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日)晚上叫“除夕"。加上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合称“过年"。过年前,家家户户打扫房舍、门窗、家具;一般农家加工部分“年饭米",做粑粑、磨豆腐。此外,城乡都有“剃年头"、“洗年澡"的习惯。除夕这天,布置房间,悬挂灯笼,贴春联、年画,一般在傍晚时候吃年饭。吃年饭前,摆供品,点烛烧香,鸣放爆竹,叩头礼拜,祭祀祖宗。菜肴多为10碗,特别是不可缺少鱼(取吉利,意为年年有余)、圆子(元宝)、粉丝(钱串子)、猪耳朵(顺风)、豆腐(都富)这些表示吉祥如意、发财发福的食品。吃饱后,要在碗里留下一些饭菜,名为“留仓底",预示来年钱粮有余。饭后收拾停当,在灶台上烧香点烛,举行“接灶"仪式。夜间,所有房间(包括畜舍)照明灯火彻夜不熄。阖家老小围炉取暖守岁,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长辈要给晚辈散发“压岁钱"。
春节建国前称“过年"。正月初一拂晓时,点烛烧香,鸣放爆竹,向祖宗叩头行礼后,由家主去开大门,迎“财神"。晚辈给长辈拜年后,全家团聚吃面食(挂面或饺子)。饭后,男子出外拜年。妇女3天后才能出门。
新丧人家春节不贴对联,第二年春节贴蓝色纸写有“守孝难还礼,思亲免贺年"、“大地皆春色,吾门独素风"等内容的对联,也不出去拜年。
农历正月初七,俗称“上七",民间作为“人类值星日",部分商店、作坊、个体手工业工匠烧香、点烛、鸣放爆竹,开始营业,称“晾门"或“小开市",店主多给货、少收钱,优惠顾客。同时店主要置办酒席,宴请上年雇用的工人。入席时,如被主人请坐于首席,席间并奉给圆子的,则表示辞退,不再留用,因而对辞退又叫“吃滚蛋圆子"。继续留用的则预付若干工钱,名曰“定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是城乡人们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之说。元宵节,群众习惯过早不过迟。清晨即烧香、点烛,鸣放鞭炮,吃元宵。很多人家做1个内包铜钱的元宵,谁吃着这个元宵,预示一年财运好。晚间,点亮门灯,通夜不熄。街道、村落玩灯、唱戏。农村常有好事者于元宵节早晨到附近庙里去抢“红子"。红子是人家上年生了孩子,今年元宵节送给庙里送子娘娘塑像的“红盖头"。迷信传说,送子娘娘头上的红子送到谁家,即使久婚不育的妇女也会生孩子。因此,年年这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到庙里抢红子。抢来红子,一群人敲锣打鼓送到希望生孩子的人家,主人则要办酒席招待。如是以后生了孩子,还要于第二年元宵节买1块红布到庙里去还红子。抢红子时,如遇两方同时抢1个红子,往往发生械斗。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二月花朝"、“龙抬头",民间传统是长工上工的日子。自本日起,各行各业都开工、开业,乡间农事活动开始。商店、作坊再次张灯结彩,鸣放爆竹,庆贺全城开业,称“大开市"。这天,主家要给雇工“红纸包",多为1个月的工资,意为“开门红",有的还给6个熟鸡蛋(元宝),祝其事事顺利。同时置办酒席,请雇工吃“上工饭"。
清明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时节。上坟、包坟、插“坟标"限于清明前后10天。“新坟不过社",新丧人家,要在春社前扫墓。清明也有安葬的,但限前后3天。建国后,清明扫墓的习俗虽然沿袭,但烧纸、跪拜已逐渐减少。城里在清明前后,机关、学校、工厂都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到烈士塔前献花圈,有的还请老干部讲革命故事,以悼念先烈,教育后代。
建国前,清明这天,城乡人民都有在门旁插柳的习惯,今已少见。
端午节城乡居民旧时都贴“端午符"(传说中的钟馗像)、点燃盘香、烧苍术,门头插香艾、菖蒲,早晨吃粽子,中午吃菜肴丰盛的饭,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涂小儿手,脸,或在额上写一“王"字。儿童多带五毒(绣有虎、蛇、蟾、蝎子、蜈蚣花饰)兜兜、香荷包,穿老虎鞋,说是可以避疫、免灾,蛇虫不叮咬。农民还用雄黄酒擦手脚,说是下田干活蚂蟥不叮。端午节儿童要吃桑椹、杏子,说是“端午吃个桑,一年不害疮;端午吃个杏,一年不害病"。
六月六为“长工节"。这天,雇主与雇工结算并付清半年工资。雇主要备酒席款待雇工,名为“洗腿"。饭后放假3天,同时发给长工洗澡巾(7尺长的土布)、草帽、扇子。如与长工处不来,可于这天辞退。明年雇用长工,也于这天定工,预付若干工资。定工后,主不能辞,工不能退。建国后,随着封建租佃制度的废除,长工节也自行消亡。
城乡人民习惯于“六月六"晒衣物、书籍,名为“晒霉",寓意晒掉霉气。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在农村,新丧人家过第一个中元节时,亲族邻友要置办香烛纸箔,前去祭祀死者。丧家也于这天请道士做法事,超度亡灵。城里商家募资请和尚办“盂兰会":白天念经,晚间于淠河放“河灯"(牛皮纸叠成小盂形,中放植物油、纸捻,点着放于水上),说是超度孤魂、野鬼。此俗今已革除。农历七月十五是吊新丧日子,农村忌讳走亲访友。
中秋节民间又称“团圆节"。家家户户都置办丰盛的酒饭。晚间,多在月下摆设桌椅,备齐茶水、月饼、水果,焚香拜月,品茶赏月,分吃月饼、水果。在农村还有“摸秋"活动,即在晚间随意到别人的田园里去摸瓜摘豆。俗传摸到冬瓜要生孩子,摸到大椒要害眼,摸到高粱是钱串子,财运好。任何人家的瓜果被摸,都不能责怪摸秋人。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名“重九"。建国前,城乡居民有吃粑粑和外出登高的习惯。此俗今已少见,但市区一些机关单位,常常举办菊花展览。
冬至农历十一月的“中气"节叫做“冬至",城里人多于这天清晨甚至黎明时吃烀南瓜、南瓜粑粑和油炸鸡蛋等。老年人为了预防咳嗽,也有喝少量热麻油的。城郊居民多吃油炸糍粑、元宵、山芋片和油香等。说是严冬来临,吃点油炸东西,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此俗至今未改。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被群众视为“黄道吉日",是举行婚娶的老日子。此日,民间还有吃“腊八粥"的习惯。
小年又叫“祭灶"、“送灶"。一般为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唯有于清代定居六安城的旌德,桐城、怀宁等县人,至今仍保持其家乡习俗,于二十四日过小年。祭灶时,烧香点烛,摆上“灶糖",撒一些为灶神坐骑食用的黄豆、碎草,撕下旧灶神笺和灶疏一起焚烧,叩头礼拜。现时过小年的习俗依然存在,但不再祭祀灶神了。
二、法定节日
元旦1月1日为元旦,或称阳历年,国家规定放假1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女同志放假半天。
植树节3月12日为植树节。
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国家规定放假1天。
青年节5月4日为青年节,青年放假半天。
护士节5月12日为护士节,护士放假半天。
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在校(园)儿童放假1天。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放假1天。
国庆节10月1日为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国务院规定放假2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