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河流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的固庙,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入长江,干流长1000公里。从淮源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长360公里。从洪河口到洪泽湖出口的三河闸为中游,长490公里。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150公里。淮河从太白顶东南流,经红石潭、出山店、长台关、息县、淮滨至洪河口。北岸进入安徽省阜南县境,过王家坝闸东南下,南岸入固始,至三河尖。东北流,至曹台孜东1公里许入颍上县境。东北流1公里,有涧河自西北来会,过涧河口至南照集,东流10公里,润河自西北来会,过河口至润河集,东南下7公里至关屯渡。再东流经赵家集、秋稼湖闸、庙台集、垂岗集、新渡口、管家沟涵洞,再折向东南1.5公里左右至余家滩,再折北1公里,东岸为寿县所属正阳关,又北流1.5公里,颍河自西来会,其北岸为沫河口。又折西而东北流,经鲁口子、王台子、朱台子、刘台子至陆家沟口出县境。全长98公里,四季通航。
淮河源远流长,支流颇多。其在颍上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
涧沟(即涧河)在阜南县境,又名港沟,上承谷河、蒙河和桃子河来水。1951年蒙洼蓄洪工程建成后,涧沟又承分洪来水,故今名蒙洼分洪道。涧沟东流至吴岗头东南半公里许,进入颍上县境,又东流经汤庄子的南小洲至冯家园南小洲处,有清河自左来会,再东南流300米许,至南照集南小洲入淮。
润河发源于临泉县新集西北两公里许,经阜南至信家坝入颍上县境。东南下,越陈家桥、吴家桥、徐家桥、马家坝、汪家坝、杨家坝、灵台庙、陶家坝,再东南流3公里,至润河集西头入淮。全长20余公里,是县内主要内河之一。润河支流繁多,左岸有马家沟、六南沟、徐家沟、淮颍大沟、貉子沟;右岸有尹黄沟、雷家冲、淌子沟、张家湖沟等。
颍河又名沙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东流经禹县、临颍、西华、周口、项城,过沈邱闸、界首、太和、阜阳城,至洄溜集,右岸进入颍上县境。再东南至口子集东倒栽槐,左岸进入颍上县境,东流经新集、江口集,过县城东南流经张泊渡、刘集、杨湖,至沫河口与淮河成丁字形相汇。颍河流经颍上县境103公里,支流较多。其左岸有:小乌江(今名中心沟)、小河、柳沟、长林湖大沟、五里沟、刘集大沟、露水沟;其右岸有战沟、苏沟、赵家沟、曹家沟、池家沟、八里河。
西淝河据民国《颍上县志》稿载:“西淝水,汉书名夏淝水,为沙水故道,别而为淝,上承河南鹿邑之清水及练沟水,清水自北来,练沟水自西北来,统于孟家桥,桥以下始为淝。今以西淝名者,取别于东淝、北淝也”。今因开挖茨淮新河,把阚疃以上之水截引,直接入淮,故现在西淝河应以阚疃闸下为起点。东南流至利辛县之展沟集半公里,南岸进入颍上县境,纳毛沟水来会。东流至瓦寺东北,折而南至巨鲁集北,有界沟来会。至川塘东北,复东流,过侯家洼偏北东下,过杨村集再东南,至铁佛寺(俗名铁箍寺)东,折南流至马拐子东,复东南下,至汤店子老集东偏北1公里许,有济河来会。西淝河(南岸)从展沟集东毛沟口起至济河口止,在颍上境内总长约14.7公里。
济河源出于阜阳县伍明沟上的抱龙桥,上通老茨河,东南流,经阜阳城北,过阜蚌公路、口子集,至门东郭庄,在杨楼子东,进入颍上县境,与乌江交会。稍东经杨庄桥至汤岗子,折东北下,过大徐庄桥东流至王山庄门前,折东南至谢桥集西北的李桥以南,又东下,过济河闸,转而东南流至庄坝子桥,东流至大胡家西北角,急折北偏西而去至孙岗东北,直北流,至老集东,又东北下西淝河。从杨楼子东至济河口止,经颍上县境30公里许。相传,济河两岸为古森林区,地势险要,河内为航运通道,河岸有重要营房、集镇、动物园和城池。不仅当地农民挖河泥时曾发现有古木帆船、陶瓷器皿,而且在1958年修整开挖济河施工中,又有古树、石斧、石箭、石刀、石锤、象牙、鹿角和恐龙化石等古物出土。由于年久失修和多次黄泛注入,济河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1958年,国家重点投资70万余元,并组织5万多人进行拓宽济河河床,修建济河闸和庄坝、杨庄、徐庄等重要桥梁使济河变害为利。1958年以来,多次勘探,已发现本县境内济河两岸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矿藏,现已投资建井开采。
