别人的鬼话,不要花钱保,我是不会叛党的。共产党斩不尽杀不绝,是大地上的巴根草,节节生根,斩了我这节,还有其它节照样生根,将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农历八月二十九日,敌人将周狷之杀害于六安城内衙门台。临刑时,周狷之面不改色,沿途高呼绝命诗:
头颅抛千斛,风雨撼孤舟;
宁为革命死,不作阶下囚!
一路高喊革命口号,走向刑场,围观群众多为之感动,默默流泪者甚众。在痛骂敌人声中,周狷之英勇就义,遗体安葬于陵波乡白浒圩。
黄人祥(1904年~1930年)
字瑞生,化名黄瑞卿、黄子仁、王振英等,本县黄涧河乡沙家湾人。1918年秋,黄人祥考入“三农”学校,在进步教师朱蕴山、沈子修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中国革命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加入县农民协会,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1923年,黄人祥考入国立西北大学。1925年春,因参与领导反对陕西省封建势力的斗争,被开除学籍;同年夏,入北京励群学院补习英语;秋,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1926年1月,黄人祥经中共北京地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支部书记。1928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遭到第三次破坏,党组织派黄人祥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委员。9月,黄人祥冒险来到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从事地下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至次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所属党组织已恢复了19个党支部,有党员158名。4月,黄人祥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6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入狱。黄人祥从容对敌,“坚不承认有加入共党情事”,在没有证据和口供的情况下,被判徒刑一年六个月。在狱中,黄人祥坚持不懈地进行对敌斗争,担任了狱中地下党支部委员。在一次大搜查中,敌人从黄人祥的牢房里搜出地下党的秘密文件,因而被作为“要犯”解送镇江进行“军事会审”。严刑拷打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他始终严守革命节操,坚贞不屈。1930年9月,黄人祥壮烈就义于南京雨花台。车厚桥(1906年~1930年)
字受书,号东平,本县龙门冲人。车厚桥幼时曾跟大刀会学过武术,好打不平。1927年2月参加农民协会,并由冯晓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龙门冲摸瓜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车厚桥作战勇敢,指挥果断,他领导的摸瓜队在龙门冲、响洪甸一带,开展农会活动,有计划地发展农民武装和镇压有破坏活动的地主恶霸分子。1929年11月,车厚桥率队参加了独山农民起义。起义前,他提出“争取分化朱梦弓部,孤立打击魏祝三部”的战略意见被采纳,对独山暴动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独山暴动胜利后,敌人集中了数倍于我的兵力,疯狂向苏区反扑。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决定将赤卫队合编,成立六霍赤卫师,任命车厚桥为师长。六霍赤卫师转战在六安、霍山交界地带,奇袭落地岗,智歼反共队郭茂德部五十多人枪:出奇不意冒雨奔袭独山寺反动民团,伤敌毙敌七十余众,缴获钢枪十余支;在杨柳店伏击霍山保安大队,吓得敌人亡魂丧胆,有力地保卫了苏区革命活动的开展。
1930年秋,国民党集中了反动民团和地方武装一千多人,将六霍赤卫师围困在龙门冲十八盘大山里,达四十余天之久。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赤卫师分散突围,在青菜冲、黄花冲地方,车厚桥不幸落入敌手。敌人将其解送六安,车厚桥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喊“绝不投降,不自首,不叛党,20年后革命一定会成功”等口号,受尽各种酷刑,最后被敌人残忍地钉死在六安城门上。
丁香墀(1908年~1930年)
原名丁兰陔,化名丁本赤,本县徐家集人。丁香墀出身地主家庭。1920年考入“三农”学校,先后参加过抵制日货和驱逐县知事骆通的学生运动。1922年,丁香墀转入芜湖省立“二农”读书。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瞿秋白等革命教师的教诲下,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毅然背叛地主家庭,投身革命事业,被上海大学党组织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7年,丁香墀接受党的派遣,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下半年,丁香墀在家中掩护了中共中央巡视员王步文夫妇达半年之久,临行时,还变卖了自家30亩田,赠给王步文夫妇作路费。是年秋,丁香墀利用自己的家世和社会影响,力保毛正初出任徐集民团队长,并在民团中物色进步分子,秘密建立党小组,至1929年底组织发动了徐集民团起义和江店民团起义,又全力襄助毛正初组建红军游击大队。1930年,红军游击大队活跃在本县河西一带,有力地配合了红一军东征,对徐集、丁集等地的反动民团进行了频繁的袭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同年6月17日晚,丁香墀奉毛正初之命,秘密潜回家中筹措粮饷,不幸被敌人侦悉而遭逮捕。次日清晨,年仅22岁的丁香墀被杀害于六安城西便门滩。
余道江(1897年~1931年)
