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团体
民国2年,六安城关有近千名黄烟工人,首次组织成立互助性质的工人团体——“烟业公所”。至民国13年,在“烟业公所”领导下,曾先后举行4次“挂刨”罢工,向资方提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改善伙食等要求。
民国16年3月,六安城关烟业工会成立,吴宝才任工会主席。同时还成立了纺织、杠抬工会。8月,六安县总工会在六安郊区成立,吴宝才任主席,高风池任副主席。9月10日,在中共六安特区委领导下,工会组织了六安黄烟工人45天大罢工,迫使资方答应了增加工资的要求。同年,国民党县清党委员会下令解散了县总工会,另外组织黄色工会,称“工整会”。民国19年,本县苏区成立了六安县总工会整理委员会,刘复俊任委员长;区、乡、镇设立工会委员会,村设工会小组,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民国27年4月,在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工人抗敌协会(称工抗),有会员250多人,开展抗日斗争。民国37年2月,六安城关成立搬运工会,6月成立了店员工会筹委会,领导工人与国民党政权斗争,迎接解放。
1950年,全县成立有店员工会、手工业工会、搬运工会、杂货业支会、百货业支会、药业工会、食品业支会等21个行业工(支)会。城关、苏埠、马头成立了工会联合会。全县有工会干部227人,会员2255人,并成立了县工会筹备委员会。1951年5月,县召开第一次工人代表会议,出席代表94人,选举成立了六安县总工会。会议号召全县工人积极投入抗美援朝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1952年10月至1962年2月,县召开第二至第七届工人代表会议。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县工会工作一度停止活动。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曾召开过一次工代会,布置斗、批、改工作。1973年5月,县召开第九届工人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00人。会上恢复成立县总工会,设委员29人,其中常务委员11人。大会布置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的任务。1978年12月17日,县召开第十次工人代表会议,出席代表500人。会议布置了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工会工作。1985年12月28日,县召开第十一次工人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50人,列席10人。至1986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工会230个,会员16953人,其中女会员5085人,各级工会干部394人,建立职代会182个,教代会91个。
二、农民团体
民国16年,本县东南乡农民在中共六安特区委领导下,成立了“劳动联盟”组织,有会员200多人,苏家埠、独山、金家寨等地纷纷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300多人。民国17年在六安城郊成立了六安县农协,田崇厚任县农协主席。至10月,已发展4个区农协,3个乡农协,有会员1530人。这时大刀会、红枪会在各地干扰农协会组织发展工作,中共六霍县委决定派一部分干部和党员打入大刀会、红枪会组织中去,宣传党的政策,争取基层会徒加入本地农协会组织,以解除农协会发展中的障碍,进一步壮大了农协会组织。民国20年,苏区县农民协会在独山镇成立,区乡也成立农协会,村成立农协小组。民国27年4月,在县动委会领导下,成立了农民抗敌协会(称“农抗”),有会员6455人。
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公布了“农会法”以及“农会施行法”,于民国17年,成立了县农会,受国民党六安县党部领导。县农会内设委员5人、干事若干人,县党部常务委员和训练部长为当然委员。县农会负责办理会员登记,组织区乡基层农会,时有会员10万多人。民国19年,县农会改组为整理委员会,设委员、干事各3人,进行农会内的整理工作。民国20年,整理委员会又改组为县农会,设正、副干事长各1人,干事3人。民国21年,安徽省政府下令各级农会停止活动。民国31年,县农会又恢复了活动。民国34年,县农会设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2人,理事6人,常务监事3人,书记2人,干事2人,下辖20多个乡农会。
1949年6月,本县各区、乡、村先后成立了农会组织。冬,在土改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六安县农委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各级农会组织,在剿匪、反霸、建立政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4年县农会撤销。1964年“四清”运动时,本县区、公社都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作为“四清”运动的依靠力量。“文化大革命”期间,县成立了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贫代会),取代了县贫协,领导农村斗、批、改。1980年12月,县贫协与县农办合署办公,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1981年6月16日该机构撤销。
三、妇女团体
民国18年独山起义后,本县苏区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妇女会等组织,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各地武装起义。民国20年6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设有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简称妇委会)和妇女部,县妇委设委员7人,区、乡也设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村设妇女工作小组,发动广大妇女群众,支援红军,为红军做军鞋、洗衣服、为赤卫队站岗放哨,积极参加苏区土改和各项建设工作。民国27年4月,县动委会下设妇女抗敌协会(简称“妇抗”)7个,共有会员3061人,经常为抗日将士做军鞋,洗衣服,送情报,筹运粮、盐,支援抗日战争。民国36年,国民党六安县政府曾设有妇女会组织,但很少开展活动。
1950年10月1O日,在城关北大街召开县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00人。大会成立了第一届县民主妇女联合会,设委员6人。大会决议:贯彻宣传《婚姻法》是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县妇联并在九里沟乡搞试点工作。1952年11月3日,召开县民主妇联第二届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75人。会议决定发动全县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加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至年底,全县有16万多名妇女参加互助组,内有2722名妇女担任正、副组长。1955年,全县有95%以上妇女参加农业社,内有29名妇女担任了社长,146名妇女担任社委,1266名妇女担任了生产组长。1956年秋,县召开第三届妇女代表,出席代表300人。大会决定动员全县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贯彻落实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方针,12月8日,有469名妇女出席全县互助合作代表大会,其中担任正、副社长47人,社委56人。在1958年3月25日召开的县妇联第三届代表会议上,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到会讲了话,她号召广大妇女争做好妈妈、好妻子、好干部。12月29日,县召开首次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01人。1962年1月22日,县召开妇女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勤俭持家座谈会,参加会议42人。1964年10月26口,县第四届妇女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00人。