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境内私营的纺织、缝纫、印染、酿造、砖瓦、卷烟、铁木业、油漆、印刷、金银首饰和土陶等手工业,规模小,多为前店后坊,工商一体。业主自主产、供、销,行帮(同业公会)协调经营。
1953年初,县城有私营洪炉13座,卷烟作坊3家,纺织作坊24家,印刷作坊8家,酱园2家。同年国营地方油厂投产。当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1954年6月,设工业生产管理部门,向手工业户下达生产指标,统一采购,供应原材料,包销产品。1956年,兴办国营食品厂和印刷厂,成立公私合营酱醋厂。全县2055个私营手工业户组成57个生产合作社(组),入社资金3.9万元,从业人员2216名。企业的人事任免、经费开支、利润留成、固定资产折旧,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次年,取消股金分红。个体户手工业产品不准上市。当年新建国营面粉厂、石灰厂和电厂,联营的针织厂和棉丝厂合并为棉织厂(集体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283万元。
1958年,新建和扩建工厂20个,县财政总投资24.82万元。其中购置设备10.78万元,建房13.95万元。当年新建国营酒厂、糖厂、皮革厂、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厂。17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并为13个合作工厂,另建人民窑厂、砖瓦陶瓷厂、造纸厂和3个合作工厂。工厂实行军事化编制,改计件工资为月薪制。各工厂、中学开始大炼钢铁,强行搜集民间家用铁制品砸碎,用土法冶炼成铁块,无偿地交给当地供销社。1963年经调整,国营厂保留酒厂、印刷厂、农机厂、油厂、面粉厂、电厂、砖瓦厂(人民窑厂)、食品厂等12个,集体厂保留棉织厂、被服厂、城关印刷厂、酱醋厂、木制厂、皮革厂、建华铁业社等49个。其余的关闭停产。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固定工资加奖金,集体企业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当年产值3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421元。1966年,共有47个企业(国营7个,集体40个),职工464名,年产值68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200元。“文化大革命”前期,工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1970年生产开始好转。1972年,全县工业企业62个,总计职工2056名,工业总产值1448万元(其中国营产值918万元)。1977年,全县工业企业57个,新增国营化肥厂、磷肥厂,职工总数4959名(国营1427名),产值3105万元(国营1632万元)。1980年,工业企业82个(国营18个),产值3785万元(国营1745万元,集体2024万元、乡镇工业16万元)。此后,由于生产经营体制变化,原料由计划供应转为自筹,产品由包销转为自销,不少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下降,出现亏损。集体企业有较快的发展。
1984年,实行承包责任制。主管企业的行政部门下放经营权。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15000万元。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230个,其中国营21个,国营与集体合营2个,集体207个,乡镇工业174个。国营与集体企业职工7653名(国营职工4345名),机械总动力29万千瓦,工业总产值19422万元,比1980年增长332.39%,平均年增长率34.02%,上交税金1145万元(国营98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3689万元(全民2268万元,集体1123万元,乡镇工业288万元),固定资产比1980年增长191.12%。平均年递增23.33%(轻工业43.72%,重工业10.7%)。
1985年,乡镇工业产值1380万元。
蒙城县部分年份工业产值统计表(1980年不变价)
单位: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