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64—1985)
1964年
9月12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递《关于设立长丰、固镇、利辛三县的报告》。
10月3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8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安徽省长丰、固镇、利辛三个县的决定》,决定以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个县各划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利辛县行政区域,治所设于利辛集。
1965年
2月27日利辛县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武志贤,副主任委员许乃胜、赵建章,委员陈欣南、许英、薛洪林、胡兴桂。
3月18日筹备委员会建立临时党支部,有党员15人,武志贤、许乃胜、薛洪林、杨桂林为支部委员。
4月5日城市规划小组开始城市规划。4月26日筹备委员会按照新的行政区划清理财务帐目,另立新帐。
4月28日中共阜阳地委通知:白镜清任中共利辛县委书记,赵建章、许乃胜任副书记;武志贤任利辛县县长,陈欣南、杜默、刘碧轩任副县长。
5月1日利辛县正式成立,开始办公。析阜阳县王人、王市、胡集、马店4个区、20个公社、191个生产大队、2986个生产队;析涡阳县张村、阎集、江集3个区、20个公社、170个生产大队、2008生产队;析蒙城县望疃区6个公社、49个生产大队、715个生产队;析凤台县阚疃、展沟2个区、8个公社、58个生产大队、1026个生产队,组成利辛县行政区域。
5月21日中共利辛县委在张村召开首次三级干部会议。
6月9日中共阜阳地委决定:中共利辛县委由白镜清、武志贤、赵建章、许乃胜、杜默、许英6人组成。
7月20日中共利辛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布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案。编制总额1054人,其中行政编制360人、企业编制338人、事业编制356人。
8月19日成立利辛县福利委员会。
9月3日利辛电厂动工兴建,10月1日向县城供电。1971年7月停产。
9月6日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10日发出《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11月制定了《利辛县市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0月1日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历时3天。
11月3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征兵和冬季生产,历时6天。
11月6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
11月8日中共利辛县委保密委员会成立。
11月9日李明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2月1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省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检查总结1965年工作经验教训,部署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和冬季生产。历时7天。
12月29日召开利辛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345人,列席47人。会议选举县长武志贤,副县长杜默、孙嘉法、刘碧轩,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
是年,省人民委员会奖励江集区纪伦寨解放牌汽车1辆。
1966年
2月越冬农作物枯黄,受害面积达102.8万亩。
3月9日阜阳专员公署批准兴建利辛县农业机械修配厂,1967年建成投产。
5月15日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690人出席,历时5天。
6月13日县委召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随之机关、工厂、学校出现大字报。
6月利辛县印刷厂开始兴建,11月15日建成投产。
是月下旬,从阜阳转来县委书记白镜清的大字报,贴在县委招待所小礼堂内。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有组织地去看大字报,群众中引起强烈舆论。
7月6日县委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办公室。
7月18日县委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舍己为人献出生命的英雄战士刘英俊学习。
7月阎集铁木业社开始生产直柄麻花钻头,畅销省内外。8月,改名红旗工具厂。
8月1日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干部组成“文化革命工作组”分赴阚疃中学、张村中学和中小学校教师集中点利辛、马店、王市、江集,帮助开展“文化大革命”。
是月下旬,全县各中、小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
9月27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县以下农村开展“文化大革命”的5条规定。
8—10月全县“红卫兵”开始在县内串联。
10月3日各中学“红卫兵”派代表赴北京接受检阅。
10月19日武志贤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1月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5—11月夏秋连旱。5月2日至6月15日,仅降雨63.8毫米,7月26日至11月10日,仅降雨27.3毫米,酷热高温,土地龟裂,沟塘干涸,夏秋作物受灾面积80余万亩,较正常年景减产五成。9月11日召开区委书记会议“抓革命,促生产”,发动全县人民投入抗旱保苗和抗旱种麦。
12月15日成立县生产救灾指挥部。
1967年
