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旧志载:汉代,颍上名“慎县”。其辖地“西邻富陂(故城在今阜南县),西北邻汝阴(今阜阳县),东邻寿县(今寿县),东北邻下蔡(今凤台县),北邻山桑(今蒙城县),南临安丰(今霍邱县)”。与近现代颍上辖地相比,北、西北向外伸展,东南内缩。到了南朝宋代,颍上改名“楼烦”,辖地未变。梁代设置下蔡郡,把颍上东北、凤台以西的地方分为楼烦、下蔡两县,隶属于下蔡,分下蔡以东为汴郡。又分颍上西南与阜阳东部为宋县,隶属于汝阴、弋阳2郡。到了北齐,郡废,而县未改。
隋朝,下蔡、楼烦两县合并设置颍上,在下蔡以东汴郡另建下蔡县。这时颍上管辖下蔡以西地方,它与外县或分或合的重点,大都在西北、西南和东北三面。“东南以淮颍为界,而颍口多属寿县”。到了唐代,又把颍上东境划归下蔡,对颍上县境边界记载极少。《金史》:颍州共11镇,而“颍上县”条下注有10个镇,即永宁(金置,在阜阳县南50公里)、漕口(即今南照集)、王家市(金置,在阜阳县北45公里)、栎头(金置,无考)、永清、椒陂(即今阜南县焦坡)、江陂(金置,今颍上江口集)、界沟(今太和县西北30公里,沙河北岸,交阜阳县与河南沈丘县界)、正阳(即颍上西正阳镇,在今寿县正阳关淮河西岸,属王岗区赛涧乡)、斤沟(金置,在太和县北斤沟坫)等10镇。综观大势,颍上西北辖境,较前又有所扩大,比近现代约“多十分之三、四”。
至于《明史》,“颍上县”条下注有颍水、淮水、淝水;“颍州”条下注:“颍水由寿州入淮。此时颍口,仍属寿州,而椒陂已划归阜阳”,与金代相比,颍上县辖地削减了。然颍上旧志载有苏家屯(在县东15公里)、金沟(在县东北30公里)、夷陵(在县西六十铺)许多地名,都是根据明代志书所载。明志纵然对古代考证不够严密,但它所记载的当时县界,当不会失误。因而可知明代颍上县境,也仍比较广阔。经过清代、民国时期,县境虽迭有调整,但改动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县西、西南如留陵(即口子集)、曹台子(南照集西)等地划归阜阳、阜南,而县东、东南如双集、杨湖镇等地又划归颍上,出入相抵,面积基本上无大差异。
附:清顺治十二年和道光六年颍上县境图。清道光六年颍上县境全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