化名王义中,本县西河口乡郝家集人。1927年2月,余道江在共产党员周狷之、吴岱新等人的教育影响下,参加了农民协会,采取走亲串友的方式发展农协会员,组建农民赤卫队,积极投入农运工作。1928年6月,余道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三区区委书记兼区农协主席。1929年春,余道江领导三区农民开展了春荒“扒粮”斗争。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余道江当选为中心县委常委兼农委书记。11月7日,余道江和吴干才、许希孟等人得悉农协会员何寿全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赶到独山进行紧急磋商,于次日发动了独山农民起义。11月17日,他又参与指导了赤卫军攻打麻埠的战斗。1930年,余道江率领独山、龙门冲一带的农民武装,协同红军作战,有力地支持了红一军东征皖西。1931年5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余道江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苏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举办经济合作社,使六安苏区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
1931年秋,张国焘在皖西执行“左”倾错误肃反路线,余道江被诬陷为“改组派”杀害于麻埠,时年34岁。
王绍周(1900年~1931年)
原名王训详,又名少周,本县徐集区分路口人,1922年王绍周考入“三农”学校读书,在进步教师沈子修、钱杏邨、朱蕴山等人的教育与培养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官僚的斗争,经常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办夜校,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六安,王绍周义愤填膺,与邹同礽、吴干才等人组织了“六安沪案后援会”,发动全县各界民众支持上海工人罢工斗争。1926年,王绍周于“三农”毕业,到六安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四区区委委员。同年,党组织授意他利用合法身份,活动到县教育局担任视学,借培养小学教师的机会,在涂氏仓房举办师资训练所,暗中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王绍周任支部书记。1929年,王绍周担任了六安县教育会会长,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在六安县中和各镇高级小学,普遍秘密成立了党、团基层组织。5月15日,王绍周回到家乡,在武陟山下的一个破窑洞里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于5月17日发动武陟山农民暴动。暴动取得了成功,镇压了恶霸地主周启炳父子四人,使河西方圆数十里的土豪劣绅受到震慑,王绍周因之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和追捕。1930年,六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诞生,王绍周曾任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不久调任皖西北道区革命法庭主任。1931年10月,31岁的王绍周被张国焘诬陷为“改组派”,“第三党”,杀害于六区金家寨槐树湾。
毛正初(1901年~1931年)
原名本忠,本县徐家集人。1925年前,中学读书期间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两次被开除学籍,遂更名正初,继续从事革命斗争。1926年,党组织选派毛正初去黄埔军校第六期入伍生部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他接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以徐家集国民小学教师的合法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根据中共六安县委的决定,毛正初打入徐家集民团任队长,在22名团丁中发展了4名党员,建立了秘密党小组,并逐步争取了15名团丁拥护党的革命主张,准备举行武装起义。由于胞兄毛占魁的告密,毛正初被迫在起义前离任出走。1929年12月25日,在中共六安县委常委周狷之率领的游击队的配合下,毛正初星夜赶回徐家集,与徐家集民团内的秘密党小组取得联系,里应外合袭击了民团驻地老佛堂,击毙了队长朱晴川,宣告徐家集民团胜利起义。起义后,以民团22条枪为基础,成立了河西游击大队,毛正初任大队长。
河西游击大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至1930年已有二百余人枪;1931年2月改编为游击师,毛正初任师长;不久又改编为六安县赤卫军司令部,毛正初任司令,下辖4个赤卫团,计13个营、3100余人,枪700多支。同年3月15日,爆发子河西农民武装起义,毛正初任总指挥,率领赤卫军数千余众,分三路袭击了新安火神庙民团团部,攻克火星、单王、郭店、丁集等一大片土地,建立了上自西河口、下至马头集一片完整的河西革命根据地。赤卫军在毛正初的领导下,还先后在武陟山粉碎了岳盛暄警备旅的1个团和民团1000余人对河西苏区的“扫荡”;击溃了反动会首赵培厚纠集的1800余匪徒对河西苏区的骚扰;打破了敌人40余华里的封锁线,成为皖西地区一支威名赫赫的农民革命武装。
1931年秋,杰出的农民武装领袖毛正初,不幸在张国焘错误肃反路线下,被杀害于麻埠文昌宫。
吴岱新(1902年~1931年)
号韵香,化名李希圣、胡一军等,本县独山区通水冲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时,吴岱新以优异成绩考入六安“三农”学校,开始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1921年春,吴岱新转学去芜湖“二农”读书,在同学曹渊、薛卓汉等人的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自治会、读书会,进步很快,次年便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吴岱新通过党组织介绍,进入上海大学英语系学习,不久由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6年,党组织决定派吴岱新回到家乡,在独山镇第四高等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农运工作,吸收了“四高”教师王鼐雄、鲁味生、农会骨干余道江等人入党,介绍进步学生窦克难等人入团,为后来皖西地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准备了领导骨干。