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公元前11世纪~公元1988年)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名慎邑,属楚国。
春秋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
楚灵王到州来(今凤台)狩猎,住于颍尾(今八里垛、沫河口)。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
楚灵王自南照镇西开通商渠(即清河)引淮水到达胡子国城(今阜阳市)。
周景王十七年至周敬王四年(前528~516年)
楚平王荒游,在淮河北岸筑水台,以观竞渡之戏(水台在今南照镇渡口附近,名“盐窝子”。遗址有高墩,1980年挖平)。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
吴国攻打慎地,被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打败,“慎”遂为白公封邑。

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慎属泗水郡。
西汉
元封五年(前106年)
置十三州刺史部,慎属豫州部汝南郡。
神爵三年(前59年)
郑吉受封慎邑,为安远侯。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王莽新政,改慎县为慎治,汝南为汝汾。
东汉
建武元年(公元25年)
汉光武帝复改汝汾为汝南郡,改慎治为慎县。
建武二年(公元26年)
汉光武帝封其族兄刘赐为慎侯。
三国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
扬州都督王凌反寿春(今寿县),司马懿自率中军乘船沿颍河东下,九日到甘城(县境西北12里店),王凌迎降。
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
慎县属豫州、汝阴郡。
西晋
泰始元年(公元265元)
封陈温为慎子。
东晋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
前秦苻坚派王鉴、张蚝到寿阳(今寿县)援救袁瑾,驻兵慎城(今江口集一带)。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派苻融率军30万,先到颍口。
南 北 朝
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山西雁门旧县侨置于慎地,名为“楼烦令”(按《宋书》郡县均带官名),属豫州刺史西汝阴太守。明帝泰豫元年(公元472年),移置慎县于合肥(今肥东县梁园镇)。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
建县治于故郑城址,属汝阴郡,更名颍上。

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
庞勋起义,据颍口。十二月初,被戴可师击败退走。
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
朱全忠派师古领兵从颍上至淮南,攻击孙儒。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
朱全忠攻打淮南,派刘捍先到淮口,在马头下筑浮桥,准备渡军。
五代
后汉隐帝乾礻右二年(公元949年)
唐兵渡淮攻西正阳镇,被颍州将白福通击败。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
周世宗亲自领兵征唐,沿颍入淮,命令白重赞带兵驻扎颍上。颍上属河南道颍州,汝阴郡。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金主亮南侵,宋高宗命令淮西诸军保颍口。
开禧二年(1206年)
金兵分九路南下,濮散揆等至淮,夺颍口。
嘉定十六年(1223年)金、元光二年
颍上改属寿春府寿州。
咸淳二年(1266年)
省县入寿州,后复置。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颍州。

至元九年(1272年)
枢密院判官行院事董文炳,筑东、西正阳两城,夹淮相望,以阻宋兵。

洪武二年(1369年)
以临濠府为中都府。四年,颍州属中都,改中都为中立府。七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辖颍上。颍上丁口5307人。
洪武七年(1374年)
从江南移来居民14万,到凤阳诸州、县屯垦。
成化十六年(1480年)
春,地震。秋天久雨不晴,豆、米腐烂。次年瘟疫流行。
万历五年(1577年)
知县屠隆筑颍城东门堤,人称“屠堤”。并倡议开挖新河,未实施即调任青浦县令。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知县何豸,在城东约半公里处开挖新河,使颍水改道。工未竣而调离颍上。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知县孙应龙,继续完成开挖新河工程,全长1.5公里。

顺治十八年(1661年)
知县劳亻叔允,在颍城东关外永宁寺旁,建“河洲书院”。
乾隆九年(1744年)
颍上监生王芹,捐房屋20间,在城关金家巷内建“蔡津书院”(今城关“二小”)。十六年(1751年),县令许晋重修,改名“梧冈书院”。
咸丰四年(1854年)
正月,太平军将领韦志俊、李开方等,率部数10万,二十七日克颍城。县令程钰经南照渡淮南逃,典史漆大经躲藏在南照一豪绅家。
二月二十七日,林凤祥率部来颍,未入城,从新河口渡河北上。三月二十九日,林凤祥从黄河南岸回,经县城住两夜而去。四月十六日,韦志俊从山东临清撤退。沿颍东下,绕至庙台集,渡淮南下。
咸丰五年(1855年)
秋,捻军张乐行、葛苍龙等从雉河集到颍北联合武以宽、绳楚等攻颍,至次年四月十一日,从韩家渡南去。
咸丰六年(1856年)
四月十日,葛苍龙等攻县东刘集,知县何殿庆率兵“进剿”,教谕黄坤元、和尚镜空、把总李步阝皆等均被捻军击毙。五月十六日,葛苍龙、马立本率部围城,时参将蔡昌言督兵赴颍州,到十八里铺,知县请援,蔡兵突至,苍龙等转移。六月十二日,苍龙复率部火攻颍城四关,参将蔡昌言、把总王锦等闭城不出。
咸丰七年(1857年)
正月,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由雉河集南渡颍、淮,到六安联合太平军李秀成,于二月二十七日合力围攻颍城,到四月十日才退去。
咸丰九年(1859年)
正月五日,捻军火攻颍城东、南二关,以诱敌出城一战。知县龟缩城内。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夏,林作霖入颍城办团练。衙役白明密结捻军陶允仁等,于六月十八日开城迎捻军入城,作霖败逃。十二月,捻军首领张乐行,受太平天国爵封为沃王,在颍城西街建沃王府。
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清团练苗沛霖和寿春镇博武,乘张乐行率队远征未回之际,并力合攻颍城两个多月,城破,守城捻军及眷属全部蒙难。
同治二年(1863年)
春,苗沛霖叛清降捻。三月十六日,诱杀颍上知县濮炜等十九人于凤台县境的杨村集。苗拥众踞颍7个月。十一月三日被剿,复又降清。
光绪二、三、四年(1876~1878年)
