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寺庙
佛教在本县的传播,据传始于汉代,但已不可考。据旧志记载,晋代在县城东80里处兴建了埠塔寺,北魏时在苏家埠兴建了黄莲寺(原名古林禅院);唐代六安城乡建了25座寺庙,其中如城西南角的观音寺,张店区的华严庵,孙岗镇的昭庆寺等都享有盛名,五代时兴建了水晶庵等3座寺庙;宋代兴建了15座寺庙;元代兴建了8座;明代共兴建了150座,是兴建寺庙最多的一个时期;清代兴建了30座,民国时还兴建了3座寺庙。据统计,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境内有历代寺庙759座。民国初,北洋政府一度取缔佛教,毁庙兴学,佛教受到抵制,开始走向衰落。民国35年,境内寺庙只剩下379座。据现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仅张店、苏家埠和丁集3个区,共有寺庙198座,其中有87个庵,71个寺,33个庙,3个堂,1个阁和1个院,此外,还有以地名为寺名的2座。这些建筑中,虽有少数以道教名称命名,如骆家庵的关帝庙,苏家埠的关岳道院等,但后来的主持人均为佛家子弟,藏有佛家经典,而且供奉的是释迦佛祖或观音菩萨,所以应视为佛教的寺庙建筑。
建国后,据1959年调查统计佛教寺庙尚存302座。1951年,曾对201座寺庙的庙产进行了调查,合计有2871间房屋,总建筑面积56758平方米。此后除陆续倒塌了333间外,由于受到限制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信徒日益减少,很多寺庙香火断绝,大部分房产被占用。据1954年统计,教育单位占用1245间,占绝大部分,粮食、供销等企业单位占用363间,土改时分给私人居住150间。1958年“大跃进”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乡政府占用或拆除904间。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落实了宗教政策,一些寺庙陆续恢复。1981年昭庆寺重塑佛像,1984年省政府将昭庆寺定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拨款5000元,次年又拨款10000元予以维修。对于建国以来被占用的寺庙房屋,1984年县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科专门进行调查,对应落实政策的房屋,作了一些规定:一律收回被教育单位和区、乡政府占用的房屋产权,原屋尚在的,办理租赁手续,被拆除改建的,折价赔款。至1986年,全县共办理租赁和折价处理的423.5间,应解决的已基本落实。1986年,省县两级政府又拨款10000元,用于寺庙修缮,其中包括为昭庆寺修建围墙,修复双蟾寺的山门等。
本县寺庙一般规模不大,从分布上看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相对集中,数量多,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砖瓦结构,靠北部的丘陵和畈区,数量小,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土木结构。张店区的狮子岩,五间庙屋建在石洞里,面积约250平方米。不少寺内还建有塔,据旧志载,全县计有13处、18座。有的寺虽未记载,但从寺名和有关资料可看出曾建过塔。如“五塔寺”、“埠塔寺”、“双塔寺”、“塔山寺”等。六安建塔最早的为晋代所建的埠塔寺塔。现存古塔仅3处3座:一为望江寺塔,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的西河口镇东南1公里处淠河崖石上,塔有6层,据旧志载,此为唐建舍利塔,明嘉靖间僧昌印重修;一为观音寺塔(俗称南门锥子),位于县城南门黄大街西侧之观音寺后,共9级,此为唐代僧人元通所建,宋僧瑞云重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又重修;另一座为多宝庵塔(俗称北门锥子),位于县城北外街东之多宝庵院内,与观音寺塔遥相对峙,原为9级,现存7级,据旧志载,为唐代尉迟恭监造,曾掘地得古钟,上载为唐之药师寺。后两座塔1979年划归六安市。
