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年夏,淝芡下游洪水出湾3—6华里。县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派员赴灾区进行抢救。辛集乡郭成章带头排涝点种黄豆,坚持副业生产自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1953年8—9月份仅降雨82.4毫米,全县183.8万亩作物受旱灾,13.6万人投入抗旱,整旧塘和打新塘524面,整修砖井870眼,打土井1800余眼,充分利用治淮工地龙骨水车373部和肩担人抬等办法浇种黄豆、红芋35.9万亩。
1954年7月降雨达638.9毫米,县长乔正德和地委干部19人,分头检查涡河堤防,发现沿岸沟口倒灌,县立即成立防汛大队,抽调机关干部192人,组织木帆船42只,民工23.5万人,分赴各险工险段,对涡左下游各沟口进行抢堵。潘大沟沟大槽深,地势低洼,已漫岸0.2—0.5米,如倒灌行洪危及津浦铁路安全,副县长高宜轩、张亚仙各在一岸指挥,淮委商调工兵连大力抢堵,并果断沉船一只,才使堤坝合拢封闭。7月27日,淮河禹山坝漫堤,洪水达县境南楚村、立仓、乐土柳林4区,县委副书记程洪森率木帆船数十只进行抢救,全县计组织木帆船 343只,抢救灾民7万余人。涡北各区民工600余人,抢筑宿蒙至石山孜格堤、涡左堤加子埝1米,因雨大无法行硪,土方被冲走1/3。涡南动员民工8000人,抢筑阜蚌公路马店至双涧堤防,并与双涧涡堤相接。淮委又派单魁科长再次复查涡堤,又动员涡北民工500人加战戗,先后共做土方22.4万立方米。
1956年6月降雨526.3毫米,淹庄289个,倒房4106间。县委先后派抽调干部700余人,发动全县劳力37.3万人,抢救全部小麦,并排涝抢种秋季作物82.8万亩。
1957年7月,县境普降大雨398.2毫米,16日起沿涡23处沟口先后倒灌,县委第一书记吴云培亲自带干部和民工3000人,分头到防汛险段抢险。淮委宣传部长杨如新等9人,省水利厅彭工程师,淮委安装队和驻蚌解放军工兵连带大批器材支援。7月23日大汛到来前潘大沟拦水坝合拢。涡河上游青洋沟至蒙城县城无堤防,阜阳地区防汛指挥部通知涡蒙二县沿岸抢筑堤防和堵塞沟口防汛。进入8—9月份旱情严重,全县投入20.4万余人,打拦水坝2876处,整修旧塘4586亩,整修旧井和打新井5240眼,各种提水工具12万件,共浇红芋、黄豆90.76万亩。
1959年7—9月份,仅降雨144.3毫米,旱灾面积达204.2万亩,县委下达抗旱保苗紧急指示,投入占全县70%的劳力,大挖水源,抢种保苗,但秋季仍减产3200万斤。
1961年1—6月仅降雨231.5毫米,县委动员劳力6.5万人,抽干部30余人,下灾区组织抗旱保苗,打塘底井468眼,挖引水沟563条,并抽非农业人口500余人,对李长沟、蒙王河、环城河进行疏浚,用原来八条输水行沟把涡河水送达6个公社。省、地、县50余名技工深入一线,服务上门,开动柴油机110台,水车2500部,20天紧张战斗,共浇作物9.38万亩,抗旱下种1.06万亩。
1962年上半年6个月仅降雨142.3毫米,全县受灾6个区25个公社,44.48万亩,全县动员劳力2.3万人,开动柴油机7台带水下种3.95万亩。终因旱情长,午季单产仅39.2斤,减产9200万斤。进入8—9月份阴雨连绵,降雨达663.3毫米,暴雨强度大,土壤饱和,淝芡下游出湾1—4华里。抗旱沟口打的拦水坝未及时抽除,内水排不出加重涝情,受灾达142.9万亩。全县动员劳力9万人,拆除拦水坝3349处,疏沟21641条,受灾132.7万亩,秋粮减产1.05亿斤。
