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河干流治理
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中共中央十分关心淮河流域水患,毛泽东主席作出“根治淮河”的指示,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治淮会议。1950年11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0年10月,成立阜南县生救治淮总队部,县长唐立全任总队长,县委书记何焕文任政治委员,下设4个区大队、52个中队,民工近3万人。奉治淮委员会指示,于12月全面开工,至1953年冬,共进行淮河干流治理工程计:截湾取直3处、筑堤55.14公里、退建6处、护坡7段、建涵闸3座,以及铲除废堤、废庄台等。
1、截弯取直
张湾引河由叶大园至邢营孜,计划长2184米,实际完成3136米,施工土方221·12万立方米。
郎湾引河自邢营孜至杜小台孜,计划长3346米,实际完成3350米,施工土方104.19万立方米。
三河尖截直段由潘大台孜至张台孜,计划长3557米,实际完成3580米,施工土方65.49万立方米。
2、筑堤工程
淮干王家坝至曹台孜长51.25公里,堤顶高程29.5—29米(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海拔计算,下同)。断面标准:顶宽8米,河坡1∶3,内坡l∶5。施工土方749.93万立方米。
三河尖截直堤段长3.16公里,堤顶高程29.15米。断面标准:顶宽8米,河坡1∶3,内坡1∶5。施工土方46.17万立方米。
堵口筑堤全长0.73公里,施工土方11.71万立方米。其中上堵口长117米,下堵口长250米。
3、退建工程
龙南段龙窝至南园,长3885米,堤顶高程27.51—27.52米。施工土方19.43万立方米。
邢罗段邢营孜至罗大庄,长11370米,堤顶高程27.83—27.68米。施工土方56.58万立方米。
退水闸圈堤位于郜台孜,长798米,堤顶高程29米,施工土方7.98万立方米。
郎河湾退建邢营孜至牛鼻湾,长1165米,堤顶高程29.45米,施工土方17.13万立方米;牛鼻湾至杜小台孜,长3427米,施工土方25.19万立方米。
罗大园退建杜小台孜至楚河沿,长1941米,堤顶高程29.4米,施工土方28.34万立方米;楚河沿至罗大园,长2960米,堤顶高程29.4米,施工土方43.51万立方米。
龙窝退建龙窝至南园,长3687米,堤顶高程29.3米。施工土方50.01万平方米。
4、护坡工程
块石护坡有曹台孜、曹刘台孜、王家坝东、王家坝西、上堵坝、王垴、陡河沿7处,共长7001米。
5、涵闸工程
1970年5月建成张郢涵(曹集安岗圩)、刘郢涵(曹集安岗圩)、新建涵(曹集安岗圩)3处。
6、铲除废堤、废庄台
废堤27处,长11412米;废庄台99座。共施工土方129.83万立方米。
7、灌浆固堤
为消除部分堤身透水性大、管涌流土、洞、穴裂缝等隐患,1981年成立灌浆队,进行灌浆加固,确保安全。至1985年底,共锥孔4341眼,灌土1397.7立方米,共灌堤防长3589米。
二、濛洼蓄洪工程
濛河洼地,位于县境东南部。西起官沙湖,东至南照集,北抵岗坡,南临淮河,平均宽约7.5公里,长约40.5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形状成为一狭长地带,上、下各敞开一缺口,上为官沙湖口,下为小润河口。夏秋汛期,洪水上自官沙湖决堤下泄,下由小润河口倒灌,年年泛滥成灾,官沙湖尤为豫、皖两省水利纠纷焦点。
1951年,治淮委员会召集河南省治淮指挥部及信阳、潢川、阜阳3专区指挥部,对上至新蔡、潢川,下至润河集一带受灾地区进行勘查,作出规划:分割濛洼为两块,南部作为蓄洪区,沿其北部筑濛堤一道,两端连接淮河北岸大堤,构成圈堤,与进、退水闸组成蓄洪库。库内面积183平方公里,设计蓄洪水位27.66米,蓄水量7,5亿立方米。王家坝水位达28.66米时,由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调度,开闸蓄洪。濛堤以北为行洪区。狭长的濛河洼地,洪水易进而难出,为一天然蓄洪区。为统筹治理洪、淮河水患,减轻洪河口一带的水位压力,加大泄水量,由淮委作出濛洼蓄水工程的决定。
1951年冬至1953年,先后动员阜南、阜阳、颍上、临泉4县民工陆续施工,与淮河干流治理工程同时进行,先后完成圈堤、进、退水闸、开挖引河、庄台建设、修涵、建桥等配套工程。
