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城池
明初县筑土城,周长9里30步。开南、北、西三门。正德六年(1511年)改修砖城,开五门:东文明门、西中郢门、南承薰门、北拱辰门及水门。南北长189丈,宽174丈。西北角内凹,周长683丈。城墙上宽3.5尺,下宽4尺,高1.8丈,雉堞1808个。东南角建唤鸡楼。城隍上宽8尺,底宽2丈。护城河宽3丈,深1.4丈。
县城历经洪水和战乱,城墙十余次毁而复修。民国28年(1939年)拆除。现南城墙全部建成住宅区,北城、东城与西城墙改建为涡河路、东城路和西城路。1985年市区扩大到5平方公里。
街道
明及清初,县城仅有两街一巷(南北大街、县前街及米芾巷)。城内沟塘约占四分之一。清中叶后,街巷日增,号称9街18巷72胡同。其中除南北大街、县前街满铺石条外,其余仅铺三条或一条石板路。小巷全属土路。
建国后,原有街道先后改造拓宽。50年代末,拓宽东关街、新开淝河路。60年代初,拓宽西关街、改建涡河路。1974年,成立修建街道指挥所,制订规划,新开芡河路,改建中心大街、西城路、黉巷。1977年,整修漆园街、刘海庙街。1978年,改建青云、文明、新民、三星四条街。1979年,改建解放街、三报司街。1984年,新开新城路西段。至1985年改造新建街道15条,总长1.35万米,24万平方米。十字路口增加到16处。除漆园街和三报司街西段仍为石板街外,其余街巷都已修成柏油或水泥路面。
新城路
50年代,新开东关街长324米。1975年,东关至中大街黉巷口长425米,拓宽取直。1976—1977年,铺成柏油路。1984年,开通中大街至西城路长410米,拆迁房屋535间,填平三个水塘,1985年铺成柏油路。新城路总长1159米,宽30米,主路宽14米,两边绿化带各宽2.5米,人行道5.5米。两旁高楼林立,成为县城的主干道及商业中心。
东城路
原系东城墙与城河。70年代初,吸扬船疏浚涡河泥沙,淤平城河而成。1979年铺成柏油路面,长959米,宽24米。1985年,百货大楼至蒙蚌路447米,两旁新建绿化带,铺5.5米宽水泥路面人行道。
涡河路
中段原系北城墙及城河填平而成。60年代初,向东延伸至石油仓库,西拓展至蒙涡路,长3600米,宽20米。1976年铺成柏油路。是县城最长的主干道。
中心大街
原名中山街。分南、中、北三段长630米。原系老城主街。建国前,两旁房屋有走廊,石条街面。50年代初拆除走廊,街道拓宽到7米。1974—1975年,拆除石条,向北延伸,连接原三义阁街(长170米),至涡河南岸,铺柏油路面。
青年街(原苍龙巷),原系土路面。东起李公祠,西至南大街,长163米,宽5米。1983年,向东填沟,直通东城路(加长34米),1985年整修,铺成水泥路面。
蒙城县城部分街道概况表

主要建筑
万佛塔、慈氏寺、文庙(圣人殿)(详见文化志)。
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四层座南朝北,位于新城路东段路南,蒙城建筑工程公司设计承建。1979年10月动工,1983年10月建成。高18.3米,建筑面积4002平方米,投资50万元。装钢框玻璃窗129面,底层八扇玻璃正门,四根大理石贴面方柱。双分式楼梯,每层中有长廊。水电卫生设备齐全。楼外七级水磨石阶。临街大门为平顶三开六扇钢筋花棂门,东西两座平顶房。
供销社、商业局联合大楼五层,位于新城路东段路北。蚌埠市建筑设计公司设计。1984年秋至1985年2月,蒙城建筑工程公司建成楼基,转宿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底层及中部三间,系框架结构,向外突出,立面贴淡绿色马赛克。五楼建成中隔式,由平桥连接。楼高19.6米,长65米,宽14米,建筑面积3684平方米,造价92万元。各层楼均有长廊及公厕,水电设备齐全。
影剧院位于中心街南段街东,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蒙城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75年12月20日动工,1979年1月建成交付使用。造价50万元。前楼四层,观众厅两层,长24米,跨度24米。水磨石地面,自西向东倾斜。翻板坐椅1583张。淡黄色天花板内嵌吸顶灯52盏。前三楼设放映室。舞台纵深31.6米,台口宽14米。后台演员化妆室、更衣室、洗室9间。门前8级水磨石台阶,1000平方米小广场,两侧建售票房等服务性设施。
百货公司大楼位于新城路与东城路交叉点的东南角。蒙城建筑工程公司设计、承建。钢混结构。1973年5月动工,1975年1月建成,高三层14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投资55万元。从东到西拐向南、呈弧形。东首和南首各约1/4为两层。上层均为平台。底层开三门:西门两扇对东城路,广告样品橱窗4个;北门两扇对新城路,橱窗6个。西北对十字路口为正门,内缩约2米,四扇玻璃门外有一道可推拉开关的钢筋花棂防盗门,前有两根水磨石园柱,留有一段廊檐,两旁橱窗各1个。双分式楼梯,水电设备齐全。
供电局大楼位于蒙阜路南,蒙城至三义公路东侧,面北。6层。蒙城建筑工程公司设计、承建。1984年4月—1985年10月建成。高21.5米。西紧连宿舍(4层),共长61米,宽10.5米,建筑总面积2898平方米。造价52万元。西首一梯向左旋上,顶端突起一大间为6层。其他各层均有长廊,各有一排一式面北办公室。公厕、水电设备齐全。办公楼西首,底层大门为平顶三开八扇玻璃门(中间四扇),前有4级水磨石台阶。
1985年12月蒙城县县城部分楼房(10002m以上)一览表

