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颍上邮政通信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49年颍上的邮政一直处于停止不前状态,机构简单,无固定房屋,业务量小,人员最多时只14人。建国后,邮政事业迅速发展,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设施、人员也逐年增多,到1988年,颍上县邮政工作人员已达101人。
函件函件业务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四种,其中信函是主要业务。建国前,函件邮资费无固定标准。民国29年(1940年),平信邮资8分(法币)。1948年底涨到1元(法币)。1950年2月1日,全国统一邮政资费标准。1951年9月20日起,实行烈士遗物免费邮寄。1960年起,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66年9月1日,对毛泽东著作免费并作挂号印刷品收寄,1969年5月1日,取消此规定。据1985年统计,全县年出口函件75.89万件,是1950年6.08万件的12倍。
包件建国前,颍上局对包件收寄曾几度停办,且资费也不统一。1950年起,国家统一包件资费标准,包件收入逐年上升。1978年前,以食品出口包件较多,近年来以穿用进口包件较多,特别是商品包裹数量进口较多。
汇兑颍上邮局建局之初即开办汇兑业务,但业务量小,曾数次停办,并只办理普汇业务。1949年,恢复办理汇兑业务。1950年,收寄汇票958张。1953年,邮电局与银行分工:个人汇款由邮电局办理,汇款最高限额为300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汇款由银行办理。1955年,配汇兑检查员,对汇票进行复核检查,保证汇兑质量。1958年1月1日起,汇费统一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最低汇费为1角。1982年,汇款最高限额为5000元。电报汇款加收电报费1元,附言按字计费加收,普通汇款简单附言不加收费用。
部分年份颍上出口汇票统计
表32单位:张

报刊发行建国前,颍上邮局不办理报纸发行业务,有些报纸各报社通过邮局寄到本县,再通过有关商人代办发行,且种类、数量均少。1950年,颍上局开始办理报纸发行业务。1952年,原由书店发行的杂志全部交邮电局发行。至1965年,除发行国内报刊外,还发行过苏联、朝鲜等国家的刊物。1967~1978年,报刊种类和发行量曾一度减少。1980年后,杂志发行量逐年增加,报刊种类已达2000多种。1981年,开办报刊零售业务,全县1个零售门市部,42个零售摊点。
颍上县历年报刊发行量统计表
表33单位:万份


分拣封发1949年前,颍上邮局的分拣封发工作全由1人兼办,1949年增至6人,分拣台由1台增至6台。目前挂号邮件格眼40个,平信格眼160个,直封格眼50个。到阜阳、合肥、上海、北京等地的信函均直接封发。年分发量780余万件。
邮运1949年,颍上仅有4条邮路,即阜阳至颍上1条,颍上至正阳关、三河尖和县以下3条。1985年,已有邮路15条。颍上局运至阜阳转口局的邮件由阜阳邮电局的邮车负责运输,并负责运输至十八里铺、六十铺、南照和红星所来去的邮件;其他14条邮路的邮运工作主要采取代办方式。
1953年前的邮运工作主要采用人肩挑、马车及轮船载运等方式,后采用委托汽车代办邮运和自行车运载。1970~1978年,主要采用摩托车运载方式。1978年起,采用委托代办方式。
投递1949年前,县城的邮件仅有1名邮差投递,农村也只有2~3名邮差投送,投递点也只限于政府机构,3~5天投送一次,均是步班。建国后,投递人员逐年增加。1975年,县城内有两个投递段、2名投递员。1985年,增至4个投递段、4名信报投递员和2名杂志投递员,每天投送一次。1985年,全县已有邮路203条,投递员69人(包括农民投递员),投运线路总长2392公里,一般邮件、报纸投送到自然村;给据邮件、杂志直投到收件人,并实行签收手续。
机要颍上机要通信业务1957年由县委移交县邮电局办理,负责本县范围内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企业、事业、团体的机要文件收寄和投递。县局办理收寄工作,县以下寄发的机要邮件需送县局办理,支局只负责投递工作。
邮政储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开办储蓄业务,颍上邮电局同年开设邮政储蓄所一处,办理各类储蓄业务,执行国家统一利率。



下一篇:第三节 电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