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协会
民国19年(1930)7月,中共阜阳中心县委转移到冷寺后,以老窑湖为中心积极发展农协会员,至年底,会员达3000多人,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时称“干蛋会”。
民国28年3月,小田集建立了类似农协会的农民抗日协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9年6月,中共阜南工委成立后,各区乡相应建立了基层农民协会,配备了专职农会干部。1950年11月8日至11日,阜南县首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72人,列席代表28人,大会根据政务院同年7月公布的《农民协会组织通则》,选举产生阜南县农民协会,隶属中共阜南县委领导。1951年县农协和农委会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年通过土改试点工作,发展农协会员77297人。各级农协会领导全体会员在支援革命战争、反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完成土地革命、生救、治淮、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合作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1954年9月,县农协会机构撤销,各区乡农协会也随着撤销。
1969—1972年,在“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口号下,设立阜南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贫代会”),曾召开3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设主任、副主任、常委、委员等,休会期间由“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三代会办公室承办日常业务。1973年8月,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原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结束工作。县贫协配正副主任和5名工作员,下辖26个公社贫协会。1981年县贫协会并入农林办公室。1983年4月,随农林办公室撤销。
一、工会
1952年6月,阜南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内设组宣、生产2个部。1953年10月更名为阜南县工会联合会,增设财务、生活2个部。1961年10月再次更名为县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总工会组织瘫痪,工作停顿。1968年12月,由县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取代了工会组织。1973年5月,县总工会恢复正常工作,到1985年,先后配齐主席、副主席,内设办公室和组宣、生产、女工、财务4个部。
阜南县工会在建国初期组织职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参加”三反”、“五反”运动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和爱国主义劳动红旗竞赛,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61年以后,在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同时,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促进了阜南县财政经济的好转。1965年,开展了以“五好企业”、“六好职工”为内容的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促进职工队伍的建设。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县工会从1958年至1966年先后召开6次先进集体、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以表彰先进。1980年开展了为四化立新功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1983年开展了积极参加企业整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5年开展了“创优质服务、争创一流水平”的劳动竞赛活动。县总工会于1980年至1984年先后召开了第7、8、9次先进集体、工会积极分子会议,表彰先进。1981年5月开始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织职工参加企事业的民主管理,至1985年底,全县共建立职工代表大会65个,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表146县总工会自成立至1985年8次代表大会情况表

表1471951—1985年部分年份工会组织发展情况表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9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皖北区阜南工作委员会成立,各区也相应成立了共青团工委,各乡成立了共青团支部委员会。1950年7月,改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阜南县工作委员会。1955年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阜南县委员会。1957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共产主义青年团区委改为人民公社共青团委员会,大队成立共青团总支或支部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县委机关瘫痪。1971年,恢复共青团阜南县委员会,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少年部、农村青年部,区、乡(公社)中学、工厂设团委或团总支部。1985年全县共有基层团委110个,总支56个,支部1237个,团员35216人。其中女团员9842人,当年有团员入党的275人。
表148部分年份共青团组织建设情况表

据对1949—1985年的统计,共发展团员511287名,其中2978名加入党组织。
表149阜南县共青团历届团员代表大会概况表


主要活动
共青团各级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广大青年,当好党的助手。在抗美援朝时期,团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抗美媛朝志愿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每年都组织广大青年应征入伍;在土改、镇反中,团组织发动团员向地主,恶霸面对面的斗争;在生产救灾治淮中,广大团员青年总是走在前头;在合作化运动中他们带头入组入社。1983年,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他们为公献身、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附:少年先锋队