河南荐饥,妇女结队南下,自卖自身,颍境中年男子无妇者多娶为妻室。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涡阳大饥,刘疙瘩聚灾民数千起义,影响颍上。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十二月,知县耆龄,改“梧冈书院”为“学堂”。
宣统二年(1910年)
王镜吾在颍上创办青年学会,入会者100多人。王镜吾为正会长,苏家祥、刘宏西为副会长。
宣统三年(1911年)
张学翰在颍上发展同盟会员18人。十一月十六日,寿县革命军张汇韬,率部光复颍上。
中 华 民 国
民国元年(1912年)
2月1日,袁世凯命倪毓芬驰援颍州倪嗣冲。革命军退守颍上。
民国2年(1913年)
夏,安徽督军倪嗣冲奉袁世凯之命,从颍上分二路进攻寿县、凤台的革命军。东南路因淮水暴涨,渡淮受阻。倪部所经沿途,百姓深受其害。
民国4年(1915年)
1月4日,淮北一带匪势日炽,颍上有印学勤、印学坤兄弟各率党羽三四百人,滋扰地方,劫杀无辜,惨无人道,亦有匪徒冒充军队,抢劫平民。
4月30日,颍上第一个空军驾驶员吴永忠,在航校试验场上空试飞遇难。7月25日,在北京召开追悼大会。
民国5年(1916年)
6月11日,以岳毅、高清月为首的革命党人,在龚家集聚众200余人,揭竿起事。
7月,据《近代中国国内外大事记》载:自6月21日起,阴雨兼旬,山洪暴发,沿淮河堤漫溢,田禾庐舍尽被淹没,为四五十年来所未有的大水。
民国6年(1917年)
春,民国颍上县行政公署征集民工修筑淮堤,入夏堤成。
民国8年(1919年)
颍上梧冈学堂学生,受“五四”运动影响,成立“学生自治会”,集会宣传,抵制日货。
民国9年(1920年)
颍上旅外学生曹襄忱、宋日昌,在县“明伦堂”组织旅外学生会,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民国10年(1921年)
夏,旅外学生宋日昌从南京大学带回30多本进步刊物,马列主义开始传入颍上。
民国11年(1922年)
春,皖系安武军内部互相残杀,部分溃散人员从正阳西逃,经颍上东乡江刘集,沿途百姓,深受其害。
民国12年(1923年)
9月10日,曹锟贿选大总统。颍上参加国会的议员汤松年投曹锟一票,受贿5000元。
民国13年(1924年)
夏,“大刀会”首领马兰生倡乱,带领徒众占据江北店、谢桥一带,省安武军第一团团长李荣标派兵进剿,连长徐冠武被道众杀害。
11月,“大刀会”首领相振廷拥众占江口集,皖省当局令安武军第一团李荣标率第三营来颍镇压。
12月18日,李荣标进驻颍城,19日与大刀会战于颍城西北班村湖,相振廷被击毙。
民国15年(1926年)
12月,直鲁联军旅长宋永安率部来颍索取粮款,祸害颍上群众两个月才离去。
民国16年(1927年)
3月,广西溃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六军、直鲁联军某师等先后来颍,均索粮、款而去。
5月25日,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孙殿英部被国民革命军第五师马祥斌打败,逃至颍城。
5月29日,直鲁联军第二军张敬尧部;第十一军王翰鸣部;第十四军孙殿英部;第二十四军潘鸿钧部;骑兵集团军某团等五大军麇集县境,群众深受其害。由县城至阜阳之大道,横十余里内,居民逃避一空。
6月8日,张敬尧部在舒城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北窜,道经南照集,勒索银币7000余元而去。
秋,共产党员蔡澄波等从外地回颍活动,发展高祥甫、黄伯安、周健农、吴方伯(以上4人,后均叛变自首)等为党员。颍上始有共产党组织。
11月,国民革命军四十七军高桂滋率部来颍,驻半年,索款近3百万元。
12月,县行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17年(1928年)
3月,高祥甫、吴方伯参加中共皖北特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8·7”会议精神,组织武装暴动。
4月9日夜,在中共皖北特委的领导下,阜阳举行武装暴动,颍上蔡澄波参加,负责军事指挥。张月槎、赵子云在六十铺领导农民响应,因未做好联络工作,加之倾盆大雨,暴动未成。
秋,中共党组织派卜蕴伯发动县西30多户农民,向地主李成斋进行减租斗争。下半年,中共颍上县建立区委领导机关,高祥甫任区委书记。
民国18年(1929年)
中共颍上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进入高潮,全县有党员50人,农协会员千人以上。上级党组织派刘东升、李志东来颍,在共产党员丁泮香掩护下,于城南八里河畔回龙阁小学举办党员短训班。
民国19年(1930年)
6月,农历五月十五日,匪首李克邦率众占据南照、五十铺一带20多天,掠财约计2万余元。
秋,绳老荒、苇沟沿等地农民开展抗租、抗债斗争。
冬,中共颍上区委派人组织县西18公里处的大店子、卢郢子一带100多户农民开展均粮斗争,均走地主化瑞波粮食250多公斤;茴草根5亩多。并领导新河口搬运工人,向封建把头陈香嘏进行斗争。
民国20年(1931年)
2月25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撤销皖西特委,改为合肥中心县委,辖颍上。
春,某夜,中共颍上县党组织在城内黄相如家开会,决定在大店子建立颍西游击队。
5月,连降大雨。6月上旬,平地积水丈深,县城内大街行船。大水成灾后,匪首屠憨子、靳邪子等在沿淮润河、赵集等处祸害百姓,船民受害为最。王截溜以下,浮尸恶臭四溢,数百只船上空无一人。民团团总刘以安督剿,被匪打死。
7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合肥(皖西)、寿县(皖北)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皖西北中心县委,辖颍上。
11月3日,黄家坝周围农民近千人,在凤台县委、颍上党组织领导和寿县游击大队的支援下,举行武装暴动,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而失败。中央军委巡视员、游击大队长李英、寿县县委负责人曹鼎、凤台县委负责人唐志远、颍上党组织负责人程东方、黄家坝党支部书记黄子贞等领导人和游击队员共83人壮烈牺牲。
民国21年(1932年)
5月12日,邝继勋军长率红军攻破正阳关。八里垛郑纯夫(共产党员)带领夏保林等10余人的一支游击队编入红军。驻霍邱的国民党独立四十旅宋世科弃城,经过颍上北逃。
5月15日,县民团杨承轩、叶育三带领民团从杨湖镇经八里垛,进犯正阳关红军。邝继勋率红军进驻霍邱。
5月29日,颍上民团王承先、吴幼辰及第一区区长甄子辅率队渡淮,与红军战于霍境的田家岗、宜兴台等处。甄子辅被击毙,民团败退淮河北岸。
7月,中共颍上县委在县西三十铺小学召开支部书记以上干部扩大会议,县委书记黄伯安主持。决定7月15日举行暴动,并做出五项决议。7月15日拂晓,三十铺暴动开始,因条件不成熟,事机泄漏,遭到敌人镇压。
11月,中共城关支部领导颍城工人进行斗争,要求增加工资百分之二十,取消会捐。
民国22年(1933年)
春,三十铺暴动失败后,中共寿县中心县委派组织部长钱东桥(后叛党)来颍,主持恢复组织和改选工作。姜磐石任书记。
6月24日,河南大土匪杨黑子、刘德胜等率众万余,由阜阳窜入颍上南照集一带,烧杀、抢掠,人民受害惨重。
