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震史情
阜南建县历史短,无地震记载史料。但阜南距阜阳仅34公里,因此阜阳地震直接影响到阜南。参考邻县史志,阜阳地区及其周围临近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强烈地震,但曾发生过一定数量4—6级中强地震,其类型大部分属于主震余震型。震中在平面上成网络条带分布,具有华北强震区与华南弱震区之间过渡区特征,被称之为江淮中强地震区,1480—1896年的416年间,今阜阳地区范围内已知共发生29次地震,其中1—3级地震20次,4—6级地震9次;距阜南较近的地震9次,震中位置在阜阳的5次,在阜阳与颍上之间的4次。
阜南县1969年开始记录地震震情,至1985年16年间共发生4级以下地震12次:
1969年4月2日,阜南发生两次地震。一次4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43′,东经115°44′。一次3.7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4′,东经115°48′。
1974年9月18日19时2分,阜南、霍邱交界处发生3.0级地震,苗集、中岗、黄岗、郜台等地有震感。10月3日,郜台公社书记张恩淮向县里报告地震前兆:地裂、树开花、井水浑浊翻花、老鳖上岸等。
1974年11月8日17时46分黄岗公社发生1.6级地震。
1974年11月18日,阜南黄岗发生1.6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42′,东经116°50′。
1975年6月30日10时49分,阜南、固始交界处发生2.4级地震,三河尖附近及桥沟、中岗有震感。
1976年1月27日,阜南郜台孜发生2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35′,东经115°54′。
1976年3月16日,阜南黄岗发生1.2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38′,东经115°49′。
1976年3月22日,颍上县南照集(与阜南县东张寨相邻)发生小震群,震级分别为:2.4,1.4,0.9,1.4。王店、朱寨、袁集、会龙、中岗、地城等中学测报点和县气象站以及柴集小学测报点,内部预报较准确地对应了这次地震。
1976年6月5日,阜南小田集发生2.1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44′,东经115°38′。
1978年5月23日,阜南与淮滨交界处发生2.1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31′,东经115°26′。
1985年7月7日,阜南段台子发生1.3级地震,震中位置在北纬32°35′,东经115°49′。
二、地震测报
阜南县原无地震测报的有关设施。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测报:阜阳地区位于6级地震监视区以内,引起了省、地、县领导高度重视。3月24日,县成立了地震办公室,具体负责地震知识的宣传和组织地震测报。全县27个公社相继建立了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做好防震工作。并在全县范围内放映5部地震影片达298场,受教育群众达50万人次,印发省编《地震知识》1万份。县科技组、阜南中学、中岗中学、水上公社的副业大队建立起综合性地震测报站。各公社先后建立69个群测点,1866个宏观哨。共有业余测报员323名,业余观察员3198名。1976年9月,测报点发展到91个,宏观哨发展到6725个,参加观测的达12565人。1978年,整顿测报点,确定王店中学、文集水文站、黄岗公社、赵集公社、朱寨中学、中岗中学、三塔中学、阜南中学、农机一场为骨干观测哨。规定各哨每5天向县里报告一次观察数据和征兆。其中朱寨、黄岗两观测哨还承担直接向地区汇报的任务。1979年底,县建成地震中心测报站,主要监测手段有水气分析仪、三用仪(地电、应力、地温)垂直电。1982年冬县建成水平摆仪器工作台。1985年底,共有监测手段六项;南北向地电、东西向地电、西南一东北向地电、垂直电、79—1型应力仪、虎皮鹦鹉习性观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