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颍上化肥厂位于颍河闸东,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小氮肥厂,建于1971年2月,1972年元旦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吨。厂址占地66450平方米,其中生活区占地33225平方米。建房面积13143平方米,工业生产用房6749平方米,非生产用房960平方米,职工住宅5434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546万元,职工554人。1972~1980年,由于设备生产能力低,技术跟不上,能耗高,年均生产合成氨1697吨,年亏损65.47万元。其中1975~1978年,年亏损94.55万元。1980年10月,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和设备更新,生产开始走出低谷。1981年3~11月,亏损额下降到24.5万元。1982年,对原设备全面改造并完成12项改革项目。1983年,扭亏增盈35.3万元,年产量是前11年年均产量的3倍多。1987年,化工部给予“完成全国增产化肥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奖。同年,县政府和行署标准计量局分别给予奖励和“计量合格证”。1988年,通过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多项改革,全厂气象一新,总产量达1.23万吨,总产值为795.42万元,盈利198万元,是建厂以来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
颍上纸厂建于1958年,三年困难时期停办。1966年恢复后,逐年发展。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生活区面积0.5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72.3万元。设备有1092纸机2台,1575纸机1台,锅炉2台,1套日产15吨制浆系统和配电装置,年设计生产机制纸能力2500吨,生产产品有书写、有光、包装、卫生、瓦楞、单胶6个系列、10个品种。职工300人。恢复生产初期,有5立方米打浆机、0.5吨立式锅炉各1台,木纸机1台,利用锅蒸煮原料,后改为常压蒸煮锅。以麦稂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废书报、废杂纸等。1959年下半年,试车投产。由于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只能生产包装纸和瓦楞纸,年产量200—300吨,后通过更新设备、革新技术,产量逐年上升。1987年,年产量2167吨,被阜阳行署工业局评为先进单位。1988年,年产量2394.5吨,创利税103万元。被省轻工业厅评为企业效益优胜单位,被阜阳行署评为创最佳经济效益单位。产品行销到东北、江浙等13个省、市、自治区。
颍上县酒厂始建于1958年3月,当时有草房35间,车间1栋,酿酒锅甑1个,发酵池4个,1台24马力柴油机和1台破碎机。主要产品有红粮白酒、红芋片白酒,年产量4百吨。职工50人。1960年1月~1961年下半年,缺原料一度停产。1966~1972年,有8个固体班,32条池,日产酒3吨,产品有红芋片酒和高粱酿造的淮颍大曲、竹林大曲。1973年投资10万元。建造1个液体发酵车间,日增产2吨。1978年,产白酒1700吨,上交利税90万元。1979年,财政投资24万元,建酒精车间,1981年试车投产,生产能力达3000吨。1987年银行贷款110万元,建221个发酵池,年产大曲洒能力500吨。近几年生产的“甘罗特曲”、“竹林酒”、“禧酒”等10种产品,行销六安、肥东、肥西、霍邱、金寨、霍山、东至、含山、无为及江苏、河南等地。1988年,厂房再次扩建翻新,占地面积40135平方米,建筑面积12850平方米,职工308人,技术人员3名。主要设备8台套,固定资产净值139.3万元,年产饮料酒2400吨。但经营亏损,负债较重,生产处于维持状态。
颍上板鸭厂是1984年利用县农机修造厂8间厂房建起来的。现有职工54人,固定资产51万元。主要加工鸭、鹅、牛、羊、猪肉。产品供不应求。加工的古慎白油板鸭,远销上海、浙江、湖北、南京及省内各地。建厂当年完成产值13.3万元,上交利税1.14万元,经济效益连续上升。1987年,收购量达570吨,是前三年总和的2.44倍。产值172.7万元,上交利税13万多元。1988年,经营业务扩大,加工品种增多,年产值200.8万元。这个厂产品从无积压,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先进单位,被誉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是颍上工业的后起之秀。