公用设施
路灯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街各巷口及南、北门,悬挂煤油风灯(方型灯框周嵌玻璃)6盏,由更夫按时点燃、熄灭。民国时期,改为马灯。
1957年10月1日,中心大街开始安装马路弯灯27盏,东关街7盏,解放街6盏。1978年,改装碘钨灯,中心大街25盏,新城路10盏,解放街7盏。1983年3月,改装高压钠灯,中心大街20盏,新城路23盏,东城路17盏。1985年2月,中心大街调整为19盏,东城路13盏,新城路19盏,新民街6盏。
供水民国时期,县城居民用水靠水桶担河水、井水。县城约十余人以挑卖水为生,建国后改用板车拉水。1974年,在县政府大院建成第一座井深240米,塔高25米,容积100立方米的自来水塔。铺设东至酒厂,西至黉巷口,南至大街巷口,北至北门1836米供水主管道。设供水点三处,年供水9.58万吨。1978年,在蒙涡路路东,征地6011平方米,建自来水厂,以涡河为水源,1981年投产。埋设供水主管道9000米,供水点六处,县委大院水塔停用。1985年,供水量增加到60.17万吨。产值7.2万元。龙头入户1703户,占城镇居民的21.43%。
蒙城县1974—1985年供水情况表

排水民国时期,城内沟塘面积约占1/4。主要街道两侧建有深、宽各约30公分的下水道。东南部污水流进附近沟塘,汇入嵇山坑,经东怀德桥排入涡河。西北部污水经漆园街(又名水门街)下水道转西怀德桥入涡。建国后,多数沟塘被填平建房,蓄水面缩小,雨季污水四溢。1956年,开始整修排水设施。1976年,部分下水道改用直径60公分的水泥管。因不便清淤,1982年改用砖砌,深、宽各80公分,上铺钢筋混凝土盖板。1984年,新修深、宽各100公分砖砌拱形主下水道。至1985年共改造、新建各类下水道15条,5587米,城市排水条件大大改善。
蒙城县下水道概况表

名称起止长度(m)规格竣工年月涡河路北门—西怀德桥200砖拱盖板1954年4月皮革厂—西怀德桥8000.8×1.1m盖板1985年10月南北大街南巷口—南门260盖板0.8×1.1盖板1985年10月鼓楼北—北门254盖板0.8×1m1984年7月东城路淝河路口—嵇山坑200盖板1985年12月二轻商场—物资局110盖板1985年12月百货公司—南护城河4470.9×1.13径1m1985年10月苍龙巷南大街—宝塔坑240砼0.5m1985年8月淝河路酒厂—东城路口820盖板1983年9月青云路新城路—苍龙巷320600m1979年4月新城路百货公司—科委8500.8m×0.51984年8月黉巷口—西城路600砼1m0.8×1.15m1985年8月漆园街解放街—涡河路32560×100cm1982年5月解放街鼓楼—文明街口17560×100cm1982年7月三星街新城路—新民街25030×50cm盖板1983年10月文明街新城路—新民街23030×50cm盖板1983年10月三报司街三报司巷—东城路口175砼0.45m1978年5月城关三小—涡河125砼80cm1964年8月新民街黄巷口—西门1756×100cm1983年9月
绿化
民国时期,城内少数居民庭院内栽植花木。民国4年起,曾先后三次在南关外公地、蚕桑学校及李公祠附近,集体植树4—5亩,均未成林。建国后,每年初春,都搞全县绿化活动,其中1951年植树97.9万株,1957年102.9万株,1962年325万株,1963年184万株,但成活极少。居民庭院已普遍植树,涡河闸人工岛成为密林。70年代,开始在街道两旁栽植法国梧桐。80年代,新城路、东城路开始栽植雪松,增设绿化带。各机关、学校、市民庭院亦广植花木。1985年,主要街道植法国梧桐1457棵,长绿树木669棵。
环境卫生
民国时期,公厕极少,背街小巷垃圾成堆。1952年,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城关镇组织20多人的积肥队,打扫公厕,收运垃圾。1956年,新建大街巷口、北门、体育场等10余处公共厕所。此后逐年添建,至1985年建砖混结构公共厕所115个,清洁工增到77人。有平板车12辆、汽车1辆。每天平均清除垃圾约24吨。主干马路,洒水车定期洒水。住户及商店门前,实行三包(卫生、绿化、秩序),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检查评比,环境卫生大大改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