8月4日,阜阳匪首张学狼(良)及颍上匪首李捷三,窜扰颍境四方,居民生命财物损害惨重。团总彭显光、保长吴子明带队围剿,被匪打死。匪众饱掠后,踞南照5日始去。
8月10日,河南省保安司令程子宜率队由阜阳东进,匪闻风逃窜到太和县境。后匪首张学狼(良)被颍、阜、霍、固四县联防主任、前安武军李荣标缉获正法;李捷三被颍上县长刘焕东缉获枪决。
10月,匪首王家彦,聚匪徒于淮河南岸的高塘集、薛集、周集、汪集等处。颍上县长卢子明调队沿淮布防。豫、皖、鄂剿匪司令刘镇华又率队进击,匪由南照集西曹台子以上渡淮逃窜。
民国23年(1934年)
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出了叛徒,颍上县党组织同时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姜磐石等人被捕入狱(后叛变)。颍上早期党组织基本终止活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重新建立党的组织。
民国24年(1935年)
秋,王岗铺创办一所“晓庄师范”型的“颍上县甘罗乡村教育社”。1937年,被迫停办。
民国25年(1936年)
国民党颍上县政府征调全县各乡民工修筑县境的“归祁”(从河南归德至安徽祁门,过境长70公里)、“归信”(从河南归德到信阳,经颍上境22公里)公路。同时,县举办土地陈报,测绘全县田宅。
民国27年(1938年)
4月下旬,成立“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颍上县分会”(简称“动委会”)。国民党县长兼主任委员、共产党员戴飘任指导员(戴调离后姚士章继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国。
5月,颍上县“妇抗会”成立,举办两期妇训班,培训妇女骨干60人。
5月24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架,轰炸颍上县城约1小时,死伤居民100多人。25日午前,日机9架,分3队,再次轮番轰炸颍城,虽人员伤亡不多,但烧毁房屋1000多间。
6月3日,日军侵占凤台县城,继续南下西进,攻占鲁口孜、沫河口和杨湖镇后,复又龟缩淮南。5日8时,日机轰炸淮河新渡口浮桥和扫射难民。
秋,日军乘汽艇溯淮西上,经淮河的唐垛湖、垂岗集一带,遭到第三十四游击纵队杨席清部的阻击,毁敌汽艇10多艘,毙敌100多人。
8月,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夺颍入淮。颍上平地水深丈余,县境全部受灾,至冬水未退尽。物价飞涨,市场出现抢购粮食现象。
民国28年(1939年)
春,国民党县政府征调全县民工沿颍河筑堤。
7月31日,伏汛盛涨,黄河决口未堵,淮、颍河堤漫决,波涛万顷,庐舍荡然。
民国29年(1940年)
春,国民党颍上县政府,为分颍河黄水,由乌江经济河入西淝河,征调县北民工沿济河筑堤。
2月,县“动委会”指导员姚士章(共产党员)离颍他去,“动委会”活动终止。
民国30年(1941年)
春,新四军驻县北江口集、宋井子、东古城、新庙集等处十余日,后撤离。
民国32年(1943年)
秋,国民党县长仇天民主修的《颍上县志》仅完成草稿(未刊印),主编张星桥。
民国33年(1944年)
4月24日,日军第二次攻占鲁口孜。25日,占领沫河口,沿颍河西上,27日颍城沦陷。
5月5日上午,日机1架,袭击县西四十铺国民党军队骑八师司令部,卢广伟师长阵亡。7日,国民党暂编十四师三团黄冠伟营与日军激战于五十铺一带,日军败退。10日下午,收复颍上县城。12日收复杨湖。日军龟缩田家庵、寿县等地。颍上全境光复。
民国34年(1945年)
9月25日,在县城南关体育场举行提灯会、放焰火,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36年(1947年)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六纵十七师,攻克颍城,后又撤离。
民国37年(1948年)
1月4日,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六分区,在颍上沙北正式成立阚疃县,辖江口、龚集、杨湖、金沟、焦岗5个区。刘道成任县委书记,杨金辉任县长,吕新扬任副县长。
3月,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六分区副司令员夏云飞,代表分区党委在龚集北边后化村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共颍上县委会和颍上县民主政府。杨金辉任县委副书记,吕新扬任县长。
4月,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在颍上沙南,包括现在阜南县的一部分,成立颍阜县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张世荣,县长何杰之。建立中村岗、黄岗寺、曹集、朱寨、南照等5个区政权。
春,大雨淹麦。秋,大旱150天,麦种在干土里。
5月,豫、皖、苏六分区党委派王新成任中共颍上县委书记。
8月,4日夜,四分区司令员宋文率三团、警卫营和颍阜县、区武装,近逼城西五里湖一带。9日,包围颍城。10日下午,占领颍上县城。11日,又主动撤走。
11月2日,国民党五十五团配合凤台县保安团向龚集一带“扫荡”,因众寡悬殊,颍上县委副书记杨金辉在突围时壮烈牺牲。为纪念杨金辉烈士,龚集曾改称“金辉镇”。
12月,颍上县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支援“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先后两批支援常备担架103副,共300多人,土白布2670米,白细布506米,军鞋2.78万双,麻袋2609条,现款(中洲币)6.3万元,小麦146.77万公斤,杂粮414.27万公斤,烧柴449.36万公斤。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1949年
1月6日(农历戊子年腊月初八日),颍上县宣告正式解放。
3月27日,奉中共阜阳地委指示,颍上沙南、沙北地区合并,正式成立中共颍上县委员会和颍上县民主政府。宁之祥任县委书记,王怀仲任副书记,吕新扬任县长,邵剑秋任副县长。
是月,把原有的5所中学合并,成立颍上联合中学。
4月,逐步建立区、乡政权机构。全县划:城关、耿棚、新六、南照、汪赵、杨湖、夏桥、谢桥、江口、两河、黄岗(后属阜南)等11个区和116个乡(镇)。
4月上旬,成立“剿匪反霸工作委员会”和“前线剿匪指挥部”,副县长邵剑秋任指挥。
4月中旬,颍上剿匪部队进入淮河南岸霍邱城西湖,包围匪巢“月牙滩”。5月9日,我剿匪部队在霍邱县公安局配合下,全歼“月牙滩”匪徒,仅匪首岳歧山逃窜大别山。
4月23日,全县人民掀起支援渡江战役的高潮,仅六个区的统计,就支援渡江船工100名,水手12名,粮食69万公斤,木板6000块,布鞋6800双,慰问袋7360个,肉类366.5公斤和其他物资。
5月8日,江口集发生以大道首刘金兰、陈洪瑞为首的反动会道门“白莲教”暴动。在平息暴乱时,县委副书记王怀仲壮烈牺牲。
7月,县举办教育研究会,培训180名知识分子。8月,大部分被分配当小学教师,全面开办新教育。
秋,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由13人组成。宁之祥为主任,马敦五为副主任。
