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经营机构
县医药公司1965年5月,临时设立医药商店,同年10月成立县药材公司,1966年改称医药公司。先后内设业务股、计财股、政秘股、生产股、批发股、中西药零售门市部、收购门市部等。1965-1980年公司由商业局管理,1981年起由计划委员会管理。
基层医药经营处1965年10月接管凤台县划拨阚疃医药经营点。1969年9月设立张村医药经营处。1970年7月设立江集、永兴、望疃医药经营处。1974年撤销江集、望疃经营处。1976年设立王人药材站。1982年设立胡集药材站。
(二)药政管理
药政管理由县卫生局负责,对吗啡、阿片、可卡因、大麻、丙烯吗啡等麻醉药,规定各级医疗单位执行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人审批、专医开方、专帐登记的“五专”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在由区(镇)级以上医院使用,并严禁医疗单位自行配制。对县人民医院生产的糖盐水实行严格检验;禁止其他任何医疗单位生产销售糖盐水。1984年以来,卫生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级医疗单位、县医药公司、医药批发零售商店、医药摊等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坚决禁止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对纪王场一带外出“挑啃”卖假药骗人的行为,由县人民检察院立专案查处,严厉打击。
(三)药材生产
药材资源1985年组织中药资源普查,查出全县药用植物资源66科、213种,药用动物资源45科、71种,其他类资源6种,共计290种,对应药材525味;其中有79种属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要求重点普查的品种,占重点普查365种品种的21.6%。著名的地道药材有杏仁、槐米、红花、青木香、地骨皮、上甲、白芍、荆芥、生地、薄荷、壳桕子,具有历史生产传统,而能够形成大宗商品供应市场需求的有板蓝根、青木香、桑白皮、槐米、红花、白蒺藜、杏仁、壳桕子、薄荷、蟾酥、芦苇根、鸡内金、紫菀、丹参、上甲、蜂房、生地、金瓜楼、天花粉、荆芥、白芍等。
引种生产1966年医药公司开始组织引种生产。张村区柳西大队首先引种白芍,形成生产基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几年间在全县推广,各区均有栽培。1967年从南陵引种牡丹,在张村区刘营试种成功,1970年扩种到全县大部分公社,形成一时的“丹皮热”,产品大部分收购后调往外地,利辛因而被列入丹皮生产区。1972年人工种植的品种增加到13个,其中白术、附子、白芷等均获成功,桔梗、人参、甘草、三七未能适应本地气温条件而失败。1975-1976年,引种玄参、银柴胡、紫丹参、生地等,形成药材生产高潮,产量都很高,大量产品收购后积压,至1978年才基本清库。1980年市场上出现中药缺味,除白芍、丹皮以外,大部分品种开始恢复生产,当年试种桔梗成功。1983年桔梗面积达到1500亩、板蓝根面积达到930亩,出现生产过剩的倾向,1984年予以适当压缩。1985年人工种植药材尚有白术100亩、丹参50亩、桔梗200亩、大青根30亩、莱菔15亩、半夏5亩、玄胡5亩、附子1亩。药材生产基地主要有胡集区杜湖、贾桥、大李集;阚疃区程集、谷圩;望疃区高皇;城郊区董集;江集区旧城、纪伦寨;张村区小李庄、刘党、小叶庄、高集;王市区高堂、孙庙;县苗圃场等。
药材收购1965-1985年,县医药公司收购地产药材110种,累计1489吨,收购总值1071万元。除县内少量使用外,绝大部分调往省内外医药公司、制药厂,收购量较多的有白芍、丹皮、半夏、玄参、生地、白术、南星、白扁豆、荆芥、红花、鸡内金、蟾酥、鳖甲、土龙骨、板蓝根、杏仁、栝楼子、槐米、土元、大青叶、芦根、苍耳子、莱菔子、红小豆、皂角、天花粉、蜂蜜、桔梗、牛蒡子、栝楼皮、地骨皮、蜂房、紫菀、丹参、薄荷、玄胡、连翘、决明子、王不留、地肤子、芥子、菊花、青葙子、附子、菥蓂等。野生地产药材白蒺藜、小蓟、墨旱莲、扁艹蓄、白茅根、艾、青蒿、车前草等,虽然市场需要,却没有很好开展收购。
(四)药材辨误