建国前,大小寺庙都有田产,少则近10亩,多则上百亩,城西门外之大悲庵,就有600余亩之多。寺庙内的塑像,据民国35年苏家埠、张店,毛坦厂3个区的统计,共有917尊,其中黄莲寺最多,有100余尊,其次是云居寺,有30尊。大多数寺庙只有一、二十尊,最少的只有一尊。此外,还有一批画像和铜像。寺庙的藏经,有《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和《地藏经》6种,以《金刚经》最多,有135部,其次是《弥陀经》,有23部。从藏经上看,六安佛教宗派,主要有大乘的净土宗、禅宗和华严宗等。
本县著名寺庙简介:
黄莲寺位于苏家埠镇南约1公里处,始建于北魏。原名“古林禅院”,据传为唐贞观年间,由尉迟恭监督重建。据清同治《六安州志》载:“黄莲寺,州西四十里,有池,旧产莲色如金,故名”。全寺原有房屋55间,寺内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和海岛山等建筑。佛像原有100余尊,其中3尊大佛为铜身,高4米,每尊重约600公斤,还有约百尊小铜佛,总重约250公斤,所以当地俗语:“黄莲寺,不算穷,还有三千六百斤铜”。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和五十八年数次重修。寺内原有银杏一株,约5米粗,23米高,据传已历1000余年;东面有大槐树一棵,上有铜钟1口,故名“槐抱钟”,两侧各有槐树、梓树数株,故一侧名“槐抱梓”,另一侧名“梓抱槐”。“文化大革命”时,寺内的佛像、经典俱被毁之一空,仅存铜观音一尊。
昭庆寺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的孙岗镇昭庆村,旧传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始祖为比丘海潮。贞观年间扩建,勒碑一块,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此碑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毁坏。据现存碑文记载,从南宋端平(公元1234年~1236年)年间至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600余年中,昭庆寺重修9次。寺庙原有砖瓦结构房屋62间,面积约2260平方米。正中弥勒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唐僧殿,寺西墙外有银杏树一株,形如伞盖,高23米,主干直径1.5米,已有1300余年历史。1952年,寺内有7尊罗汉像被昭庆寺小学教师柴××毁掉,柴因此被人民政府开除公职。1956年省政府公布该庙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泥塑佛像被“红卫兵”砸毁殆尽,铜铸佛亦被熔化,1977年,拆除前殿12间,改建了10间校舍。现尚存庙房38间,明代万历二十九(公元1601年)铸铜佛一尊(大金罗网佛),历代碑石36块,以及明代青花瓷香炉、南宋和明代莲花台座若干。1979年以后新塑佛像26尊。1982年恢复庙会活动,1984年经省政府公布为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昭庆寺据传旧时为“崇林之寺”,管辖附近范家庵、汪神庙、广佛寺、白塔寺、园通寺等20多座寺庙。它又是“戒钵”常驻之寺,掌握给各地沙弥施戒之权。
云居寺位于凤凰台乡东南1.5公里处的雪峰岩石洞内。建于唐贞观年间,原有30间瓦房,有大山门、大殿、韦陀殿、娘娘殿和祖堂等。雪峰岩是本县南部名山,庙宇又建在石洞内,因此吸引了许多人,香火很盛。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被乡人所毁。
华严庵位于凤凰台乡杨岩村讨书岭山脚下,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建于唐代,它是安徽最早的庙祠堂。供有庙谱和“老慕国师”像,据传“老慕国师”是安徽早期极享威望的和尚之一。杨岩村上的一座古塔,就是“老慕国师”的坟墓。建国前,年年新春之时,常有各地僧人来此顶礼。庵有房屋24间,均为砖瓦结构,雕梁画柱,艺术精巧,具有民族风格。此外,庵门前还有一块一丈多高的石碑,上刻“圣旨”二字,传说过去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
二、僧尼