10月1日,颍上县城在南关外球场召开万人大会。1~10日,各区分别召开群众大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颍上县民主政府,改称颍上县政府。
11月14日~18日,颍上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实到代表112人。副县长邵剑秋作政府工作报告。提案208件。选出常委6人、执委6人,宁之祥为主席。
冬,县委、县政府组织民工1.74万人投入冬修,完成土方29.65万立方米,修补唐垛湖、秋稼湖、南润段等11处堤防。国家补助工程粮500万公斤。
冬,全县各地普遍开办冬学。
1950年
1月,发行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到1951年底,实际完成18548.5万分,折合新人民币41827元。
春,县政府动员民工26.48万人兴修水利,挖沟376条,打塘渠38个,完成土方269.26万方。
3月,开始办农业生产互助组,年底统计共办互助组4221个,1.6万户。
5月,成立县卫生院。
5月1日,县成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开始宣传、贯彻《婚姻法》,并进行婚姻登记工作。
6月,暴雨成灾,洪涝交替。全县受灾113个乡,1568个行政村,受淹土地122万亩。国家发放救济款231万元,粮822万公斤,煤炭8950吨,衣服57.10万件,牛草145万公斤,种子875万公斤,食盐262吨,新建、修建房屋1.44万间。
7月,由于美国侵略者发动侵朝战争,并向我国东北边境进犯。全县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50%以上的人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
7月31日,平息夏桥区苏屯乡地主分子马金朋等人聚众抗粮的暴乱事件。主犯马金朋被判处死刑。
8月,改颍上县政府为“颍上县人民政府”。
下半年,全县学校坚持灾区教育。
10月,中央卫生防疫大队来颍上开展消灭地方性传染病的防疫工作,为全县各区培训一批新法接生员,减少妇女难产、产褥热以及婴儿破伤风等疾病。
10月17日,破获“皖北人民反共救国军颍上独立旅”反革命组织。
是月,撤司法科,建颍上县人民法院。
10月底,根据政务院10月14日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成立“颍上县生救治淮指挥部”,县长邵剑秋任指挥,县委书记宁之祥兼政委。下设救济科、财供科、卫生科、工务所,训练专职治淮干部500人,组织64812个劳力,对沿淮、颍河堤防进行培修加固。
1951年
1月,苏联专家布可夫到颍上润河集考察,同时确定了润河集分水闸计划。
2月,召开颍上县第一次坚持灾区教育模范教师会议,出席模范教师100多人。
3月10日起,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
3~5月,完成两批志愿军赴朝参战任务:第一批550名;第二批(5月份)1004名。全县各界人民捐献钱物可购买战斗机1架。
4月17日,润河集分水闸筹建开工,治淮委员会设立“润河集闸坝工程指挥部”。钱正英兼指挥,张云峰任政委。
同月,中央水利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来润河集分水闸和庙台集两处工地视察工程开展情况。
5月上旬,中央治淮视察团,在代理团长邵力子率领下,一行32人来润河集工地视察,并带来毛泽东主席给干部、民工、英雄模范的奖品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大幅题字(印制5万份)。对民工干部鼓舞很大。
7月,润河集分水闸竣工。该闸蓄水高27.1米,总蓄水量72.2亿方。于1958年秋报废。
同月,县举办“土改工作队培训班”。7月16日,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后全县分3批进行,到1952年2月结束。
10月,建立颍上县汽车代办站。
同月,培训扫盲教师,全县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活动。
10月23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及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省水利局、武汉市建设局组成的治淮参观团一行34人,来润河集分水闸参观。
10月28日,越南人民访华团一行14人,来参观润河集分水闸工程。
冬,成立“颍上县治淮总队部”,颍上民工参加修筑蒙洼蓄洪大堤。
冬,张会廷、吴多民、王佩坤、邹坤海等互助组,向全县发出挑战,有8274个互助组7.4万户农民应战,掀起生产热潮。
冬,建立“国营花园良种繁殖农场”。
1952年
1月,县直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年底,城关和其他较大集镇对私营工商业开展“反行贿、反偷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月22日,成立“颍上县转业复员军人委员会”。
2月,成立“颍上县农田水利委员会”,县长兼主任。
3月,县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宣传贯彻新婚姻法。县妇联、公安、法院、宣传部,抽调人员组成宣传队,押带各种典型犯人,步行各区,用实例宣传婚姻法。
是月,颍城召开万人大会,宣判一批违犯婚姻法的罪犯。年底统计;童养媳回娘家的有687人,寡妇改嫁的有542人;法院处理婚姻案件196件,其中离婚153件,解除婚约43件。
3月,沿淮湖洼地区发生蝗虫。县成立“灭蝗指挥部”。发动蝗区周围的5个区,组织7000民工,在唐垛湖安营扎寨,进行捕灭。
12月,县召开第一次农业劳模表彰大会。
12月,成立“颍上县生产救灾委员会”。
是年,组织个体手工业社、组,走集体化道路。
1953年
2月24~27日,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颍上县第一届团员代表会,出席代表360人,选举产生第一次团委会。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月25日,成立“镇压反革命委员会”,县委书记葛宝林任主任。
3月16日,全县实行粮油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4月12日,遭受严重晚霜冻害,全县138万亩小麦大部枯萎,有的抄犁改种。但未抄犁的小麦,后又返青、发芽、拔节、孕穗,获得一般收成。
7月,开始第一次普选试点。1954年举行普选。
7月1日,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653644人。
同月,县委统战部成立。1966年改为群工组。1977年2月复称统战部。
12月4~9日,颍上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15次会议,宣传贯彻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大会收到代表提案526件。
1954年