1月29日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唐××与其在蚌埠当工人的表舅马××返回本籍王市,参与地方“文化大革命”;派人到蚌埠搬兵求援,于当晚10时,蚌埠工人总部派“10·18飞虎队、猛虎队”1000余人,分乘50多辆汽车,驰赴王市马高庄,包围封锁,逐户砸门搜查,拳打脚踢,翻箱倒柜,破坏树木1000余棵、庄稼20余亩。这次事件即所谓本县著名的“1·29”事件。
1月30日凌晨,“蚌埠“10·18飞虎队、猛虎队”返经利辛县城,砸毁县委各部门办公室的一些门窗,绑架县委书记白镜清、县人武部长曹海云和群众6人,连同在马高庄抓来的群众,一起拉到蒙城、蚌埠游街示众,后放回。
1月县城和区、社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相继出现各种名称的“造反”组织。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全县自上而下掀起“造反派”“夺权”风潮,迫使各单位领导干部交出“大权”(公章),由“造反派”头头组成“服务组”或“勤务组”行使职权,出现派性,形成对立。社会出现混乱。
3月4日“利辛县革命生产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许英,副主任委员曹海云、李明。
3月6日文教局转发省教育厅通知:1966年中等学校招生一律作废,中小学生一律回原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3月19日“利辛县革命生产委员会”改名为“利辛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各区、社均以人武干部为首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
3月安徽省军区独立师3团一部,在副团长于福山、副参谋长陈宪林率领下,进驻胡集区柴湖农场,一部分参加军垦,一部分介入“文化大革命”,领导“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
5月1日县城“红卫影剧院”竣工落成。
5月29日“支左”领导小组召开县直机关干部、群众组织负责人会议,从县直机关抽调126人,组成10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成34个宣传组,分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8月13日第一线指挥部召开县、区、社三级干部会议,部署秋季农业生产和粮食征购。
9月章佩录调任县人武部长。
是年,县城、集镇大字报、大幅标语触目可见,比比皆是。
1968年
4月12日县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决定成立“利辛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委员会”,曹海云任指挥。
5月30日县城两派群众因贴大字报,在县委大门口发生磨擦,出现“5·30”事件,形成以阜蒙河为界,一派控制河南,一派控制河北。
6月2日下午,县城一派群众组织以保护群众贴大字报为由,组织6个小分队,驾驶7台拖拉机上街游行示威。
6月9日凌晨,县城一派群众组织用汽车把白镜清、武志贤、李明、刘碧轩送到苏店公社朱新楼大队大张庄,出现“6·9”抢当权派事件。
7月20日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决定对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作暂时调整,组成“四组一所”的业务班子。
8月18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利辛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章佩录任主任,许英、于春水、于友兰、程国和、高敬龄任副主任。革命委员会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生产指挥组,行使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职权。“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撤销。
8月23日县革命委员会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通过《给毛泽东主席的致敬电》。
8月24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委会议,历时8天,讨论通过《关于实现革命化的十条暂行规定》。
9月16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出席284人,历时8天,决定由“大联合”、“三结合”转入“斗、批、改”。
9月县以下基层单位普遍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实现“一片红”。
10月4日毛泽东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发表后,县“10·4”干校建立,原县委、县人委机关干部,下放到柴湖农场劳动。
11月19日中共利辛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坚决拥护、贯彻执行、全面落实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的公报;深入广泛地开展“三忠于”活动;迅速掀起一个更大更新的斗、批、改高潮;加强各级革委会思想、组织革命化建设;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进一步做好拥军爱民工作;用政治大革命推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等七项决定。
11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整党建党会议,历时3天。自此,整党工作逐步展开,党的组织生活逐渐恢复。到1969年春,党的基层组织(支部)普遍建立。
11月成立西淝河疏浚工程指挥部,于春水任指挥,疏浚西淝河阚疃至利凤县界一段。两次施工,1969年底竣工。
12月29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机关、学校、工厂、城镇“斗、批、改”和农村“文化大革命”。
12月31日中共利辛县核心小组成立,章佩录任组长,于福山任副组长,许英、于春水、陈连章为核心组成员。
1969年
