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医院
据旧志记载,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卸任知州王峻捐资首倡“种痘局”,局址设在城内鼓楼东街大井拐,立种痘条例11条,延请种痘医生1人,用人浆种痘。
民国6年(公元1917年),“中国红十字会六安分会”成立,有两名医生对市民施诊。当时,城关开办的私人医院,最早为凤亭医院,后有惠民医院、天慈医院、庆初医院,宏慈医院等;另外,天主堂、福音堂还创办有教会医院。民国12年秋,受业于芜湖绍恩医院、后在国民党军队从医数年的黄绍林,回到家乡苏家埠,在伞巷街开设汉西医院,这是本县农村第一家医院。民国16年,因受土匪侵扰而停办。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曾任黄埔军校上尉军医的张庆初,于民国15年退伍返乡在城关开设庆初医院。民国18年,六安城关从善堂改救济院,设施医所,聘请西医数人对市民施诊。民国26年设戒烟所,有医士若干人,施行戒烟方术。还有几十家私人诊所,分布在城区及农村乡、镇,大多为中医。晁氏兄弟(伯衡、仲衡)开办的生生药房出售西药兼行医。县内设立公立医院,始于民国20年,为皖西北特区苏维埃在七区(麻埠)开办的鄂豫皖苏区红军第三医院。民国29年,六安县政府始建县诊疗所,翌年改为六安中心卫生院,民国34年裁撤,将所有的设备充实到县卫生院。民国35年,县卫生院划为甲等医院,编制28人,病床24张。
(一)县人民医院
1949年,县人民政府接原六安县卫生院,改名为六安县卫生所。次年,改称六安城关卫生所。1952年在县城北门下洼皋陶祠内建立县卫生院。1956年,改名为“六安县人民医院”,人员38人,病床增至30张。1962年,迁到县人民委员会旧址,病床增到142张,人员增至107人,其中有卫生技术人员8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医院与县卫生科、防疫站、保健站、医药公司合并,称为“六安县人民卫生防疫站”。1971年,恢复县人民医院,有医护人员129人,病床140张。到1986年底,有平房218间,新建门诊大楼、病房大楼、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共7幢,总占地面积11127平方米,现有职工283人,其中业务人员203人,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0%,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的占41%,共有主治医师22人,拥有病床200张。1986年,被评为省文明医院。
1986年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一览表

(二)区、乡卫生院
1950年9月,在双河区方大庄建立本县第一个联合诊所。1952年春,全县建立起17个区、镇民办公助卫生所,吸收部分中医、医药人员进所工作。同期,各地医生在“政府领导,自愿结合,民主管理,集体经营”的原则下,自动组织了117个联合诊所。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联合诊所合并建为30个人民公社卫生院,下设218个分院;199个大队建立医疗室;17个厂矿企业及学校建立卫生室。1962年“三权”(人、财、管理)下放到社、队医疗单位,各地自行吸收了一批人员,因而这一年全县区、社卫生人员增至2075人。翌年,三权收归县卫生科,人员精简为1845人。截至1983年,县用于区、乡卫生院基建投资总额达377.5万元。到1986年,全县共有卫生院12个,病床382张,人员486个,其中各类医疗技术人员783人,约占总数的88%。
(三)县麻风病院
1960年2月,县在龙门冲建立麻风村。1964年10月,迁至龙兴寺建立“六安县麻风病院”,先后收容麻风病患者57人,经治愈出院34人,尚留院治疗23人。该院有行管和医务人员8人,病床54张。患者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18元,并发给衣服,临时救济和节日补贴等。国家对该院年投资19500元。
(四)驻军医院
1967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后方医院由南京迁驻本县独山区黄涧河乡白云庵。当时叫“三六一医院”,1968年底改名为“八O二医院”,1972年改为“一二六医院”。医院原设病床400余张,1983年缩编为50张。1980年前,主要医疗对象是部队干部、战士,也适当收治当地干群;1981年起,主要为地方干群服务。
二、卫生防疫站
1956年,在县卫生院公卫股的基础上,建立了六安县卫生防疫站。1969年与县医院、妇幼保健站、医药公司合并。次年分开,成立六安县防保站。1973年,恢复县卫生防疫站,1980年,从北门下洼旧址迁入人民路大楼办公。站内设布防疫、卫生、地方病防治、检验、食品卫生、结核病防治6个科,共有人员62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2台(件)。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防疫站在全县进行了16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工作。据1950年至1986年统计,全县共接种1355万人次,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实行计划免疫以后,防疫站还在全县开展了造册建卡工作。1982年,县卫生防疫站受到中央卫生部嘉奖。1984年,建立儿童接种卡片16万人次,建卡率达90%以上,受到省卫生厅表彰。
三、妇幼保健站
县妇幼保健站建于1952年冬,1954年初根据专区决定撤销,1955年8月又重新建站。1969年曾与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医药公司合并,1973年恢复原站,1980年,从北门下洼旧址迁至人民路大楼办公。1986年,有工作人员25人。县妇幼保健站担负全县妇幼卫生宣传、孕期检查、安全助产、产后保健并进行婴幼儿预防注射、健康检查以及实施妇科、婴幼儿一般治疗、难产抢救、托儿组织保健指导、培训各级妇幼卫生人员,改造接生员、组织有关单位调查妇幼卫生情况等工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医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