2月,根据1953年9月6日,省委书记曾希圣对农业“三改”(改变季节收成比重,使夏收大于秋收;改种高产耐水作物;改变广种薄收习惯)的指示,全县组织7500个劳力,在班村湖、戴家湖重点兴办洼地改种水稻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达到“避涝保收”目的。
4月,在永兴集(今新集镇)南1公里处的赵家沟下游,建成阜阳专区第一座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滚水坝工程。
7月5~9日,在颍城召开首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实到代表390人,大会选出县长、副县长和出席省人代会代表11人。
7月2~20日,连降暴雨,淮河出现特大洪水。沿淮洼地先后漫决行洪。颍右朱土楼溃决,县城四郊,陆地行船。全县洪涝成灾面积达166.91万亩。驻蚌埠空军部队,从7月14~16日,连续用飞机投运麻袋4万多条,省长黄岩亲临颍上指挥抗洪抢险。
8月7~20日,县组织灾民15268人,到太和、界首、临泉三县借地25.32万亩生产。
9月,中央水利部办公厅负责同志来颍上调查当年汛期水情变化及水后堤防修补措施。
冬,大雪,平地积雪厚0.5米左右,最低气温摄氏零下23.5度。河水冰封,交通阻塞。全县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1955年
2月12日,张会廷、吴多民、刘克臣、邹坤海等2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参加全省第二次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以1∶10000收回旧人民币。
4月,县成立“治淮工程管理所”,县长兼主任。区成立“治淮管理段”。专门负责河堤管理保养工作。
4月,成立“颍上县农业局”。下设林业股。1957年,改为农林局。1960年元月,成立林业局。1962年,农、林合并为农林局。1979年,林业又从农业分出,单设林业局。1984年,农业与畜牧水产局合并,称:“农牧渔业局”。
6~7月,成立“颍上县城防圈堤工程大队部”,组织新集、城郊、城关三个区民工修筑颍城围堤。
7月1日,颍上县人民检察院正式建立。
8月,全县农村开始实施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
8月5日,中、小学教师参加阜阳地区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学习。1956年,中共颍上县委成立五人小组,领导全县党政企事业干部职工肃反运动,至1958年结束。
11月14日,全县出动干部、民兵千余人,统一行动,查捕多种犯罪分子。
12月,实行义务兵役制,本县首次应征入伍的义务兵1680名。
1956年
1月8~1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颍上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320人,出席会议282人。选出王亚夫等13人为第一届县委委员。王亚夫任书记,大会选出监察委员会委员7人,出席省党代会代表13人。
5月,县水利科改为“颍上县水利局”。
8月,县成立“治涝改种指挥部”。当年除兴修杨圩子工程外,又组织劳力在河、沟、洼地边沿筑小圩堤103处。
8月,县卫生院改为县医院。1978年改为县人民医院。
10月,阜南、颍上两县治淮总队合并,称“阜阳专区治淮第二施工总队”。冬季开始颍右堤防加固工程。
10月6~19日,县委宣传部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全县初等教育优秀教师代表会议,出席124人。
是年,国家向颍上投资36万元,兴建八里河机械灌溉站工程,灌区面积13万亩。当年生效,灌溉水稻6000多亩。
年底,全县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入社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4.4%。
1957年
1月,颍上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改称:“颍上县公安局”。
4月,改文化、教育两科为文教局。
4月15日,召开颍上县第二届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原“颍上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颍上县妇女联合会”。选举产生由22人组成的县妇女联合委员会。
4月,原人民政府商业科撤销,成立颍上县商业局。
4月23~28日,颍上县工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9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16人,候补委员5人,常务委员会主席1人。
9月14日,提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全面开展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次年2月结束。错划一批右派分子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三反”分子。
秋,王岗、杨湖开始发现流行性出血热。
12月,全县掀起声势浩大的水利建设高潮,投入冬修民工27.8万人。
是年,撤区并乡,全县成立3个区、53个乡(镇)。
1958年
1月15~3月26日,全县开展“除四害(蚊子、苍蝇、麻雀、老鼠)讲卫生”运动。
3月,县委会迁至苗圃(今办公楼家属住宅区)。
7月12日,成立县冶金工业指挥部,组织1200人远征凤台,建钢铁基地。办三节油桶炉、宝塔炉57个,共炼铁162吨,炼钢51吨。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建立10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号召“全面大跃进”,“大炼钢铁”。在“钢铁元帅升帐”口号下,全县上下一齐动员,每天出动万余人,用军事化“大兵团”作战方式,大炼钢铁。到12月23日,历时两月,四次大放卫星,全县共办595座土高炉,炼生铁1080吨;炒钢847吨,超额完成任务。把烧结铁集中交给县机械厂。这些生铁大都是烧结的矿渣,根本不能使用。“大跃进”后,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几次将社员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和饲养的猪、羊实行作价归公,大办万头饲养场。
7月底,全县农村普遍兴办“大食堂”,实行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在食堂就餐农户占总户数的99.8%。
8月,颍上火力发电厂兴建竣工,10月1日开始发电,供机关照明。
同月,县委召开冬修代表会,研究落实省委关于淮北河网化规划的措施。会后全县开展大干河网化运动。
同月,焦岗湖农场由正阳分场划出,隶属颍上。
11月,“颍上气象站”设在花园农场。1960年9月迁至城西四里湾,名“气象服务站”,1962年7月迁现在城东南轮窑厂,1970年7月迁城东郊外面粉厂,1975年8月迁城郊区颍河乡颍河村李庄。1979年8月,改名“颍上气象局”。