1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号召城镇青年、学生下放到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2月3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动员全县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掀起上山下乡运动”。
2月28日7时29分35秒,胡集附近发生Ms=4.2级地震。
3月17日宣布撤区并社,将原来的10个区、54个公社、475个生产大队合并成立20个公社、248个生产大队。
4月1日张村公社柳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孙邦昌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月1日召开党员大会,有1500多名党员代表参加,孙邦昌传达“九大”会议精神。
6月16日省革命委员会举办第4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原县委正副书记3人、副县长1人、各部、委、科、局负责人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26人、“造反派”8人参加学习,至8月30日结束。
6月县食品厂开始筹建,当年投产。
7月1日县成立“五七”领导小组,章佩录任组长。公社一级成立相应组织。
7月20日县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于春水任主任。
9月县酒厂开始筹建,1970年5月1日投产。
10月兴建插花至永兴10千伏输电线路,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11月25日省革命委员会举办第5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副县长以上的干部3人、中层领导干部57人、省下放本县的处级以上干部3人、“造反派”5人参加学习。
12月29日中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黄焕民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少英任副主任。
12月成立濉阜铁路建设指挥所,全县动员3万民工参加铁路建设。
是年,上海、淮南、蚌埠等城市知识青年3683人下放本县农村插队落户。
是年,0908公路列入国防公路,修筑6米宽渣油路面,1972年竣工。1978年再加宽补强,到1984年完成油路铺筑。
1970年
1月县成立工人代表、贫下中农代表、红卫兵代表大会。
2月28日县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李少英任主任。
3月13日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制订出《利辛县1970—1971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划》,对各公社均以“纲要”指标作出要求。
4月4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县直干部、职工大会,动员“立即行动起来,掀起群众性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把一打三反运动推向新高潮”。
4月25日中共利辛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员调整为:许英、于福山、黄焕民、田慰民、李少英、于春水、陈连章。许英任组长,于福山、黄焕民任副组长。
4月架设涡阳至利辛35千伏输电线路,同时兴建利辛变电所,1972年6月竣工。
5月4日县城主要街道命名。
5月胡集35千伏变电所开始筹建,1971年5月1日竣工。
8月7日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兴建县化肥厂,8月15日成立化肥厂筹备处,筹建年产3000吨合成氨化肥设备,1974年2月18日投产。
8月31日县成立“一打三反”领导小组,于福山任组长,李少英任副组长。
10月1日濉阜铁路建成通车,在西潘楼火车站举行庆祝活动。
10月县拖拉机站改建为“利辛县农机修造二厂”,1984年8月转产改称为“利辛县水暖设备厂”。
11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兴建工具厂,1971年7月建成投产。
11月24日中学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组织野营训练。此后3年内,各类学校都组织1—2次野营拉练活动。
11月兴建插花至胡集35千伏输电线路,1971年5月建成投运。
12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作出“搞好农村集镇斗、批、改的决定”。
12月疏浚阜蒙河车辙沟至利蒙界一段,上民工6万人,1971年4月初完成。
是年利辛公社武寨大队、纪王场公社田湖大队、汝集公社西李大队、中疃公社孙楼大队实现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被定为全县林业重点大队。
1971年
3月汝集35千伏变电所开始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运。
4月26日任命柳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孙邦昌为县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5月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利辛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16人,历时4天,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39人,候补委员5人,常务委员12人,选举产生县委书记耿殿禄,副书记孙邦昌、黄焕民、李少英、田慰民、于福山。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广柳西大队学大寨的先进经验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县委思想革命化建设的决议》。
5月建成利辛县第一座电灌站——胡集电灌站。