解放初期,各地先后成立儿童团,作为向土匪、恶霸、特务斗争的辅助力量。1951年8月,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各中小学成立少先大队、中队和小队,当年发展队员6609名,成立大队29个,中队221个,小队476个。并配以辅导员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1957年全县有少先队员6100人,不仅在校内,在校外农村的少年也大多加入了少先队组织。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少先队员争做好人好事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少先队为“红小兵”。1977年9月,取消“红小兵”称号,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发展队员80389名,大队1340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并以此推动争当“三好”学生。1984年阜南一小就评出“三好”学生354人,其中县和地区级的39人。
1980年以后,少先队组织主要在中小学校内发展。1985年全县有少先队员84870名,大队840个。
四、妇女联合会
1949年秋,中共阜南工委决定建立阜南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配备1名妇女干部负责阜南地方的妇女工作。1951年,在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同时召开了阜南县首次妇女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阜南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了“阜南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1952年,下设组织、宣传、生产3个科,1953年筹备会改名“阜南县妇女联合会”,下设生产、宣传、组织、福利等5个部,各区乡也先后成立了妇联会。1957年将阜南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为阜南县妇女联合会。1958年各区妇联会改为公社妇联会,乡妇联会改为大队妇联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妇联会工作停止。1968年,妇女工作由革委会政治工作组群工小组分管。1973年5月恢复县、区、公社妇联会。1985年县妇联下设秘书及生产、组织、宣传4科。下辖13个区镇妇联会。
表150历届妇女代表大会概况表

主要活动
支前1948年至1949年春,阜南县解放区妇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制作军鞋、袜,磨面粉,运军粮,支援我军解放阜阳的战斗以及淮海、渡江战役。共做军鞋12万多双,送军粮10多万公斤。1951年抗美援朝时,全县妇女积极捐献自己心爱的金银首饰、钱物、出卖爱国粮、棉给国家,并出现母送子、妻送夫、姐妹送哥弟、未婚妻送未婚夫的参军热潮,当年全县参军赴朝的912人。
治淮1950年以后的30多年来,全县广大妇女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和男劳力一道参加治理淮河的工程。1950年冬,大战淮河大堤加固工程,1952年大战洪濛洼地的蓄水工程,1953年大战泉河的截弯取直工程,1958年大战开挖界南新河工程,1971—1975年大战开挖茨淮新河的巨大工程以及在县境内治理沟渠水利和防汛抢险工程。每一项工程都有相当数量的妇女参加,并做出重要贡献。1952年被评选出治淮模范306人,其中专区11人,县30人,区74人,乡191人,柴集区的治淮模范苗秀英当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还与代表们共进晚餐。1975年8月发大水时全县有10多万妇女参加抗洪大军,和男劳力一起抗洪抢险。关堂公社平楼大队民办女教师谢尚珍、郜台公社薛占大队妇女主任李思英、于集公社付岗大队书记张树媛,她们带领妇女用麻袋装泥巴堵住了缺口,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有13位妇女被评为出席地区抗洪斗争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大会。
宣传贯彻执行婚姻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县、区、乡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1953年3月作为宣传《婚姻法》运动月,县成立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并召开500多人的代表会进行宣传,会后更进一步利用文艺、广播等深入宣传,至1952年底,自由恋爱结婚的293对,童养媳回娘家的583人,寡妇改嫁的174人,离婚的262对,解除婚约的98对,尼姑还俗2人、结婚1人。新的婚姻风尚逐步形成。1980年,修订的新《婚姻法》颁布后,县、区、乡妇联也通过会议、广播等形式宣传,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道德观念。许堂区有500多名女青年退彩礼3400件,并表示不达到结婚年龄不结婚。
1983—1985年,县妇联会开展两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全县受教育的28万多人,占成人的70%,处理妇女儿童权益受侵害的重点案件105件,解救妇女69人,儿童3人,公开审判拐卖妇女、强奸幼女的罪犯8人。
学习科学技术1954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妇女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号召。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科学,研究技术。农村中许多妇女学会了各种农副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妇女从事劳动的范围。1956年推广新式农具,妇女学会用双轮双铧犁的有537人。1958年全县90%以上的妇女分别学习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大部分妇女学会植棉管理技术、马铃薯切片催芽技术、稻改技术。三塔公社李小营铁姑娘植棉专业队26人,包种百亩棉花,连续6年亩产皮棉超50公斤,6年向国家出售皮棉2.7万多公斤,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柴集乡茶棚村戎小庄妇女郑英信冲破封建世俗观念,办起家庭牲畜配种站,学会了母畜人工授精等技术,先后治好不孕母畜40多头。1983年配种纯收入1.27万多元,加上家庭其他收入,共1.57万多元,人均收入3900多元,当年被评为出席全国的“三八”红旗手。城郊区六里乡楼凤园队的妇女邀请县农业局、农技站农技人员到队传授麦和油菜、棉花的种植技术和红芋套种南瓜等技术,加上养殖业,使该队很快由穷变富,1983年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评创“三八”红旗手(集体)和“五好家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争做“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活动,1979年全县评选出“三八”红旗手1175人,其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3人,同时评出“三八”红旗单位110个。1982年评选出“五好家庭”240户。1983年评选“三八”红旗手460人,“三八”红旗单位250个,“五好家庭”792户,其中受到国家表彰的有5户。