11月,中央农业部在颍上城郊下元大队召开甜菜现场会议。
12月,颍河颍上节制闸引河工程开工,1960年闸基工程完工后下马。1978年冬季开工续建。1980年7月28日,颍上节制闸全套工程竣工,10月27~30日,经省水利厅、建设银行验收,交付使用。同时设颍河闸管理所。
冬,颍上淮涡新河、阜颍公路河、青年河开工。
是年,新集区老中医王锦章献出祖传专治梅毒病秘方“九转金丹”。
1959年
3~5月,阜阳地委两次在颍上城郊公社青年大队召开小麦丰产现场会议。
8月,在唐垛湖、焦岗湖等地进行飞机灭蝗。灭蝗面积13万亩。
是年,县成立种子局。
1960年
1月,在焦岗湖农场成立“颍上国营机械农场”。
3月,自然灾害严重,全县城乡疾病流行。县委及时组织医务人员下乡治疗。全县用于治疗浮肿病人的黄豆、红糖等物资共折合发放救济款11.6万元。救济粮2275.5万公斤。
1961年
1月11日,台湾飞机窜扰南照、六十铺等区,撒放反动传单万张。
春,解散农村食堂,开放自由市场。农业推行“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全面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田”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当时农村存在的严重困难。
春,县政府迁至人民路南(老“人委”大院)。
春,开展整风整社,彻底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生产瞎指挥风)。对农村违纪干部进行集训。
秋,在九里墩建飞机场。
秋,王岗区出血热流行严重,中央派来医疗队帮助治疗。
秋,县成立“防治病虫指挥部”。
是年,建区划社,全县12个区,58个社、镇。
1962年
3月,中共安徽省委通知各地“责任田在方向上是错误的”,必须彻底纠正。
春,成立甄别办公室。给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错定为右派分子的一部分人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63年
春,修筑唐垛湖金孟圈堤——从金家岗到孟家洼。
3月,全县中、小学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
4月24日,破获以郑国邦为首的“汉鲁统一天下”反革命集团。
1964年
2月10日,全县农业战线掀起学大寨运动。
2月2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赵平传达中央石油工业部石油大会战经验大会,参加2439人,会后掀起“工业学大庆”高潮。
5月,连降大雨,沿淮破堤行洪。6408部队派出官兵,支援颍上抗洪防汛,确保沙堤安全。
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681962人。
7月,全县大办耕读小学。
12月,全县57个公社,478个大队,5881个生产队,普遍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抽调干部748人,组成57个工作组,在淮颍、新庙试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到1965年4月结束。
1965年
4月14日,县正式成立“专业消防队”。
夏,大水成灾,沿淮的南照、润河、半岗、王岗、杨湖等5个区行洪。
7月,连续刮18天西南大风。8月,全县普遍发生豆天蛾(花豆虫),严重危害红芋和其他农作物。
8月25日,在县直机关和5个区,10个公社,1个镇开展重点“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运动。清查出冒充新四军侦察排长的政治骗子黄采云。
1966年
6月9日,县委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成立“红卫兵”组织。大破“四旧”(旧文化、旧风俗、旧思想、旧习惯)。
6月18日,中共颍上县委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成立,白肇义任主任,下设资料、审批两个小组。
6月19日,县委“文革”办公室抽调骨干力量170人组成工作组,进驻非“四清”地区的7所中学,开展“文革”运动。发动群众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集训中、小学教师。
7月30日,县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648人。
8月,全县中、小学废除招生考试制度。
同月,三道冲电力排灌站建成发挥效益。
8月5~11月4日,百日无雨,南京部队来颍上搞人工降雨。
8月19日,全县宣传中央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9月,撤县政府财政科,设“颍上县财政局”。
9月下旬,红卫兵代表60人由团长段春林带队赴京。
10月,筹建颍上110千伏变电所。次年10月1日投运。
10月8日,县委成立“赴京办公室”,组织赴京代表团,10月26日赴京。11月9日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全国各地红卫兵,颍上红卫兵800多名。
11月17日,赴京归来的县医院医生张厚德贴出第一张“炮打县委——评11月16日人民剧场大会”的大字报。
12月3日,中、小学停课闹革命。颍上中学成立红卫兵总部。各中学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联。
12月24日,全县各机关、工厂、学校纷纷成立战斗队,干部、工人、教师、学生等几乎都卷入运动。
1967年
1月26日,“造反派”夺取全县党、政、财、文大权,各级领导机关相继瘫痪。
1月底,颍上县第一线生产指挥部成立,取代原县委、县人委、各部委办等领导机构。
2月5日,造反派夺县委、县人委大印送交县武装部。致使全县上下刮起夺印风。
3月29日,在颍上驻军支持下,两次成立“颍上县大联合筹备委员会”。由于派性干扰,造反组织之间矛盾激化,形成了对立的两大派。
4月,麦粘虫大面积发生,为历史上罕见。
9月,全县中、小学开展斗、批、改运动。
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进驻颍上,执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1968年
1月10日,颍上县政法军管小组成立,公、检、法3家实行军管,至1973年撤销。
8月15日,“颍上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成立。下设办事、政工、人保、生产4大组。
8月23日,成立“群专指挥部”,至1972年3月2日撤销。在4年中,关押过数以千计的革命干部和无辜群众,实践证明,它是极“左”路线的产物。
9月29日,颍上县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成立。常务委员会由15人组成。
10月16日,颍上县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红代会”)成立,15人组成常委会。
