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路
民国期间的邮运路线是以邮区划分路段,凡有邮局、所(含代办所)的地方才通邮,都是人力担挑三十多年几乎没有变化。其主要干线邮路有7条:
六安至合肥途径东二十铺、枣树店、金桥、官亭、大柏店、雷麻店、城西桥至合肥。间日步班,4人对走,途宿官亭。
六安至舒城:途经中店、张店、新街、施家桥、双河、大界河,蔡家店至舒城。回路:从舒城经蔡家店、大界河、双河、思古潭、孙岗、椿树岗、先生店至六安。途宿施家桥,在施家桥交换邮件,4天步班,设2人。
六安至霍山途经青山、三尖铺、下符桥至霍山。2天步班,2人对走。
六安至苏家埠麻埠邮局开班至苏家埠邮局交换邮件。1天步班,设1人。
六安至叶集途经清凉寺、洪集、西皋、叶集、大顾店、姚李庙、江店至六安。去宿西皋店,回宿大顾店。3天步班,设1人。
六安至正阳关途经二十铺、木厂铺、马头集、隐贤集、迎河集、枸杞至正阳关。途宿隐贤集,2天步班,4人对走。
六安至寿县途经东桥、三觉寺、茶庵、安丰、保义、戈店、双桥至寿县。回路是:双桥、戈店、双门、杨仙、众兴集,闫店至六安。去宿东桥、保义,回宿戈店、众兴。三天步班,1人。
还有3个郊外班:
东郊班六安、大桥畈、罗管庙、马集、老庙集、龙王集、余集、许小店、吴山庙。途宿余集,三日班,1个人。
南郊班六安、新行、莲花庵、南岳庙、韩摆渡、戚桥、小椿树岗、白塔寺、四十铺、范家庵、六安。途宿韩摆渡,2天步班,1人。
北郊班六安、鲍兴、单王、郭店、固镇、松岗集、丁集、徐集、火星庙、新安、六安。途宿丁集,2天步班,1人。
建国后,逐步由步行班改为自行车班,1958年后,凡是通客车的地方都是客车托运,到1966年后,除县内部分邮电支局自办邮车沿线的由邮车运输交换邮件外,其余均利用客车托运。1985年利用客车托运的邮路有9条:六安至双河、六安至椿树、六安至孙岗、六安至马头、六安至木厂、六安至丁集、六安至三0三一、六安至八0二、六安至新安。专人押运邮路3条:六安至红岩、六安至毛坦厂、六安至苏家埠,均为逐日班,全程441公里。
二、函件包裹
(一)函件
清光绪二十三年,六安开办邮政时,只经办信函业务,后增办明信片、贸易契、印刷品业务。民国时期,信函中又分平信和挂号信。挂号信又分单挂、双挂号(附回执)两种。后平信又分快信,快信中再分平挂和航空信;挂号信分单挂号和双挂号。民国36年12月11日邮资调价后,平信每件重20克,邮资2000元;平快20克,邮资4000元;航空信邮资5000元;寄挂号另加挂号邮资。次年7月21日,国内平信邮资每件增至1.5万元(以上皆为法币)。
1949年8月30日始,六安全境开办国内保价业务。1950年元月,开始执行全国统一邮政资费标准。1953年先后停办快信及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55年3月,人民币币制改革,国内平信邮资由旧币值的800元,改为新版人民币8分,直到1986年底仍为8分。1960年增办特种挂号函件业务,方便群众寄递粮票、布票、油票、户口粮油关系等6种票证。1961年8月,停办装钞保价信函业务。1985年,六安地区邮电局经办函件业务,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4种,其中信函是函件的重要业务。1986年出口函件382.74万件;比1950年出口函件20.33万件,增加18倍。
六安邮电局出口函件一览表