1963年7—8月份连降大雨746毫米,加上上游来水,预测8月7日涡河水位可达28.14米。中共蒙城县委当即抽干部80余人,配合民工分赴险工险段,又动员机关干部和市民千余人配合涡北民工200人加固城防。抢险在涡堤上的2万民工连夜奋战,共封闭沟口14处,尚有17处未及封闭,大水漫岸,平地行洪,闸上水位达27.1米。又连降暴雨,芡、淝、阜蒙河两岸大沟均顶拖倒灌,省和地区水利局派大批干部和蒙城干部400余人,分7个组深入一线和12万民工共拆除拦水坝300余处,疏沟4000条,封了龙沟、二道沟、孙沟、白杨沟、丁沟支沟、蔡桥沟、吴沟、吕沟、马井沟、双涧沟、秦沟、干沟、五里沟等14处。抽调木帆船100余条抢救灾民,排涝抢种晚秋作物19.88万亩。中央慰问团和副县长赵月明到重灾区慰问。8月14日下午6时12级龙卷风袭击了双涧小李寨一带,陈小、刘庄、王桥集等8个村庄被刮倒房屋670间,中共蒙城县委立即派员慰问,抢救伤员,拨大批竹木支援灾民重建家园。
1965年1—6月少雨,6月末降雨35.2毫米,抢种黄豆31.4万亩,旱死11万亩,缺苗5.3万亩,全县动员18万人抗旱保苗,打塘底井1600眼,用各种提水工具抗旱浇红芋17.13万亩,抢种晚秋作物3.32万亩、芝麻2万亩。7月底又连降暴雨,涡河15日水位达26.83米,中共阜阳地委钟音部长和阜阳行署水利局副局长陈亚光、工程师宗宪昭、中共蒙城县委书记张畏三、刘宪章,县长李保金副县长李清风、赵月明等领导带县直60余名干部民工6000人分赴险工险段抢险奋战14天堵口22处,加大圈堤20处保住了沿岸6个公社免受大灾。在堵口中母集公社李树林自筹防洪物资2万余斤,堵住了刘沟口,驼店公社主任管海波被麻袋碰昏过去,醒后又上火线;薛湖大队刘庄队挖溢洪道放水减轻了大面积的涝灾。县工交部长王希尧连续多夜值班,调动15辆汽车、4台拖拉机、200余条船只、驾马车100余辆,抢送草袋11.6万条,杉木951根,芦苇5270条,均及时送达工地。
1972年6月下旬—7月降雨达870.5毫米,其中3天降雨量337.9毫米,超过历史记载,县急调涡北民兵120余人连夜全流量开闸放水。又从分洪闸、船闸分洪380立方米/秒,使陡涨的25.9米水位一天降下0.75米,为各大沟创造排涝条件,暴雨中王集乡因雷击伤9人,中共蒙城县委派员慰问。
1979年9月中旬大雨连续12天,日雨量达195.1毫米,土壤含水饱和。
1980年6月午收季节,全县普降大雨,芡、淝下游一片汪洋,大水包围村庄341个,倒房2116间,未打麦垛5110个。中共蒙城县委书记刘坡、副书记李坤峰和邵干、姚凤杨、王儒宏、王希尧、陈影、徐九锡等领导干部分头负责发动民工拆除大、中沟堵坝763处,小沟堵坝6653处,清理桥涵407处。
1982年6—7月份40天仅降雨51.6毫米,作物干旱发黄,县领导干部李坤峰、王儒宏、徐九锡等动员民工18.6万人,抢修四里吴渠道。双涧翻水站,使用机井2660眼、土井2440眼、手压井10971眼,抗旱机械375台,4850马力,浇作物177.9万亩。7月中旬—8月下旬,全县普降大雨。淝、芡漫滩行水,立仓三圩更为严重。中共蒙城县委动员各级干部5185人,民工14.48万人,挖堵坝,地头沟。清沟利水,排涝72.5万亩,使粮食少损失1902万斤。
上一篇:第五节 灌溉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