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
安清帮建国前,亳州的安清帮传到第24代。其中“大”字为21代,“通”字为22代,“悟”字为23代,“学”字为24代。在帮的多为贫家子弟,彼此重义气。如外出断了盘费,打听哪一家在安清帮,问清辈数,可直接登门拜见。若当时屋里有其他人,受拜者说:“家不受常礼,香堂口里见。”入堂拜见时,受拜者说:“沾祖师的灵光,借前人的路,老弟请起”,然后坐下谈话;吃喝罢,送给盘费。平时谁家婚事丧事办不起,祖师通知门徒,收钱给送去。其成员知道三帮的船只。9代的姓名,方可收弟子。建国后,停止活动。
理门公所亳县理门公所建国前设于打铜巷西头路北。有坛房3间:中间1间是南海大士塑像,东间是坛房,西间是三祖神位(杨祖、尹先师、玉大先师)。凡愿加入者,须经先入所的成员介绍,得到“当家的”允许后,进行拜坛。拜坛时由“当家的”教授坛词,其主要内容是:遵守“仁义礼智信”5个字,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亲邻,不吸烟,不喝酒。公所一年摆5次斋:农历正月十二,庆祝杨祖圣诞;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七、九月十九,庆祝南海大士圣诞;腊月初八庆祝尹先师圣诞。摆斋时吃素席,每月初一、十五,成员进公所献香纸钱,多少自便。建国后停止活动。
旧派(教育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当地学堂的堂长或监督,都是由科第出身的秀才、贡生担任。他们只会讲《四书》、《五经》和古文,做“之乎者也”的文章,教学没有新内容,人们称为“!日派”。
新派(教育界)民国初期,在学堂毕业的学生,到地方兴建学校。他们聘请从学堂和学校毕业的学生担任教师。课程有国文、外语,还有英文、数学、音乐、体育、手工等,人们称为“新派”。
青年派和老绅派在教育界新旧之争中,形成了两派。民国16年(1927),蒋逊之冤杀青年孙广勋兄弟,引起广大青年的不满。民国18年(1929),国民革命军骑二师驻亳,青年向驻军告状,逮捕了蒋逊之。在押送省府问罪的路途中,被石友三的部队截留释放。民国19年(1930),国民党县党部改组,安徽大学毕业的李同美等任委员,联合了当地青年,夺得了党、政、军大权。这时老绅亦联合起来,对付青年。牛子英接任亳县县长后,扶植老绅压制青年,制造了所谓“李同美暴动”的罪名,将其杀害,把青年派打下去。
东北派民国12年(1923),谭颂三(热河财政厅厅长)开办小学部(在僧王祠后院),第二年改为僧王祠小学,先由东北乡泥店人鲁子让任校长,而后由东北乡之张荆池在僧王祠东院创办蚕桑学校,东北派即逐渐形成。其主要成员有教育界人士,也有政界人士等。
西南派西南派在城西南角,以教育会为基地。民国18年(1929)已经形成,其政治背景为安徽省干训团(原桂系)。先后控制的机关有:青云路小学、财委会、县训所、县干训同学联络站等。其主要成员有政界人士、国大代表、参议员等。
新新派民国24(1935年)前后,本县中学毕业和在外求学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他们参加当地工作,既不加入东北派,也不加入西南派。他们志同道合,感情融洽,单独形成一派,人们称为“新新派”。其主要基地有财政局、县党部、县立中学等单位。其主要成员有教育界人士、党政人士、新闻界人士等。
五区派抗日战争时期,亳县县政府迁到古城集,古城行政区为第五区,五区加入政界的人士较多。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政府迁回县城,五区派逐渐形成,政治上颇有势力。其主要基地有临时参议会,财政科、农会、民众教育馆等。其主要成员有国大代表、政界人士等。
(二)帮派斗争
自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以来,学堂的堂长、监督、教习均为旧派的秀才、贡生担任。民国成立以后,从学堂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很少,成为旧派附庸。民国11年(1922),县开办一所“国民师范学校”(这年学堂改为学校),校长是学堂毕业的陈公权。聘请的教员(教习改为教员)也都是学堂毕业的,因而遭到旧派的反对。陈公权愤而辞职,有些教员也离去,学生也纷纷转学,年底学校停办。民国13年(1924)初,柳湖书院原有一所高等小学,又开办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由学堂毕业的黄仲营兼两校校长。他聘请的教员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其中国立东南大学毕业的吕子原教英文、数学,上海东亚体专毕业的萧友辛教体育、音乐、手工,最得学生信仰,学校办得颇有声誉。是年冬季,旧派又反对黄仲置,黄被迫离校。第二年初,县中校长由谭颂三接任,高等小学校长由路柳门接任。是年学生纷纷转到开封、蚌埠、南京上中学。民国17年(1928年),教育界新派势力有很大发展,城乡校长、教员大联合,另外还有“旅外学会”的成员。县中的学生也站在新派方面。有一次召开群众大会,旧派有人上台讲话,台下“打倒教育界的蟊贼”口号不断喊出。那人在台上也喊“蟊贼自有蟊贼在,杨、李、黄、盖(指杨缜生、李琴舟、黄仲萱、盖洁岑,他们是新派的先进人物)”。由于群众反对,最后那人无奈下台离去。以后又有几次交锋,新派占了上风。旧派看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得退位。新派撤销了为旧派把持的“劝学所”,成立教育局,黄仲管任局长;又改组了教育会,学校的校长亦有调整,新派取得了胜利。