菥蓂误为败酱草菥蓂,县内俗称“朴楞鼓子”,野生,尤以麦田中为多,十字花科,草本,学名ThlaspiaruenseL,茎高25-60厘米,数枝丛生,有棱;基生叶有柄,长方倒卵形;茎生叶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窄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抱茎,两侧前边缘有疏齿或全缘。夏初开白色小花,总状花序顶生,萼片边缘有白色绒毛;花瓣4,雄蕊6,4强,子房扁平,短角果扁平,倒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翅,先端凹入,种子5-10粒,卵形,黄褐色。药用带有近成熟短角果的茎枝,主销江南地区,作“败酱草”用。本品性味苦,微温,入肝经;功用利肝明目,和中益气;主治目赤,肿痛,泪出。《本草纲目》所指“败酱”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有黄花、白花多种,白花败酱学名为PatriniauillosaJuss,高50-100厘米,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有腐败的酱味;黄花败酱学名为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形与白花败酱相似;药用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排脓的作用。败酱现只有少数地区使用,如东北、内蒙、山东、云南等地。县内专业工作者对照多种典籍鉴定,境内所产菥蓂与败酱原植物不同,科属来源不同,而且功用不同,故应辨误纠正。
马鞭草误为透骨草马鞭草,俗称“兔子草”(因兔子喜欢吃)或“大曲草”(民间常在夏季采集作糗做麦曲),县内广泛分布,以旷野为多,多年生草本,学名VcrbcnaofficinalisL,高30-120厘米,有开展的分枝,茎四棱,基部木质,叶对生,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具粗齿,多数为三深裂,两面均被白色短硬毛,基下部的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卵形或长卵形,最上部的叶有时为菱形或渐小呈披针状;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于茎的上部,花小无柄,萼绿色,管状,花冠淡蓝紫色,筒状,顶端呈二唇状分裂,裂片5,结果时宿存;花萼略增大,长方形内有小坚果4。药用干燥全草,性味苦,微寒,入肝脾经,功用凉血、止血、破血、杀虫消胀,主治瘕腹痛,经闭,下部湿疮阴肿,水肿腹胀等症。地产地销,习惯作“透骨草”用。“透骨草”为大戟科的地构叶或凤仙科植物凤仙的全草。《本草原始》所载“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构叶Speranskiatuberculata(Bge.)Baill。性味辛,温,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县内将“马鞭草”作“透骨草”收购药用,是因“兔子草”与“透骨草”语音相近讹误,民间中医多应用于妇科病。故本品宜以马鞭草命名为宜,不应再称作“透骨草”。
女贞误为冬青女贞,境内多数人习惯称为“冬青”,以致讹误。女贞为木犀科植物,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学名LigustrumlucidumAit,树皮灰色至浅灰褐色,枝条光滑,具皮孔,叶对生,圆锥花序顶生,子房上位,球形,浆果状核果,长椭圆形;药用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苦、辛,入肝、肾经,功用滋补肝肾,强腰膝,明目,乌须发,主治阴虚内热,腰膝酸软,耳鸣目暗,须发早白,心悸失眠等症。“冬青”为冬青科植物,常绿乔木,学名IlcxchincnsisSims。树皮灰色或淡灰色,叶互生,革质,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内或叶腋外;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内含分核4枚。药用果实,性味甘,苦,凉,入肝,肾经,功用去风,补虚,治风湿痹痛。经专业工作者鉴定,县内仅有女贞栽培,无冬青科植物冬青树,应予辨误。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