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体育
20年代,辖区内各县城区职工体育活动,以篮球、乒乓球、武术活动为多见。抗日战争时胡,安徽省政府迁驻立煌(今金寨县),各机关单位职工在立煌城区经常开展体育活动,主要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田径、棋类、武术等。民国32年(1943年)夏,安徽省社会服务处在立煌主办周末球赛,主要项目为篮球、排球、乒乓球,参加比赛的系省政府机关、地方银行、公司、印刷厂、安徽学院、临时中学职工。
建国后,全区积极提倡并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1950年,六安城区组建的篮球队有:工商联队、军分区队、中教联队、地直红星队、公安队、交通队、邮电队、医院队、六安中学队、六安师范队等。各县城区也分别组建有职工篮球队,进行比赛训练活动。此后,全区职工体育活动项目扩大至乒乓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自行车、长跑、游泳、武术等。50年代中、后期,职工队伍不断扩大,早操、工间操及球类活动在全区工厂、机关多形成制度。霍邱县以教职工为主体,成立“星火”足球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竞赛活动,当时在霍邱城区颇有影响。佛子岭水库体育代表队曾参加安徽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篮球等项目比赛。共青团六安地委从全区各县抽调篮球运动骨干队员10人,组成“六安专署体育队”,除完成正常训练比赛任务外,还承担组织开展全区群众体育工作。1956年,各县相继成立体育协会,组建有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等职工业余体育队。
“三年困难”时期,全区职工体育活动未能正常开展,至1962年始逐渐恢复,多数工厂机关的班前操、工间操渐趋活跃,周末及节假日篮球、乒乓球等小型职工体育比赛又渐增多。1964年,在省职工篮球、乒乓球比赛中,六安地区代表队获女篮冠军、乒乓球男子团体第四名。到1966年,地区体委在六安灯光球场举办的职工业余篮球赛百余次。同年,全区举办职工游泳训练班10多次,组织职工开展横渡淠河、淮河及水库的活动20余次。
“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区职工体育活动受到影响,至70年代初,正常体育活动及比赛逐渐恢复,主要活动项目仍是篮球、乒乓球。1981年,各县、市普遍推行《第六套广播体操》,霍山、金寨、六安等县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学做广播操,并形成制度。1982年,地区工会、体委召开全区职工体育工作会议,要求职工广泛开展球类及“三操、一拳、一跑步”活动。8月,全省职工太极拳、太极剑比赛在六安举行,六安齿轮厂、六安地区汽车运输公司被评为省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至1985年,全区举办过30余次职工业余篮球赛,参加比赛职工选手4000余人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是1983年由寿县体委、工会组织的职工篮球赛,有28个单位400名选手参加比赛。1984年,地区体委、工会组织篮球、乒乓球、田径3个职工代表队,参加省第二届职工运动会,获奖牌32枚。1985年,六安市组织职工乒乓球、篮球、足球、围棋、中国象棋、桥牌等项目的比赛,参加活动的达千余人次。在1980年——1985年每年一届的鄂豫皖三省七县职工篮球协作赛中,金寨县男、女代表队均获得过较好成绩。
二、农民体育
建国前,全区农民生活贫困,少有体育活动的条件和能力。逢岁时年节,农村小集镇及农家场院,有农民自发组织表演的武术、气功、摔跤、踩高跷、玩龙灯等自娱式传统体育活动。霍邱、寿县沿淮一带农村,节集日的民间武术表演活动曾较盛行。