人工河西自润河区刘家庙起,北纳黄沟、班村湖、五里湖、梁家洼、马长官湖等来水;西北纳柳沟来水;西纳灵台湖、尤家湖等来水。东南流4公里许至垂岗集西经闸口入淮。1957年,兴建淮左半(岗)王(岗)段的沿岗堤,并完成八里河(柳沟口)堵堤工程,八里河才折而北,改道经新建的八里河闸流入颍河。据旧志载:八里河内“富鱼产,麻辫鱼、鲫鱼为著,间有虾及银鱼,两岸以渔为生者,达百余户。”奈以管理差,民国后期,八里河渔业生产已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建国后,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1983年兴办起八里河联营渔场,第一年就捕捞成鱼15万公斤,前景广阔。八里河两岸土质瘠薄,透水性差,建国前,平均亩产仅百斤左右。建国后,实行一麦一稻的耕作制度,平均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丰产田块达750—900公斤。现为新的开发区,已建设成风物佳胜的鱼米之乡。八里河流域面积为483.6平方公里,支流众多,来水较大,主要有五里湖大沟、黄沟、柳沟等。
人工河
1、淮颍大沟1958年开挖,位于颍河右岸、润河左岸,自耿棚到新集,全长20.16公里。排灌效益为2.1万亩。
2、阜颍河从西五十铺至县城,流经六十铺、新集、城郊3区,全长35.5公里。排灌效益为1.8万亩。
3、八里河引河1957年开挖。从八里河到大龙头,流经城郊、王岗两区,长1.5公里。排涝效益3万多亩。
4、谢展河1958年开挖,在陈桥区,从济河闸至毛沟口,长10公里。可除涝2万亩,防旱3万亩。
5、人民河1958年开挖,自长林站至蒋郢子,流经夏桥、江店两区。排灌效益为7.5万亩。
6、小清河在南照区,不知开挖于何时。宋代曾修整两次。民国时期,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灌溉作用。建国后,经过多次修浚从罗寨至傅庄子段,全长4.5公里。排灌效益为1.8万亩。
7、八丈沟在江口、谢桥两区,不详始于何时开挖。从韩大庄到郭桥沟,全长10公里左右。可除涝5000亩,防旱1万亩。
8、灰沟何时开挖不详。在谢桥、夏桥两区,从济河闸到夏桥闸,全长18公里。可除涝3000亩,防旱2万亩。
二、湖泊
颍上县属淮北平原的淮河中上游坡水地区,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多聚在淮河以北、颍河两侧,素有“七十二湖遍颍上”之称。主要湖泊有:
唐垛湖系唐家湖、垛孜湖合称。位于县城东南,淮、颍河之间,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据民国《颍上县志》稿记载:唐垛湖形似牛角,角尖在西,角根在东。中间南北大路为二湖分界。西为唐家湖,原名“白马湖”,西起垂岗集东陶咀孜,东至湖中南北大路,长20公里左右,湖面宽3~5公里。全湖地势低洼,一般地面高程19.5米左右,最低处18米。湖内排水大沟1条,支沟2条,分别由二罗台孜和柳林孜两处涵闸入淮,当外河水位顶托后,由柳林孜机站抽排。垛孜湖,位于唐垛湖东部,南临淮河,北靠金孟堤。湖内最低高程为18米,中有排水大沟1条,支沟两条,分别由管家沟和溜水口处2涵闸排入淮河,如外水顶托可由管沟机站抽排。两湖因多年淤积,界线不明,随成一湖,故统称唐垛湖。治淮初,列为滞洪区,淮水涨落,任其漫退,十年九灾。1972年,定为行洪区,规定行洪水位:上游垂岗集23.5米;下游正阳关22.5米,因堤防标准低,行洪机遇多,灾情较重。
秋稼湖明代佥事秋茂家于此,故名“秋稼湖”。位于县城南15公里,湖面宽窄不一,西部古城孜一带宽0.5~1公里;凉亭孜、姜台孜一带宽2~3公里;双台孜最宽达4公里,至毛球窝宽2.5公里,湖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一般地面高程20~21米,低处19米。建国后,重修湖沟,改建秋稼湖闸,水利条件改善。但为顾全大局,1953年划为行洪区。