五、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年5月,阜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当时名称为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阜南支会。同年6月,召开第一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0余人,大会决定将县支会改为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大会选举产生阜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人。1964年9月24日,县科普协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第二届委员会、常委13人,发展会员389人,宣传员37人,同年成立农学、医学、水电、理科4个学组,组员3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县科协解体。1978年8月恢复县科协。1984年12月5日,县科协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30人,大会听取和审查了关于《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为开创阜南科协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通过了《科协章程草案》、《决议书》、《倡议书》;选举产生了县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35人,常委9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其中兼职主席3人)。
主要活动。自1979年以来,县内共成立农、医、护理、水利、农机、畜牧兽医、电力、书法8个学会、协会和1个食用菌专业研究会,共发展会员454人,组织学术活动130多次,编印《学科学》、《科普园地》、《农业科技资料》等刊物324期,5.68万余份;赠发各种科普挂图1200套,科普图书5600余册;放科教电影164场,观众达3.6万人次;举办科普赶集176次,听众9万人次;举办科普广播1445次;利用画廊、墙报、黑板报宣传科技知识1846期;建立业余学校26所,学员620人;建科普图书室46处,技术咨询服务处24个,接待群众2.6万人;为2900户农民开展技术承包,共承包土地13292亩,牲畜1949头;和县农村能源办联合举办省柴灶培训班,培训技术员6048人,改灶175921户,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倍;招收农民函授大学学员738人;共写科普论文119篇,其中大豆论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另有许多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三塔区科协、县农学会被评为省科普红旗单位,倪泽坤、李华民、王世然被评为省“科普红旗手”,光荣地出席省“科普红旗手”表彰会。
六、工商业联合会
1954年5月1日,县召开第一次工商业联合会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65人,正式成立了阜南县工商业联合会。大会选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执行委员30人。同时举行第一次委员会议,选出常委17人。同年,方集、中岗、黄岗、许堂、柴集、朱寨、苗集、薛集、田集、地城、于集均成立了工商联分会。1955年5月30日至6月1日,召开阜南县第二次工商联代表大会,大会选出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若干人。1957年6月12日召开阜南县第三次工商联代表大会。1958年9月25—29日,召开阜南县第四次工商联代表大会,会议制订了《阜南县工商业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执行委员33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同年,县工商联下设中岗、方集、地城、朱寨、柴集、城关6个办事处。1962年3月10一13日召开阜南县第五次工商联代表大会。1965年11月26—29日,召开阜南县第六次工商联代表大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商联瘫痪。
七、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阜南县文学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58年10月,1962年4月撤销,1982年12月恢复。恢复以来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专家讲学1983年10月,县文联先后邀请彭悦(作家)、徐漠(作家)、钟铭勋(作家)、潘永德(农民作家)、万文义(诗人)来县分别作小说、戏剧、诗歌专题讲座。1984年3月、5月,画家刘继潮、赵萌分别应邀来县作美术讲学。1985年4月,刘兰芳(艺术家)来县作曲艺学术报告;赵春鸣、葛介屏、穆孝天作书法表演和书法学术报告。同年10月、11月,肖玉磊、赵景庵分别应邀来县作美术学术报告。
创办报纸1984年10月,县文联主办的文艺小报《幼芽》创刊。该报为4开版双月刊,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寓言、故事、评论、美术、书法等,并辟有《农村青年习作》、《讽刺与幽默》、《古代笑话》等栏目,每期1.8万字。第一期印刷4000份,第二期印刷8000份。1985年因刊物经费未解决而停刊。
其他学术活动1984年,县文联举办“甲子新春诗会”;2月,举办“阜南乡音画展”;3月,举办“刘继潮个人画展”;4月,安徽省博物馆书画作品在阜南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豫皖10县书法联展”;5月,上海电影制片厂编辑金大漠来县约许春耘撰写电影文学剧本《状元村的孩子》;8月,举办120幅大型图片展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9月,举办大型美术、书法展览,向国庆35周年献礼,展出作品100余幅,并举办国庆诗歌朗颂会和首期美术学习班;10月,配合统战部召开有关作者会议,完成了中央举办的“民族大家庭”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的作品征集工作。
八、个体劳动者协会、阜南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于1983年10月28—29日召开第一次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名主任,3名副主任及17名委员组成的阜南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