1927年8月,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成立,吴岱新当选为特区委候补委员,并在改组后的国民党六安县临时县党部任宣传部长,国民党实行“清党”后,吴岱新再次回到“四高”任教,暗中在独山、西两河口、石婆店等地继续从事农运工作。1929年11月,吴岱新参加了独山农民起义。1930年春,六霍赤卫师成立,他被任命为赤卫师政治部主任,随六霍赤卫师转战在皖西山区。5月,六霍赤卫师全歼了落地岗郭茂德反共队;7月,袭击了驻大埂店的谢堂反共队,偷袭了驻同兴寺的朱梦弓反动民团;8月,被地方反动武装一千余人围困于龙门冲,吴岱新受到当地群众的掩护,化装突围去上海。1931年春,中共中央派吴岱新任合肥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由于叛徒出卖,中心县委遭破坏,吴岱新又一次脱险回到皖西苏区,参加了中共皖西北特委领导的教导第二师工作。是年9月,第二师在湖北英山的洗马畈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吴岱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窦克难(1908年~1931年)
赵慧媛(女,?~1931年)
窦克难学名祖文,代号薛英,本县西河口乡郝集村窦家院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历任共青团六安特支、特区委书记,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秘书长、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东方办事处主任、中共皖西特区党报委员会书记、中共霍山县委书记等职,是皖西苏区一位由共青团员成长起来的才华出众的领导干部。
赵慧嫒是本县七区(麻埠)地三冲(现属金寨县)人,中学文化程度、中共正式党员,思想进步,能写会说,有“不栉进士”、“扫眉才子”之誉,历任共青团六安县六区委委员,中共霍山县委妇女部长,霍山县委机关报《血花报》主编等职。
1931年春,窦克难、赵慧嫒在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结为伉俪,被群众赞为“才子佳人夫妻”。当时,皖西苏区境内出版的刊物有: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办的《红旗报》、霍山县委办的《血花报》、皖西北特委办的《火花》(半月刊)、特区苏维埃办的《苏维埃周报》,少共特委办的《赤色先锋》、妇委办的《鲁森堡周刊》等等。这些党报都是在中共皖西北特委宣传部和党报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工作,窦克难、赵慧嫒夫妇亲自担任编辑,撰写稿件,筹备设立苏维埃印刷公司,建立赤,白区发行网,为党的文化宣传工作,作出不朽的贡献。1931年底,窦克难、赵慧媛夫妇在张国焘“肃反”狂潮中,被杀害于麻埠梁山寨。
柯天来(1901年~1932年)
胡传发(女,1902年~1932年)
二人均为本县思古潭人,出身贫苦,于1920年左右,结为终身伴侣。1929年,在共产党员杨天球的启发教育下,夫妇俩一起加入农协会;次年春,都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柯天来当选为思古潭乡农协会主席,并担任了党的秘密交通员,经常一夜间往返百里路程,为党运送传单、标语和信件;胡传发当选为思古潭乡妇女协会主席,走乡串村发动贫苦农民参加农协组织。1930年,柯天来、胡传发夫妇领导五十铺、青龙庵、狮子地、昭庆寺等地的农民协会、妇女协会会员,开展了武装“扒粮”斗争,一夜之间扒走地主刘清黎屯积团仓的稻谷1700多石。1932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动了苏家埠战役,柯天来、胡传发率领思古潭一带的农协、妇协会员,组织挑粮队、担架队,洗衣队开赴苏家埠,支援红军作战。5月,根据中共六霍县委的指示,柯天来、胡传发夫妇在青龙庵组织了数百名农协会员,手拿大刀、长矛,高擎红旗,举行了武装暴动。起义农民向驻扎张家店的李祝三反共大队发动猛攻,活捉了乡联保主任黄华轩,占领了张家店镇,并宣布成立了六霍县苏维埃政府和二区、十区苏维埃政府。
政权建立后,柯天来,胡传发夫妇又回到思古潭,继续深入群众发展农协组织,开展对敌斗争。1932年6月14日深夜,他俩在孙家岗鹭鸶窝召开秘密会议时,因走漏了消息,不幸被苗观涛自卫团逮捕,杀害于椿树岗镇。
汪孝芝(女,1891年~1933年)
又名汪林务,群众称之为汪三姑娘,原籍舒城县晓天,从小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16岁时逃离婆家,流落到本县埠塔寺,过着半行医半乞讨的生活。1929年1月,经高伯明、马霖介绍,汪孝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草皮圹党小组长。1930年,党小组发展为党支部,汪孝芝任支部书记。这一时期,汪孝芝一面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家建立了一个由麻埠去安庆的秘密交通联络站,保护出入苏区的工作人员的安全;一面致力于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包括舒城县第一个党小组——张母桥党小组在内,先后建立了草皮圹、百洋铺、九十铺、张母桥共4个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80余人、农协会员1000余人。
1931年5月,汪孝芝当选为中共六霍县委委员。1932年4月25日,她率领2000余名农协会员,在九十铺的冇牛岗举行了武装暴动。暴动后成立了二区苏维埃政府和六霍游击大队,汪孝芝亲自率领160人去麻埠参加了主力红军。不久,她又返回家乡,继续开展地下斗争。1933年4月,因地痞周小鬼告密出卖,汪孝芝被捕,在张家店慷慨就义。
吴宝才(1895年~1934年)
化名吴家恒,原籍安徽省凤台县,1917年兄弟三人一起逃荒到六安谋生,受雇于城关江恒泰烟店。
