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六安地区为安徽省主要粮油产区之一。民国期间,除征集公粮,支拨军粮外,民间粮油供求,由私营粮油商经营。正常年景,午秋两季收购囤积,控制粮油源,操纵粮油价。除供应境内人民需求外,大批粮油南经肥西县三河镇,北经寿县正阳关,运销境外。若凶年饥岁,粮价飞涨,民不聊生。建国后,为稳定粮油市场,保障人民生活,1950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六安支公司,控制私商经营。1953年秋,贯彻执行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以下简称统购统销),关闭粮油市场,取缔私商经营,购销价格均由国家严格管理,把粮油作为特殊商品,统一经营。1961年,始行粮油购销倒挂政策,国家财政给予政策性亏损补贴。1963年、1965年,虽先后恢复购销同价,但在经营中仍然亏赔。1979年始,再次实行购销价格倒挂。仅1982年,平价经营亏损多达2520.74万元。1983年,为扭转经营性亏损,粮油商业实行盈亏总额包干、减亏分成的经营机制。1985年,粮油商业财务管理下放到县,与地方财政融为一体,省、县财政按全年入(退)库数与下拨基数的差额,实行超(减)“四六分成”(省40%,县60%)。在经营中增盈或减亏,实行“六四分成”(上缴财政60%,企业自留40%)。政策性亏损,仍由国家财政补贴。建国以来,粮油商业长期为亏赔企业。1953~1985年,全区粮油平价经营累计亏损额32532.64万元,议价经营盈利2329.1万元,实亏30203.54万元,年均亏损915.26万元。其中,1983~1985年,全区平价经营亏损2077.59万元,议价经营盈利918.38万元,实亏1159.21万元,年均亏损386.40万元,比1976~1980年期间,年均减亏767万元。1984年实亏171.5万元,为建国以来亏损最少的一年。1985年,全区设粮油站57个,粮油分站413个,米厂43个,面粉厂(车间)7个,油厂3个。全区粮油商业系统职工总人数8413人。全年平价经营亏损929.13万元,议价经营盈利238.18万元,粮油工业盈利54.82万元,实亏636.13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收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