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公立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县立高等小学堂,招收高初年级学生各一班,共100名。民国4年(1915年)改称第一高等小学校,城关祖师庙、文王庙及双涧、小涧、高隍、板桥、乐土等集镇,先后开办7所国民小学校。民国5年,全县有国民小学校10所,学生408人,教师24名。民国10年,马伯良在城关办女子小学,招女生30名。基督教会办起“教会小学”,招生70名,分男女班上课。民国23年,全县有公办小学66所,114班,学生4238人。民国27年,日军进犯蒙城,公办小学大都停办。邵光、马敦五、卢锡球等“青年抗敌协会”成员,先后在双涧、小涧、乐土、板桥、立仓、三义、牛王、望疃等地开办“抗战小学”15所,学生1200余人。教师自编抗日课本,义务任教。民国29年,蒙城“青抗会”遭到破坏,“抗战小学”停办。县国民政府抓“党化教育”,乡开办中心完全小学,保办国民小学。民国35年,全县公办小学增至335所,620班,在校学生2.4万人,教师913人。
建国后,采取公办、民办公助两种形式办学。1952年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全县小学361所,学生3.2万人。1957年在校学生增至5.4万人。1958年,学龄儿童全部入学,食宿在校,学校增加到586所,在校学生9.1万人。师资严重不足,校舍困难,1962年,通过调整,合班并校,全县保留小学276所,在校学生3.9万人。1963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全日制小学和耕读小学两种办学形式),并在公办小学附设耕读班或半日制班。1965年全县小学686所,在校生5.6万人。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教学无法进行。1969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大队纷纷办学,公立教师回原籍任教,人员不足的聘请民办教师。全县民办教师猛增至2836人。1971年全县864个大队开办小学1303所,在校生10.9万人。1977年整顿学校,全县有小学487所,在校生11.8万人,公办教师1076人,民办教师3037人。1985年小学增至538所,公办教师1415人,民办教师3351人,学生12.8万人,入学率达97.6%。
私立、民办小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丁西禄在城关创办私立务本小学堂,收学生40人。民国初年,城关、双涧、小涧、乐土相继开办私立学校,时间不久,多因经费不足而停办。民国16年(1927年),丁新吾在县城文明街丁氏宗祠办学,民国19年改称私立乐育小学,在校学生200余人。该校纪律严,学风正,教师素质好,教育质量高,外县亦有学生慕名来校求学。民国27年后,该校一度成为进步青年抗敌活动的中心(邵光、马敦五等人任教员)。民国29年为纪念在蒙城抗日牺牲的将领周元,更名周元小学,有9个班,学生450人。民国37年蒙城解放前夕停办。
建国后,1952年全县民办小学209所全部转为公立小学。1956年,驼涧乡管庄高级社管贞元因陋就简,自办学校,招收学生20名,在高级社支持下,逐步扩大成为一所小学。1960年管贞元被评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1963年后,民办小学迅速发展,各自然村开办民办耕读小学(班)779所。“文化大革命”后,民办、公立不再分设。
学制
清末,初等小学修业五年,高等小学四年。民国初期,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民国17年(1928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建国初期,沿用四、二制。1953年试点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1969—1985年全部采用五年一贯制。
课程
清末,初小设修身、读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8科。高小增设图画科。民国初年,初小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7科。高小增设历史、地理两科。民国4年(1915年),增设经学科。民国17年,设三民主义、公民、国语、算术、历史、地理、卫生、自然、唱歌、体育、图画、手工12科。民国25年,设公民训练、国语、算术、美术(劳作)、体育、音乐、公民、地理、历史、自然、常识10科。民国35年,高小设:读书、算术、作文、习字、说话、地理、历史、自然、珠算、劳作、体育、音乐、图画、公民、童训15科。初小设:读书、作文、写字、说话、算术、常识、音乐、美术、劳作、童体、珠算11科。建国初,小学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美工、音乐、体育8科。每周24—29节课。1955年,增设手工劳动。高年级增设珠算。1957年,增设农业常识。1962年停开历史、地理2科。1966年,停开自然科,体育改为军事体育,音乐课全部教“语录歌”及“样板戏”。增设“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1977年,高年级恢复历史、地理、自然科,重点小学增设英语科。
附蒙城师范附属小学:民国38年(1949年)春,在原乐育小学旧址(文明街丁氏宗祠)开办,称蒙城市小学。1954年改称“城关一小”。1956年更名“蒙师附小”。1965年有12个班、学生600名。1971年改称“育红小学”。1981年改为现名。1984年开设18班,学生1082名,教职工54名,为县重点小学。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有标准教室19个,办公、宿舍楼3幢。1978—1984年,先后毕业1675人,考入初中1524人,升学率90%,获县级奖励55次,地区级2次,省级1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