1927年8月,吴宝才当选为六安县总工会负责人之一。在中共六安特区委领导的城关黄烟工人罢工斗争中。他担任了工人谈判十人团的首席代表,又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负责处理罢工事宜。1928年4月,吴宝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城区区委委员,7月增补为中共六安县委委员。1929年10月,吴宝才当选为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兼工委书记后,又历任中共皖西分特委、皖西北特委、道委委员等职。1931年5月,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当选为道区苏维埃主席。1932年,吴宝才以道区苏维埃政治部的名义,发布了《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围困苏家埠的战役。同年秋,红军主力西撤,吴宝才担任了新组建的红二十七军副军长,11月,他又以皖西游击总司令的身份,转战于皖西广大地区,打击恶霸地主,消灭反动民团。1933年1月,皖西三路游击师在光王庙成立,吴宝才随三路游击师行动,先后镇压了国民党立煌县县党部书记长及90多个联保主任,相继消灭了大批民团武装,使皖西苏区呈现一片好形势。1934年春,吴宝才率部消灭了霍山县诸佛庵民团,在西河口消灭了叛徒郭炳志残部,又于燕子河歼灭国民党守军400余众,使皖西苏区扩展到东西270余华里、南北100余华里,部队人数由2000余人发展到3200余人,为皖西游击战争立下了不朽功绩。
1934年8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代表到皖西检查工作,继续执行张国焘的“肃反”路线和政策,将吴宝才诬为“改组派”,杀害于霍山县大化坪。
江求顺(1909年~1934年)
本县徐集区分路口人,出身贫农家庭,11岁时即帮地主家放牛,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中共六安县四区区委书记。1932年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时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的江求顺在极为险恶的形势下,接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职务。县委改组为中心县委后,江求顺被任命为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率领2万多苏区干群和4000多名红军伤病员跟随部队撤退、转移。同年10月,红二十七军宣告成立,江求顺担任了该军政治部主任。他和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副军长吴宝才等人一起,率领全军历经无数次战斗,在皖西北地区继续高举革命红旗,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11月,红二十七军开赴鄂东北,留下两个团兵力,由江求顺、吴宝才率领,坚持皖西北地区的对敌斗争。1933年1月,中共皖西北道委决定组建皖西第三路游击师,江求顺任该师师长,积极活动于本县骆家庵、石婆店、独山、齐云山、莲花山、龙门冲等地。6月的一天晚上,在西莲花山下的一座祠堂里,第三路游击师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立煌县特别党部书记长陈士英及反动联保主任九十多人。7月,又配合红八十二师及皖西北第一、二路游击师在史河岸边的磊子设伏,截袭国民党第十二师的给养,歼敌一个多营,缴获大米70多万公斤和大批其它物资。10月,第三路游击师采取三面包围战术,仅半个小时,全歼了恶霸地主方英的反动民团。11月初,江求顺率师从龙门冲出发,长途奔袭霍邱县姚李庙,把姚李庙的国民党军一锅端掉。1934年4月,第三路游击师改编,重建红八十二师,江求顺为该师师长兼皖西游击总司令,率部在六安、霍山、商城、潜山、桐城、舒城、英山等县的广大区域内,打击国民党军和反动地主武装,恢复和发展苏区根据地,在为粉碎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9月,江求顺这样一位对党对革命忠心耿耿的红军将领,久经考验、百折不回的优秀共产党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党的高级干部,竟被张国焘的“左”倾肃反路线杀害于赤南县老姜湾(一说为霍山县大化坪)。
翁翠华(女,1898年~1935年)
本县西河口乡人,出身农民家庭,18岁与同乡农民冯晓山结婚,在冯晓山的教育和影响下,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第三区第十二乡妇女协会主任和县委交通员。1929年11月7日,独山农民起义前夕,时任中共六安县委委员的翁翠华奔赴独山,沿途下达“转书”,动员农协会员到独山参加起义,并组织妇女参战支前,起义胜利后,翁翠华及时深入各乡,指导妇女积极参加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驻六安的国民党军陈耀汉旅在地主武装配合下,向起义区域发动了疯狂“围剿”,翁翠华的家乡遭到焚烧洗劫。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安排下,翁翠华率领三区游击队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先后镇压了反动民团头子冯克礼、冯克志等人,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当冯晓山率领红三十三师第一O六团打回三区时,翁翠华不分昼夜串连农友,恢复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组织,并配合红军活捉了反共地主武装头子熊同斋和罗小来等。丈夫冯晓山英勇牺牲后,翁翠华强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继续为皖西苏区的建设战斗着。1931年5月,她当选为中共六安县委妇委书记、皖西北特委妇委委员。1935年,翁翠华病逝于家中。
方永乐(1916年~1936年)
原名方永芦,本县石板冲乡人,出身贫农家庭。1929年,年仅14岁的方永乐积极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独山农民起义,后被编入红军,于1931年入团,1932年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193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先后任皖西北道区少共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少共书记、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委等职。