50年代初,全区农村较为普遍的体育活动是玩石锁及石担、抵棍、踩高跷、玩龙灯、象棋、武术练功等,部分乡镇始有篮球运动。岁时年节,仍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正月十五闹元宵,农村自娱自乐的灯歌队、龙灯队、高跷队等竞相出场,在北部寿县、霍邱一带,以舞龙灯、踩高跷为多,在南部舒城、六安一带,以表演灯歌见长。1956年,农村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农民体育活动,部分社队开辟球场,组建农民篮球队进行训练比赛活动,各县还先后分别举办全县规模的农民篮球赛。1959年,金寨县举办农民篮球比赛,英雄公社农民代表队获冠军,该公社有9600多农民社员参加体育锻炼,成立有42个篮球队和其它项目运动队。1960年,首届全省人民公社农民篮球赛在合肥举办,六安县淠东公社和寿县涧沟公社两支男队参加了比赛,涧沟公社队获第六名。1971年,舒城县舒茶公社成立的农民业余武术队,应邀在省内不同场合做过多次表演。1973年,金寨县桃岭公社农民体育活动发展迅速,该公社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达5200余人,占全社总人口的45%。1975年,全区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在桃岭公社召开,与会代表观看了该公社农民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爬山、单双杠、举石担、刺杀、广播操、太极拳等项体育活动的比赛和表演。此后,地区体委对全区体育工作进行了一次大检查,考察参观了六安县思古潭公社、霍山县新店河公社、舒城县舒茶公社等农村体育先进单位的体育活动室、简易球场,观看了农民的球类比赛和武术表演。1977年,舒城县舒茶公社男、女篮球队,参加了全省农民篮球赛。
80年代,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回乡知识青年不断增多,全区农村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样,过去农村不多见的羽毛球、健身体操等体育活动也进入寻常农户人家。1983年,全区的区、乡一级390个文化中心、文化站中,都附设有体育活动场地,金寨县双河区的体育文化中心还建有一个灯光球场,六安县木厂乡相继建成了6个篮球场,同年,六安市平桥乡篮球队代表六安地区参加省“丰收杯”农民篮球赛,获得较好的成绩。1985年,舒城县农民专业户程艾福等4人在全省农民自行车载重比赛中,获团体总分亚军,程艾福获个人冠军。
三、军人体育
民国18年“立夏节起义”后,在有红军活动的苏维埃政权辖境内军人体育活动较为活跃。当时,古碑冲的詹家祠和傅家湾,曾是红军战士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活动项目有跑步、刺杀、劈刀、投弹、爬山、爬杆、跳跃障碍、跳高、跳远和拳术等。民国20年,红32师师长周维炯曾亲自挑选红军战士组队,出席鄂豫皖苏区政府在河南新县举办的运动会。民国32年10月,国民政府桂系第七军在六安举办“江北区体育运动会”,第七军军部、171师、172师、173师和第八挺进纵队以及霍邱、寿县、六安、合肥、霍山、舒城共43个运动队、8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这次军民联合比赛运动会上,主要项目有篮球、足球、网球、田径、拔河、武装赛跑、武术等。
50年代,六安军分区及各县人武部、公安、消防队、驻军部队,都经常组织开展多种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以篮球运动见长,霍邱县人武部男子篮球队时为地区一强。60年代中后期,各县人武部都分别组织过万余民兵野营拉练,兼有武装负重、武装泅渡、快跑、扫清障碍活动。70年代,各县举办过次数不等的基干民兵运动会,主要项目有田径、篮球、武术、射击、爬山等。进入80年代,全区驻军、武警部队常年坚持篮球、乒乓球、射击、棋类等项体育活动,并踊跃参加当地体委组织的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活动。驻霍邱城西湖部队与霍邱一中结成军民体育联谊单位,经常进行各项体育比赛。
四、老年人体育
建国前,全区有少数老年人习武练拳及进行其它体育活动,规模甚小,亦未曾有过统一组织的活动。
五、六十年代,老年人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城、集镇,多为自发组合,晨曦日暮之时,于公园、广场、河边、湖畔打拳练功、散步慢跑,部分老人也在节假日参加球类、棋类等体育竞赛活动。70年代后期,老人体育活动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并列入体育部门工作日程,各县、市一年一度的迎春长跑赛中,都专门设立老年组,鼓励老年人踊跃参加体育活动。1981——1984年,每年一届的全省老年人长跑比赛中,六安地区都选派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老同志参加比赛。六安市机床厂65岁的退休职工储茂金,坚持长跑锻20余年,先后4次参加省老年人长跑赛,均取得好成绩,1984年他还代表安徽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参加国家体委组织的登泰山活动,在600多名选手参加的长跑赛中,获60岁以上年龄组5000米第五名。金寨县体委从1979年起便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长跑,在1985年的迎春长跑赛中,参加长跑的老人多达700余人。
