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
淠河航道淠河是流经市境的天然航道,全长248公里,市境内10.5公里。六安县西河口以上淠河河段因流沙移动,航道变化无常,只能通行排筏。六安城至寿县迎河集一段可通行木船,迎河集至正阳关一段可通轮船。1960年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渠首工程建成,河水被拦截流入淠河总干渠后,横排头以下航道因水浅断航。
淠河总干渠航道自横排头至双墩集全长135公里,流经市境10.15公里(宽100米,航道弯曲半径750米)。1958年开挖渠道,1970年建成罗管庙、将军岭两级船闸。1979年渠首横排头船闸建成后,船只由此进入淠河,上行可进入大别山腹地,下行至双墩集连接淮南铁路,全线常年可通行100吨级船只,丰水期可通行500至1000吨级船只;但由于上游水库冬季以蓄为主,下游渠道夏季以灌为主,水量不足,通航时间逐年缩短。1976年以前通航期达9个月以上,1977年以后年通航期仅5个月左右(5至9月),1979年通航仅43天。1986年通航173天,客运量为3.4万人次,货运量为20.26万吨。为发展淠河总干渠水运事业,1986年下半年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决定兴建“淮淠沟通工程",自市境九里沟六安电站起,拓宽连接于淠河总干渠的淠东干渠,穿安丰塘以通淮河。
二、码头
明、清及民国期间,城区码头有下龙爪、西门和便门3处。3处码头多为自然坡岸,无固定泊位,60年代初淠河断航,随之废弃。淠河总干渠通航后;自1959年起相继于两岸建立货运码头9处、客运码头1处。
六安地区航运局货运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西岸,1959年投资10万元兴建。港区自然坡岸长404米,陆地堆货场3.31万平方米,道路长270米。1960年淠河总干渠通水,港区水域2.01万平方米,泊位13个,最大可停泊100吨级船舶。作业区装备吊车3部,皮带运输机1部。1986年吞吐量为24万吨。
六安地区盐业公司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五里墩大桥上游2.1公里处,投资6.8万元,1966年建成。码头长70米、宽50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装备皮带运输机、拉坡机各1部,年进港食盐2万吨。
六安地区燃料公司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西岸、五里墩大桥以北500米处,投资28.5万元,1977年兴建。码头面积3000平方米,片石混凝土结构,港内水深1.7米,泊位5个,可停泊100吨级船只,作业区装备皮带运输机装卸线3条、龙门架3座、磅房1座,另有1处露天堆场。年吞吐量6至7万吨。
六安地区物资局二库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五里塘渡口南侧,投资4.7万元,1975年建成。码头长150米,宽70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有吊车1部、磅房1座;另有露天堆场面积10500平方米。年吞吐量万吨左右。
六安市粮食局三库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四里井渡口附近。投资10.7万元,1983年筹建,1985年建成。码头长50米、坡宽15米、面积750平方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装备小型皮带运输机2部。年吞吐量1.1万吨。
六安木材公司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五里墩大桥以南400米处,投资1.9万元,1973年建成相距约100米的2个台阶式码头。码头各长20米,面积300平方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无装卸机械设备。年进港木材0.1万立方米。1978年后,因木材改由陆路运输,码头闲置。
六安造纸厂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九里沟大桥以南210米处,投资3.1万元,1971年建成。码头长175米、宽30米,面积5250平方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有吊车2部。年吞吐量1.2万吨。
安徽省朝阳制药厂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九里沟大桥以北50米处,投资1.9万元,1969年建成。码头长70米、宽30米,片石混凝土结构,无装卸机械设备。年吞吐量约1万吨。
六安淠河化肥厂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九里沟大桥以北200米处,投资2.9万元,1969年建成。码头长90米、宽30米,面积2700平方米,片石混凝土结构。作业区无装卸机械设备,有露天堆场1处。年吞吐量1.7万吨,现因煤炭改为陆运,年出港量仅为0.1万吨。
