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外事
外事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名秘书兼管本县外事工作,1979年县委、县政府设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1984年9月县政府设立外事侨务办公室,设1名副主任,专职做外事侨务工作。
外事接待1979年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外事活动日益频繁,对外交往渠道明显增多。来本县参观访问、洽淡业务、文化考察、旅游的外国人逐年增加。在接待中,领导重视,外事部门主动和有关单位联系, 在接待礼仪上给予具体指导,基本上完成任务,外宾普遍反映良好。1980年5月2—6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助教裴宜理(女)来蒙考察了解捻军起义有关情况,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部门密切配合,提供方便,该助教顺利完成考察任务。11月13—15日外事组协同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办公室接待世界银行专家威廉姆(美国人)一行五人来蒙考察黄淮海盐碱地治理项目。当年,国务院和安徽人民政府,确定蒙城县为引用外资治理县,1981年5月世界银行派专家丁文波一行来蒙城考察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外事组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接待。
1984年2月威廉姆率两名马来西亚人再次来蒙考察。
1985年3月、6月,日本山内辛博一行两次来蒙考察装配西装流水线。外事办公室协同县皮件厂进行了认真接待。10月协同县外资办公室、区划办公室、水利局接待了欧洲顾问公司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弗兰德·克龙先生来蒙考察蒙城地下排水可行性,并就考察情况进行认真的洽谈。他认为此地不适宜暗管排水,对解决防渍、涝的问题提出五种方法。考察中,技术人员交流了对排灌水的经验,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到1985年底,本县共接待来自国外的友人24人次。
出访本县为促进闭关自守的小农经济逐步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曾多次派人到国外学习考察。1985年1月21日—2月25日,县、二轻局领导及县皮件厂一行四人去日本考察装配西服流水线。到1985年底,批准出境的18人,其中有探亲的,有国外考察的。在出访组中,多数是开展对外贸易,洽谈商务,引进设备。临出国时,外事部门配合派遣单位,对出访团、组着重进行涉外知识、外事礼节、保密纪律和国外习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协助办理出国有关手续。这些出访团、组按要求,基本完成预定任务,无有损国格人格和违反外事纪律或失泄密现象发生。出访进一步扩大了本县的对外交往,提高了蒙城知名度,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侨务
侨务接待本着“热情友好,多做工作”的方针,侨务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热情接待来蒙城探亲访友的华侨及外籍华人,为赢得侨心争取侨汇做了大量工作。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环境部海洋渔业研究哈里法克斯研究所技师葛云山博士(加拿大籍华人、本县辛集公社人)打算来蒙城探望母亲。县革委会专门从办事组、人保组等有关部门抽人组成接待班子,对葛云山来蒙城的吃、住、行都进行了认真安排,同时按照党的有关政策给其母葛韩氏摘掉地主分子帽子,并为葛韩氏治疗了白内障,还组织人员进行卫生大扫除,整修了厕所和一些道路。9月20日,葛云山来到蒙城。县里在葛的家乡辛集公社安排他参观了辛集中学、拖拉机站、公社医院;在县城安排参观了油嘴油泵厂、农机厂、拖修厂、县医院、附小、幼儿园、一中、涡河闸;到农村安排参观了老集、孙沟等地,葛云山对家乡的变化感到很惊奇。葛在蒙住了37天,回加拿大后他把拍摄的幻灯照片向当地人反映宣传,并把有关照片投登在《中加会报杂志》、《祖国七十年代刊物》、《抗污染会报》等杂志上。并在哈里法克斯有关大学和科研单位多次进行演讲,为扩大对外影响,增进中加人民友好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78年接待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侨2人;1980年接待华侨2人;1981年接待了来自美国的华侨6人;1982年接待华侨1人;1983年接待华侨4人;1984年接待华侨3人;1985年接待美籍华人1人。
侨胞来蒙探亲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1979年全县收侨汇4800元(以人民币计算),以后侨汇逐年增加,到1985年共收侨汇267500元。有几位侨眷农民集资30万元人民币,进城经商,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平反冤假错案民国31年(1942年),蒙城人陈伟华出境到印尼雅加达谋生,以后逐年有外出人员。民国37—38年,国民党政权逐渐崩溃,全县有74人迁往国外(有些是由台湾、香港转往国外的),侨居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巴西、加拿大、蒙古、印尼、菲律宾、越南、苏联、马来西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地。有些人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以经商、做工、教书为业。本县旅居海外的三胞及其眷属有1349人。
建国初期,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侨胞、侨属受歧视,和海外联系中断。受“海外关系”影响,“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亲属不少被下放、开除、打右派、蒙受冤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侨胞逐步地同国内亲属取得了通信、通汇联系,“三胞”越来越受到重视。1979年,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对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处理的“三胞”亲属27人全部落实政策,其中重新安排工作的11人,收回入户的13户,77人,归还房屋6间,侨属有7人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2人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县、区年终召开“三胞”亲属座谈会,各级领导到会倾听他们的意见,鼓励支持他们与亲属通信联系,帮助他们办理护照探亲、会亲。以后每年春节之际,对全县“三胞”亲属进行慰问并发放一定数量的救济款。对侨属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认真调查研究,尽量给予解决。到1985年底,已复查历史老案17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7件并全部平反。侨属中有5人入党,47人入团,13人提干,13人被授予技术职称。
落实侨房政策在“土地改革”及其他政治运动中,侨胞在家乡的祖房被没收、征用。1984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快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的通知精神,县政府把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落实侨房政策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李传彬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办公,全县13个区、镇和53个乡也成立相应机构,确定办事人员,还派出得力干部对华侨私房进行调查摸底,分析核实全县错处理的侨房面积。对清退重点、难点进行专题座谈。到1985年底,全县被没收、征用和“文化大革命”中错误处理的23户侨胞、港澳台同胞的祖房79间全部退回产权,退回使用面积1452平方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