方永乐枪法极准,智勇双全,深受红军指战员的爱戴,有“小师政委”的爱称。1935年2月,方永乐指挥部队入潜山夜袭王庄,活捉了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余谊密;4月,在桃岭伏击战中,亲率主力从侧面断敌退路,全歼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五旅一九0团的两个营,毙敌营长乜士信;7月,方永乐率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歼灭了安徽省保安团的1个营,俘虏100余人;8月,长途奔袭驻花凉亭的国民党陆军第一九五旅三九O团,毙伤200余人,俘虏100余人,缴获步枪二百余支、轻机枪3挺、重机枪4挺、追击炮1门、子弹1万余发。1936年6月,红二十八军主力部队向湖北麻城转移,在抱儿山受到国民党中央陆军第一O三师的堵截,方水乐率手枪团三分队掩护部队转移,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0岁。
邹同礽(1903年~1938年)
号云伯,化名恺其、抗衡等,革命代号童群,原籍江苏省无锡市,4岁时移居六安城关古楼街。
邹同礽3岁丧母,寄养在六安的祖父家里,5岁至11岁读私塾,16岁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考入省立合肥第六师范学校,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读书期间,邹同礽受到党组织及李大钊等革命家的影响和教育,思想进步,遂回到家乡投身革命。1926年,邹同礽和施先民、周狷之等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邹同礽以在六安县中任教为掩护,秘密从事发展党、团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被选为中共六安县委委员、一区(城关)区委负责人。1929年1月,又当选为中共六安县委书记。同年,国民党在六安“清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邹同礽先后转移到安庆、南京、上海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邹同礽回省,在安庆第一实验小学、安庆高中任教。在此期间,他与共产党员叶以群等人创办了《百灵》、《北极》等文艺刊物,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担任了安徽省文总分会的书记职务。1933年至1934年,邹同礽两次遭国民党逮捕、入狱、释放,遂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7年8月,邹同礽回到六安,寻找党的组织;年底,经中共安徽省工委书记曹云露、组织部长张如屏的考察,恢复了他的党籍。1938年初,中共六安县委重新组建,邹同礽任县委书记,还担任了六安县动委会指导员。6月,邹同礽从独山到金寨,向省动委会汇报工作,途经流波时,突遭日机轰炸。邹同礽临危不惧,指挥群众有秩序地疏散隐蔽,而他和妻子及一个小女儿都被炸弹炸死,时年35岁。
陈锡炳(1905年~1941年)
本县城西人,出身贫农家庭,自幼帮工,1927年冬秘密参加农协会,192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二天门党小组长、八区少共区委书记、少先队大队长。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父亲、弟弟及未婚妻都相继参加了农协会、少先队和妇女协会,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1930年冬,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六霍前方办事处在二天门成立,陈锡炳是办事处领导成员之一。次年5月,爆发了河西农民起义,陈锡炳全家都参加了起义。不久,六霍前方办事处扩大为中共六霍县委,陈锡炳当选为县委委员,在马家庵、西十里桥,清水河、木厂铺、十五里小庙等地,坚持长期秘密的革命斗争。
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浩劫中,陈锡炳除自身一人幸免于难外,全家都为革命而牺牲。1933年3月,陈锡炳又潜回河西家乡,秘密联络各地的流散党员,在城关草市街秘密成立了中共六霍特别支部,坚持六安河西地下革命活动。1934年3月,陈锡炳在新安集组建了六霍地下交通站,继续联络地下党员。1938年春,中共六安县委成立,陈锡炳任县委组织部长。这年8月,日军侵占六安城,陈锡炳在河西兴隆集组织青年抗敌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春,中共六安县委改组为中共六安县工作委员会,陈锡炳任工委书记。同年秋,由于叛徒告密,中共六安县工委机关遭到破坏,陈锡炳被捕。在监狱中一年多时间,敌人使用各种残忍手段,严刑逼供,陈锡炳用革命意志和生命严守党的机密,1941年秋瘐死狱中。
赵翅生(1903年~1943年)
原名赵家鹏,又名图南,本县丁集区华祖庙人。1918年至1923年,赵翅生先后在六安第五高等小学、合肥正谊初级中学、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不仅学习用功,成绩优异,而且关心国事,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在学生运动中已崭露头角。1926年,赵翅生考入北京大学,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确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于1927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党组织派赵翅生到济南开展革命工作,被反动政府发觉,又返回北京大学,继续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3年冬,因叛徒出卖,赵翅生被捕入狱。在南京“中央监狱”关押期间,赵翅生受尽踩杠、老虎凳和电椅等各种酷刑,左边肋骨被打断,但丝毫也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充分表现子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忠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敌人遂以“赤匪坚定分子”罪名,叛处他有期徒刑10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一批“政治犯”,蒙受四年多牢狱生活折磨的赵翅生获得自由,不顾周身病苦伤痛,又立即奔向抗日最前线。