第三湖起自灵台湖,东流,至大尤湖入八里河,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湖面宽约1~1.5公里。湖内土地,系黑灰色,宜麦宜豆和高粱,两岸地为澄白土,宜种水稻,但常因八里河水位顶托,易涝,不保收。第三湖主要支流:左岸有三岔沟、十里长沟;右岸有洪新沟、老长沟、黄桥沟。还有积水两平方公里以上的中沟31条,总长103.7公里。
焦岗湖位于县东南部,颍河左岸和淮北大堤之间,北临济河和西淝河,东居颍、凤两县交界处,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其中属颍上境325平方公里;凤台县境(包括焦岗湖农场)有155平方公里,湖面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7公里,湖底最低高程17米,常年积水区3.7平方公里,为县内颍左较大湖泊之一。湖南岸以陆家沟为界,沟东属凤台,沟西属颍上。湖北岸以贾岗为界,东属凤台,西属颍上。湖区西侧、南侧夹有国营焦岗湖农场,面积5平方公里。湖水大部分来自颍上境内花水涧、浊沟、老墩沟、古沙河等处,东流至凤台县境的焦岗闸入淮。湖的南部、西部多系沙淤两合土,肥力足,宜麦、豆轮作,湖水低洼,盛产鱼、虾、芡实、红菱、芦苇等水生物,北岸岗地多白土,宜麦稻轮作,高产稳产。
附记:
关 于 焦 岗 湖 协 议
关于颍上焦岗湖农场和凤台焦岗湖渔场界线问题的协商意见:
焦岗湖为颍上、凤台两县所辖(历史传统中心沟为界)。湖南岸陆家沟以西为颍上农场,湖北岸为凤台渔场。由于经营界限不清,于1960年10月上旬为收割芦苇发生了纠纷。根据农场报告和地委指示,曾先后三次派人前往调查处理和进行测量都未得到彻底解决。为彻底解决界定问题,现有唐副专员主持召集凤台县委农工部副部长韩东起,渔场场长余连清,颍上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吴知道,农场秘书郭学孟,地委农工部宋金赏、慕宗爱等同志会议进行研究。根据地委1961年2月20日总字0099号文件关于解决焦岗湖芦苇界线的批示和1961年4月15日水利县长会议确定焦岗湖蓄水位为17.50公尺的精神以及有利两场经营管理和发展,现将协商意见如下:
一、陆家沟以西拟在17.50公尺以上归颍上焦岗湖农场管辖,17.50公尺以下归凤台焦岗湖渔场管辖。
二、陆家沟以西17.5公尺以下,如地落出,颍上焦岗湖农场可以种植庄稼,但有芦苇地区不得种植,所生长和发展的芦苇和水生植物,归凤台焦岗湖渔场收获。
三、陆家沟以西水位达到17.50公尺以上、凤台渔场可以捕鱼,但不准到芦苇、农作物中去捕,以免损坏芦苇、农作物生长和发展。
四、陆家沟以西17.50公尺以下约有半亩芦苇可给颍上焦岗湖农场收割,凤台渔场不再收获,但需要划清界线,立标为记,以免今后再发生争执。
五、关于陆家沟以西17.50公尺上下界线立标问题,两县两场研究意见,根据现芦苇生长情况,不须立标,关于陆家沟南北界线秋收后可挖一条小沟,两场出劳力各挖一半作为界线,颍上挖南头,凤台挖北头,该沟以东归凤台焦岗湖渔场,以西17.50公尺以上归颍上焦岗湖农场。
颍上县代表:吴知道、郭学孟
凤台县代表:韩东起、余连清
1961年9月9日
戴家湖位于庙台集与垂岗集之间,故又名“庙垂段”。1957年八里河堵坝后,该段洼地由戴家湖与柳沟连成一湖,总面积15平方公里。湖中排水:西有前洲孜涵,东有柳沟涵分别入淮。1978年在杨岗孜南改建4台255千瓦电力排灌站,水旱面貌大有改善。
五里湖距县城约五华里,故名“五里湖”。据民国《颍上县志》稿载:从县城向西南经三洼地,五里湖系第一洼地,名“第一湖”;经柳沟湾(从上湾桥至白圩孜)为“第二湖”;从刘大路至徐桥一段,依次称为“第三湖”。五里湖上游承班村湖(俗名班草湖)及黄沟来水,自三岔沟起东南流,入八里河。1957年冬,开挖大沟,进行疏浚,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现标准:沟底高19.8~21米,比降为七千分之一;沟底宽15~20米,上口宽35~50米;正常水深2.7~2.9米,设计水位22.3~23.9米,已达五年一遇除涝标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