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历代以来,生育一直处于自然状态,群众的生育观念有“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的倾向,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的影响,弃婴、溺婴、婴儿病死现象较为普遍。民国时期,全县人口出生率约35‰—40‰,死亡率高达25‰—30‰,人口由明代的1万余人,增加到民国末期的60万余人,年增长率约为7‰,400年间,人口增长50余倍。
建国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全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上升。1953年卫生部门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但是由于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难以转变,效果甚微。1954年少数育龄妇女开始口服避孕药物,避孕套和阴道隔膜等避孕器具也开始有人使用。1956年首次作5例男性输精管及女性输卵管结扎手术。196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1963年县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次年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始制定人口规划。据统计至1965年连续4年共有1024名男性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84名女性做了输卵管结扎手术,使用节育环的439人,使用避孕套、避孕药物的3864人,人工流产210人,节育率为10%,“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计划生育工作,一度陷于瘫痪。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1973年全县8.2万对育龄夫妇,男性结扎1589人,女性结扎457人,使用节育环的5.1万人,服避孕药物的5044人,节育率为71.6‰。1976年县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提倡“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两胎间隔4—5年”。晚婚、节育计划落实到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4.1‰。1977年县、区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队,深入农村,对生两胎以上的育龄妇女采取服药、上避孕环综合节育措施。生育两胎以上的育龄夫妇,如无特殊疾病,动员一方做绝育手术。1979年9月,组织15名手术人员,在辛集乡设手术台7张,半个月的时间,做男女结扎手术1031例,同年12月涡北区做结扎手术1400多人,全县全年共做结扎手术1.08万人,上节育环的妇女3.13万人,节育率达到80.9%。
1980年县重新制定人口发展规划,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当年全县男女共结扎4.22万人,上环2.44万人,人工流产4696人,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171对,手术基本无事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5‰,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县。
1981年中共蒙城县委作出“奖励一胎、限制二胎、杜绝三胎”的规定。只生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国家干部和企事单位职工发给奖金和儿童保健费,男孩每月5元,女孩每月6元,到子女14岁止,在住房,子女入托儿所、升学、就医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农村划给双份承包土地,宅基地。主动施行节育手术者奖,超计划生育者罚。坚持凭准生证生育,无证不孕,孕而不生,生而受罚。全县当年突击做上环、结扎、引产、人工流产四项手术4.5万例,节育率88.46%。
1982年7月1日人口普查:全县15—64岁的妇女23.4万人,其中无存活子女的6.9万人,存活1个的1.92万人,2个的2.83万人,3个的3.49万人,4个的3.47万人,5个的2.66万人,6个的1.43万人,7个以上的0.7万人。1981年7月1日至1982年7月1日,全县18.7万育龄妇女中,未生育的10.9万人,生育第一胎的5570人,生育第二胎的5017人,生育第三胎的4061人,生育第四胎的2215人,生育第五胎以上的1875人,合计生育1.88万人,死亡0.38万人,净增人口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5‰。
1983年中共蒙城县委(83)2号文件要求“计划生育要先抓当权的,后抓拿钱的,再抓种田的”,利用农闲季节突击抓,当年全县结扎9518例,10月在辛集乡首次进行育龄妇女普查登记,建立计划生育档案,试点,接着在全县推广,实行目标管理。
1984年上半年,全县重点抓县直属机关,区直属机关和乡直属机关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做结扎手术7800多例,下半年贯彻中共中央(1984)7号文件,各区,乡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559个行政村,配备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以“关系户、同情户、难缠户、夹皮户、钉子户、滑头户”为重点,突击抓四项手术,全年结扎2.78万人。1985年区、乡、村实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承包制,推广坛城区对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定期妇检的经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5‰,逐渐实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蒙城县部分年份人口状况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