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阜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49毫米,平均径流量为4.58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27.13%。不计客水和地下水,年人均占有424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亩均166立方米。
一、地表水
有关自然降水情况,已在本章第二节记述。本节所记地表水,主要是河道过境水。
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入县境,沿钐岗、崔集、老观、曹集、大同、桂庙、郜台7乡边界东北流至曹台孜出境,在县境内长65公里。河床平均宽210米。右岸分别为河南省的固始县、安徽省的霍邱县。总落差19.6米,平均比降为万分之二。
洪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在班台以上称小洪河,至班台与汝河汇合,以下称大洪河。自方集区任岗入县境,沿张湾、方集、郑湾、洪河桥、洪集4乡1镇的南边缘至洪河口入淮河。经县境长45公里,流域面积411.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80米。
谷河发源于河南省新蔡县耿寨,经临泉县谢集等地至阜南县方集区范郢沿临、南边界到杨桥入境。经公桥、王化至中岗汇入濛河(今淮河分洪道)。在阜南县境内长46公里。夏汛期自苗寺东汇界南河,通航阜南县城。两侧有聂寨、白井、民安、大湖、杏集、苗集、谢中、李井、王化等9条大沟注入。
润河源于临泉县的迎仙集,东流至赵集区耿坡入县境。1966年自白虎岔以上截引入界南河,以下过田集、姜陈、公兴,至朱寨区曹斗庄入颍上县境。两侧有葛庙、田集、花园、新集、耿腰庄、丁寨、邢庙、李大、北坝、郭庄、许北、姜堰、南学河、白庙、华湖、曹庄、黄沟等17条大沟注入。在县境内长79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
界南河系1958年新辟的由界首至阜南的人工河。至1966年仅开挖临泉杨桥至阜南苗寺的一段51公里,于苗寺注入谷河。
小润河由柴集区贾塘沿积水成河。北下阜阳县的蚂虾集,沿南、阜边界东流至冯桥再入境内转东南,至朱寨区小刘庄注入润河,长24公里。
小草河源于临泉赵庄至阜南县长子街入境,经张楼、王寨、至两河入润河,县境内长18公里。
陶子河源于阜南县城郊河头村张庄积水,东下经白果、槐井转东南至黄岗入淮河分洪道,长31公里。
小清河楚灵王开通商渠,五代后周刺史王祚更名为清河。后淤塞,清乾隆年间,颍州府知府王敛福,率民挑浚,南流经焦陂入淮,北抵汝河入颍水。今小清河,焦陂以北水入润河,以下经小酒坊、华陀庙过赵庄入颍上县境,至南照集入淮河。在县境内长28公里。
大清沟一称清河,源于方集西北清陂塘,东流二沟并驰60里至洪林村,古时南面一沟为民田水利;北面为军屯水利。南一沟古称下清沟,也称黄沟。1958年截直疏导为洪河分水道下段;北沟即今大清沟,古称上清沟。西起方集区的汪老庄,上通唐沟,东至傅家岗,长30公里,成一直线。1958年疏浚,常年蓄水,水清质优,为两侧农田主要灌溉水源。
洪河分洪道自河南省班台始,上通洪河。洪河班台水位达35.55米时,开始分洪以减轻洪河上游积涝和下游堤防负荷。最大流量为750米3/秒。流向东南,经临泉艾亭,自方集区邓郢入境,沿永店、方集、李集、地城等近岗地带,至张家岗与淮河分洪道合流。全程80公里,县境内41公里。两侧有唐沟、运城、肖坡、何寨及芦楼、地城、严湖等截岗沟与泅沟口排涝沟注入。1975年班台闸炸毁后,分洪失控。
淮河分洪道于洪河口首接淮河。此处淮河水位达22.6米时自动分洪,以减轻淮堤负荷,东北流,沿钐岗、张家岗、傅家岗、中村岗、黄岗等岗坡至贾岗出县境,抵南照集入淮,长45公里。
二、地下水
阜南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浅层含水岩组有两个含水层,一层约在5—20米,另一层约在30—50米,均受古河道发育控制。浅层地下水运动以垂直交替为主,侧向径流极微,属“入渗蒸发型”。地下水总静贮量约25.65亿立方米,调节储蓄量约0.79亿立方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地下水质较好,属碳酸盐淡水,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含盐度在每升5毫克当量左右,含碱度小于每升4毫克当量,尚未受到人为污染,适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根据农业需水量灌溉定额推算和省统计局工业需水统计资料看,阜南县地下水资源供需情况为:可开采资源年41956.6725万立方米,其中降水入渗量年41650.221万立方米,灌溉回渗量年2743.26万立方米,河流侧渗量负年2436.8085万立方米。用水量年29286.47万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年26576.9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年245.28万立方米,人畜用水年2464.24万立方米。供需平衡年余水量12670.2025万立方米。
下一篇:第四节 土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