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当地医生多系民间私人开业人员,中西医人数最多时达300多人。建国初期,城乡共有中医287人,西医33人。到1952年,医疗卫生人员发展到943人,其中县医院50人,区卫生所130人,联合诊所420人,私人诊所343人。到1986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人员1861人,另有乡村医生744人,卫生员、接生员753人。
(一)中医
亳州历代名医辈出。东汉末年,神医华佗行医于世。清代郭钦,长于医,著有《本草辅助》10卷,未及刊行而卒。金鉴于乾隆年间,在本地行医,邑绅何天衢父患呕血症,群医束手无策,金鉴治之立愈。时天花流行,他无论贫富,皆悉心调治,治愈者无数。乾隆五十、五十一(1785、1786)两年,瘟疫连续流行,经其治活者不可胜计。清末,马济营擅长妇科,兼中医外科,邻县慕名求医者甚多。民国20年前后,当地医学界著名的有“三臣”:申杰臣擅长治疗时疫症,吕烈臣擅长中医外科,杨孑臣擅长治疗妇科、内科杂症。相继还有医学理论较高的魏克明,长于治疗湿寒症的黄仿函,治疗时疫症的胡心斋,长于妇科的胡志祥等。
建国后,中医队伍几经起伏,有了一定的发展。1952年,全县有中医445人,其中在联合诊所281人,私人诊所164人。1956年有566人,其中国营单位1人,联营单位403人,私营诊所162人。1962年有293人,1972年有243人,1982年有201人。到1986年底,共有中医162人,其中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3人,医师45人,医士96人,其他中医16人。当地比较著名的老中医有杨秋鹏、寇瑞庭等10多人。
(二)西医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37年,西医诊所从1家发展到20多家,从开始的2人发展到最多时的30多人。建国后,西医队伍发展壮大。1952年,共有西医246人,其中县医院47人,区卫生所(联合诊所)137人,私人诊所62人。60年代,西医队伍发展迅速。至1972年,西医人员从1962年的243人扩大到396人。1986年,全市有西医人员509人,其中主治医师26人,医师147人,医士303人,无技术职称的33人。
(三)护理
建国前,亳州护理专业人员极少。民国38年7月,亳县人民医院成立以后,配备护理1名。1953年,县卫生科开办了40人的护理培训班。1958年,县医院又开办了护士学校,招收52人,学制1年,边学、边实习。她们后来都成为亳县护理界的中坚力量。1960年,县卫校招收1个护士班,50名学生。1978年,县医院通过考试,招收护理人员23人,在本院培训3年,充实到各科室。1980年,县卫校培训了80名护理人员。1985年,又培训了77名护理人员。到1986年底,全市共有护理人员281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8人、护士122人、护理员139人。1980年,县医院在省举办的地、县级护理技术操作表演赛上(阜阳赛场)获得第2名。
(四)司药
建国前,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一般是医、药一家,只有较大的中药行、栈、店、堂,聘有坐堂医生,前堂看病卖药,后面加工炮制,并供应城、乡的其他医药店、铺。这种店、堂聘有药工,专司制药。建国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私人诊所联营,其规模虽大小不一,但医生、司药、护理、收费等都是分工办理,各司其责。司药专职人员1956年为83人,其中中药司药68人,西药司药15人。1965年为50人,其中中药司药22人,西药司药28人。1976年为88人,其中中药司药26人,西药司药62人。1986年为176人,其中中药司药70人,西药司药106人。中药司药人员中有中药剂师4人,中药剂土23人,中药调剂员43人;西药司药人员中,有西药剂师7人,西药剂士21人,西药剂员78人。
(五)个体医生
建国前夕,当地个体开业的医生总计有300人左右。1956年,部分人员转为全民或集体身份,个体开业的还有168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个体开业者所存无几,只有医术精湛、在地方很有名望的老中医,如梁存真、高杰臣、王杰臣、贾承化等数人以个体开业者身份行医。1981年6月17日,安徽省卫生厅、工业厅、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安徽省个体开业医生试行管理办法》以后,凡具有一定的医疗技术水平,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承担卫生宣传、防疫、保健任务者,均可申请,经考查合格批准开业。到1986年底,个人申请开业者234人,批准发证行医的41人。
(六)农村卫生人员
1970年,农村大办合作医疗,迅速组织起“赤脚医生”队伍,农村卫生人员也迅速增加。1978年,有“赤脚医生”11525人,卫生员6807人,接生员862人;县、区、社多次对上述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到1981年后,县卫生局对“赤脚医生”和其他农村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考核,合格者发证行医。
亳州市医疗卫生人员逐年统计表(1949~1986)

(七)人员培训
1951年9月至1959年6月,县医院培训医务人员29期1568人,并办护士学校1所,招收1班52人。1959年7月至1986年12月,亳县初级卫生学校培训卫生员、保健员103人;阜阳专区华佗中医学校和亳县中级卫生学校培训中医、西医、护士200余人;亳县“赤脚医生”学校培训“赤脚医生”614人,外科短训班69人,指压疗法班38人;亳县卫生进修学校培训中医89人,医疗基础知识班274人,护理157人。1963至1965年,卫生局委托卫生工作者协会办短期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80人。1965年,卫生局组织力量,在十河、油河、立德3所中学办3个半农半医班,计招收150人。1968年5月,解放军6408部队办新针灸疗法训练班1期37人。1971至1977年,县卫生局举办中西医结合学习班3期133人。
从1951年到1986年底,36年来约培训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近3700人次。
上一篇:第一节 机 构
下一篇:第三节 器 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