青年派和老绅派的斗争民国16年(1927年),城父蒋氏家族为争夺地方武装而产生内讧。蒋文棺在斗争中没有占到便宜,即到城里求援于蒋尚谦(字逊之)、蒋仲阜、蒋庆同。对方决定采取暗杀手段,趁蒋文缩、蒋庆同行到斗武营南头,对他们开枪。蒋文缩受重伤,蒋庆同逃跑。
当时搞民团的还有李村寺孙广勋,他倾向革命,加入了国民党,在民团中力量胜于蒋氏。蒋文缩临死时说他的仇人是孙氏,蒋逊之等认定行刺是孙文勋所为,遂勾结民团司令姜北辰,将孙广勋逮捕。孙广勋的父亲孙丹仪告到凤阳中级人民法院,因取得县长姚文谕的支持,孙广勋被宣布无罪释放。民国17年(1928),西北军石友三部驻亳,军长石友三和家属驻在蒋逊之家,蒋逊之得以和石友三勾结,于当年夏以“乱党”的名义将孙广勋及其在县中上学的弟弟孙广涵一齐逮捕杀害。孙丹仪虽多次上告,由于蒋氏与官府勾结,县府和省府也无人过问。民国18年(1929),中央军骑兵第二师张励生部羽亳,国民党县党部及孙氏结拜的十兄弟,还有苦主孙丹仪,分别向骑二师控告蒋逊之杀害孙广勋兄弟的罪行。涡、蒙、亳3县指挥赵凤普亦向省报告蒋逊之是“改组派”。骑二师随将蒋逊之逮捕,并押送省府,依法间罪。途经蚌埠,被石友三部截留释放,蒋逊之随避居开封。
民国19年(1930年),县党部改组,李同美(亳县中心寺人,字玉奇)、侯隐武(亳县人)、王定一(滁县人)为县党部委员。还有贺学尹(双沟人,字觉民,系南京大学的学生,“旅外学会”成员),他们对孙氏兄弟冤案了如指掌。到职后,为孙氏兄弟召开追悼会,学生游行示威,群情激愤,一时满城风雨,舆论哗然。他们决心为孙氏兄弟报仇。而后改选商会。李同美被选为商会主席,不久又被任命为保卫团团总;贺学尹当了财政局长。当时8个区的区长也都是青年。王定一虽不是亳县人,但是也在李同美一边。
这时“八大家”中头面人物、教育界的旧派、闲居多年的老军官等全部联合起来,对付这班青年。民国20年(1931),亳县县长了解到亳县党政军学以及财政商务都掌握在青年手中,老绅没有地位,为达到发财的目的,采取扶植老绅派的办法。老绅派自然觉察到县长的意图,遂在物质上满足他的欲望。这样,青年和县长之间矛盾日益加深。李贺授意8个区的区长总辞职,县长接到他们的辞呈,不露声色,一律慰留,但暗地里却施展诡计。那时亳县南有些村庄成立黄会,县长给省主唇陈调元打一密电,诡称亳县保卫团团总李同美企图暴动,附逆暴动的有贺学尹、袁介五、张子开等。陈调元遂密令县府逮捕李同美立即枪决,其余3人解省问罪。李同美等4人闻讯分头外逃。李于途中被捕,送蚌埠皖北清剿指挥部关押。亳县老绅派多人,自称公民团,到蚌埠控告李同美草结人命(曾杀过两个土匪),李遂被枪决。牛子英又编造贺学尹等畏罪潜逃,省府遂对贺等3人下通缉令。这时亳县局势发生很大变化,蒋席珍被选为商务会会长,李叔鸿当保卫团团总,马肃堂当了财政局长。这标志老绅派上台,青年派下野。民国20年(1931)年底,王寿炯接任县长,牛于英满载而归。
被通缉的贺学尹、袁介五、张子开3人,于民国21年(1932)夏,先后在省会安庆被捕,由安庆法院关押,不久保外候审。民国22年(1933),法院传老绅派对质。开庭时,老绅派提不出贺学尹等3人犯罪事实,法院宣判贺学尹、袁介五、张子开无罪。这时,亳县县长派秘书到省,对老绅派与青年派的争端进行和解,由迎江寺方丈月海(亳县人)备席请双方当事人见面,从此息讼。
“三合一”与西南派的斗争由于形势的变化,青年派与老绅互相渗透,利用同学关系、亲戚关系、居住地区关系、思想意识关系等,相处日久,产生了共同语言,日益亲密。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共同利害关系,因而又形成了新的派别——西南、东北、新新、五区4派。
民国35年(1946),亳县参议会正式成立,各派拉帮竞选。而对参议会秘书之职,各派均想染指。临时参议会秘书陈嘉林,是通过安徽省干训团直接派任的。按规定秘书心须由县政府向省政府推荐后,再行派任。这时各派都向县政府推荐入选,结果县长胡志远向省政府密报薛继吾为参议会秘书。西南派得知后,立即派李少舟前往合肥活动,结果仍以临时参议会陈嘉林为秘书。由于明争暗斗,形成了东北、新新、五区3派联合。那时西南派有县训所教育长沈贯卿、税捐处处长苏逸民、亳东办事处主任李少舟、参议会秘书陈嘉林等。当时安徽省主席是李品仙,西南派与新桂系皖干团的关系,都是通过李品仙的弟李品和、皖干团训练处主席蒋义民、省人事室主任刘序功、省财督导员陈天任等人进行联系的。“三合一”看到这种形势,就联合起来对付西南派。这种局面相持不久,亳县解放,各派也无形中消失。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