6月4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办好农村合作医疗,至月底,全县普遍实行农村合作医疗,队队都有“赤脚医生”,推广“一根针,一把草”防病治病。
7月8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出“清工”的通知,并成立“清工”领导小组,决定对招工中“走后门”的工人加以清退,一批工人被清掉。
7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生产指挥组、人保组分别建立党的核心小组。
8月10日县成立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领导小组,耿殿禄任组长。
8月30日县群众专政指挥部撤销,由人保组接管。
9月12日成立茨淮新河指挥所,黄焕民任指挥,林尚文、薛洪林、黄梦德任副指挥,耿殿禄任政委。
11月15日县委在张村召开行政22级以上党员干部大会,传达林彪反党叛国事件。
11月茨淮新河上桥段开工,全县出动民工8.8万人,于1972年底完成。
12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从县直机关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到基层蹲点,推动“农业学大寨”、“赶柳西”运动。
是年,永兴公社13个生产大队实现四旁(沟、河、路、宅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
1972年
1月10日县委决定把全县的“斗、批、改”和“一打三反”运动纳入路线教育的轨道。
1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动员全县医务人员手提暖水瓶、肩背药包、送药到手,开展普治普防疟疾、钩虫、丝虫、肝吸虫等地方病。
3月1日县委举办18750人的培训班,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罪行。
3月8日县委批转《农业学大寨,推广柳西经验座谈会议纪要》,“学大寨”、“赶柳西”在全县全面推开。
4月10日县委召开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单位“转轨定向”支援农业生产。4月10日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土化肥、土农药和糖化饲料”,把推广不推广“三土”提高到是否执行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
4月12日召开共青团利辛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6月6日召开利辛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
6月14日下午,全县普遍遭到大风及冰雹袭击,房屋倒坍12万间,刮倒树木12.5万棵。
6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将丹凤、板集等小集镇杀猪、卖馍、炸油条、开饭店等行业,当作“弃农经商,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统统取消,并组织批判。
7月2日特大暴雨,日降水230.5毫米,县城人民路以东积水0.3—1米,室内进水,浮物飘流。自6月20日起,全县3次普降大雨、暴雨,客水入侵,内水横流,沟河漫溢,一片汪洋。被淹村庄2100多个,倒坍房屋8.5万间,受灾农作物136.8万亩。
7月8日中央派飞机向灾区空投物资。
7月12日县成立生产救灾办公室。
7月17日由于严重涝灾,水源污染,传染病骤发流行。
7月21日省委副书记王光宇等领导人来利辛灾区慰问。
7月26日下午6时,全县有14个公社、58个大队遭到风雹袭击,刮坏房屋4.44万间,倒坍1156间,毁坏树木4.65万棵,受灾农作物20万亩。利辛、刘集、江集、旧城等公社尤重。县委组织慰问组赴灾区慰问。
8月2日县委部署抗御自然灾害,抓好苗木管理,制订护林措施。
10月23日召开各公社负责人会议,部署茨淮新河上工任务。
11月成立供电所。
是年,完成张(村)太(和)公路渣油路面工程。
1973年
1月5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布告》,除国营商业、合作商业和有证商贩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3月5日夜,大雪,造成高低压输配电线路断线27处,断杆18基,铁横担变形273根,瓷横担损坏667根,停电27天。
3月28日孙邦昌任中共利辛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3月29日县委召开“三支两军”部队归队欢送会。
5月23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孙邦昌作关于纠正招工走后门和“农转非”工作中不正之风的报告。
6月8日夜,暴风雨,插花至胡集35千伏输电线路严重受损。
8月4日省委书记王光宇到柳西大队视察。
8月24日孙邦昌赴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26日全县共精简职工1633人,其中全民单位970人,集体单位663人;精简后回农村的1109人,回集体单位的235人,回机关街道的289人。
9月22日县委召开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出席850人,历时7天,孙邦昌传达“十大”会议精神。
10月23日县成立“农业学大寨办公室”。
11月11日茨淮新河阚疃段开工。1976年春竣工,3个工期上民工5.27万人次。
11月13日召开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出席会议1700余人。
11月26日小麦冬旱严重,部署抗旱。12月21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人数由120人扩大到1.3万多人,总结“抓大事,促大干,大干促大变”的经验教训。
是年,秋、冬大旱。8月份仅降水15.2毫米,10月6日至12月31日仅降水8.8毫米,沟塘干涸,受旱农作物106万亩。
是年,修筑利(辛)张(村)公路,完成路基土方26.3万立方米,1974年铺砂礓路面,1976年7月15日完成铺筑渣油路面并正式通车。
1974年
2月9日县城召开5000多人参加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组织全县20多万群众收听有线广播。会后,教育、工业、商业、卫生、粮食等系统,分别召开誓师大会;各公社亦召开数千人至上万人的群众大会。
