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道光十年(1830年)前后,蒙城宋记烧饼店的油酥烧饼已远近闻名。后,制作技术传于来蒙居住的山东人薛延年,在薛家世代相传。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山东聊城人张大福逃荒来蒙开设饭店,卖汤。汤味美价廉成为蒙城又一著名小吃。
民国时期,县城从事饮食业的店铺120余家。其中“兴华饭店”有4间门面,30间客房;“太平饭店”有3间门面,20间客房。两店营业额较大,均系合股经营。其余独家经营的多系夫妻小店。著名小吃有朱景喜的汤、阎治富的卤菜、薛全义的油酥烧饼等。名厨陈明庆、邵锦堂烹调技艺高超,有“陈咸邵甜”之誉。旅社20家,其中淮北、交通、伦祥旅社较大,各有床铺40张。浴池有大观园、龙园、新新、溢香池、蒙新、日新园、清华池、小濠梁8家,各设座铺100余张。理发店20余家,都是1间门面,两三个座位的小店。另有10余个流动营业的理发挑担。照像馆5家,玲珑、我我照像馆较有名。民国14年(1925年),县城第一家钟表修理铺——杰臣表店开业,门面2间,位于鼓楼西街北。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的管理。1951年9月,城关日新园、溢香池、蒙新、新新五家浴池联营,职工56人。1955年底,县城伦祥、理江、孝三、朝奉、学忠、文彬、王健、明言8家旅馆联营成立淮北旅社。1956年1月,城关64家饭馆成立蒙城县城关联营合作饭店,下辖人民饭店、工农兵饭店、皖北饭店、向阳小吃部、饮服切面店5个单位,职工67人 。同月,城关南门口、北关外、大巷口、淮北、贾巷口、西门街、车站、中大街8家茶园联营。同年,城关理发行业45人联合成立理发合作社,下设3个理发店。至年底,全县95%的饮服店,分别组成国营、公私合营和合作商店。1958年,抽调饮服业人员去大炼钢铁,服务项目减少,加上村乡限制上城、赶集人数,城镇取缔私人摊点,营业额急剧下降。8月,县城旅馆、浴池、理发、茶园、照像、洗染交易所7个行业联合成立服务总店,门点25个,职工125人。同年,城关联营合作饭店易名为饮食综合店,下属饭店增加到7个,另设油炸、卤菜、切面3个组,共有职工140人。1960年,县服务总店和饮食综合店合并成立饮服总店,共有34个营业门点,职工265人,年营业额80万元。1962年,允许个人经营饮食服务业,城镇个体摊点增多,国营集体饮服业面临个体户的竞争,服务态度好转,价格下降。1963年元月,县成立饮食服务公司,下属洗染厂、红星旅社、饮服总店三个单位。1965年,公司资金总额4.4万元,营业额9.3万元,其中饮食业4.2万元,服务业5.1万元。1966—1976年,取缔个体经营,传统风味小吃消失,饮服公司门点服务态度和卫生状况都较差,顾客排队就餐,自己端饭菜。1978年,饮服市场开放、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多家经营、相互竞争的新局面。同年,向阳小吃部刘志民被聘到合肥稻香楼宾馆制作油酥烧饼。1980年,饮服公司亏损10万元。1981年,饮服公司所属企业划为7个独立核算单位,新建、扩充、调整饮服网点,开展多种经营,全年营业额73.6万元(饮食41.9万元,服务31.7万元),利润8800元。1984年,蒙城饮服业迅速发展,传统风味小吃摊点增多。县城有皖北饭店、交通饭店、向阳小吃部等汤摊点8处,油酥烧饼摊点10余家,每日2000多人食用汤,销售油酥烧饼1万多个。同年,饮服公司下属东风饭店、大众饭店、回民饭店、红星旅社、东风照像馆、东风浴池、东风冷饮厂、综合商店8个独立核算单位。职工264人,其中饮食业113人,服务业141人。公司实行“原店承包”、“利润定额”、“超额分成”的经营责任制,营业额92.1万元(饮食业49.4万元,服务业42.7万元)盈利3.1万元。当年10月,蒙城县饮服总店脱离县饮服公司,易名为蒙城县第二饮服公司。下辖23个门点,1个食品厂,375名职工。
1985年底,包括两个饮服公司所属单位在内,县城开设饭店85家,小吃铺144家,浴池5家、旅社17家(床铺1673张),照像馆3家,修表店8家,汽车修理铺5家,自行车修理铺50余家。全县各集、镇从事饮服业个体户2440多家,年营业额约2300万元,其中饮服公司营业额127.9万元,第二饮服公司营业额158万多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