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以前,涡阳战事频仍,而历届县政府滥征税收,欺压百姓。民国县政府在县延续38年,历任知事、县长计40届,最短者仅为3天。
共产党县级地方政权,自1940年始,至1983年已有43年历史。县衙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涡阳建县。县衙内设吏、户、礼、兵、工、刑6房及壮(壮一、壮二)、快(快一、快二)、皂(皂一、皂二)3班。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历正月,县接到颁发印信,农历二月创建土城。县衙未修,历任借用民房。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借义正书院为办公厅。
1864年至1910年知县更迭表

1864年至1910年知县更迭表

县行政公署
1912年设县行政公署。改知县为知事。政府内设秘书,第一、二、三科。秘书一人。一科管民政、水利;二科管财政、田赋、税收;三科管检察、司法。县政府年费用9600元。是年10月,改僧王祠与义仓为县行政公署,县行政公署在县设警察局。修筑县内道路28条。
县行政公署历任知事见下表。
县行政公署历任知事简表

民国县政府
〔机构沿革〕
1928年,改县行政公署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1935年,县政府内设第一、二、三科。一科管司法;二科管税务财政;三科管教育。计有科员5人,办事员5人,另设秘书、督学、技士、警佐、统计、军法承审、政警队长、经征主任各1人,经征员4人。县直属机构有财务委员会。民众教育馆、县立医院、戒烟戒毒所、体育场、壮丁纠察队总部,1939年,改联保制为乡镇制。县政府设3科:第一科管民政、教育,第二科管财政、建设:第三科管军事。编制28人。1940年,县府内改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5科。1941年,县府增设粮政科、公赋粮征收处。1942年,县府裁粮政科,增设合作指导室,办理发展城乡合作业务,1945年1月,保留民政、财政、建设、军事4科,
〔县长更迭表〕
民国县政府历任县长简表

撤教育局,增社会科,1947年改社会科为经会料,增设秘书、会计、军法8室及田粮稽征处、银行董事会等。实编97人。
民国期间,尚有少数县长,如朱国衡,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有过贡献。绝大部分县长在任期内搜刮民财,中饱私囊。
兹摘影响较大事件如下,以观其政。
1.贪污。1931年,涡阳县长许世钦(合肥人),经商蚀本,无力开业,伙同商伴,集资贿通省府,捐来涡阳县长肥缺。在任年余,利用黉宫与玉皇两派斗争间隙,大肆贪污,搜刮民财,并以官行私,贩卖烟土。次年,满载而归。当时民众不满,在县府门口贴对联:“一任涡阳县,雪花银两万。”
1943年春,皖北灾荒严重,饿殍遍野。省政府拨给涡阳50万公斤救济大米。县指派“十人团”成员何仲豹前往领运,第一次途经蚌埠时,出售5000余公斤。
1945年,县长邵雨桥(肖县人),派亲戚黄凡斌,在江集田粮办事处,以大秤进小秤出的手法,搜刮粮食5000余公斤,并以开假条子、吃空名等手段,捞取钱财。卸任时,计有法币13万元(时折黄金20余两)。
2.勒索。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楚店乡张景俊甲,一年摊派47次,计收款606240。元,小麦5920公斤,高粱659公斤,烧柴1250公斤,秫秸455公斤,茴草17公斤,马草10公斤,口袋11条,檀子4根,土坯400块,水桶2副,白布13米、鞋4双,派夫45人次,大车、小红车4辆。
8.抓丁。为补充兵员,到处抓壮丁。不少青壮年白天不敢下地干活,黑夜四处投宿。更甚者,为逃避抓壮丁,打掉门牙,铡去食指。1947年,洪福乡五里湾保,池某被抓3次,逃跑3次,最后死于国民党屠刀之下。
抗日民主政府
〔涡阳县各界抗敌联合会〕
涡阳县各界抗敌联合会,1940年1月成立,主任李晨。10月,抗联会内设财政、教育、司法、民政、粮食5科。下辖耿皇、义门、丹城、龙山、江集、城关、高炉7个区。次年2月,改“抗联会”为县政府,县长李晨,3月,赵文甫兼任县长,隶属豫皖苏边区。5月,县政府随新四军四师东撤。期间,县政府组织地方武装,配合新四军四师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动员民众,支援军队建设。
〔涡永(雪涡)县政府〕
1944年10月,新四军四师返回路西根据地,成立涡永县。次年2月改为雪涡县,县长李晨,副县长张心鼐,县府内设财政、教育、交通、公安等局,民政、司法两科。下辖丹城、龙山、黄口、裴桥、青疃、义门、雪枫、石弓等9个区,县境内197个乡开展减租减息。减退粮5500吨。全县拥有纺棉车38680架,木制织布机2680台。修筑大小河堤44段,建立和发展合作组8051个,社员23万人。组织互助组56万人;中学7所,1800人;群众性教育班1827处,学员6.6万人。参加各种群众性组织的7万人。为十一旅扩充新战士1万名。