3月19日利辛供销社(今城关供销社)化肥仓库失火,直接经济损失13万元。
3月31日作为“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贫下中农走上学校讲台,参加管理学校。
3月成立治淮总队,刘碧轩任总队长。是月,茨淮新河阚疃枢纽工程开工,1980年10月全部竣工。
6月2日下午5时,有9个公社、93个大队遭到暴风雨和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37.54万亩,毁坏房屋5828间。
12月6日县委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干会议,部署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12月28日孙邦昌任中共阜阳地委副书记兼中共利辛县委第一书记。
1975年
1月25日成立城关民兵指挥部。
4月5日设区划社。全县设12个区、51个公社。
4月23日利辛县人民武装部与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武装部对调。
6月12日县委作出《关于推广小叶园养猪经验,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的决定》。6月28日省委书记王光宇视察柳西大队和小叶园。
6月朱集闸会战指挥所成立,12月动工,1979年6月建成。
是月,江集35千伏变电所开始兴建,1976年1月建成投运。
8月4日8时30分,化肥厂发生气柜抽瘪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84万元,被迫停车24天。
9月18日在柳西大队召开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会议,提出大干一冬春,实现“四五二四”的水利建设规划,即挖400条大中沟,挖5000条小沟,新打和改造机井2000眼,实现旱涝保收农田40万亩。
9月26日县委对干部参加集体劳动作出决定:县直机关干部下乡蹲点的每年不少于100个劳动日,在机关坚持工作的不少于50个劳动日,大队干部每年不少于240个劳动日。
9月开始筹建钙镁磷肥厂,1976年3月投产,8月转产普通过磷酸钙,改名利辛县磷肥厂。
10月28日至11月19日,县委连续召开常委会、常委扩大会、千人大会和全县广播大会,把“农业学大寨”推向新高潮。
10月30日“基本路线教育”开始。县成立基本路线教育办公室,设东、西、南、北、中“五线”路线教育指挥部,先后举办“领导班子路线不正”、“团结不好”、“斗敌批资”、“投机倒把”等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被集训学习的达数千人,持续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才全部撤销。
10月31日县委作出《关于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实现大寨县的七条决定》。
11月30日析设院寺、刘营、陆小楼公社。
11月26日县委讨论制定《关于开展整党整风的意见》、《1976—1980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
12月2日县委决定迅速普及“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
12月9日成立县委建设大寨县办公室。
12月12日孙永熙任县委书记,于友兰任县委副书记。
是年冬,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大批促大干”,“出工满天星,收工星满天”。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消息传到利辛,全县人民陷于悲痛中,干部、职工、学生自动佩戴黑纱,沉痛悼念。
2月2日县委作出《关于推广柳西大队农业学大寨经验的决定》。
2月下旬,利阚新河开工,上工人数由5万人增至10万人,3月20日竣工,全长15.81公里,完成土方270万立方米。
3月水利局西潘楼水泥厂建成,6月份投产。
4月7日县委召集县直科局以上负责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报道。
4月8日上午,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民兵、解放军和城关区贫下中农1.5万人的群众大会,孙邦昌作“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讲话,拥护中央关于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和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
4月10日县委发出《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进行到底》的指示。
4月27日“利辛县革委会五七干校”成立。
4月茨淮新河阚疃枢纽工程节制闸竣工,并开始蓄水。
6月开展林业资源调查,8月份结束。
7月18日县委召开“反击右倾翻案风”大会,798人出席,历时5天,中疃、孙集、西潘楼、手管局等9个单位路线教育宣传队介绍“经验”,组织4个批判小分队进行“现场批判”,参观县直和孙集区的“展览”。
7月下旬,全县出现旱情,一直延续到冬,突击抗旱抢种小麦。
8月上旬县委各部、委、办、室恢复办公,县革命委员会“四大组”撤销。
8月23日各公社兴办“共产主义农业大学”。
8月27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76)13号文件和省委15号文件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并部署28日12时前传达到大队党支部成员,29日12时前传达到群众,务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县、区、公社均设灵堂,献花圈致祭。
9月18日在县体育场举行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到会群众2.5万多人。
10月22日全县分25个点召开群众大会,传达中央文件,庆祝粉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0月县委抽调工人代表100余人进驻利辛中学、利辛师范、五七小学等学校,实行“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管理领导学校。