80年代初,地区及各县、市相继成立老干部局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区老年人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逐步扩展了规模。老干部局专门辟有供老干部活动的场所,有乒乓球室、棋艺室等。地区及各县、市还成立有老人钓鱼、信鸽、武术等单项协会,每年都组织单项竞赛和表演。六安市工会及六安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安徽朝阳制药厂等单位,都举办过多次离、退休干部职工的钓鱼、太极拳、气功培训班,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达600余人次。1985年,在全国开展“健康老人”评选活动中,六安地区江承德、汪崇华、李开文被评为全省“健康老人”,同年,82岁的离休红军干部李开文还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出席了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的祝贺大会。
五、武术
武术是六安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门派繁多,流传年代亦较久远。全区城镇乡村、山区平原,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中,均有练拳习武者,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武林高手。清末,六安九里沟人刘百川,自幼投师高僧杨澄云学习少林拳和罗汉神打等拳械,以腿法见长,技艺精绝,号称“江南一条腿”,民国初年在上海用子母鸳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康泰尔,受到孙中山赞誉,亲书“尚武精神”嘉惠其为国争光之荣。霍邱马承志三代习武,他本人在民国年间即以武功显赫闻名全国,曾应召到北洋军队中任武术教练,精通少林拳加长短兵器及梅花桩等,尤以暗器(镖刀)称绝,故得绰号“马金镖”。民国19年,中央国术馆在上海举办全国武术比赛,马承志获散打第二名。
二、三十年代,在安徽省武术馆推广武术活动影响下,寿县、霍邱相继成立武林馆。寿县西菜园、北过驿巷刘少海、南乡孙家敞都开办拳场,传授少林拳和枪、刀、剑、棍、九节鞭等武术。霍邱武术馆始建于民国18年夏,馆址设在孔庙(今县文化馆)内,收徒100余人,传授少林拳、七星拳、八卦拳及刀、剑、钩、棍、拐子、绳缥等武术。此后,全区民间武术活动更趋活跃,以沿淮一带为甚,或早或晚,于荒岗、广场、寺庙、学校及私人宅院、农家稻场,常有练拳习武者。六安城区、舒城舒茶镇、寿县正阳镇及霍邱周集曾出现王刚明、梅锡兵等一些民间武术高手。
建国后,武术被列为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全区各级体委的重视。1952年,寿县举办武术训练班,有学员179人,训练班根据学员爱好和技艺水平,划分小组,进行各种武术项目的教学。寿县体委还在体育场举办武术表演会,先后有陶永林、陶本端、柏锡恒等表演拳术器械。霍邱马承志、汝东山在城关热心传艺,举办武术训练班,亲自担任教练,培养了一批武术新秀。1959年,马承志率六安地区武术队参加安徽省第一届运动会比赛,获武术团体总分第四名。
70年代,霍邱、金寨、六安等县先后开办青少年业余体校武术班(队)。舒城县舒茶小学少年武术队苦练基本功,技艺精湛,曾多次应邀赴外地表演学习。1974年,霍邱县武术班在省三运会上获武术团体总分第四名。1978年,金寨县体委聘请武术爱好者卢定树开办县业余体校武术班,培养了一批武术人才,1983年,该武术班代表六安地区赴安庆参加省少年武术比赛,男女队均进入前六名。
80年代,全区城乡以打太极拳、练气功作为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民间武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气氛更趋活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