1938年夏,赵翅生按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六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任中共六安县委委员的赵翅生利用与县长唐晓光的关系,出任县政府视察员及三区、五区督导员;1939年秋,又随唐晓光(改任合肥县县长)到合肥,出任合肥县教育科科长,在党内担任中共合肥县委委员,继续利用合法身份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同年冬,因身份暴露,赵翅生回到家乡隐蔽,并在丁集镇筹资做生意,掩护存纳革命同志,为党筹集革命经费。
1940年冬,由于叛徒告密,赵翅生再一次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入狱,敌人用电刑致赵翅生三死三活,又日晒夜露七天七夜,最后又用酒席招待、封官许愿等卑劣手段,仍未取得丝毫口供。1942年冬,敌人将他押送至立煌县(现金寨县)安徽省感化院,不久越狱逃出。1943年夏,赵翅生带着满身刑伤在家中养息期间,被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书记长谢堂暗杀于车家渡口。
田守尧(1912年~1943年)
本县新安区田墩人,出身佃农家庭,自小替人放牛。1931年春,田守尧所在的少先队四中队二百余人,参加了河西农民起义;年底投入红二十五军当战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战士升为班长、排长,曾多次英勇负伤。1934年秋,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在长征途中的历次战斗中,田守尧冲锋在前,英勇顽强,被提升为二二三团二营营长。1935年4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南葛牌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组为中共鄂豫陕省委,田守尧当选为省委委员,开始走上革命领导岗位。在西征甘肃过泾川河时,红二十五军主力与国民党马鸿奎部发生激战,田守尧率一个营击败马部一个团并击毙其团长马开基,掩护了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9月,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田守尧被任命为七十八师师长。在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斗中,田守尧率领七十八师立下卓越战功,年底又参加了保卫党中央驻地——瓦窑堡的战斗。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田守尧共转战鄂、豫、皖、陕、甘5省40余县、行程一万余华里,身经无数次战斗,先后6次负伤,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田守尧历任八路军六八七团副团长、团长、三四四旅旅长、新二旅旅长、新四军八旅旅长等职。1937年9月,田守尧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率先头部队担负着狙击日军坂垣师团之二十一旅团的打援任务,歼灭日军一个连一百余人,缴获汽车二十余辆和大批武器装备等。1943年,田守尧率新二旅穿过日军封锁线,开赴苏北地区,增援新四军,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5月,中共中央调田守尧等领导干部到延安学习,途经连云港以东的海面上,被日军巡逻艇发现,激战中田守尧壮烈捐躯,时年31岁。
张克前(1921年~1947年)
山西省昔阳县人,1947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到达本县。9月,中共独山县委成立,张克前任县委副书记,致力于独山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三个月时间内,即建成独山、西河口、南岳庙、落地岗、石婆店和苏家埠五区一镇民主政府。10月,驻六安的国民党陆军第七师、四十六师、四十八师,疯狂扑向独山县根据地进行“清剿”。11月,独山县民主政府驻地——戴家茶行,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的包围。县委机关仅有23人,在张克前沉着镇定的指挥下,销毁了全部机密文件,投入突围战斗。为了掩护别人,在大部分同志均已突出重围时,张克前不幸中弹负伤。他立即将自己身带的笔记本撕碎,吞进腹中,将手枪拆散扔掉,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杀害。
赵玉富(1916年~1970年)
原名赵登峰,出身贫农家庭,本县韩摆渡人。1930年,赵玉富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苏家埠战役:193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8年,在对日作战中,赵玉富双腿负伤;1942年,边区精兵简政,被动员退伍,在山西落户安家。
1950年,赵玉富返回家乡,历任黄莲乡指导员、苏埠米厂经理、苏埠区副区长、城南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委交通部长、县委农工部部长、县委常委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玉富任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动乱中坚守岗位,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做了大量工作。1970年11月11日下午开县革委常委会时,因脑溢血不幸逝世。1971年,经省革委会批准,追认赵玉富同志为革命烈士。
左立鹏(1950年~1978年)