11月疏浚西淝河(茨淮新河至阜蒙河)、阜蒙河(车辙沟至双龙),年底完成。
是年,利楚公路拓宽,铺筑砂礓和完成渣油路面工程。
1977年
1月9日县委召开全县第9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2月14日省委批准利辛为学大寨先进县。
2月18日县委作出“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决定”。
3月3日省委第一书记宋佩璋视察利辛。
4月12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孙邦昌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夺取新的胜利”的报告,继续加强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学大寨,赶郭庄,赶柳西。
5月22日召开治淮劳动模范大会。
6月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的指示下达。以万里为首组成新的省委领导班子。25日,中共阜阳地委向利辛县派驻揭批查工作组。
7月1日县委召开深入揭批“四人帮”群众大会,孙邦昌在大会上表示联系安徽实际,揭批“四人帮”。
7月15日县委召开全县工交战线普及大庆式企业誓师大会。
8月14日县委召开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关于安徽省委领导问题的重要指示,联系安徽和利辛的实际开展揭批查运动,深入揭批“四人帮”以及在安徽、利辛的人和事。会议历时7天。
8月茨淮新河马胡桥建成,是县内最大的桁架拱桥,桥长370.6米。
9月19日省委决定,甄培德任利辛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免去孙邦昌阜阳地委第一副书记、利辛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
10月4日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小叶园养猪经验。
11月26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部署联系实际揭批“四人帮”、宋佩璋和孙邦昌,讨论研究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问题,学习推广小叶园养猪经验。
11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汽车修配厂。
是年,茨淮新河马胡段开工,上民工3.83万人次,1978年春完成。
12月14日省委决定对孙邦昌进行隔离审查。
1978年
2月14日阜阳地区召开四级干部万人大会,每县一个分会场,县委书记甄培德在会上作了《真学大寨,大干快上,为尽快建成商品粮基地而奋斗》的发言。
3月5日县委召开农田基本建设会议,部署春季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3月12日林尚文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5月31日马店35千伏变电所兴建,1979年10月1日建成投运。
6月8日春店公社小后庄麦场失火,烧毁小麦4.5万多公斤。
7月17日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与“五七”干校合并,成立中共利辛县委党校。7月23日中、小学始业由春委改为秋季。
7月25日省委书记赵守一来利辛视察。
9月16日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利辛视察,历时2天。
9月22日中、小学开始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
10月取消“红小兵”、“红卫兵”组织,恢复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
12月地区茨淮新河指挥部组织验收本县苏店等10处电力排灌站,验后交付管理。
是年,全年干旱,1—5月仅降水91毫米,4月17日至6月中旬,西淝河王市水文站河床干涸;6月26日茨淮新河阚疃闸下游河床干涸;8月中旬至12月连续干旱,抗旱种麦。
1979年
2月全县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月31日解除对孙邦昌的隔离审查,安排其一边劳动,一边作检查。
5月25日县委决定,对清查“5·16”学习班中强加给一些人的罪名和不实之词全部推倒,被逼迫写的个人材料,一律退还给本人,其他材料由组织上全部销毁。
是日,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处理1976年路线教育中的问题时,应本着全错全平,部分错部分平,不错不平的原则,妥善处理。
6月12日县委关于落实政策工作作了三项规定:(1)认真结束好揭批林彪、“四人帮”运动,处理好运动中遗留问题以及运动中形成的材料;(2)规定冤假错案的范围和工作安排及错定地主、富农成份的复查处理问题;(3)规定对四类分子摘帽子后反攻倒算处理问题。
7月13日县委召开全委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利辛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由9人组成。燕长修任书记,刘中平任第一副书记,徐升平任副书记。
8月6日恢复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吕少元任主任委员,李文德、余广彤任副主任委员。
8月29日至9月23日,阴雨连绵,红芋烂坏在田间,花生生芽,芝麻发黑,棉花烂桃,全县秋季作物受灾面积148.7万亩。
9月7日析设城关镇、丹凤、董集公社。原城关区易名城郊区。
9月9日冯泉任县委书记。
11月1日茨淮新河阚疃港至蚌埠港正式通航。
12月6日县委发出《关于总结完善生产责任制和搞好年终分配工作的通知》。
12月21日县委召开区、社书记会议,部署继续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年,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县大部分公社推行。
是年,对全县6221名“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进行“摘帽”工作,有5818人摘掉“帽子”,对236人予以纠正。
1980年