颍上车辆厂建于1958年6月,始称颍上机械厂,后改称颍上第一农机修造厂,1974年更名车辆厂。占地面积23761平方米,厂房5779平方米。有铸、煅、车、钳、木、轴、试修7个车间。现有职工149人,鼎盛时期曾有职工259人。有固定资产140.93万元。主要产品有丈二车床、离心水泵、面条机、轴承、喷雾器等。1970~1980年,主要生产板车底盘,质优耐用,在省内外颇负盛名,曾获国家定点产品银质奖和钢圈、板车轴信得过奖。1980年,板车底盘滞销,改产永光牌自行车,年产1万辆,年产值166万元。1983~1985年,自行车积压,降价处理,差额63.16万元,造成年年负债,人员失控。虽转为农机修配,年产值不足百万元,生产走向低谷。经过整顿,一手抓板车配件,一手抓压瓦机及机械修配。1985~1988年,保持生产保本线,向外贸产品引伸。
农机修造厂前身是颍上拖拉机站,1975年转为农机修造厂,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61.5万元,职工105人。主要生产制砖机、60型机糁机、双站柱榨油机、四轮拖车和农用水泵等。厂里每年把产值、销售两项经济指标承包到车间、个人,年终兑现,重奖重罚,年年都能超额完成计划生产任务。1985年,产值30.6万元。1986年,产值35.5万元。1987年,产值44.74万元。1988年,产值55.5万元,创利税4.5万元。
颍上轮窑厂建成于1970年初,占地面积15.9万平方米,国家投资15万元。有制砖车间336平方米,制瓦车间2500平方米,住房2766平方米,轮窑1座26门。1976年进行大修,扩至30门。1984年,生产厂房车间面积扩大到3313平方米。当年11月点火试烧。年生产能力:砖,1100万块左右;瓦,50万片左右。砖的正品率达98%,瓦的正品率达80%。1978年以后,平均每年完成利税10余万元。1984年,获阜阳地区“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1987年,实行经济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法人代表调动,承包终止。1988年,全厂已有职工111人,年产值17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万元。
颍上县印刷厂位于县城东关,旗杆巷右首,是1956年3月由原几个小印刷社合并为厂的。隶属于县委统战部。1957年春,经阜阳行政公署批准转为地方国营颍上报社印刷厂,隶属县委宣传部。1962年3月,《颍上报》停刊,该厂改为集体所有制,隶属县手管局;1963年改由县工业局领导。印刷厂现有职工168人,固定资产26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能承印中、小学簿本、图书、期刊、商标装璜和食品、化工、医药包装袋等,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县级印刷厂。主要设备42台件,有对开机2台,PT402四开自动平台印刷机1台,烫电化铝压痕切线机1台,四开机6台,P402鲁林平压印刷机1台,打蜡上光机1台,切纸机3台,塑料薄膜凹板印刷机1台,订书机2台,吹塑机1台,方箱机2台,自动圆盘机6台,P802八开平压印刷机6台,车床1部。电焊机1台,钻床1台,焊切机6台。该厂经济效益稳步上升,1988年,产值81.5万元,创利税5万元。
五金厂建于1963年,原址城关西大街。1977年扩建,迁至阜颍公路北侧。建厂初期仅有20多名职工,由职工集资800多元,自备手锤、合钳、锉刀等简单的生产工具,租用房屋,开始只能生产白铁筒、油桶、油漏斗和修配简易的白铁制品。
1966年起,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对农机具修造,五金制品一齐抓,使企业不断壮大。1977年,自筹资金,兴建新厂区,将主要车间迁至城外阜颍路,共有场地8100平方米,新建厂房1450平方米,自制和添置车床、刨床、铣床、冲床、制钉机、鞋钉机、元钉机、龙门剪、摩擦压力机等34部;主要产品有机制铣、铁管、元钉、鞋钉、水泥预制构件等。1985年,产值71万元,创利税4.80万元,为建厂初期11倍,职工发展到132人。1988年,完成产值100万元,创利税4.40万元。
医药包装材料厂1969年筹建,1970年4月投产,厂址在西大街韩巷口,原属城关街道办服装瓶盖厂,职工12人,年产输液铝盖20万只,产值3000元。1972年12月19日,转为县办大集体,隶属手工业管理局。1973年5月,更名为“颍上县药用瓶盖被服社”。1976年扩建,迁至交通路三岔口,改名医药包装材料厂,有职工110人,厂地4000平方米,厂房1000平方米,分铝盖、胶木、塑料包装、机修4个车间和两个白铁、服装门市部,年产输液铝瓶盖2400万只。1986年产值85万元,创利税7.90万元。该厂为省医药管理局医药包装定点产品,纳入省计划,供应全省药厂,并销往省外。产品种类逐年增多,由过去的输液盖,增加到铝、胶木、塑料三大类25个品种。1988年,完成产值122万元,利税9.30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