本县高皇乡人,中共党员,1968年参军,1976年退伍,担任江店公社团委书记、人武部长。1978年9月24日,左立鹏带领江店公社武装民兵连,进行实弹投掷训练。民兵张××由于过度紧张,拉响导火索后,冒着青烟的手榴弹滑落在自己脚下。千钧一发之际,左立鹏一个箭步跃出掩体,随手将张××按倒,迅速捡起手榴弹朝远处扔去。手榴弹爆炸了,左立鹏用身体挡住了弹片,在场的干部和民兵们得救了,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表彰左立鹏的英雄事迹,中共六安县委和县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干部和民兵广泛开展向左立鹏学习的活动。
许明习(1958年~1984年)
本县马头镇人,1978年参军,1980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火线上入党。
1980年10月,许明习所在部队九连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参加了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许明习担任尖刀班班长,奉命抢占19号高地,断敌退路,阻敌援兵。他指挥尖刀班分散多路交替掩护,孤身入虎穴,与越军短兵相接,毙敌十余人,摧毁敌堡两座,为主力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这次战斗,尖刀班荣获集体一等功,许明习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孤胆英雄”的称号,并被提升为排长。
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之前,许明习代表全排战士几次写血书请战,被批准为主攻尖刀排。1984年4月27日,他率领全排战士一鼓作气摸到越军阵地前沿,猛打猛冲,仅18分钟就第一个登上148高地。战斗结束,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许明习又立个人二等功。
1984年6月3日,许明习调到七连三排防守151高地。这个阵地与越军隔河相望,敌高我低,受敌火力控制。7月12日凌晨,越军以师级规模的兵力,向我老人峰东侧阵地疯狂反扑,七连防地承受敌军两个营的兵力,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许明习指挥若定,果断命令两名战士跟随自己去守左侧凹地。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右腿被炸断,左腿和右臂也负了伤,血流如注,昏倒在阵地上。醒来后,许明习强忍巨痛指挥战斗,直至战斗胜利。经部队竭力抢救,许明习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部队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纪念这位一身是胆的英雄,又给他追认了个人一等功。
二、简介
江谋成(1894年~1930年)
白浒圩人,曾任县赤卫军钢枪队第一支队队长、中共六霍县委委员,1930年9月被铲共团逮捕,火烧其身,皮焦肉烂,坚不吐实,英勇就义。
柴维德(?~1930年)
苏家埠人,曾任红军赤卫队队长、红军游击师师长,在西河口战斗中牺牲。
赵启清(1894年~1931年)
原名赵民权,白浒圩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苏联中山大学留学,1931年回国,在独山遇害。
王文生(1901年~1931年)
本县人,又名梁仲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一军三十三师政委、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十二师参谋长。
李野樵(1901年~1931年)
江店人,原名李寿荣,字庆轩,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武陟山农民暴动,协同毛正初组织领导了江店民团起义,曾任县赤卫军第三团团长,被张国焘诬为“改组派”杀害于独山。
王子久(1902年~1931年)
苏南乡人,1926年经许继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六安县委秘书,在六、霍交界的石船冲战斗中牺牲。
田富祥(1904年~1931年)
苏家埠人,又名田永瑞,曾任六安县赤卫军总指挥部政治主任,在麻埠战斗中牺牲。
江承新(1906年~1931年)
城关人,又名扛振民,化名江星、秋风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独山暴动中曾参与研究制订暴动计划,并亲率40余名平民夜校学员围攻反动民团驻地马氏祠,历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中心县委青年部部长、少共六安特区委书记等职,被张国焘诬杀。
冯长贵(1906年~1931年)
石婆店人,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游击师师长,在湖北英山作战牺牲。
卢舒(1907年~1931年)
毛坦厂人,原名吴万宾,字仲孚,1927年在北伐军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党派遣回到家乡,担任毛坦厂联保主任,秘密发展农协会员,参与组织和领导六安,霍山、英山等县的农民武装起义,1930年当选为中共霍山县委书记,1931年11月,被张国焘诬杀于霍山县诸佛庵。
施先民(1907年~1931年)
城关人,又名施醒名,曾任少共六安特支书记、鄂豫皖苏区高射炮教练,被张国焘“肃反”诬杀。
王亦良(?~1931年)
本县人,1925年成立的本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六安特别支部创建人之一、城西吴大巷党支部书记、皖西北道区干部学校校长,被张国焘诬杀于麻埠。
方惠成(?~1931年)
同兴寺人,曾任红二十五军政委,在金寨作战牺牲。
孙荣魁(?~1931年)
独山人,曾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苏维埃主席,被张国焘“肃反”诬杀。
朱以柱(?~1931年)
陵波乡人,曾任六霍县游击总指挥,在东四十铺被铲共团杀害。
罗惠兰(?~1931年)
本县人,曾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被张国焘诬杀于麻埠。
徐国章(?~1931年)
丁集人,曾任霍邱县苏维埃主席,被张国焘诬杀。
龚家珍(?~1931年)
西河口乡人,曾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被张国焘诬杀于麻埠。