“文化大革命”中,县妇联机构陷于瘫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全县妇女工作由政工组下设群工小组兼管。1973年县妇联恢复活动,5月6日召开县第五届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920人1978年11月27日,县召开第六届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995人。会议决定全县妇女积极参加各项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评选活动。1978年全县评出“三八红旗手”139人,其中受国家表彰的5人,受省表彰的10人。1980年和1981年县妇联在县委党校举办妇干培训班2期,共培训206人。1982年县妇联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1983年受国家表彰的“三八红旗手”5人,“五好家庭”6户。1984年10月30日,县妇联召开第七届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00人。1985年全县受省政府表彰的“五好家庭”12户,文明大院1个,优秀妇女干部8人。1986年全县评出先进基层妇联12个,“三八红旗手”4826人,“五好家庭”13609户,县妇联被评为六安地区先进单位,荣获奖旗一面。
四、青少年团体
民国16年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称少共)六安特别区支部在六安城西紫竹林小庙成立,施新民为支部书记,下辖团支部12个,有团员88人。民国19年共青团特支改组为特别区临时委员会,窦克难、江承新先后任书记。民国20年6月,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少共成立县委,区成立区委,乡镇成立支部。在团组织指导下,乡村成立少先队、儿童团组织,为赤卫队、农协会站岗放哨、递送情报。民国27年4月,在县动委会领导下,县成立青年抗敌协会(称“青抗”)29个,有会员1565人。
民国29年,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六安分团部成立。分团部书记先后由黄昌乔、林中奇、胡苏明、胡国伦、樊国枢担任,下设区队13个,分队72个,有团员3030人。至民国36年12月,三青团分团部合并于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六安县党团委会员。民国31年全县乡镇中心小学91所,先后成立“童子军”组织。
1949年11月,新安、张店等区首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1952年12月,县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六安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下设团区委3个,团支部334个,共有团员8392人。1954年8月26日,县召开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出席代表283人。1956年6月26日,县召开第二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707人。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六安县委员会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六安县委员会。下半年结合整风、反右派斗争,在全县进行了整团工作。1958年全县团员参加扫盲学习19191人,有1857名团员青年建立229个科技学习小组,29个业余技校,1个米丘林小组。同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员49474人,占全县学龄儿童85%以上,开展了向老师致敬、为农业社送肥、为烈军属做好事活动。1958年3月,县召开第三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800人。9月5日,县召开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大会奖励了223名优秀团员青年,并评选出18人出席省青年积极分子大会。1959年10月,团县委决定授予49个青年组织先进集体称号,对125名先进青年授予“五四”纪念奖状,通报表扬。1962年7月21日,县召开第四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528人,选出团县委委员35人。1963年3月,团员、青年开展了学雷锋活动。1964年11月,县召开第四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612人,选出团县委委员30人,其中常务委员6人。12月,全县共有团支部1519个,团员36988人。“文化大革命”中各级团组织陷于瘫痪,团的工作被迫停止。1968年,县成立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红代会”)。至1973年,全县有红卫兵15142人,红小兵80784人。
1971年12月18日,县召开第六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814人。选出团县委委员、候补委员45人,其中常务委员13人。1978年12月4日,县召开第七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992人,选出团县委委员、候补委员45人,其中常务委员13人。1979年11月,县召开新长征突击手(队)命名表彰大会,表彰突击队32个,突击手103名,选出出席省团代表会代表12人,出席全国团代会代表6人。
1982年8月27日,县召开第八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50人。大会选出团县委委员31人、候补委员4人,其中常委9人。是年,共输送578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县召开第二次新长征突击手(队)命名表彰大会,全县表彰突击队17个,突击手97名,其中受地区表彰的突击队6个,突击手12人,受省表彰的突击队3个,突击手3人。1985年12月,团县委决定在少先队中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以及“学雷峰,建丰碑”和“创造杯”活动。同时,还举办了一次小歌手比赛。1986年3月1日,县召开第九届团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399人,选出团县委委员25人、候补委员2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12月,全县共有团委114个,团总支71个,团支部1600个,团员53014人。
五、工商团体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本地就有商会组织,当时称“劝业会”,配有会长、文牍、会计各1人。民国4年,依照商会法案,改称为整理商会,增设会董28人。民国18年又改组为商民协会,会址设在古鼓街书板巷,设执委、干事负责组织各同业公会。民国20年,商会召开会员代表会议,选出商会执委13人、监委7人,在执委中选出常务委员5人,又由常委中推选主席1人。商会由会长制改为理、监事制。民国37年冬,本县同业公会遍及各行业,城关就有27个。
1949年10月,六安城关第一次工商登记结束后,成立了六安城关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1月,在城关工商联筹备会基础上,成立六安县工商业联合筹备处,召开县工商界代表会议,正式成立六安县工商联合会。1954年1月,县工商联设执委19人。同年秋,县工商联开始整顿组织,设立苏家埠分会,马头集、毛坦厂、双河、独山、固县寺等集镇设办事处,张家店、椿树岗等21个小集镇设立工商小组。1957年县召开第二,届工商界代表会议,选出县工商联执委39人。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分别纳入国营、公私合营、合作化经营轨道,各行业都分别成立了店员小组。各地工商联分会、办事处、工商小组也分别改组成立了区工商联组织,隶属县工商联领导。“文化大革命”中,工商联机构陷于瘫痪,工作被迫停止。1979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县委决定重建县工商联机构。1986年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成立,设在县委统战部内。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