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物价
清末民初,亳州物价相对稳定。民国20年,1元钱(银元)可买4尺棉布或20斤肉。民国27年,日军在城内设立大仓洋行和大兴洋行,低价抢购土特产,倾销洋货,导致市场物价混乱。民国34年,在大商户的操纵下,物价再次暴涨,形成抢购风潮。市场上棉布一天涨价21次,几天之内由每正50元涨到1000元。民国29年至民国34年,亳州物价上涨达2000倍以上,形成“日三变,旬九涨”的局面。民国35年,亳县居民1月份人均生活费用为7973元(法币),4月份为16890元,6月份为23346元。民国29年至38年,大米共涨价1400亿倍,法币币值更一日多变。
亳县主要日用品价目调查比较表(民国25~37年)单位:元

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抢购农副产品,囤各居奇,哄抬物价,市场物价处于波动状态。人民政府为稳定市场秩序,一面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政策限制,一面调运大批商品投放市场,平抑物价。1951年5月,市场食盐缺货,私商乘机囤积抬价。淮盐每斤上涨至1800元(旧人民币),鲁盐每斤上涨至1700元(旧人民币)。县国营公司为平衡盐价,调运大量食盐,挂牌经营。以淮盐每市斤1420元(旧人民币),鲁盐每市斤1380元(旧人民币)的价格销售,给囤积商以有力打击。1953年,亳县受灾歉收,居民纷纷抢购粮食,粮食局日销售达46.9万市斤。投机商人乘机抢购贩运,市场粮价上涨。红粮每市斤由621元(旧人民币)涨至1029元(旧人民币),高出牌价58.3%。县政府从山东、四川等地以每市斤800元(旧人民币)的价格运来玉米、大豆,以每市斤700元(旧人民币)的价格售给农民,保障了群众生活,稳定了市价。1954年起,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或派购,取缔了自由市场,市场物价趋于稳定。1958年,合理调整了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61年,物价暴涨,猪肉每市斤高达10多元。1963年上半年,物资上市量增大,城关日上市小麦6000~8000市斤,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当年夏季大雨成灾,上市物资减少,价格上涨。城关市场小麦由灾前的每市斤0.33~0.35元(新人民币,下同),上涨至0.50~0.55元。黄豆价上涨70%,每百市斤煤油价格由上年的49元上升至55元,生活用煤每百市斤价格由上年的38元上升为44.7元。山芋片、蔬菜亦呈上涨趋势。1964年,市场复归平稳,粮食每市斤均价0.25元,油料每市厅均价0.35元,价格浮动幅度为10~15%。1967年,冻结了全部物价。直至1978年,物价才有所变动。1979年,将粮食收购价上调20%,超购部分再加价50%。为消除主要副产品的购销倒挂,提高了肉类、鲜蛋、水产品等8种商品的销售价格。猪肉价格上调33%,蛋类上调32%。1981年,提高了卷烟、白酒等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同时降低了电视机、手表的销售价格。次年又降低了化纤纺织品的价格。1984年,放宽了部分商品的价格管理权限,扩大了浮动价格品种范围,取消了生猪派购和粮食统购,而实行了购销同价政策,市场物资丰富,物价稳中有降。小麦每市斤均价为0.2~0.22元,比1983年下降20%。当年集市贸易成交总额比上年增长31%。1985年,对集市贸易实行“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政策,商品流通渠道增多。市场上15大类商品上市量均有增长,有12类商品价格基本持平,3类商品价格下降。购销两旺,市场平稳。1986年,集市贸易价格总指数为111.30(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其中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4.4,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8.1。每公斤平均价格,细粮0.42元,粗粮0.74元,食用植物油3.92元。棉布每米平均价格1.58元。
(二)管理
民国时期,市场物价受时局影响波动较大,市场价格由同业公会自行协调。建国初期,不法商人多抢购物资,哄抬物价。县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干预,控制货源,抛售商品促使物价下跌等手段来控制物价,同时压缩自由市场。1951年,县工商联成立了价格管理委员会,各合作社配置物价员,有效地控制了市场价格。同时,还对境内民国19—25年和1950~1955年的物价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合理的物价政策。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价失控。1963年,县成立了物价整顿办公室,全面进行市场整顿,在全县设立37个物价整顿小组,对591个单位进行了检查。从123425笔收入款项中查出差错的3240笔。又对物价进行全面复查,各种出售商品全部实行明码标价。“文化大革命”期间,物价冻结,起伏不大。1980年元月,县政府组织力量,对131个门市部的12080种商品进行了抽查,处理了部分单位的压级压价行为。1981年元月,县抽调160人,组成物价检查团,分成16个组,对商业、粮食、财贸、物资、供销、交通、卫生、服务等行业进行检查。当年,共查处违反政策案件11起,罚款73077元。1983年,又组织80人,成立了物价、市管、税收整顿办公室,分成10个组,分赴城乡,开展了全面检查整顿。1984年4月,县设物价局,依法对市场物价进行管理。同年,再次组成15个检查组深入市场检查物价。1985年,县政府成立了三查办公室,对财务、税收、物价进行大检查,共检查3475个单位的1万多种商品,复尺752次,复秤1226次,抽查酒度数73次,没收不合格度量器具147件,处理违纪行为499起,罚款63633.96元。1986年,成功地将市场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8%左右,保证了市场的繁荣。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