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报刊
清末以来,在六安城区创办的报刊达10多种,主要有:
《六安白话报》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张仲舒创办,木刻活字印刷。编辑张仲舒、张青士、史普年。刊载国内各地光复及施行新政的消息。为六安第一张报纸,停刊时间不详。
《皋声日报》民国19年(1930年)7月由沈延灼、黄肇祥、冯铸堂、刘子寿、谭也愚、熊翰侨等合资创办。社长沈延灼、副社长黄肇祥,社址设城内箭道巷,约3年停刊。
《六安民国日报》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主办,民国20年6月10日创刊。社长由县党部委员兼任。社址设在今棚场巷六安军分区宿舍区内。民国22年10月停刊。
《皖西日报》民国22年12月1日创刊,社长李觉人(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任命)。社址在今棚场巷内。停刊时间不详。
《六安日报》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主办,书记长兼任社长,社址在县党部内(今棚场巷六安军分区司令部宿舍)。民国29年(或说30年)创刊,36年下半年停刊3个月,后改出双日刊5个月,37年春恢复日刊,年底停刊。
《皖西日报》中共皖西区党委机关报,1948年11月创刊。1949年1月六安解放,报社迁至城区;4月,中共皖西区党委撤消,即停刊。
《皖西报》中共六安地区委员会机关报。1951年创刊,初名《六安报》,1953年停刊。1956年复刊,不久更名为《皖西日报》。“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84年复刊,初名《皖西科技报》,后复名《皖西报》,周二刊,1986年1月改为周三刊。
《六安报》中共六安县委员会机关报。其前身为1951年1月创刊的《支部生活》,1957年改为《六安农民》(三日刊),公开发行。1958年改名《六安报》(双日刊),1961年1月24日停刊。
《六安文艺》1984年10月1日由市文化局创办,铅印4开4版(不定期),内部交流刊物。
《六安师专》1983年9月1日由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创办。4开8版铅印不定期刊物。
《六安师专学报》1985年由《六安师专论文选编》改刊。16开铅印不定期刊物。
《六安电大》1985年7月由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六安地区分校创刊,16开铅印本。
《皖西史志通讯》1984年由六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创办,16开铅印不定期刊物,已停刊。
《皋城虎萃》1983年5月由六安市职工灯谜协会创办,32开铅印不定期刊物,国内交流。
二、广播
1951年下半年,城区始建第一个广播收音扩大站,仅有60瓦美国产扩音机和1.5伏直流收音机各1部;4只喇叭分别安装在居民集中地段,1名专职收音员于每晚10时收听、记录“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次日中午再向城区口播1次。1952年春,该站开始呼号“六安人民有线广播电台",并在城区增置小喇叭数十只。1953年起,每天中午和晚间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电台节目外,还播发自编的新闻和“教唱歌"等节目。1956年后,城区部分单位和住户陆续安装广播喇叭。“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发展迅速,城乡住户大都安装了喇叭,广播普及率和收听率提高较快。
1979年5月,六安市人民广播站成立,8月7日正式呼号;年底,九里沟公社广播放大站建成播音。至此,市属有广播站2个,广播喇叭1066只。1980年起,又相继建成平桥公社、望城岗公社2个广播放大站,全市共有广播喇叭1454只。市广播站拥有550瓦扩大机3部、601录音机8部,其他录音机6部。1986年,有乡放大站3个、275瓦扩音机6部。市区线路74公里,乡村线路369公里。市广播站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共8小时。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省广播电台节目外,自办节目有市内新闻、广告、专题节目、文艺、皖西新闻等。播音输送采取杆线传送讯号。1986年6月,市广播电视局着手筹建无线广播电台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呼号为:六安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功率1千瓦,频率为771千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