王业柱(1900年~1932年)
独山人,曾任红二十五军经济部主任。
王维清(1900年~1932年)
白浒圩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一带从事农运工作,1932年遭铲共团逮捕,严刑逼供,仍守口如瓶,被剖腹扒心“示众”。
朱仁勤(1902年~1932年)
龙门冲人,曾任红军游击师师长,在霍邱作战牺牲。
张定贤(1903年~1932年)
独山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在黄安(现为红安)作战牺牲。
孙炳坤(1903年~1932年)
苏家埠人,又名孙释,字鲁僧,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家埠创办“青年诗社”,吸收80余名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暗中进行发展党员和农运工作,1929年任中共合肥县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被张国焘诬为“改组派”而杀害。
张之鲁(1908年~1932年)
白浒圩人,号东山,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共六霍县委委员,在霍邱作战牺牲。
赵长福(1910年~1932年)
狮子岗人,曾任皖西北道区苏维埃主席,在麻埠战斗中牺牲。
伍继友(1911年~1932年)
石板冲人,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二十五军参谋长,在四川作战牺牲。
朱思文(?~1932年)
本县人,曾任中共县委书记,在莲花山作战牺牲。
宋仁宏(?~1932年)
本县人,曾任中共六霍县委委员、特务队指导员,在冇牛岗农民暴动中战斗牺牲。
张承新(?~1932年)
城关人,曾任少共六霍县委书记,被捕后就义于狱中。
周天庆(1909年~1933年)
分路口乡人,曾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在商城作战牺牲。
高开文(1901年~1934年)
西河口人,曾任赤南县第一路游击师政委、中共赤南县委书记、中共皖西北道委常委、皖西北道区第三路游击师师长。
夏帮华(1906年~1934年)
本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在英山作战牺牲。
王志凯(1908年~1934年)
本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八十九师副师长,长征途中在四川作战牺牲。
鲍家成(1910年~1934年)
顺河集人,曾在红四军中任师长,于大别山中战斗牺牲。
杨仁方(?~1934年)
本县人,曾任红八十七师师长,在黄安作战牺牲。
丁纪才(1912年~1935年)
本县人,曾任红三十九军九十师副师长、八十八师副师长,在四川作战牺牲。
刘伯昕(女,?~1935年)
本县人,曾任红四军妇女独立第二团团长、军工厂厂长,在四川作战牺牲。
孙怀宣(?~1935年)
本县人,曾任中共川陕省委巡视员,在四川作战牺牲。
郭纯德(?~1935年)
本县人,曾任四川省苏维埃粮食委员会主任,在甘肃作战牺牲。
黄正平(1895年~1936年)
本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红军总司令部第四局局长,在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时牺牲。
彭瑞珍(1912年~1936年)
本县人,曾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在甘肃作战牺牲。
尹会如(女,?~1936年)
石板冲人,曾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妇女委员,在犁城作战牺牲。
朱士勤(?~1936年)
独山人,曾任红军游击师副师长,在宝集作战牺牲。
梁国凤(?~1936年)
江店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七十三师师部医院政委,在四川作战牺牲。
王维聪(1908年~1937年)
陵波乡人,曾任红三十军党委委员,在四川作战牺牲。
邵烈坤(1910年~1937年)
本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八十八师副师长、师长、八十九师师长,在甘肃省临泽县梨园口作战中与部队失散,为叛徒出卖而被捕,英勇就义。
何志余(?~1937年)
本县人,1929年参加独山暴动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共川陕省委巡视员、省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川西大金独立师政委,在甘肃作战牺牲。
徐亚明(?~1941年)
凤凰台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十五团文工团团长,在江苏南少河作战牺牲。
李明发(?~1945年)
莲花庵(淠联)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六七八团参谋长,在山西作战牺牲。
王世彬(1922年~1946年)
原籍寿县,6岁时随父迁居本县东桥乡,1940年参加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苏北盐城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历任乡指导员、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淮宝县总队副政委,在作战中壮烈牺牲,被誉为“坚持淮宝县的旗帜”。
安中原(1911年~1948年)
石堰乡人,1930年参加农民暴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旅旅长、第十纵队三十支队副司令员,在山西作战牺牲。
孙仁道(1914年~1951年)
石婆店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病故于贵阳市。
徐兴华(1919年~1986年)
黄涧河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航校政委、空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政委,病故。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