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京剧
清光绪末年,李南华组建“李家京剧班”。先后到南京、上海、汀州等地演出《猴子拿金钱豹》、《九更天》、《陈州擂》等。九龄童、周少元、大菊仙等京剧班来蒙演出,县城票友经常登台配合剧班演唱。
民国30年(1941年)2月10日,新四军四师“拂晓剧团”在城隍庙戏楼演出传统京剧《空城计》和新编京剧《刺寇》、《傻小子打游击》等。民国36年,蒙城凯声艺术社业余京剧团经常义演《珠帘案》、《借东风》、《女起解》、《武家坡》等剧目。
1950年,县文化馆组织排演新编活报京剧《大登殿》。次年,成立“蒙城京剧团”。经常在城乡演出《李闯王》、《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小女婿》等。1953年转入寿县京剧团。
梆剧
民国10年(1921年),马集人马幼堂组织“马家梆子戏班”,在城乡演出《打金枝》、《反徐州》、《桃花庵》等。此后板桥“黄端梆戏班”及外地“金马驹子梆子戏班”等常在本县各地演出。
1953年,河南省兰丰县豫剧三团来蒙演出,经中共蒙城县委审查收留,更名“蒙城红星梆剧团”。演职员61人。1955年开始利用汽油灯配制舞台灯光布景。次年,参加省首届戏曲会演,与阜阳地区梆剧团联合演出古装梆剧《刘海与金蟾》,荣获导演、演出、音乐、舞美奖。1958年,参加省文艺调演,演出现代梆剧《涡河人家》。同年,双涧、板桥、小涧等公社成立梆剧团。1972年,红星梆剧团参加省歌舞会演,梆剧表演唱《俺队又添新机器》,获优秀演出奖,省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1978年,现代梆剧《重返机站》参加省现代戏调演,被评为优秀剧目。1983年,参加阜阳地区首届戏剧节,演出新编历史传奇梆剧《刘金定》,获优秀演出奖和剧本创作奖。1985年,全县专业梆剧团1个,业余梆剧团14个。
泗州戏
清末传入,又名“拉魂腔”。以“唱门子”、“搁地摊”为主。民国3年(1914年),县知事汪篪发布禁戏文告,将“拉魂腔”列为淫戏禁演,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剧目,如《拾棉花》、《懒老婆赶会》等颇受群众欢迎,禁而不止。
建国后,蚌埠著名泗州戏演员李宝琴、霍桂霞等多次来本县演出。1956年,县组建“蒙城县光明泗州剧团”。1958年,剧团经常到淮北、淮南演出,剧目有《杨排风挂帅》、《樊梨花点兵》等。创作剧目有《张拉塔》、《水稻卫星》、《家乡巨变》等。1960年8月遣散。1985年,全县有业余泗州剧团5个。
淮北花鼓戏
清末,自宿县、濉溪传入,艺人自由搭班。民国时期,三义集张振海(艺名小黑孩)、范集王法友等组成花鼓戏班,走乡串户搁地摊演唱,艺人多系男性,一人演唱兼背鼓、打锣、敲梆,饰演各种角色。主要剧目有《进宫》、《西回龙》、《大祭桩》、《乾隆下江南》、《包公案》等。民国29年(1940年)秋,张振海率花鼓戏班在城东六里王,与涡阳龙山拉魂腔戏班唱对台戏,竞技三日得胜,被誉为“常胜将军”。1956年,张振海去阜阳地区汇报演出《进宫》,获演出奖。1985年,仅有坛城李庄一个花鼓戏班,农闲时演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