1月15日县委召开县、区、公社、大队四级干部会议,历时8天,传达贯彻省农业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县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月4日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的讲话,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对党员的纪律教育,增强党的战斗力。
3月11日县委转发地委政研室调查组《关于利辛县完善、稳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报告》。《报告》肯定了利辛县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大好形势。
3月15日吕少元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3月24日对全县中小学进行调整,县城一中、二中、张村中学、江集中学、阚疃中学、邓寨中学保留高中,由县直接管理,其余中学不保留高中,由所在区管理。
6月7日省军区司令员余光茂来利辛视察民兵工作。
6月23日全县普降暴雨,至26日有783个村庄被水包围,倒坍房屋881间,被淹麦场5046处,未脱粒小麦生芽霉烂,损失小麦1000余万公斤,农作物受灾83.9万亩。
9月8日县政协首届一次会议召开,历时9天,选举产生一届政协常委25人,选举产生政协主席张开田,副主席刘中平、张奎一、林立威、夏兰堂、陈克宽。大会通过了《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决议》、《关于提案审查的报告》和《政协常务委员会下设机构的决定》。9月9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694人,历时8天,大会一致通过取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5人;主任冯泉,副主任袁敬华、刘碧轩、宋连清、张建刚、李文德、刘汝美;县人民政府县长周本启,副县长吴学荣、张少三、段立敬、赵清友、林之栋、邓凡美;县人民法院院长李金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梅同志。
10月县沼气办公室研制出组合式沼气铁制模具,获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奖”。
11月20日疏浚西淝河(阜蒙河至朱集闸段),上工民工8万人,于1981年1月底竣工。
12月15日二轻局家具厂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
12月30日县人民政府召开连续教龄30年教师大会,表彰和奖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老教师。
1981年
1月24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历时3天,传达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2月23日至3月1日,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4大班子集中学习《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央(81)1号、2号文件。
6月18日县委批转王人区委《关于实行干部岗位责任制情况的报告》。
9月1日彩色黑白兼容电视差转台开播,有效覆盖面半径20公里。
12月14日汪承秀任县委书记。
12月16日阚疃110千伏变电所建成投运,向胡集供电。
是年,县业余体校女子排球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学生分区赛,在江西省九江市赛区获第5名。
1982年
3月29日召开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出席代表683人,历时4天,会议补选侯典清为县人大常委主任,施永琅为副主任,委员4人。
5月6日制定中学生学籍管理五条规定,学籍管理混乱现象得以逐步纠正。
5月20日进行首次高考预选。
6月3日合肥汽车运输5队680型客车行至本县利楚公路25公里300米处,因公路上麦草引起火灾,汽车报废,直接经济损失6.7万元。
7月1日开展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025476人。
7月4日下午4时,五里、西潘楼、阎集、春店等公社方圆10多公里遭龙卷风和冰雹袭击,农作物、树木、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7月30日1时零5分,县化肥厂1号锅炉因严重缺水烧坏,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
8月全县开展林业“三定”,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分级承包到队、组、户。
10月23日濉阜铁路119公里971米处永兴集平交道口,因无人看守,标志不全,3049货物列车与本县汽车七队大客车相撞,10人死亡,23人重伤,客车报废。
是年,狂犬病流行,被狂犬咬伤285人,死亡7人。
是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267人,是建县后发病最高年份。
1983年
2月21日县委召开三干会议,传达省绿化会议精神,部署林业生产。
3月18日三里湾、阎集、西潘楼3个公社作为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
3月27日召开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出席代表679人,历时4天,选举出席省六届人大代表9人,选举马如波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月全国沼气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强、省沼气领导小组负责人方碧溪来利辛视察沼气工作。
4月4日县成立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决定把党政企分开,取消人民公社,成立乡党委、乡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5月18日胡集粮站物资器材仓库火灾,直接经济损失3.94万元。
6月26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总结小麦生产经验教训,部署主攻小麦措施。