六安地区航运局客运码头位于淠河总干渠六安地区航运局货运码头东侧200米处,1980年投资2万元兴建。有泊位1个,候船室1250平方米,供六安至横排头、六安至三十铺航线客船停靠。后因客运量减少,于1983年停航,候船室改为职工宿舍。
三、渡口
建国前,城区于淠河上设有上龙津渡口(西门外)、下龙津渡口(北门外)、平桥渡口(西三里街)、窑岗嘴汽车渡口。建国后,上龙津渡口移至便门,平桥渡口消失,下龙津渡口虽存,但无昔日之盛。1954年窑岗嘴汽车渡口停渡。淠河总干渠市境河段建成通水后,相继设立渡口多处,至1986年全市有渡口10处。位于淠河上的有便门渡口、马巷渡口、县酒厂渡口3处。位于淠河总干渠上的有四里井渡口、五里塘渡口、汽车齿轮厂渡口(2处)、草塘渡口、六安水运公司渡口6处,位于淠东干渠上有九里沟渡口1处。各渡口共有渡船18只,核载量122.51吨,载客定员1024人,渡工56人,日客流量18000人次。
便门渡口位于老城便门外淠河河段处,日客流量8000人次。1984年前人工摆渡,行人来往不便。1984年于渡口处建成浮桥1座,但现仍有渡船3只,供河水暴涨时使用。
马巷渡口位于市境六安地区农科所淠河河段处,1977年设渡口,有钢质挂机渡船3只,渡工6人,日客流量约在5000人次。
汽车齿轮厂渡口位于汽车齿轮厂淠河总干渠河段处,渡口2个:一为市淠河运输公司渡口,一为汽车齿轮厂轮渡渡口。共有渡轮2只、挂桨机渡船1只、木船1只,日客流量3000余人次。后汽车齿轮厂铁索桥建成,渡废。
五里塘渡口位于望城岗乡五里塘村境内的淠河总干渠河段上,1960年设渡口,有木质渡船2只,渡工3人,日客流量1000人次。
六安市1986年渡口一览表

四、营运
货运明清时期六安陆路交通不畅,皖西山区的土特产品多在城区入淠河外运。民国时期虽建成几条公路,但因车辆不多,陆运费用高,淠河水运仍然兴盛,往来船筏多达千余只,总运力约为5000吨,年运量8万吨左右。抗日战争期间公路运输中断,淠河水运更盛,年运量在10至12万吨。建国后,由于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水库相继建成,淠河水位得到调节,水运再次兴盛。1955年淠河航道船民在城区成立7个水运合作社,有木船902只、运力6744吨、船民3251人,当年运量14.9万吨。1960年后因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渠首工程建成,拦截河水,淠河中游断航;加之航运部门搞“升级过渡",“文化大革命"初期停产闹“革命",下放148户733名船民到农村插队落户,致使水运事业一度衰落。1969年船舶减少到543只,运力仅有5351吨,年运量1.6万吨。是年,当船只转航至淠河总干渠内时,适逢皖西山区进行国防工业建设,需运物资量骤增。为加强水运,在原有的2家水运企业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国营六安地区轮驳船队(今市轮船运输公司),使船舶增至623只。运力达6871吨。1977年船舶虽减少到464只,但运力则增至8593吨,年货运量31.44万吨,周转量2841.71万吨公里。1978年后,因淠河总干渠水量不足,通航期缩短,加之港口装卸能力不强,压船压港现象严重。此外,公路运输日渐发达,水运货源仅煤炭、食盐,下水几乎无货可载,水运事业再度衰落。为减少压船压港现象,1978年解散了拖带化船队,将驳船改为挂桨机船,实行单船承包责任制,提高了船舶营运率。1986年挂桨机船增加到317只、3668千瓦、8312个吨位,年运量由1979年的9.58万吨增加到20.26万吨。
客运淠河总干渠客运始于70年代。1973年省航运局拨给六安地区轮驳船队全玻璃钢体科研试验客轮1只、120个客座、120千瓦,命名为“六安交客一号",首辟六安至横排头客运航线,全程28公里;不久又辟六安至三十铺客运航线,后延伸至肥西县邵庙。1976年8月购进钢体客轮1只,120千瓦、170个客座,命名为“六安交客二号",与六安交客一号往返对开。以后,航线再次延伸至肥西县官亭、高刘集。这一时期由于公路客运车辆较少,水上客运尚能维持,所开航线年均客运量可达3万人次,周转量50万人公里。1978年后,因公路客运有所发展,大批旅客弃船就车,客运量有所减少。1979至1983年,年均客运量仅2万人次,周转量下降到43万人公里,比1978年以前分别下降33%和14%,经济亏损严重,1984年被迫停运。此后,六安市水运企业自造3只54千瓦小型挂桨机客船,193个客座,营运于肥西县官亭至邵庙、高刘集一段航线。1986年客运量3.4万人次,周转量39.9万人公里。企业简介
六安市轮船公司地方国营企业,1970年成立,初名“六安专区轮驳船队",由省拨给铁驳船4只、320个吨位。1971年船舶增加到26只、1513个吨位。1979年改属六安市,更名为六安市轮船公司。1986年有拖船3只、400千瓦,货驳32只、1702个吨位,职工153人。
六安市永安航运公司又名六安市第一航运公司,集体企业,1955年10月成立,时名“水运合作社",有木帆船798只、5737个吨位,后改今名。1986年下辖5个运输大队、1个船舶修造厂、1个劳动综合经营服务公司;有拖船3只、480千瓦,挂桨机船263只、2976千瓦、6791个吨位,职工1661人。
六安市淠河运输公司又名六安市第二航运公司,原为六安县船队,1979年划归六安市。1986年有拖轮2只、380千瓦,货驳1只、55个吨位,挂桨机船54只、692千瓦、1521个吨位,职工509人。
淠河总干渠各年通航天数

六安市水运运力运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