濛洼蓄洪工程建设,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减轻上游灾害,最大削减洪峰流量1626米3/秒,对确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历史上豫皖两省官沙湖水利纠纷。
蓄洪库内辖1区-8乡和阜濛农场、水上公司,耕地18万亩。1985年总人口11万,其中住安全庄台的8万余人,住平地与不达安全高度庄台的近3万人。1953—1985年,达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
该工程曾2次发生决口漫堤。1954年7月6—19日,王家坝3次开闸蓄洪,7月8日龙窝决口;7月23日三河尖对岸以东至曹台孜堤防漫决15处。1968年大水,王家坝水位比1954年高0.76米,最大流量超过河道安全泄量1倍以上。在开闸蓄洪时,王家坝两端堤防漫决,洪水猛泄,冲决下游刘台孜——曹台孜间堤防。此次蓄洪库圈堤决口33处。
1、濛河分洪道工程
蓄洪库既成,濛河消失。为充分利用旧有河道,减少工程量,1951年冬对旧河道加以疏浚,并开挖官沙湖至姚庄孜、庞台孜至张庄孜2条引河,使新旧河道连成一线,成为濛河分洪道。分洪道右堤自王家坝至曹台孜,长44公里,堤顶高29.66—29米,顶宽8米,河坡1∶3,内坡1∶5;左堤自葛寨至傅家岗,长11.3公里,堤顶高30.3—29.5米,顶宽3.4米。1970年在钐岗南1公里的分洪道上建成钐岗桥,顶高26.43米,桥身长59.3米,9孔。
2、进、退水闸工程
王家坝进水闸位于崔集乡王家坝,淮河左岸。1953年1月开工,6月30日竣工。闸身全长118米,13孔,孔宽8米,高5.5米,控制面积187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626米3/秒。水位进洪:闸内24.16米,闸外28.66米;蓄水:闸内28.66米,闸外27.50米。闸室长度1.2米,闸底高程24.16米,堤顶高程29.8米,室内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敞式;消力池结构型式为陡坡和三道齿形槛。消力池长25米,池底高程22.66米。上游海漫结构为混凝土和干砌块石,长度35米,上游乙墙结构型式为圆弧浆砌块石;下游海漫结构为浆砌块石,长度30米,下游乙墙结构型式为弧形浆砌块石。闸门结构型式为弧形钢门,门高4.5米,宽8米,重9.2吨;启闭机型式为卷扬式,13台,能力为10吨/台。工程总投资216.97万元。
部台退水闸位于郜台,1952年10月建成。长81米,2孔,设计流量102米3/秒。因流向不正,泄洪量小,不能及时排涝。1972年底施工兴建曹台退水闸,1976年5月竣工。总投资567.80万元。曹台退水闸,位于蓄洪库最下游,28孔,净跨5米,其中深孔2孔,设计流量2000米3/秒,校核流量2800米3/秒。退洪时,闸门启闭由县防汛指挥部调度,闸管所待命执行。曹台闸建成,郜台退水闸停用。
3、庄台建设
蓄洪库内原有庄台少、小、低矮,在安舟岗以上高度仅27米左右,其下26米左右,低于蓄洪水位0.50—1.50米。为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人民政府投资修筑一批新的庄台。
1953年建庄台18座,施工土方162.21万立方米。
1954年建庄台68座,施工土方185.67万立方米。
1955年建庄台16座,施工土方213.45万立方米。
1956年建庄台4座,施工土方64.74万立方米。
由于庄台被洪水冲刷与人口增长,已有庄台逐渐不敷应用。1983年起国家再次投资扩建。1983年投资152.39万元,扩建三里庄、陈大湾、姚沟口、黑龙潭、桂庙北埂、联合、孙台孜7座。1984年投资272.64万元,修建陡河、姜园、罗庄孜、段台孜、河口、石井6座。1985年投资585.93万元,修建郜台、陈棚、安台、马台、穆郢、安岗圩6座。在修建庄台同时,对居民进行迁移安置,永久安置11794户、53949人。
4、配套工程
蓄洪大沟1952年冬至1953年春,开挖王家坝至郜台孜沟段39公里。工程标准:上游上口宽20米,下口宽5米;下游上口宽40米,下口宽13米,深4米。1976年新建曹台退水闸,开挖引河6公里,与马台孜西南1953年所开大沟连贯,形成蓄洪大沟整体,东西贯穿全库,全长44公里,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以利蓄洪排洪。
上堵口机电排灌站位于桂庙乡。1976年9月开工兴建,1980年竣工。该站为濛洼蓄洪区主要排灌工程,以排为主,结合灌溉,设计排涝流量34.5米3/秒。
小型工程圩内先后开挖中沟11条、小沟204条,配套涵闸3座,除涝面积7万亩。
表48洼蓄洪库历年蓄洪情况记录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