7月1日县保险公司成立,开始投保业务。
8月20日全县58个公社全部完成体制改革任务。
8月23日贯彻全国人大常委决议,全县统一行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11月下旬中共阜阳地委派出机构改革联络小组来利辛,进行县级机构改革。
1984年
1月10日全县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第二仗。
2月11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动员全县人民振奋精神,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开拓农村经济建设新局面。
2月15日县级机构改革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县纪检委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2月17日板集发生Ms=2.9级地震。
3月中共利辛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利辛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4月25日县委召开全县“两户一体”代表大会,号召全县大力扶持,积极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5月16日召开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95人,历时4天,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主任战胜军,副主任梁振邦、张建刚、刘汝美、解廷俊、王朝栋、汪钦轩、徐升平、孟庆森;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朝仁,副县长张少三、林之栋、王干臣、赵清友;县人民法院院长程善中;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金灿。
6月11日《农民日报》驻18省市记者参观春店乡张寨筛网和阚疃服装生产。
6月24日全县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第三仗。
7月1日召开全县首届科学技术工作者大会。
7月5日孙庙乡专业户李洪禄养甲鱼的经验向全县推广。
7月本县职工女子篮球队在阜阳地区第一届工人运动会上夺得冠军。
是月,县城到各区的有线广播改为调频调幅广播,安装调频接收机75部。
8月7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利辛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23名,历时3天,选举产生中共利辛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3人、候补委员4人、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县委书记夏光,副书记张朝仁、周承德、汪朝贺;选举产生中共利辛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人,常务委员会委员5人,书记武洗,副书记亓刚;选举产生出席省四届党代会代表5人。
9月20日县委作出减轻农民负担12项规定。
10月1日全省乡镇企业现场会在本县召开,省长王郁昭、副省长孟富林出席会议。
10月8日广播电视大学成立。
10月县整党指导委员会成立。各部、委、办、局列为第一批整党单位。
11月8日西淝河(朱集闸—刘小湾)、芡河(三孔桥—阜蒙河)、阜蒙河(双龙集—利阜界)、背沟(胡集梁庄—西淝河)、母猪港《周潭口—西淝河》,“五河”同时开工,上民工15万人,12月中旬全部竣工,共完成土方312.9万立方米。
11月9日凌晨,雷暴雨,城郊乡民工在西淝河工地(范汝庄正南)工棚里熟睡时遭雷击,死1人,伤12人。
11月19日省农田水利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本县召开。12月1日县委召开本籍抗日战争时期部分老干部座谈会,唐肇华、祝复华、丁明、祝兆民、李魁三等应邀出席,会议上回忆核实有关党史资料。
12月13日为振兴利辛经济,组成经济考察组,由县委书记夏光带队,先后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考察,签订8项经济协作方案。
12月共青团中央、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共青团利辛县委“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光荣称号。
是月,路集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
是年,实现农田林网30万亩,四旁植树929.36万株。
是年冬,县政府成立公路会战指挥部,发动民工建勤,新建和改建乡村道路412条,总长1581公里,新增砂礓路面105公里,1985年春完成,投入工日246万个。
1985年
1月编制利辛县到本世纪末工农业产值翻一番的长期规划和“七五”计划。2月县妇联配合总工会在职工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活动。
4月5日省长王郁昭来利辛视察工作。
5月28日省人大常委主任王光宇来利辛视察工作。6月14日县委再次向全县发出征求对县委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便在第一期整党期间检查对照。
7月8日举办对越自卫还击战一等功臣姜希亮烈士事迹报告会。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作出《向姜希亮烈士学习的决定》。
8月13日第二期整党开始。
8月28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洪清源,省委办公厅主任张守信和地委副书记孟繁孝带领省、地调查组来利辛处理信访反映的问题,9月13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县转播。
9月20日县委作出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
是年,林业遭受严重虫害,面积18.35万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