解放区地方政府
〔雪涡宿办事处〕
1946年秋,八分区北撤,雪涡县境为国民党所占领,雪涡县与宿县合并,成立雪涡宿办事处,行使两县行政职权。是年12月,恢复雪涡县政府,县长李晨,副县长胡克明,下辖义门、观堂、雪枫、高炉等14个区,1947年10月,县长由胡克明接任,副县长徐士奇。
〔涡亳县政府〕
1947年7月,成立涡亳县政府,属三分区领导,县长余小仙,副县长胡汕洲。内设财粮科。辖大杨、油河、立德、店集4个区。1948年初,涡亳县政府属六分区领导,县长余小仙,副县长唐立全。内设财粮科、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民政局、教育督学,下辖大杨、师店、立德、临湖、新德、城父、花沟7个区。
〔涡阳县政府〕
1947年11月成立涡阳县政府,属六分区领导,县长武建周,副县长祝复华。下辖西阳、楚店、双庙、张村、刘集、路集、驼店、江集、佛镇9个区及涡阳市。区下共计366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
〔机构沿革〕
1949年3月,成立涡阳县人民政府,1956年,涡阳县人民政府改为涡阳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瘫痪。1968年3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内设办事、政工、人保、生产指挥四大组,1977年撤销四大组,成立工业、农业、财贸3个办公室,计划、科学技术2个委员会,1980年,撤销县革委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内设农业、财贸两个办公室,计划、科学、经济3个委员会,1个政法领导小组。
县政府下属县直机构,1949年有民政、文教、财粮、邮政、公安、司法,建设7个科。1950年撤销财粮、司法2科,增设人事、卫生、财政、税务、工商、粮食各科和银行、水利委员会、植棉指导站。1953年改建设科为农建科,水利委员会为农水科,植棉指导站为农技站,余同1952年,1954年增设农业、工业、农林、手工业管理4科,农水科改水利科。1955年改农技科为农业局,增加编委。1956年,文教科析文化、教育两科,成立农业银行,设交通建设科,改手工业管理科为手联社,成立科协,改水利科为水利局,成立林业科。1957年,文化、教育两科并为文教局,商业科改为商业局,工业、交建两科并为工交科,农业局、林业科并为农林局。余皆同1956年。1958年成立劳动局,撤销农业银行,改工交科为工业局。余皆同1957年。1959年成立计量所、交通局、建委、拖拉机站。余皆同1958年。1960年,财政、税务两局并为财税局,成立林业局。余皆同1959年。1961年财税局分为财政、税务两局,成立县供销社、工商局,改手联社为手管局。余皆同1960年。1962年成立档案局,农业、林业两局合并为农林局,改人事科为人事局,成立文化科,改工业局为工业科,成立外贸办事处。余皆同1962年。1964年,改劳动局为劳动科,成立农业银行、物价委员会。余皆同1963年。1967年3月,成立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公、检、法实行军管。余皆同1964年。
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下属县直机构有民劳、卫生、教育、财税、商业、粮食、交通、邮政、电信、手管、房产市政、水电、农林18个局,银行、计量所、工业科、外贸办事处4个局级单位。1971年改工业科为工业局。1972年撤销农机小组。1973年,邮政、电信2局并为邮电局。同年3月恢复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恢复后为独立性机构,改外贸办事处为外贸局,余皆与1972年机构相同。1976年,改宣传小组为文化局。1977年。改组干小组为人事局,析民劳局为民政、劳动两局,析财税局为财政、税务两局,成立县供销社、工商局、农机局,改房产市政为城建局,余皆同1976年。1978年改科技组为科协,成立建设银行。余皆同1977年。1979年改手管局为二轻局,改城建局为基本建设局,成立物价小组、供电局,余皆同1978年。
1980年,县政府下属县直机构有外贸、司法、农机、人事、劳动、民政、卫生、文化、教育、财政、税务、商业、粮食、工商、档案、工业、交通、邮电、二轻、基本建设、公安、法院、检察、水利、供电、农业、林业、乡镇企业28个局(院),以及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县供销社、计量所、科委、物价小组、编委8个局级单位,1981年,改基本建设局为城建局,改物价小组为物价委员会,成立环保局、县志编纂办公室。余皆同1980年。1982年改计量所为标准计量局。余皆同1981年。
〔主要领导人更迭〕
1949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