本县僧尼,古时多为临济、云门。明代始设僧官(僧正司),管理境内僧尼。清代沿袭明制,当时州城北门外大王庙的闻声和尚、东岳庙的云山和尚,都是有名的僧官。民国l0年,本县尚有僧尼900多人。至民国35年,据3个区的统计,共有僧尼396人,其中比丘282人,沙弥87人,比丘尼3人,居士15人。僧尼的经济来源,除极少数自己劳动维持生活外,大多数依靠信徒的香火供奉。一些寺庙靠庙产土地出租来维持,其中也有个别寺庙的方丈,本身就是地主。民国初年,大悲庵和尚曾出面组织“佛教会”。民国34年,“中国佛教会六安分会”在香林庙成立,由西峰庙(麻埠乡)和尚兴亮任理事长,云居寺大法师金钟和尚任监事。金钟在政治上很活跃,是当时安徽省佛教会委员。此外,抗日战争前后,在韩摆渡组织过“佛亲会”,新安、双河、毛坦厂等区乡组织过“老佛堂”,其前身为“一贯道”,骨干分子大部分是地主、恶霸。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本县不少僧侣也参加了革命活动,有的还英勇牺牲。民国16年,城关紫竹林庙就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年8月,地下党在此处后进西楼上秘密召开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六安特区委员会。居士金刚心(又名金尚文)出面掩护。以后,还多次在此召开过会议。武陟山庙的僧广友和僧广法,曾参加农民协会活动,并在民国18年的武陟山暴动中担任交通员,通知各赤卫队一致行动。民国21年,昭庆寺主持僧祖德因参加农民协会,积极从事农运工作,不幸被捕,惨遭杀害。同年,九龙庵的僧白海,也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逮捕杀害。
1950年,境内尚有僧尼326人,以后,除老病死亡外,历次政治运动促使许多僧尼还俗。农业合作化期间,全县有250名僧尼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城关原有50名僧尼,后来只剩下8人,其中有4人参加了居民合作社,4人从事商业。至1984年,除有14人去外地寺庙外,县内僧尼只剩下57人,其中僧43人,尼14人。1985年,成立“六安县佛教协会”,由安城寺僧常如任会长,真人庙僧圣光、昭庆寺释西池、西峰寺僧普斌、黄莲寺僧大安等为委员。释西池还被选为六安县第六,七两届政协委员。1986年,县佛教协会选派沙弥僧净悟、释传悟赴九华山受戒。县人民政府从落实宗教房产的经费中,拨款2220元,用于常年补助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生活。年终,还拔出800元,救济困难僧尼。
三、活动
(一)庙会
本县庙会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弥勒佛圣诞日(南岳庙、天台庵为正月十五),二月十五释迦佛涅槃日;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圣诞日,又称浴佛节,六月十九观音渡海日;九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十二月初八释迦成道日等。此外,南岳庙乡的普渡寺还有正月二十四的雷祖会,苏家埠镇的火神庙有十月十五火神庙会。
每逢庙会,僧人、居士、信徒和香客四方汇集,各处寺庙烧香拜佛、唱戏,以至市场交易等。庙会最盛的有黄莲寺、昭庆寺、宝法寺(青山乡)、万寿寺(陵波乡)、古城寺(横圹乡)和华山庙(东河口乡)等。建国后,庙会之风渐弱。以昭庆寺为例,建国前,每逢二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两日,六安城乡,邻县以至安庆、铜陵、芜湖、合肥等地香客纷纷云集,盛况非常。建国后,昭庆寺庙会一度衰落。1978年以后,又开始逐渐转盛。1982年香客约2万人,1983年增至4万人,1985年7万人,1986午10万人。县宗教事务部门还会同县文物管理所、县书画协会举办文物和书画展览,以加强文化历史教育,抵制少数人利用宗教节日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二)慈善活动
建国前,六安西桥乡的华严庵、戚家桥乡的茶庵庙、地藏寺、万佛寺、白衣庵、三保庵、白浒圩的金零庵和苏家埠镇的关岳道院等,都进行过社会慈善活动。其主要内容为施济草药,修桥补路和掩埋枯骨等。张家店区的聚龙庵和塔山寺还在庙里办了“义塾”,招收附近农村儿童读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天主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