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质
在早元古代,阜南一地随皖北地壳相对隆起。到震旦纪,随徐淮地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碎屑盐和碳酸盐建造层。在加里东构造运动期间,阜南县地质进入以缓慢振荡为主的均衡发展稳定期。晚奥陶纪至早石碳纪期间,阜南县境上升为陆地,长期处于稳定剥蚀夷平阶段。在中石碳纪,阜南县境缓慢相对下沉,出现海浸,形成中石碳统海陆交相含煤建造。到晚二迭纪,形成石盆子组红色沉积。由于华力西运动,阜南县地质在中生代形成东西向褶皱带。至新生代,形成厚达7000米的陆相沉积地层。距今200万年形成的第四纪地层,主要由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组成,其厚度在700米以上。按其岩性特征及区域地层对比,由下而上分为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上更新统顶部岩性为青黄、青灰杂色粘土或亚粘土,有铁锰结核及铁锈色条纹,粘塑性强,干后坚实,县境北部较深,南部较浅;古河床发育地带较深,河间较浅,一般35—45米。
全新统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洪积层,多含钙质结核,结构复杂,自下而上分为全新统下段、全新统中段、全新统上段。全新统下段厚度50—60米,下部为河床相青灰色细砂,颗粒分选性好,富水性强;上部多为河漫滩相黄色亚粘土,多含腐植质和蚌壳碎片,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部谷河北侧。全新统中段厚度一般为13—20米,古河床发育的新村至柴集一带最厚,达25米以上。下部为棕黄、黄褐色亚粘土,富含钙质结核,局部交结成盘,古河床发育地段多为黄色或青黄色细砂、粉砂;上部多为黑色亚粘土,富含淡水螺。全新统上段系近期河流泛滥沉积,主要分布于沿淮河、洪河两侧,厚度在5米以下,近河较厚,远河较薄,自近河至远河上质变化明显:浅黄色粉砂、淡黄色亚砂土、棕红色粘土。
二、地貌
阜南县地表为黄河和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舒展,一望无际。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万分之一,海拔高度19.5—39米。淮河沿县境南边流过。境内数条河东流,将大地切割成块,构成大平原河谷地貌的自然景观。
全县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岗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5%,主要位于县境北部及中间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间,平均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坡地面积3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主要位于谷河、润河及陶子河下游两岸,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洼地面积4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主要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间。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