11月,合肥、淮南“知青”第一批下放颍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1月下旬,县直各机关单位人员集中到罗洋农场参加斗、批、改学习班,把有的干部列为“专政”、“清理”对象。重点揭批、挂牌请罪,不准会见亲属,历时3个多月,方告结束。
1969年
4月,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公办教师一律回原籍工作,实行工分加补贴工资制。建立社办高中,取消考试制度,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冬,修建行洪区安全庄台27座。
是年,撤区并社,全县共建20个公社。
是年,县组织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各中、小学和集镇,深入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和“斗、批、改”。
1970年
春,农村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5年,全县实行合作医疗的有368个大队,1978年以后自行废止。
2月25日,县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开展打击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涨浪费为内容的“一打三反”运动。
夏,颍上化肥厂筹建。1972年元旦投产。
夏,穆岗电灌站建成使用。长林电灌站筹建开工,1973年建成。
11月15日,全县各社队开展“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群众运动。
1971年
年初,成立茨淮新河工程指挥所。县抽调部分工程、财务人员和组织全县民工参加施工。至1978年底止,每年参加2万余人,总计出工165154人次,完成土方20179864立方米,完成投资23370686元。
春,计划生育工作开始。
春,烈士祠在人民路西首兴建竣工,正式向外开放。
1972年
3月,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炮制的“571”工程纪要。
6月6日,,十八里铺公社周庄大队发生重大火灾。
9月18日,城郊、润河、王岗、半岗所辖的八里河周围21个村,划拨成立了中共颍上县渔业人民公社委员会。是年10月成立渔业公社革命委员会。
10月15日,杨湖公社祗林寺渡口发生重大沉船事故,29人落水,11名女青年被淹死。
冬,第二次开挖阜颍河。
1973年
1月,为落实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号召,县委任命大批党员干部充实基层领导班子。
春,全县开展“批林批孔”和“深挖5·16”分子运动。
7月22日,恢复公安局,同时撤销军管。
9月25日~10月25日,开展整顿社会秩序,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974年
春,开展路线教育运动。
春,开挖唐垛湖中心大沟。
年底,县电视差转台开始转播电视节目。
1975年
2月28日,县农业局郑福轩参加中国支援多哥农技小组出国,历时4年。
秋,再次开展路线教育运动。
8月,连降暴雨,淮、颍洪涝成灾,王岗区炸坝行洪。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飞机向王岗等沿淮洼地空投生救器材。
1976年
1月8日,全县人民集会哀悼周恩来总理逝世。
春,恢复原“颍上修防所”。
7月6日,全县人民深切悼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朱德委员长逝世。
9月9日,全县党政军民于9月18日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21日,全县城乡热烈欢庆粉碎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的伟大胜利。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
同月,全县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
1977年
4月20日,全县统一行动,开展打击流窜犯罪大清查。
5月17日,颍上县供电局成立。
9月15日,颍上火葬场在四里湾破土动工兴建,1980年建成。
10月,各校工宣队全部撤回。
11月,全县各校废除升学推荐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
1978年
12月,平反冤、假、错案。给“五类(地、富、反、坏、右)分子”摘帽。
12月,全县举行“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活动。
是年,全县建成小型电力排灌站60处。
1979年
2月,全县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年,全县20所完中,作具体调整,保留10所。
是年,全县各类专业学会相继成立,属县科协领导。
11月下旬,阜淮铁路路基开工,1980年2月竣工,完成土方143万立方。在颍上境内30公里,设颍上、江口、谢桥3个站。1984年5月1日临时通车,1987年1月1日正式交付营运。
12月28日,小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家顺,参加全国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会议。
1980年
2月,成立颍上县教育局,1987年12月改为颍上县教育委员会。
4月1~3日,县委召开全县政法会议。成立“整顿社会秩序领导小组”,进行整顿社会治安第一战役。
4月,县工会贯彻《青年职工守则》,开展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5月,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5月,水利电力局更名为“颍上县水利局”。
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城关传统会期,举行物资交流大会,放焰火。全城一片欢腾。
5月24~3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颍上县委员会成立。召开首届第一次会议。本届委员107人,选举产生常务委员32名,正、副主席7人。
是年,县扶贫工作在谢桥区刘桥大队试点。
1981年
4月,开始“三结合”(群众集资、国家补助、学校勤工俭学)建校。
5月,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
6月20日,罗洋良种繁殖农场发生重大火灾,烧毁一台联合收割机。
7月28日,颍河颍上节制闸竣工剪彩。
8月,成立“颍上县司法局”。
11月,开展二次土壤普查工作。
12月,成立颖上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党史办合署办公。
12月,颍上园艺场发生毁林事件,砍伐白杨、刺槐等400余棵,场主要领导人受撤职处分。