(二)包裹
六安州邮局开办第二年(公元1898年),始经营包裹业务。包裹按处理手续又分快递小包和航空包裹。1949年初曾一度停办,8月恢复办理包裹业务。1950年,国家统一邮政包裹资料标准。本年度包裹业务收入达2.1万多元。1953年后,邮政收寄包裹只限寄1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重件的商品包裹,由交通部门收寄,邮局包裹业务收入有所下降。1955年全年收入6485元。1957年4月1日,包裹和快递小包由500克为起重单位,改为100克起收费。快递小包限重500克,其收费率比普通包裹多收取50%。1979年7月1日开始办理乙类保价包裹业务,恢复收取投包逾期保管费。1981年7月1日起,六安局恢复办理代收货价业务,恢复收寄商品包裹业务。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繁荣,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出口包裹业务量逐年有所下降,1986年,出口包件为55200件,收入5.28万元,占全区邮政总收入11.8%。
六安邮局出口包裹一览表

三、汇兑
邮政汇兑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当时只有普通汇票1种,主要办理小额汇款。民国22年开办电报汇票,民国28年开办定额汇票,后增办高额汇票。
建国后,人民邮政汇兑业务,保留了普通汇票和电报汇票两种。原先沿用旧式汇票,1955年3月新版人民币发行后,停止使用旧汇票,取消定额汇票,使用新式款额剪格式汇票,一式两份,剪后一联交汇款人作挂号信外寄;一联内走,由兑付局作为凭证兑付。1958年取消剪格式,改用复写2联式汇票,用专挂寄往兑付局。1962年,又改用信封式的汇款通知单,由汇款人填写汇款通知单,邮局内部处理,兑付局凭汇票与副汇票相符合付款,此办法实行至今。1986年开发汇票为10.4万张,比1950年6101张增加16倍多。
六安局开发汇票一览表

四、报刊发行
民国期间,六安城关只有几户人家从事贩报业,对外称某报纸分销处的有4户,如上海《新闻报》、《大公报》、《申报》、《文汇报》等分销处,属私人经营。收订报纸由各报社经邮局寄给分销处,再分送给订户。当时省级出版的《皖报》,地方级出版的《六安报》、《黎明报》,由报社自行发行。六安邮局当时不经办报刊发行业务。民国23年4月,开办了代购书籍业务。
建国初期,仍由报贩经办推销《皖北日报》、《人民日报》、《大公报》等报刊,邮局只代报社零售。1950年六安局开始办理报刊发行工作,开始代销零售。1951年,六安专区创办《六安报》,由六安邮局发行,1953年《六安报》停办,同年完善报刊发行手续,逐步扩大到期刊。1956年《六安报》复刊后,由六安邮电局发行。1958年9月1日,《六安报》改为《皖西日报》;1968年7月16日又改称为《红皖西报》;1973年1月25日停刊;1985年7月1日《皖西报》复刊,均由六安邮电局发行。1985年六安邮电局收订各类报纸510种,各类期刊、杂志2230种,报纸期发数达13021份,年累计发行数达1650.1万份,杂志年累计发行数达163.5万份。报刊发行费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1983年为14.78万元,1985年底达到25.48万元,增加0.7倍。1986年报刊流转额134.04万元,其中社会集团87.121万元,县以下的为41.55万元。报纸发行数1484万份,比1950年增加59倍;杂志发行数149.17万份,比1952年增加24倍。
六安局报刊发行情况一览表单位:份

五、机要通信
1953年8月,六安专署成立机要文件交通局,传递机要。1956年,六安县委机要文件的传递合并于行署机要交通局。1957年4月1日,行署机要交通局合并于邮电局。1967年在本县独山镇设立了独山镇机要站。机要文件传递开始是步行,后来骑自行车,1958年以后搭客车传送。1986年底收寄机要件8216件,比1957年11156件减少2940件,只占1957年收寄量的73%。比1966年30200件少21984件,仅占1966年收寄量的27%。
六安局机要文件传递情况表

下一篇:第三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