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蒙城县从远古代(距今约18亿年)到震旦纪(6亿年)的吕梁运动时期,为淮阳古陆与海洋交错沉积地带。进入古生代寒武纪(5.2亿年),完全陷入海底。奥陶纪(4.4亿年)隆升为陆地。泥盆纪(3.3亿年)陆相植物增多,石松高耸。石炭纪(2.85亿年)又重沉陷,参天古木形成板桥、许疃煤田。白垩纪燕山运动时(1亿年),火山活动异常,熔岩横流。新生代第四纪(二、三百万年),草木繁茂,出现了人类、大象、野牛、虎、鹿等高等动物。
近二三百万年内,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差异,地壳沉降幅度不一,形成第四系堆积地层厚度不均,涡南平均600米,沿涡200米,涡北小于200米。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页岩及石灰岩构成的12座岛状山丘出露。
第四纪地层分三统:
中、下更新统顶板深埋80—120米,沉积厚度大于100米,为厚层粘性土与砂,砾互层的河湖相沉积。
上更新统顶板深埋28—42米,厚55—85米,为厚层粘性土夹薄层条带状砂层古河相沉积。
全新统厚28—43米,为古河道及涡、淝、芡三河沉积物。其中:下段,顶板深埋15米,厚13—28米,有一至两个沉积韵律。上层为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底层为褐黄、棕黄色亚粘土。两韵律下部的黄色细、粉砂和亚粘土,系古河道砂层,分布面小,互层较多,单层厚度1—4米,内含蚌壳等化石。中段,厚12—19米,广泛出地表,为青黄、灰褐、灰黄、灰黑色亚粘土。底部为褐黄、淡黄色粉、细砂泛滥带,其边缘多为褐黄色亚粘土。古河道带砂层,分布面广,比较稳定,深埋3—21米,一般为单层,厚度大于8米,含钙质结核、铁锰结核,蚌壳及动、植物化石。上段,分布于沿涡及其沟口附近黄泛堆积带,长约52公里,宽4—6公里,为棕红色粘土及淡黄、灰黄色粉砂。
注:纪——国际性地质年单位,相当于形成一个系的时间。系——一个纪内形成的地层。
蒙城县第四系全新统地质剖面图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