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澥河
建国初,澥河因涡阳、濉溪、蒙城3县交界,水利纠纷时有发生。1954年治淮委员会统一规划,治理澥河下游。1978年濉溪、蒙城两县革命委员会达成协议,将浦介沟改由蒙宿公路沟入澥,灾情基本解决。
北淝河水系
北淝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疏浚。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黄泛入淝形成从万咀孜至河口8公里,淤积约一米。民国4年(1915年),县知事汪篪用陕西省督军陆建章的捐资2万元,招募饥民六七千人,以工代赈、疏浚马桥至瓦埠集河段。5月1日开工,11月12日竣工,挖土3.16万方。民国23年(1934年)县长刘治堂再次督工疏浚。1949年冬县人民政府组织沿岸人民疏浚浅滩。1953年全面疏浚右岸拉马沟,左岸斜沟。1955年经治淮委员会批准,按三年一遇标准施工,出工1.89万人,2月8日开工,疏浚河段30.2公里,挖土方87.2万立方米,3月10日竣工。1957年夏旱,沿岸各大沟口打坝蓄水、坝破后泥土淤积河床。1960年前后开挖南千金沟,北纲要沟。1957年冬,涡北各区出工4万多人,疏浚港湾沟口至板桥段23.8公里,上口40—80米,平均深4.5米,完成土方300万立方米,灾情大减,并将拉马沟从长流沟至孙沟段拓宽40米,深5米。1976年水利,交通两局投资合建芮集闸,引涡河水灌溉。70年代开挖北淝河北岸一、二、三、四、五、六号沟。1982年5月建直沟,岭子沟二闸。
涡河水系
涡河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黄河破堤夺涡63年。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黄河水再次夺涡22年,史称“大黄河”。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当局扒开花园口、黄水泛涡9年。1953年西淝河、芡河、北淝河分八处截流入涡,涡河流域面积增1760平方公里。1957年夏为改种水稻在城东马拐湾和双涧东两处拦河打坝蓄水,每处填土20万立方米。沿岸各大沟口亦打坝蓄水,后坝破,土方冲入主航道,造成淤积。1967年水利、交通两局清淤91.7万立方米。1983—1984年交通局用机械清淤,以保持通航。
白洋沟和华洋沟为涡河北岸主要支流,民国元年春(1912年)美籍传教士罗炳生用华洋义赈款以工代赈开挖。
阜蒙新河西起阜阳颍河,东至李庵桥入涡。1958年秋全线开工,蒙城县出工2万人,重点开挖中疃集至望疃集,闫庄至黑庄两段,后因连续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停工。1983—1984年,九里桥闸建成后,在原开挖的基础上又疏浚闸下至涡河口4.5公里,1985年出工2.7万人,疏浚闸上7.8公里,土方36万立方米,全线开通,可供灌溉和航运。
涡南公路沟引水工程1950年后多次疏浚,由城郊渔场涵经老城河向南,转入冷涧沟,又折入阜蚌公路沟至县界。并建三处配套闸,建电灌站102处,实现了高水高灌高排,低水低灌低排,旱涝保收的面积达万亩,沿岸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涡南李长沟引水工程1959年由涡南二里吴进水涵南下,经李长沟、羊皮沟、二十里横沟直达乐土区和楚村区陈桥乡境,建节制闸3处。
涡北蒙王河引水工程西起长流沟东至王集,横穿白洋、孙沟、行水等大沟。1955年至1959年建配套闸4座。1985年外资治理区再次疏浚,引水畅通,沿沟岸建站发展灌溉,改种水稻。
马家沟1956年由北淝河治淮工程指挥所统一规划施工。行水沟以下诸沟建闸,以防涡水倒灌。
芡河水系
芡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至14世纪末近200年间,黄水屡次入芡,排水不畅,遇大雨两岸受灾农田常达百万亩。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修浚芡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知县李应珏照会西、南两路各村绅、耆督工疏浚自蒋疃村至陈仙桥段。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知县陆土奎复谕村民疏浚芡河。民国23年县长刘治堂督工疏浚。民国27年黄水由梭沟入芡,河道再次淤积。1949年冬县人民政府组织沿岸区乡民工对芡河多处裁弯取直。1952年治淮委员会第六测量队规划设计,以工代赈,统一治理吕望集至耿大郢段,出工2.36万人(女3504人),4月16日开工,5月20日浚工,完成土方199.4万立米,当年受灾农田减少。1953年冬,治淮工程完成上游孙沟湾等4处截芡入涡工程,灾情大减。下游因无河床,每逢大雨,两岸仍有涝灾。1957年夏,为应“三改”用水需要,四处拦河打坝蓄水,不久坝破,大量泥土冲入河床,造成淤积。1976年由涡南各区乡出工1.5万人,民办公助,疏浚上自利辛县界,下至陈桥段14.8公里,上口55—80米,平均深4米,土方350万立方米。经过治理,两岸灾情大减。1979年建陈仙桥节制闸,1980年建吕望集节制闸,以调节涡、芡、茨三河水量。两闸可蓄水4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万亩。
泥沟为芡南主要支流,1953年全程疏浚,1955年上游左岸新开任小桥至陈寨段新泥沟,1974年疏浚泥沟苗王寨至刘大庄段,1976年建牛庙节制闸,蓄水灌溉。
蒙茨新河1981年开挖,北起县城西阜蒙河,经胜利沟入芡,东至吕望、三义集,穿泥沟至郭集南塘路沟入茨淮新河,1982年后逐步完善配套工程,为芡、茨、涡3河调节水量通道。
芡北新河1959—1961年开挖,西起立仓东孙沟,东至怀远县界。因工程不配套,效益甚微。
茨淮新河水系
1969年开挖下游怀远县境内工程。1971年9月成立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冬填土筑坝锁龙沟。三义公社书记马化雨,连日高烧,仍亲自推重车,病重晕倒经抢救刚刚苏醒,又走上工地。在他的带领下,三义公社提前半月完成锁龙头任务。1973年(全阜阳专区10县)20余万民工,开挖蒙城县境内大兴东段。1974年开挖大兴西段,1975年5月完成。河底宽187米,边坡1∶3,河流高程17.87—15.57米,深度7—8米,比降1∶15000,土方1688万立方米,河道标准五年一遇,平槽行水,每秒1800立方米,河两岸筑堤,堤顶高程27.7—30.6米,堤宽100米。沿岸注入的大中沟14条,均经疏浚,防洪除涝设施配套。1984年通航,(南岸黑河工程,7月15日交淮南市凤台县辖),大型桥梁3座,渡口14处,客轮码头7处,同年成立茨淮新河蒙城工管所,专管茨淮新河工程,下设港河枢纽工程管理所。
蒙城县1950—1985年主要河沟治理统计表

下一篇:第三节 堤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