县长:武建周(1949年至1951年)。
吕超(1951年至1952年)。
葛禹平(1952年至1953年)。
冯世祥(1953年至1955年)。
李明(1955年至1956年)。
副县长:张伯衡(1950年至1951年)。
李真(1952年)
李魁三(1952年)
李明(1953年至1955年)
1956年6月,召开县第一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涡阳县人民政府。
县长:李明(1956年至1957年)
副县长:武在臣(1956年至1957年)
倪凤彩(1955年至1957年)
周在伦(1956年至1957年)。
1957年1月22日,召开涡阳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涡阳县政府。
县长李明(1957年至1958年)
副县长邓馥亭(1957年至1958年)
周在伦(1957年至1958年)
周长怀(1958年)
1958年10月15日,召开涡阳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涡阳县政府。
县长李明(1958年至1961年)
副县长李树苞(1959年)
戴济民(1958年至1960年)。
周在伦(1958年至1961年)
周长怀(1958年至1961年)
陈沂(1960年至1961年)。
张玉敏(1960年至1961年)。
邓馥亭(1958年至1961年)
1961年9月27日,召开涡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涡阳县政府。
县长李明(1961年至1963年)
副县长周长怀(1961年至1963年)
倪凤彩(1961年至1963年)
陈沂(1961年至1962年)
邓馥亭(1961年至1963年)
周在伦(1961年至1963年)
张玉敏(1961年至1963年)
1963年11月17日,召开涡阳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涡阳县政府。
县长李明(1963年至1965年)
杨彬(1965年)
副县长周长怀(1963年至1965年)
倪凤彩(1963年至1965年)
邓馥亭(1963年至1965年)
1965年12月,召开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涡阳县政府。
县长杨彬(1965年至1968年)
副县长周长怀(1965年至1968年)
倪凤彩(1965年至1968年)
邓馥亭(1965年至1968年)
1968年8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
主任:董秋小(1968年至1970年)。
郭兆荣(1970年至1973年)。
刘先坤(1973年至1975年)。
李联四(1975年至1976年、1978年至1980年)。
曹文钦(1976年至1978年)。
副主任:徐兴云(1968年至1970年)。
万光清(1968年至1970年)。
周长怀(1968年至1980年)。
杨树屏(1968年至1978年)。
王玉卿(1968年至1980年)。
黄金良(1968年至1980年)。
邵永业(1968年至1980年)。
刘先坤(1971年至1973年)。
李联四(1971年至1975年)。
杨长新(1972年至1975年)。
曹文钦(1973年至1976年)。
陈士来(1972年至1973年)。
刘玉琦(1976年至1980年)。
李文焕(女)(1977年至1980年)。
栗广龄(1977年至1978年)。
吴尚和(1976年至1980年)。
张文彬(1978年至1980年)。
岳玉恩(1978年至1980年)。
邓士忠(1978年至1980年)。
刘文华(1979年至1980年)。
李绍卿(1980年)
1980年9月,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涡阳县政府。
县长:侯玉琨(1980年至1982年)。
岳玉恩(1982年至1984年)。
副县长:岳玉恩(1980年至1982年)。
李绍卿(1980年至1984年)。
李文焕(女)(1980年至1984年)。
李才一(1980年至1983年)。
栗兰忠(1980年至1984年)。
金崇炳(1980年至1984年)。
张玉祥(1982年至1984年)。
孙霞光(1983年至1984年)。
王长运(1983年至1984年)。
附:日伪县政府
1938年夏初,义门沦陷。伪军张岚峰部十四师师长李学顺,在义门设日伪县政府,内分民、财、建、教四科,各科设科长1人,秘书1人。历任伪县长贾于元、韩扶民、白尧卿、王化民。伪政府解体时间不详。
1938年5月29日,涡阳日伪县长许志一,总理县政府事务,命马忠亭、王西峰等23人,成立涡阳县维持会,以马忠亭为会长,区成立分会,乡、保设维持委员。是年5月12日,日军撤出县城,维持会解体。
上一篇:政党
下一篇:县人大常委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