1982年
1月10日,夜,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流窜犯罪活动。
5月18日,县成立午收防火指挥部。
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1091836人。
8月,沿淮5个区行洪。
9月,县第一中学改为全日制六年制中学。
是年,小张庄村出席全国文明村座谈会。1987年,安徽省“五讲”、“四美”、“三热爱”座谈会在小张庄召开,省授予小张庄“文明村”光荣称号。1987年5月,出席华东地区生态农业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到小张庄参观。
11月2日,颍上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党史办分开办公。
1983年
3月19日,县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办公室”。
3月,县内进行严打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至1986年9月26日,3个严打,3个战役,计10仗结束。
5月1日,颍上县工人俱乐部正式开放。
9月9日,布告取缔“呼喊派”反动组织,并收审为首分子。
是月,区下属的管理区改称乡、镇。
12月19日,谢桥煤矿被国家列为两淮煤炭基地之一。年产4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破土动工兴建。
是年,颍上蚕桑生产被国家科委列为黄淮海地区蚕桑生产开发攻关科研项目。
1984年
春,继续用机械施工,完成王岗区沿淮陈台、八大家两座庄台。
3~4月,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4月27日,城关第一小学划为县直单位,改名“实验小学”。颍上县实验幼儿园建成。
5月1日,颍上县审计局成立。
6月14日,垂岗集渡口发生严重翻船事故,落水40人,死15人。
同月,粮食局改为“粮油食品局”。
同月,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
8月,建谢桥镇(区级)。
8月,成立颍上县行洪区建设领导小组。
秋,县直机关开始整党。
9月7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冒雨来颍上视察沿淮行洪区。
9月12日,县委、县政府领导,走访慰问对越参战的指战员家属。
10月,全县企事业系统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10月25日,县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3月28日,改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
11月底,全县区、乡(镇)建立科协组织。
12月29日,王岗区张楼村鞭炮制作个体户发生严重爆炸事故,死1人,重伤8人,炸毁房屋3间。
1985年
1月,颍上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兴建竣工,交付使用。面积4788平方米。
2月2日,县委、县政府领导组织赴云南老山慰问团,慰问颍上籍指战员。
3月8日,李鹏副总理视察淮河,在颍上行洪区秋稼湖毛球窝庄台与农民靳怀道亲切交谈。
4月23日,民政部长崔乃夫视察颍上生救工作。
6月27日,县召开万人大会,依法逮捕传播淫秽录像的违法分子6人。
9月10日,全县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1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对越参战立功表彰大会。
12月,选拔老龄运动员7人,参加阜阳地区四届老人长跑比赛。
是年,颍上县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1986年
1月20日,区、乡两级整党开始。
3月9日,水电部副部长杨振怀、治淮委员会副主任谭福田,在省水利厅郭旭陪同下,视察颍上沿淮庄台建设及沿淮清障工作。
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对淮河干流南润段行洪区实行漫堤行洪农作物保险。
5月,王岗、庙台两处保庄圩工程竣工。1988年12月,行洪区蒋嘴子、沈嘴子居民迁入新居。
9月,村级整党开始。
10月1日,王岗区农机石油供应站发生一起油罐爆炸事件,死亡2人,经济损失3.7万元。
10月,国家拨款重修管鲍祠,1987年5月竣工,总面积扩建到2600平方米。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省政府批准颍上县为“以工补农”发展粮食生产县之一。
1987年
2月16日,城郊区花园乡邢洋村潘庄农民姚家福在老坟滩上发现一株巨型平菇,高32.2厘米,最大直径53.3厘米,重量6.25公斤。
6月13日,县公安局在城关镇破获一起以刘生为首的盗窃国家文物团伙案。案犯移交寿县公安局依法处理。
9月29日,破获王岗区赛涧乡以许洪田为首的“呼喊派”反革命活动案件。
10月7~8日,省政府在颍上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代省长卢荣景主持部署唐垛湖退建堤施工方案。11月25日正式开工,于1988年元月提前完成第一期工程。
10月28日,成立颍上县土地管理局。
1988年
3月20日至6月30日,沿淮河的南照、润河、半岗、王岗4个区,组织民工1.5万人,投入大小拖拉机、轮船、机动驳船等74台(只),清除阻水生物面积2.7万亩,完成清障铲堤土方27万立方米。
7月6日,县公安局无线电天线塔正式建成,塔高45米,工程造价为人民币1.2万元。
8月20日,成立“颍上县国家保密局”,与县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1月初,颍上县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办公室建立。11月17日,正式确定颍上县第三湖开发项目有:水利、改土培肥、农业技术推广及良种繁育、林业、农机、精养鱼塘、肉牛系列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农路建设等9项。
11月20日,黄淮海开发水利工程开工。至1989年底,完成开挖第三湖中心沟16.7公里,南北截岗沟42公里,共做土方218万立方,大小桥涵1800处。
11月22日,县科协开办的农业函授大学被中国科协农函大总校授予“农函大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2月13日,经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批准,颍上县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扶贫点。
12月,颍城开展反盗窃斗争。破获以陈仁海为首的4个盗窃团伙,抓获刑事犯罪分子19人。
是年,王岗区的柳林子、冯赵郢、八里垛、清真寺等庄台先后竣工。
上一篇:概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